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68-7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酸和胱抑素C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短期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2018 年1~12 月间收入院的80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中、低三组及按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面积分为大、中、小面积脑梗死三组,并于入院后24 h 完善尿酸、胱抑素C 检测,将各组尿酸及胱抑素C的水平进行比较;通过入院及治疗2 周后两次NIHSS 评分变化情况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尿酸及胱抑素C 水平的高低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分析尿酸与胱抑素C 指标的内在相关性。结果 (1)高NIHSS 评分患者的尿酸及胱抑素C 水平均高于相对低NIHSS 评分患者(P<0.05),且NIHSS 评分与尿酸、胱抑素C 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2)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尿酸及胱抑素C 水平高于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P<0.05),中面积脑梗死患者也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的患者。(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尿酸及胱抑素C 水平随预后不同存在差异,但仅尿酸表现为疾病预后越良好(NIHSS 评分改善),尿酸水平越高。结论 尿酸及胱抑素C 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尿酸升高可能预示着神经功能有着更良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IMT值、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在气虚血瘀脑卒中患者中的水平,评估三者与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3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同时运用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IMT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免疫层析技术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观察结果。结果:气虚血瘀证患者与非气虚血瘀证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值、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程度的NIHSS评分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神经功能损伤组中三者水平均呈明显上升。结论:检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患者颈动脉IMT值、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同型半胱氨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从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角度客观地判断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hs-CRP)联合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对脑梗死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80例脑梗死患者(56例存活者、24例死亡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对2组C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P水平明显升高[(12.0±2.0)vs(2.0±0.8)],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3.0±3.0)vs(7.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者相比,死亡者CRP水平明显升高[(18.0±4.0)vs(6.0±1.0)],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17.0±3.5)vs(1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局,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A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UA及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93例,预后不良组3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mRS评分、住院时间、WBC水平、GLU水平、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SU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水平(OR=1.479,95%CI:1.168~1.872,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7、-0.248、-0.275,P=0.003、0.005、0.002);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26、0.496、0.555、0.433,均P<0.001)。SUA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700(95%CI:0.595~0.806,P=0.001),在最佳截断值328μmol/L时,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484;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95%CI:0.827~0.976,P<0.001),在最佳截断值12.1μmol/L时,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35;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5(95%CI:0.830~0.979,P<0.00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92。结论SUA及Hcy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及出院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糖升高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后24h内进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测定,以空腹〈6.1mmol/L及餐后2h〈7.8mmol/L为判断标准,分为正常血糖组及高血糖组。两组患者入院24h内进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发病14±3d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水平较正常血糖组高,两者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高血糖组入院时及发病14±3d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高血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结论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不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谭必春 《当代医学》2013,(31):100-10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GRP)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的60例非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8)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血清ET和hs—CRP水平及二者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ET和hs—c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灶、中灶及大灶脑梗塞患者中,血清ET和hs—CRP水平依次升高(P〈o05);随着患者NIHSS评分的升高,血清ET和hs—CRP水平亦依次升高(P〈0.05)。结论盯与hs—CEP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急性脑梗死的发病与炎症反应、脑血管收缩密切相关。ET与hs—CEP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黄晓敏  王立志  邓宇平 《吉林医学》2010,(30):5282-528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P)水平与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后7~10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临床资料,出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随访新发心脑缺血事件的发生,比较高、低hs-CRP组的预后,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了解hs-CRP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115例脑梗死患者完成随访,其中57例患者hs-CRP>3mg/L,与58例低hs-CRP组比较,其出院时NIHSS评分较高[(5.56±4.28)vs(3.41±3.14),P=0.003],随访约10个月后其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且独立相关(17.5%vs5.2%,P=0.036;OR值=2.211,P=0.019)。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短期预后相关,可能是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及新发心脑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状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转化( HT)的影响,为临床早期HT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2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次日空腹测定血脂水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入院后1周应用头部MRI或CT复查HT情况,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HT发生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245例脑梗死中合并HT 43例(17.55%)(HT组),非HT 202例(88.45%)(非HT组)。与非HT组比较,HT组房颤、尿激酶溶栓、糖尿病史发生率高( P<0.05),脑微出血、脑蛋白疏松发生率较低( 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较低,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空腹血糖水平较高(P<0.05)。两组脑梗死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溶栓时间窗较长(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时间窗、NIHSS评分为缺血性脑卒中HT的独立影响因素,而LDL-C为保护因子。其中糖尿病史、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是影响HT患者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而LDL-C则是HT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低水平LDL-C与HT相关。糖尿病史、NIHSS评分、溶栓时间窗、LDL-C是影响HT患者溶栓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秋宇  朱明 《吉林医学》2013,(29):5994-599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结合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1例,存活组75例,死亡组26例,按病因组分为脑梗死组36例,脑出血组65例,比较各组入住ICU后监测超敏C 1 d,3 d,5 d,7 d后的血压,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实验室再次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同时结合入科时进行的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转归关系。结果:重症脑卒中患者入科第一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加,存活组患者随着病情好转,血压下降,神经功能评分改善,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而死亡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随脑功能评分恶化呈上升趋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30.95±5.07)分,而存活组为(17.84±7.08)分。结论:APACHEⅡ评分结合动态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有助于判断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江朋  唐勇  丁鑫   《四川医学》2023,44(12):1265-1270
目的 探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NIH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效力。方法 收集急诊入院AIS患者基本资料、入院时实验室资料及NIHSS评分。运用mRS评分评估患者出院后3个月神经功能。运用Logistic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ROC比较各指标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效力。结果 共纳入3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D-dimer水平、PLR、NIHSS评分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三者联合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63 (95%CI 0.820~0.899,P=0.000),敏感度为81.61%,特异度为79.11%,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60.2%,Youden指数0.607。三者联合评估效力优于PLR(Z=5.298,P<0.001)、NIHSS评分(Z=2.223,P=0.026);NIHSS评分评估效力优于PLR(Z=4.970,P<0.001);D-dimer评估效力优于PLR(Z=4.443,P<0.001)。结论 D-dimer、PLR、NIHSS评分均能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神经功能预后,三者联合可提高预估效能。  相似文献   

11.
徐艳  张海林  赵蓓  王慧 《重庆医学》2018,(17):2294-229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在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于6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以6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比较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及干预3个月后简化改良的Rankin问卷(smRSq)评分.结果 干预2周后,干预组NIHSS评分[(3.41±2.36)分]低于对照组[(4.49±3.65)分]、Barthel指数评分[(72.65±15.69)分]高于对照组[(56.92±21.99)分](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smRS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71.21% vs.49.23%,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能显著提高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孟桃  刘骅  蒋萍  郑丽华  夏坤伟 《四川医学》2017,38(8):906-909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临床资料,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并分析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阿替普酶治疗前和治疗后24h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替普酶治疗后3个月,预后良好组21例,预后不良组16例,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入院时收缩压、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是影响阿替普酶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连续入选发病24 h入院并有进展的脑梗死患者155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并记录入院、症状进展及发病90 d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结果:发病24 h内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在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基线的C反应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基线水平GCS和NIHSS、感染、与患者90 d mRS临床结局均具有一定关系,控制某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该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TSH是否小于0.27 uIU/mL分成 TSH降低组和 TSH正常组。入院时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出院后随访3个月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TSH降低组3个月时的HAMD评分(16.04±3.34 vs .14.03±3.47,P=0.000)、mRS均明显高于TSH正常组(3.2±1.1 vs .2.1±1.5,P=0.000)。TSH降低组预后差的比率(89.3%)高于TSH正常组(38.4%)。结论 TSH浓度降低与脑卒中后抑郁可能存在相关性,TSH浓度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布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2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PCS患者的人口学、入院NIHSS评分、血管危险因素等资料,随访3个月以了解患者预后,统计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在所调查的危险因素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83.7%)、高脂血症(56.6%)、吸烟(39.5%)及高血糖(39.5%)。有0~7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分别占4.65%、10.85%、23.26%、27.13%、24.81%、4.65%、3.88%和0.78%。多数患者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与3个月预后独立相关(OR=1.58,95%CI1.28~1.96),而各血管危险因素均不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前后循环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无实质差异,对PCS患者进行干预时应注重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危险因素影响PCS的发生但不能决定患者的预后,不能仅依据危险因素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机械取栓为血管内治疗的新方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机械取栓的患者87例,预后的评价通过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mRS≤3分认为预后良好(44例),mRS 4~6分认为预后不良(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 结果 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IHSS评分与不良预后有关(OR=1.820,95%CI:1.19~2.77,P=0.005),术后24 h NIHSS评分以及年龄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术后24 h NIHSS评分:OR=2.006,95%CI:1.30~3.10,P=0.002;年龄:OR=1.102,95%CI:1.04~1.17,P=0.001)。 结论 年龄、NHISS评分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的预后存在显著性关系,年龄和NIHSS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7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白细胞计数,分为白细胞正常组(I组)及白细胞异常组(Ⅱ组),并于入院后24~48 h内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为急性脑梗死。入院时、治疗后14 d以NI HSS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I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90 d随访所有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入院及治疗14 d时,Ⅱ组NI HSS评分明显高于I组(P<0.05~0.01),BI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0.01);治疗后14 dⅠ组NI HSS评分降低趋势明显优于Ⅱ组,治疗后90 dⅠ组mRS良好预后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水平与其病情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调节血压和血脂、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依达拉奉。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CRP和MMP‐9水平进行检测,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NIHSS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CRP和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比较(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血清CRP和MMP‐9水平可能参与了其药效调节的机制通路。  相似文献   

19.
张彤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82-8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法。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以急性脑梗死入院进行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继续使用r-tPA达最高批准剂量(22 mg),对照组则停止溶栓。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 h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72±4.80)分比(6.24±4.80)分,P=0.041]。在治疗后90 d时,试验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较对照组增多(87.7%比72.7%,P=0.022)。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继续使用r-tPA直到22 m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