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瘦素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具有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等作用.血液中瘦素主要由肾脏清除[1],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高瘦素血症[2],为探讨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测定了26例CRF患者血清瘦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IL-6、IL-8)在慢性肾衰患者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25例慢性肾炎,25例慢性肾衰尿毒症非血透和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并设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慢性肾炎、尿毒症非透析组及血透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湿高于对照组(P〈0.01),维持性血透组IL-8明显低于非血透组(P〈0.05).而IL-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L-8,IL-6对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非血透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急性炎症反应期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8(IL-6、IL-8)在慢性肾衰患者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测定25例慢性肾炎,25例慢性肾衰尿毒症非血透和2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IL-6、IL-8水平,并设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慢性肾炎、尿毒症非透析组及血透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持性血透组IL-8明显低于非血透组(P<0.05),而IL-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L-8,IL-6对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非血透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疗效观察和急性炎症反应期的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瘦素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是一种由肥胖基因(Obgene)编码的分子量为16.7kDa的多肽类激素,具有降低食欲、增加能量消耗等重要生理作用。瘦素与肾脏的关系密切,肾脏是瘦素的主要清除器官,同时瘦素又可对肾脏功能产生直接作用,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疾病进程。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调节血清中瘦素水平,达到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6.
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 (leptin)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 ,目前瘦素与肥胖症、糖尿病及其它疾病的关系 ,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 6 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含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肾功能衰竭患者 6 2例 ,为一年来在我院门诊或病房确诊的患者 ,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2 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 2 5~ 6 7岁(平均 4 6 3岁 )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 36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4例 ,年龄 31~ 70岁 (平均4 9 5岁 )。对照组 32例 ,为来我院健康查体的油田职工家…  相似文献   

7.
戴勇  齐晖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865-866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肾功能不全各期及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6和SIL_6变化及两者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全代偿期IL-6和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氮质血症期开始逐渐上升,尿毒症期和血液透析患者IL-6和SIL-6R水平与正常对照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且两者之间有良好的相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分析,了解瘦素在COPD病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同时通过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瘦素与乏氧、二氧化碳潴留、气道阻力的相关性,了解瘦素与COPD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2月因COPD急性加重,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男性患者60例,年龄(68.4±7.8)岁,并排除肿瘤、结缔组织病、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且经过呼吸内科10~15 d治疗后均进入稳定期。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及IL-6的水平,分析瘦素和IL-6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性及二者的相关性。并在患者急性加重期时做动脉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试验,分别做瘦素与PaCO2、PaO2、SaO2、FEV1、FEV1/FVC的相关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差异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用线性相关分析法(Pearson法)。结果(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瘦素水平[(4.41±1.18)ng/ml]高于治疗后[(2.53±0.70)n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血清IL-6水平[(516.49±81.47)pg/ml]高于治疗后[(317.79±37.47)pg/m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3)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598,P<0.001),而经治疗进入稳定期后二者无相关性(r=-0.120,P>0.05);(4)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血气分析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显著正相关(r=0.490,P<0.001),与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r=-0.702,P<0.001),与血氧饱和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6,P<0.001);(5)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与肺通气功能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0.620,P<0.001),与FEV1/FVC无相关性(r=-0.210,P>0.05)。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血清瘦素和IL-6水平较稳定期时均显著升高,且二者有显著相关性,因此瘦素可能成为COPD加重期时的炎性标记物;瘦素与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时的二氧化碳潴留、乏氧、气道阻力均有密切关系,因此瘦素可能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清肾汤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汤.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Leptin与IL-6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Leptin与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Leptin与IL-6均明显下降[Leptin由(25.95±11.23)ng/L降至(19.17士9.60)ng/L,IL-6由(88.09±10.20)ng/L降至(77.81±8.73)ng/L;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Leptin由(24.81±10.54)ng/L降至(21.34±10.05)ng/L,IL-6由(88.23士10.36)ng/L降至(82.53±8.62)ng/L;P均>0.05].两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Leptin与IL-6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Leptin与IL-6均明显升高,清肾汤可降低其水平,这是该方能明显减轻患者恶心呕吐、食少纳呆等症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经皮肾活检的并发症,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294例患者连续3个月血清肌酐值(Scr)>178μmol/L(2mg/dl),诊断为CRF,并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就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肾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为27.5%,其中肉眼血尿2.38%,肾周血肿需输血处理1.70%。结论对CRF患者,除采取传统肾活检常规护理,更应重视肾活检24h后的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加强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朱世瑶  吴萍  章丽 《华西医学》2009,(6):1441-1442
目的:分析探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CRF)并急性左心衰的发病机制及救治措施。方法: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终末期CRF患者并急性左心衰采用药物控制血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及采用血液透析等方法,减轻心脏前负荷,控制心衰。结果:36例患者2 286次来院救治并发急性左心衰1 144次,抢救成功1 138次,成功率99.5%。结论:终末期CRF并急性左心衰据发病机理不同,给予不同处理,关键是尽快控制血压,脱水,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控制血容量,降低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13.
黄芪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与残存肾功能关系,及其应用黄芪治疗后的变化。方法32例CRF患者分为CRF1(Ccr≤50ml/min),CRF2(Ccr≤30ml/min),CRF3(Ccr≤15ml/min),分别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进行计数,并用黄芪治疗前后进行对照。结果:CRF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与残存肾功能有明显相关性(P<0.05),黄芪治疗前后肾功能差异无显著性,但树突状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RF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减少,而且与残存肾功能有关。应用黄芪治疗后肾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计数增高。提示黄芪在免疫调节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粘度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流变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流变指标的检测。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组的全血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等与正常结果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高粘滞状态是引起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内瘘吻合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内瘘吻合手术的成功率、失败率、成熟不良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中,内瘘吻合成功46例,成功率为95.8%;失败8例,失败率为16.7%;8例失败病例中7例在术前15d不同程度地静脉穿刺用药,其中5例术前3d内瘘侧肢体静脉穿刺使用10%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呋塞米,1例术前1d内瘘侧肢体静脉采血,3例伴发糖尿病。结论对于需行内瘘吻合术患者,术前医护应及时沟通以杜绝内瘘侧肢体施行静脉穿刺;同时,充分做好患者的病情介绍,掌握患者心理,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 protein,SAA)水平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将62例CRF(CRF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16例、B组18例、C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CRF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A、B、C 3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SAA水平与Alb、Hb均呈负相关(r分别=-0.461、-0.643,P均〈0.01)。结论非血液透析CRF患者存在血清SAA水平升高,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并加速了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急性加重因素及其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6月住院治疗的CRF急性加重患者42例,按其加重原因、基础疾病、治疗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CRF急性加重因素依次为各种感染(45.2%)、原发病加重(19.0%)、高血压未控制(14.3%)、水电解质紊乱(11.9%)、肾毒性药物(11.9%)、心功能不全(9.5%)、尿路梗阻(4.8%)、血高粘滞状态(2.4%),7例同时存在≥2种上述病因(16.7%)。CRF急性加重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52.4%)和糖尿病肾病(11.9%)为主。积极治疗后肾功能恢复达到或接近原来水平者40例,死亡2例,死亡2例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结论:对于CRF肾功能急剧恶化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其加重因素,并采取非透析和透析相结合治疗,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19.
腺嘌呤致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腺嘌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的比较,选出具备多种并发症的理想慢性肾衰模型。方法模型组大鼠分为M1、M2两组,M1以腺嘌呤150 mg/(kg.d)灌胃12周,M2以腺嘌呤300 mg/(kg.d)灌胃3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每周检测血压。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 M1于实验第4周时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进行性升高;第4周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陆续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贫血、高血压等慢性肾衰并发症。M2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未出现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两组大鼠肾脏病理学检查均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主。M1于第4周时可见肾间质胶原纤维增多,纤维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进行性增加。M2第3周时肾间质纤维化指数明显升高。结论腺嘌呤150 mg/(kg.d)灌胃12周可成功构建具备多种并发症的慢性肾衰大鼠模型,是慢性肾衰进展机制及其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