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一年多国联合研究显示,每周1次胰高血糖素-1受体激动剂Dulaglutide在血糖控制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进行为期25周双盲研究,结果26周后Dulaglutide 1.5mg组HbA1c下降0.78%,0.75mg组下降0.17%,二甲双胍组下降0.56%,三组均无严重低血糖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代谢和内分泌参数的影响. 方法 将24例PCO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和DPP-4抑制剂组,各12例.分别服用二甲双胍500mg,3次/d和DPP-4抑制剂100mg,1次/d,治疗12周.评估治疗前后各项代谢指标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bA1c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HbA1 c:(5.8±0.7)% vs (6.9±1.7)%,(5.8±0.3)%vs(6.5±1.1)%;HOMA-IR:4.0(3.0,5.2) vs2.3(1.1,4.2),7.1(5.4,8.6)vs 5.7(3.9,6.7),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睾酮(T)水平降低[1.8(1.2,2.8) vs 1.1(0.7,1.7) nmol/L,P<0.05],DPP-4抑制剂组血清T水平也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DPP-4抑制剂可改善PCO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高血糖和IR,并可能有助于改善高雄激素血症.  相似文献   

4.
4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T2DM患者(FBG〉8.0mmol/L,HbA1c〉7.5%),随机分为A组(n=25)和B组(n=20),两组均联台口服二甲双胍850mg,qd,以两组FPG〈60mmol/L为达标,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FPG水平、HbA1c、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在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其降糖始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高,适合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6.
将46例T2DM患者分为诺和锐30组和磺脲类药物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联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显著下降(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诺和锐30或磺脲类药物联用二甲双胍均能有效的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并能改善脂代谢紊乱。在控制高血糖方面诺和锐30组优于磺脲类药物组。  相似文献   

7.
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观察BMI、FPG、2hPG、HbA1c、FINS、2h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FPG、2hPG、HbA1c均显著下降(P〈0.01);HOMA-IR下降、HOMA-β升高(P均〈0.01);TG、TC、LDL均显著下降(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安全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魏爱风 《山东医药》2011,51(43):46-47
目的探讨诺和锐、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A组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B组予诺和锐三餐前及中效胰岛素每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在B组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目标均为空腹血糖(FBG)4—7mmol/L、餐后2h血糖7—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各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放免法测定FBG、餐后2h血糖及HbA1c;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B、C组餐后2h血糖、HbA1c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HbA1c显著低于B组(P均〈0.05);胰岛素用量c组〈A组〈B组,B、C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均〈0.05)。结论诺和锐、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超重及肥胖T2DM患者,可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项评估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加用2.5mg格列吡嗪控释片对血糖控制的影响的研究(DiabetesRes ClinPract.2005May;68(2):167—75)。在这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122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剂量≥1000mg/天,治疗时间≥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Alc7—8.5%)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加用2.5mg/天的控释片(n=61)和安慰剂(11=61),为期16周。  相似文献   

10.
诺和龙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T2DM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应用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用诺和龙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结果12周后,观察组的FBG、P2hBG、HbA1c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方案优于单独用诺和龙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elin和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内脂素、apel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pelin明显升高、罗格列酮组内脂素明显下降(P均〈0.05)。apelin与HbA1 c、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0.28,P均〈0.05),内脂素与HbA1 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0.41、0.33,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可影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pelin及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选择正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人83例(HbA1c〉7.1%),并分为三组,29例改用单用诺和龙治疗,27例继续单用二甲双胍治疗,27例采用诺和龙加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期3个月。结果,二甲双胍单药组和诺和龙单药组的HbA1c水平分别由8.6%降至8.3%和8.2%,而诺和龙联合二甲双胍组则由8.3%降至6.9%(P〈0.001),联合用药组中59%的患者HbA1c水平最后降至7.1%以下,而二甲双胍和诺和龙单药组仅分别有20%和22%的患者降至7.1%以下,与基线比较,联合用药可使FPG下降2.2mmol/L,表面诺和龙与二甲双胍联用的降糖效果优于诺和龙和二甲双胍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3.
将入选的100例(男52例;女48例)伴血脂异常的初诊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格列荚脲组,持续治疗12周。结果无论是二甲双胍组还是格列美脲组经降糖治疗后FPG、HbA1C、TC、TG、LDL、Apo—b均有下降(P〈0.01),HDL、Apo-a有所上升(P〈0.01,P〈0.05);组问比较,二甲双胍组TC下降显著(P〈0.05);TG、LDL的下降与HbA,c呈正相关(P〈0.01)。结论伴有血脂异常的初诊T2DM在治疗早期可通过单纯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可作为一线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4.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与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利拉鲁肽及二甲双胍治疗;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体质量指数( BMI)及餐后血脂( TC、TG)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HbA1c、BMI及餐后TC、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二甲双胍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脂水平,但利拉鲁肽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及瑞格列奈对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CKD患者分为二甲双胍(Met)组及瑞格列奈(Rep)组,每组各45例。Met组予二甲双胍1500mg/d,Rep组予瑞格列奈6mg/d,疗程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及TGF-β1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FPG、2hPG、HbA1c及TGF-β1均降低(P0.05)。与Rep组比较,Met组血清TGF-β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二甲双胍较瑞格列奈更能降低CKD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可能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17.
入选40例T2DM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甘精组)20例和预混胰岛素(预混组)20例。两组的基线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HbA1c及FB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间在HbA1c下降幅度、体重增加、胰岛素剂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都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更具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杨先生46岁,一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二甲双胍后体重有所下降,空腹血糖一直在7.0mmol/L左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5%;半年前停服二甲双胍,改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用量调整至目前每晚睡前14单位,皮下注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直控制在理想范围,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为6.1%,体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精神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的疗效. 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原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PP-4抑制剂或安慰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试验中,DPP-4抑制剂组有2例、安慰剂组有1例出现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PP-4抑制剂组血糖、HbA1 c均下降[FPG:(9.25±1.69)vs(6.79±0.88) mmol/L;HbA1 c:(8.79±1.71)%vs(6.76±2.09)%,P<0.05],安慰剂组各指标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P-4抑制剂组血糖、HbA1c较安慰剂组降低[FPG:(6.79±0.88)vs(8.61±1.12) mmol/L;2 hPG:(8.68±0.91)vs(9.98±1.35) mmol/L;HbA1c:(6.76±2.09)%vs(8.33±1.45)%,P<0.05].无论组内还是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血脂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HbA1c水平,未发现体重增加,且不影响患者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4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胰岛素、磺脲类或α-糖苷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降糖治疗,血糖稳定正常水平,随访3年,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BMI、FPG、2hPG、HbA1c 、FINS、血脂、血液流变学、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纤溶系统.延缓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