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报废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施行以来,本站无偿献血人数呈较快增长,同时血液报废率也随之明显增高.为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减少血液浪费,笔者对本站1998年10月~2001年2月血液的报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针对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保证用血安全.方法 对2008~2010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最主要的原因是梅毒抗体(抗-TP)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后依次是脂肪血>过期血>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破损>不足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凝块>溶血>特殊抗体>绿浆.结论 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献血征询工作,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以采取合适的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周口市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4年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血液总报废率为3.49%,其中血液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占89.67%,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ALT升高45.71%、梅毒阳性19.40%、HbsAg阳性14.24%、抗-HCV阳性13.75%、抗-HIV阳性8.21%等;管理不规范导致采血不能使用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占10.32%,其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是过期血袋密封不严、破损、标签缺失、血样不清等。结论:肝功能异常、梅毒感染、乙肝病毒携带者、HIV感染及管理不规范是我院输血科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筛查,根据临床用血需要采集和储备血液,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等可有效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的统计分析,探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过程中的适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对我站2005年6月~2007年6月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造成报废原因加以分析。结果白银市2005年6月-2007年6月血液总报废率为5.58%(918.25/16447)。在总报废血量中,因检测不合格而报废的占86.99%(798.75/918.25),为报废血液的主要原因。结论只有科学地采血、储血、用血,才能减少血站血液报废、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血液报废原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血液采集、制备、存贮过程引起血液报废情况和主要报废原因。方法对2004-2005年报废血液分项目、分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区分血液正常报废和异常报废的各种原因。结果2004~2005年血液报废量分别为6970.85U和10608.35U.血液正常报废原因是脂肪血、过期、ALT不合格、抗-HCV不合格、抗-HIV不合格、HBsAg不合格、SYP不合格和黄疸等;异常报废原因是凝块、破损、不足量、溶血、血袋热合不严密、絮状物、标签缺失、血样不清等问题。结论采血前核查献血者既往信息,可有效降低血液正常报废的比例。规范血液采集、分离、运输等各环节操作,可有效控制血液异常报废比例,从而减少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6.
1999~2001年周口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 ,周口市中心血站所供临床的血液均来自无偿献血 ,笔者把 1999~2 0 0 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为 1999~ 2 0 0 1年连续 3年无偿献血者 ;1999年12 95 7名 ,2 0 0 0年 10 877名 ,2 0 0 1年 1136 1名。1.2 材料 WellscanMK 3酶标仪 (芬兰产 ) ,LabsystemsMK2洗板机 (芬兰产 ) ,BT2 2 4生化分析仪 (意大利产 )。1.3 方法 ALT初检采用赖式法 ,复检采用速率法 ;梅毒初检采用TRUST法 ,复检用ELISA ;HBsAg、抗 HCV和抗 HIV采…  相似文献   

7.
王海红 《疾病监测》2001,16(9):342-344
据统计 ,1 998年 1 0月 1日至 2 0 0 0年 9月 30日我血站共报废血液 1 0 89例 ,占献血人次的 5 8% ,其中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 1 0 1 5例 ,其它原因报废 74例。因此 ,如何对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监控 ,尽量减少血液浪费 ,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些探讨。1 998年 1 0月 1日至 2 0 0 0年 9月 30日在舟山市血站参加无偿献血者 1 865 4人次。献血人群中有学生、干部、军人、职工、农民等。初次献血者占99 %。无偿献血者均经内科咨询、体检 ,初步合格后 ,以末梢血用金标法快速检测HBsAg ,结果阴性者即采血 ,最后对血液标本进…  相似文献   

8.
1999~200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9~2001年本站无偿献血41202U(200ml全血按1U的成分血统计)中有3979U的血液报废。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笔者就此作了统计分析。1999~2001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及4个季度中的血液报废情况见表1,2。血液报废原因见表3。  相似文献   

9.
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大多数血站基本已实现了自愿无偿献血,在献血人数日渐增多的情况下,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成为血站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对本站2008-2009年无偿献血血液的非正常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金栓  李娟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84-985
<正>采供血机构在无偿献血者血液采集、检验、制备、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报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一直是采供血机构研究的课题。近些年来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明显下降,我们对相关资料分项、分类进行了回顾性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 选择18 400例无偿献血血液,献血者经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合格者抽取静脉血复检.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由2个工作人员用不同厂家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2次检测,2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判为血液报废.结果 2010年度血液总不合格率与2011、2012年度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在检测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中,ALT占第1位,平均1.29%;抗TP抗体报废率占第2位,平均0.51%;HBsAg报废率占第3位,平均0.46%;再次是抗HIV抗体、抗HCV抗体.脂血占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首位,平均8.25%.结论 血站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工作,建立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证血液质量,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按卫生部统计报表规定的计算方法,对2010年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总报废率为8.54%,其中正常报废率占5.08%,非正常报废率占3.46%。正常报废中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报废率最高,占3.99%。脂肪血报废是造成血液非正常报废的主要原因,占3.32%。结论加强血液质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合格血液的采集,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吉林省血液中心报废全血 1 1 42袋 ,质控科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 ,同时用两种试剂对复检阳性血再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仪器  BIO-RAD Coda Automated EIA Anal-yzer全自动酶免分析仪 (美国 )。2 试剂 科华 HBs Ag、抗 -HCV、抗 -HIV,批号分别为 2 0 0 1 0 42 5、2 0 0 1 0 40 9、2 0 0 1 0 42 1 ,效期均为 6个月 ;新创 HBs Ag、抗 -HCV、抗 -HIV,批号分别为2 0 0 1 0 3 2 90 1、2 0 0 1 0 3 0 80 1、2 0 0 1 0 42 61 1 ,效期均为 6个月。3 血样 检验科复检阳性血 2 5 2袋。结  果  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潜在原因,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按不合格的原因归类统计2007~2010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报废项目呈上升趋势的有脂肪血、溶血、少量血,呈下降趋势的有ALT、HBsAg阳性血液。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报废,需要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与专业技术水平,保证实验环境和设备在最佳状态;加强献血前的宣传及咨询指导;制订试剂耗材的优选方案;保证街头采血检测在可控范围内,应针对报废的统计报表建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有效途径,进而采取措施,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2月本站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血液报废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液过期报废,其后依次是脂肪血、破损、HBsAg、梅毒、抗-HCV、抗-HIV等。结论为降低血液报废率,血站内部应加强质量管理,规范采供血行为,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至今已7年时间。十堰市中心血站2001年以前已完成了以计划无偿献血为主、自愿无偿献血为辅的过渡。从2002年开始本站所采集的血液百分之百来自街头自愿无偿献血,因受条件限制,工作模式制约,难以对流动的高危献血者进行控制,导致血液报废率较有偿献血时期明显增高。笔者将2002~2005年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用于临床,每年救治数以万计人的生命.由于其来源特殊,因而资源宝贵,但这些宝贵资源,每年除了通过正常血液检测,剔除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外,还存在一些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从而造成血液、试剂和人力的浪费.为节约血源,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减少血液报废,笔者对2001~2004年西安地区非血液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情况及原因,探讨应对策略与措施。方法对重庆市血液中心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成分血制备过程中报废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个月共报废7 522U,报废率6.94%,其中,脂浆报废6 411U,报废率5.78%。结论在成分血制备中,脂浆报废量最大,是非检验报废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便降低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统计2008~2011年血液报废情况并分析报废原因。结果报废血液成分中,主要是冰冻血浆占80.16%,依次是全血,悬浮红细胞,冷沉淀。12 235袋血液报废原因以脂肪浆为主,其次为破袋渗血、容量不足、溶血、凝块、颜色异常等。结论脂肪血是血液成分报废的主要原因,员工应定期培训,加强献血前咨询和招募工作可以有效降低脂肪血的采集,较少血液报废。成分制备过程也是导致血液成分报废的因素之一,提示各环节应加强管理,可有效减少血液报废情况,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2月25日~2003年6月25日报废6350例。对七项检测报废原因进行分析。ALT报废率占总报废量的81.7%,如能加强街头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控制。尽量减少血液报废,对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体现血站对献血者的尊敬和重视都非常重要。对泉:1999年12月25日~2003年6月25日无偿献血22558人。方法:无偿献血初筛体检合格者。结果:ALT报废率最高,影响因素很多。结论:加强街头无偿献血的体检,初筛的质量控制,减少血液报废,充分体现血站对献血者的尊敬和重视,增加快速全血ALT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