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配合中频电疗,疗程均4周。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Fugl-Meyer(FMA)法和改良Barthel(MBI)指数评定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上肢疼痛及水肿程度。结果共有80例完成了试验(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疼痛、水肿、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中频电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肌肉起止点(反阿是穴)疗法。疗程均为8周,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定肩手疼痛,改良的Fugl-Meyer(FMA)量表评定肩关节活动度,Barthel(BI)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手指尖至第一腕横纹的体积(ml)的差值评价手部水肿。结果2组治疗后肩手疼痛、FMA评分、手部水肿及BI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且利于促进偏瘫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段银枝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59-296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综合康复的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消除情况,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水肿、上肢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 VAS、水肿评分下降, FMA、MBI 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采用中医药联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症状,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围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水肿程度的变化,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VAS评分、水肿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增加值、VAS评分降低值、水肿降低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均有效果,而电针围刺法在改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水肿程度等方面较针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技术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关节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水肿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PROM、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1),VAS和水肿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FMA-UE、PROM、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和水肿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愈显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技术结合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患者的上肢功能,减轻疼痛与水肿,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丽萍 《河北医学》2014,(11):1798-1801
探讨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解除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扩容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且均自愿接受康复治疗,并能够配合康复医师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晰后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4周后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于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 MBI( modified barthel index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价、采用 Fugl-Meyer 评定法( 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 NIHSS )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MBI、FMA、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康复治疗前比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FMA、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肩-手综合征治疗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恢复,缓解肩-手综合征症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干预,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予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血清IL-1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FMA、MBI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VAS评分,有效抑制细胞炎性反应,从而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关节水肿和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将传统针刺疗法中的头皮针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入选90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常规用药+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皮针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联合治疗,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将两组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对照分析;观察指标:(1)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法);(2)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评分);(3)手掌围度(使用软尺测量)。结果对照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28例,无效17例;治疗组45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疗程结束后总有效39例,无效6例。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有效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功能试验Carroll评分(57.71±34.34比较46.56±24.08)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8.09±3.56vs.17.31±6.08)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手掌围度有效改善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针联合空气压力波结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缓解肢体肿胀程度上较常规康复疗法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98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手肿胀评定、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和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膀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患侧手肿胀评分和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与对照组的7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急性期患者的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董天江 《大家健康》2016,(6):278-27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采用 Fugl -Meyer 评定法(FMA)评价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 FMA、MBI 评分变化情况及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护理后研究组 FMA、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4.4%,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