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60%,若处理不当,常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及肘内翻畸形。我科1992~1997年用手法为主综合治疗116例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男78例,女38例;受伤时间:伤后20min至6d,平均受伤时间2d;年龄在3~14岁之间,平均年龄8岁;骨折移位方向:远端向后、尺侧移位88例,远端向后、桡侧移位10例,远端单纯向后移位14例,无明显移位4例,其中旋前移位74例,断端重叠移位78例。1.2 治疗方法1.2.1 骨折无明显移位者不必整复,直接外敷金黄膏后小夹板固定。1.2.2 有移位者取仰卧位,前臂置中立位,一助手握患肢上臂中上段,另一助手握患肢前臂远端,沿患肢上臂纵轴方向拔伸牵引,然后渐将前臂在牵引下由中立位变为旋后位,纠正重叠、旋前移位后,术者以“两点捺正法”矫正侧方移位,助手继续牵引,术者以两拇指置于骨折远端后方向前推按,余指置于骨折近端前方向后按压,在此同时,令助手缓缓将肘关节屈曲至90度或大于90度。检查复位良好后外敷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之金黄膏,在骨折远端内侧、近端外侧、远端后侧...  相似文献   

2.
前臂尺桡骨双骨折临床较为多见。两骨完全骨折后折端可发生重叠、旋转、成角或侧方移位四种,治疗时需将两骨远端正确复位,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我们多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固定术后的护理:前臂闭合性双骨折手法整复/J‘夹板固定后,护士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指导病人屈时gO”,前臂置中立位,用三角巾悬挂胸前,休息时抬高息肢。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颜色、温度和知觉的变化,及时调节扎带的松紧度,以保持上下移动Icm为宜。若发现患者手部肿胀,皮肤温度低,颜色青紫、感觉麻木、痛苦难忍,应立即检查扎带并适当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3.
张建宁  王喜民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8):22-22,F003
患者 ,男 ,3 2岁 ,犯人 ,于双前臂外伤后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小时后入院。查双前臂前侧近肘关节处皮肤青紫、肿胀 ,无畸形 ,未触及骨折端 ,前臂旋转功能良好。双侧肩关节方肩畸形 ,肩关节盂空虚 ,肱骨头弹性固定 ,肩关节各运动轴均障碍 ,Dugas征阳性 ,皮肤血运、感觉正常 ,桡动脉搏动有力。双侧前臂正侧位和双肩关节正位示双侧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 ,分离移位 (见图 1、2 )。臂丛麻醉下行脚蹬复位法成功 ,三角巾悬吊固定 2周。复查X线片显示 ,双肩关节复位 ,大结节对位良好无分离 (见图 3、4)。讨  论单侧肩关节脱位临床…  相似文献   

4.
对 2 8例有断端分离移位的肱骨干骨折患者 ,运用上肢外展支架 ,固定伤肢于肩外展、肘屈曲各 90° ,前臂中立位 ,并于固定后一周内每天对肱骨纵向持续挤压约半分钟。 7天内分离移位矫正有效率 96 %。提示运用上肢外展支架固定能很好矫正肱骨干骨折分离移位  相似文献   

5.
<正> 对蒙太奇(Monteggia)氏骨折的治疗,多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肘关节屈曲90°前臂悬吊胸前的疗法。此法疗效一般尚好,但部分病例之骨断端可发生再次移位,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前臂功能的恢复。其原因是:桡骨头脱位时冲破或脱出环状韧带,从而失去约束,以致肘关节轻度屈伸即发生再次移位。后者加大了尺骨剪力,进而导致尺骨断端移位或成角。鉴于此,1977年以来,我们将上述疗法略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9岁,建筑工人,于1993年2月18日搭置暗楼时,从4m高的竹制梯子上,上身呈俯卧跌下,双手掌同时撑地,致双肩关节不能动弹。就诊时,一般情况尚好,头颈部正常,胸、腹部无重要发现,下颌5cm长创口,已在急诊科行清创缝合。双手叉腰,双肩呈外展位弹性固定,极度痛苦面容。X光片显示:双侧肩关节盂下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图1)。治疗:病人仰卧。采用足蹬法复位,先整复左侧脱位,然后整复右侧脱位。复位后检查:双侧肩关节杜加氏试验阴性,双侧患肢均在肘屈90°位超肩关节小夹板固定,前臂交叉置于胸前悬吊,患者迅即…  相似文献   

7.
应用"解剖、中立位"夹板固定方法,对180例闭合性肱骨中、下段各类型骨折整复后作固定,与传统夹板固定9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对位对线优良率为97.6%,对照组为25%,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显著意义。治疗组均作随访,患肢功能都满意。固定方法,改变以往传统习惯将患肢置于胸腹部前悬吊,避免了骨折的旋转、成角及分离移位,使骨折得于顺利地愈合。  相似文献   

8.
诊断标准:因被他人拉腕伸肘后,患儿不肯举动,患肢前臂处于旋前位,不敢旋后,或作旋后动作时哭闹,肘关节不愿屈曲,桡骨小头部位压痛而作出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复位方法:以右侧患肢为例,术者右手握住腕部,左拇指置于桡骨小头外侧,他人(或助手)握住上臂,先慢慢作旋前5~10度对抗牵引10秒钟左右,再慢慢旋后,此时,术中拇指由外向内上推挤,可听到或者感到一清脆的声响,此时小儿立即能屈肘上举。用三角巾悬吊3~5天即可。  相似文献   

9.
彭小春 《华夏医学》2003,16(1):94-94
自 1998年 6月以来 ,笔者采用闭合复位屈肘“8”字绷带外固定前臂旋前位放置于胸前的方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80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中有男 6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4岁 ,均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其中伸直型尺偏 6 4例 ,桡偏型 10例 ,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 ,最长 2周 ,最短1h。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合并症 ,骨折均经 X线摄片证实。2 治疗方法与结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患肢外展 ,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肢前臂远端或腕关节及上臂近端作对抗牵引 ,先顺应牵引 ,在牵引的同时 ,…  相似文献   

10.
自1986年以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科雷氏骨折128例,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本组128例,男102例,女26例:年龄问~68岁,19岁以下15例均为骨骺性骨折,接诊时骨折轻移位老44例,重度移位者其挠骨远端背侧移位超过骨直径2/3,并有侧移位或关节内粉碎性骨折53例;移位程度界于上述两者之间为中度31例;初诊病人112例、其中伤后6小时之内就诊门倒,Ic/h时内就诊15例,2导小时内就诊8例,整复及固定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三人提按复位法、患者肘关节屈曲gO”,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持握患手拇指及其它四指,另助手紧握患肢上臂,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治疗前臂骨折寻求最佳外固定范围和固定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分别于中立位和不同角度的旋前、旋后位下,测量旋前圆肌止点下缘水平处的骨间距,探讨旋转角度与骨间距的关系.结果:前臂中立位下的骨间距最大,随着前臂旋转角度的改变,骨间距亦随之改变,一般而言,在前臂中立位时,每旋前或旋后增大20°,骨间距就缩小0~0.38cm.结论:在前臂骨折徒手复位外固定术中,置前臂于中立位,使骨间距增大,维持骨间膜的张力,是治疗前臂双骨折及预防骨折畸形愈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下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从1997年10月至1999年10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桡骨下端骨折,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桡骨下端闭合性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伸直型),伤后距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3天。年龄3~85岁,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手法牵引整复小夹板固定及内服外用中药配合推拿治疗。患者经手法牵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患肢用前臂吊带托起,肘关节屈曲,前臂置于中立位,嘱患者在固定下作握拳动作。每天观察调整小夹板松紧度,定期作X线复查了解骨位及骨痂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方法:患者侧卧于桌上(患侧向下),助手托住其头部,使患肢自桌端自然下垂约15分钟,利用患肢本身重量使肌肉松弛。然后术者面向患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使肘曲90度,另一手在前臂上面渐施压力,并稍摇动前臂,肱骨头当即回至关节腔内,同时发出清晰回纳声。复位后,患肢上臂保持屈肘90度,前臂贴于胸前,用三角巾固定一周。指、腕、肘关节于术后即开始活动,肩关节于去除固定后再行主动活动,但在开始活动时应避免过度外展。  相似文献   

14.
小儿双侧股骨干骨折垂直悬吊皮牵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杨立霞  崔玉玲 《吉林医学》2007,28(2):217-217
垂直悬吊皮牵引是治疗3岁以下小儿股骨干骨折最有效的方法.此法是将伤肢与健肢同时贴上宽胶布,以绷带固定,连接到足底扩张板上,系上牵引绳,通过滑车系统的重物进行垂直悬吊牵引达到治疗目的,同时可避免患儿不合作而引起患肢为端旋转移位,便于护理,单侧股骨干骨折多见.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以来,我院运用外固定架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和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8~76岁,平均53岁。单侧桡骨远端骨折26例,双侧桡骨远端骨折2例。所有病例通过腕关节正侧及斜位(45°旋前和旋后)X线片,评估关节外、关节内骨折及判断短缩情况、骨折移位方向。冠状面CT检查,显示月骨关节面情况、骨折是否波及下尺桡关节以及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情况。2治疗方法手术均在伤后3天内进行。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伤肢外展置于手术床旁的小手术台上,于第2掌骨背桡侧成40~60度…  相似文献   

16.
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桡骨双骨折多发生于儿童,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绝大多数位于尺桡骨远端1/3。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骨折后易发生侧方、成角、重叠以及旋转移位,若治疗不当会发生缺血性肌痉挛、骨不连以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对治疗有较高的要求。2006年5月-2008年9月我科对45例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前臂中立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折顶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背向重叠移位8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前臂尺桡骨远端双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尺桡骨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常可发生旋转,成角和背向重叠移位,背向重叠移位在临床上尤为多见。前臂肌肉比较发达,加之骨折后出血肿胀,皮肤张力大,单靠牵引很难将重叠移位严重的骨折完全矫正。自1985年-2005年,笔者采用折顶法整复尺桡骨骨折背向重叠移位骨折82例,均获得解剖对位和近解剖对位,完全恢复了前臂的正常功能,达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2例中,男61例,女21例,男女比例接近3∶1;年龄最小6岁,最大14岁。本组病例均为多种原因所致跌伤,受伤时前臂于伸直位或半屈曲位,手掌着地,…  相似文献   

18.
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肱骨踝上骨折172例,其中男96例,女76例,年龄5~15岁,左侧71例,右侧101例,均为伸直型,其中骨折远端尺偏91例,桡偏81例,有旋转移位者57例,开放性骨折13例,受伤后就诊时间30min至19d,24h内就诊者达96例。一般选择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采用肘后纵形切口(开放性骨折根据伤口另定),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屈肘关节于功能位,3周后去石膏托三角巾悬吊,逐步进行患肢功能锻炼,5~7周拔除克氏针。本组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8个月~10a。其中优(症状体征消失,患肘功能正常,骨性愈合,肘生理结构正常)123…  相似文献   

19.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晶石 《当代医学》2010,16(24):76-77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Colles骨折: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肩外展,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握住肘部,术者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他四指置于腕部,扣紧大小鱼际,先顺势拔伸2~3min,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迅速尺偏并掌屈,使之复位。Smith骨折:手法整复方法与伸直型相反。Colles骨折先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置一平垫,然后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桡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以限制手腕的桡偏和背伸活动;Smith骨折则在远端的掌侧和近端的背侧各放一平垫,桡、掌侧夹板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桡偏和掌屈活动,扎上3条布带,最后将前臂悬挂胸前,保持固定4~6周。结果优46例,良28例,可3例,差2例。结论准确的分型和掌握严格的复位标准,合理地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能够在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手法整复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2位,治疗复杂,预后不佳。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骨折多发生在中1/3或下1/3处。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两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特别是旋转移位,并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进行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本人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