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国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我国上海、河南及安徽等地116份应用抗病毒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ol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HIV耐药性数据库进行耐药相关性突变分析,并构建进化树.结果共获得44例HIV-1分离株的pol基因序列,有70%(31/44)的标本发现了针对常用的三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主要耐药性突变,其中有34%(15/44)的标本发现了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耐药性突变;有68%(30/44)的标本发现了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性突变;仅有2%(1/44)的标本发现了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性突变.亚型分析表明91%(40/44)为B亚型.结论在我国应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中耐药性的产生已经十分严重,尤其是针对NNRTIs的高度耐药性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应用耐药性检测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Lange博士等人最近报道 ,与仅包括两类药物的标准治疗方案相比 ,采用由三种类型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组成的五药联合方案 ,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艾滋病病毒 (HIV)长期抑制效果。Lange博士等人指出 ,对于多数从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来说 ,标准方案的治疗通常可以将其体内的病毒载量 ,降低至现行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的水平。然而 ,如果采用更加敏感的检测方法则可以发现 ,这些患者体内通常还会有残留的病毒复制。为了了解更加强化的治疗方案是否能够进一步降低病毒载量 ,他们对 3 0名接受了 3年标准方案治疗 ,并获…  相似文献   

3.
研究发现,接受不完全病毒抑制治疗的HIV感染患由于病毒的变迁,会限制他们今后的用药方案。亚特兰大大学的Hiroyu Hatano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病人进行了SCOPE对列研究,以明确HIV感染患与疾病转归相关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特征。病人样本是从亚特兰大第一医院和亚特兰大医学中心的HIV感染患中抽取的。共有106名患符合测试的标准。每个病人都已经接受过稳定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疗程为4个月或更久,病人HIVRNA载量大干500拷贝/ml,而且都存在有1个或多个耐药性的变异株。[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应用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广东部分地区HIV耐药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艾滋病病毒1型(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HIV-1感染者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掌握广东省HIV-1感染者在利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前是否存在耐药突变及其流行情况。方法从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病毒RNA,采用套式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片断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HIV-1感染者血浆病毒载量大于1 000拷贝/ml以上、CD4低于400以下的样本中扩增到目的片断。在广东省50例未治疗对象中,低中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高度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0;总耐药相关突变例数为2例,占4%。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并且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对广东省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突变的检测表明,HIV-1感染者中存在病毒的耐药性突变,也反应了HIV毒株自然变异情况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1 治疗HIV/AIDS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多种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对血浆病毒血症产生长期、深度的抑制作用,从而延长了HIV感染者的存活时间.目前已批准了11种抗逆转录病毒制剂,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药物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适度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改变了疾病晚期病人的预后,并使早期病人的病毒载量明显下降,因而也改变了疾病的自然过程.HIV/AIDS病人的治疗虽然取得了好的结果,但也面临不少挑战.在采用了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地区,HIV感染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然而新的感染在美国仍然发生,而在世界上HIV没有  相似文献   

6.
英国研究人员Devereux博士等人最近发现,某些耐药HIV-1毒株的复制能力低于其野生型毒株,从而提示恢复以往失败的治疗方案可能仍然有效。Devereux博士等人推测,具有耐药基因的病毒,其适应能力不如野生型病毒,一旦停止治疗,野生型病毒就会占据优势。为了验证这种假设,他们以11名对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产生耐药并停止治疗的男性HIV-1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评估了其治疗前后体内蛋白酶和逆转录酶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将治疗结束时突变病毒的消失速度作为病毒相对适合度的指标。结果显示,接受高效抗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尚未接受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单用阿兹夫定抗新冠病毒治疗后是否引起HIV耐药突变,评价启动ART后的抗HIV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未启动ART的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观察组为13例短期(3~14天)单用阿兹夫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后启动抗HIV的ART,对照组为短期(5天)口服其他抗新冠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或莫诺拉韦)或未口服抗新冠病毒药物,然后启动抗HIV的ART,比较两组启动ART时HIV耐药突变的差异,评估ART 12周后的抗病毒疗效。结果 共纳入患者37例,其中观察组13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的M184I耐药突变率(69.2%)显著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同分类特征中M184I突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检出M184I耐药突变的病例均采用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进行初始抗HIV治疗,其中有4例病例完成了12周随访,病毒载量均小于500copies/mL。结论 短期内单用阿兹夫定可能导致HIV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出现M184I耐药突变率增加,短期内尚未对以整合酶抑制剂为核心的ART方案的病毒学应答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rtA181位点突变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用药史、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效果. 方法 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中病毒学突破并检出rtA181突变的54例CHHB及相关肝硬化患者,检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定量及ALT水平,焦磷酸基因测序法定量检测HBV的P基因区10个NUCs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回顾性分析不同用药史患者的病毒变异模式,比较病毒学突破时与基线期、rtA181单个与多个位点突变时的HBV DNA载量,分析发生病毒学突破时,含rtA181T与含rtA181V位点突变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不同个体化干预措施的疗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 结果 54例rtA181突变的患者中,35例(64.8%)为包含rtA181T的突变.既往用药主要为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应用多种NUCs者,多位点突变占57.6% (19/33);单一NUCs者,多位点突变占28.6% (6/21),x2=4.342,P<0.05.发生病毒学突破时,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较初次NU Cs抗病毒治疗时低[(5.66±1.01)1og10拷贝/ml比(6.75±0.81)log10拷贝/ml,t=-4.210,P<0.01],含rtA181T位点突变患者较含rtA181V位点突变患者HBsAg水平高[(3.80±0.45) log10 IU/ml比(3.46±0.60)1og10 IU/ml,t=2.109,P<0.05].对患者分别给予加用或换用恩替卡韦和加用替比夫定治疗,随访满24周时,HBV DNA≥6 log10拷贝/ml的患者中,8例加用或换用恩替卡韦,4例加用替比夫定,其发生病毒学应答者分别为8例和3例,HBV DNA阴转者分别为3例和l例;HBV DNA<6 log10拷贝/ml中,14例加用或换用恩替卡韦,7例加用替比夫定,其发生病毒学应答者分别为14例和5例,HBV DNA阴转者分别为12例和4例.结论 用药史与rtA181突变模式有一定关系,应用多种NUCs的患者,易出现多位点突变和多重耐药.加或换恩替卡韦干预治疗的疗效好于加用替比夫定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台湾省学者发现,HIV 1Vpu蛋白能促进病毒颗粒在细胞外释放和CD4在内皮网状组织降解。作者研究了16 2名HIV 1/AIDS患者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1年后,研究抗Vpu对Vpu的反应和影响AIDS病情发展的关系。用一重组的Vpu蛋白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抗 Vpu的反应性。结果表明,在开展HAART之前,31 5 %的患者(6 1/ 16 2 )有抗 Vpu。患者的抗Vpu的比例与CD4细胞数有相关关系:CD4细胞数≥5 0 0 /ml,2 0 0 /ml~5 0 0 /ml和<2 0 0 /ml时,抗 Vpu则分别为4 0 6 %、34 7%和14 3%。此外,抗Vpu反应水平下降与HIV 1病毒载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组中监测HIV-1耐药性病毒株的临床应用。方法 从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抽提病毒RNA,采用套式RT-PCR方法扩增HIV-1的PR和RT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够从血浆病毒载量在 1000拷贝/ml以上的样本中得到扩增产物。在 16例接受 HAART的 HIV-1感染者中,发现 1例感染者 DP31的 PR和 RT基因出现了突变,这些突变为L63P、T215F、K219Q和M184V。所有突变均与公开报道的结果一致,并被证明与HIV-1的耐药性有关。另外,DP31在接受HAART前已出现T215F、K219Q的耐药性突变,究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HIV-1耐药性基因型检测法能有效地监测接受HAART的HIV-1感染者血浆中耐药性病毒株的存在。该方法提供的结果准确、可靠,并且为临床医生评价HAART效果,合理选择和及时优化药物组合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8~12日西班牙第13届药物耐受性研讨会上的资料表明:当前欧美各国新感染HIV的患者中,大约10%的HIV含药物耐受突变株。蒙特利尔研究组发现:在大约200名HIV原发感染者中至少20~30名是感染了抗药性相关的突变株病毒。分析认为:采用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常产生TAMs突变株(K103N);采用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治疗的突变株中K103N也更常见。而在长期或中断拉米夫定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患者中.  相似文献   

12.
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妇女,其血浆病毒载量越多,似乎HIV更容易在宫颈阴道分泌物中散播。然而,在许多妇女的血浆中没有发现病毒,但HIV仍可以在其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对12 2名妇女的血浆和宫颈阴道分泌物的病毒水平尚未作比较前5 1个月时,已查出HIV血清阳性。她们当中2 8人曾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19人用非HAART的方法治疗,75人没有接受任何治疗。意大利的Firoe博士报道,71%的患者在其宫颈阴道分泌物中检出HIVRNA。此发现直接与血浆的病毒载量有关,但与CD+ 4 细胞计数无关。而且,2 5 %血浆病毒载量呈阴性的妇女,在其宫…  相似文献   

13.
78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 B亚型感染者耐药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 B亚型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及主要耐药位点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明确我国中原地区HIV-1天然耐药的耐药谱,为今后确定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测78例未经抗病毒治疗感染者血清HIV基因耐药情况及病毒载量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多元统计分析。结果78例感染者耐药以HIV蛋白酶基因次要位点L93P、V77I及I93L为最多见,三者对病毒载量均无明显影响;主要耐药位点出现率较国外偏低,主要为K103N,另有Q151M。逐步回归分析病毒载量可能与I93IL等少见突变有一定关系。结论我国中原地区未经治疗的HIV-1 B亚型感染者中天然耐药的发生率较低,且常见HIV基因位点和病毒载量变化无直接相关性;而少见的主要位点突变因影响抗病毒药物选择,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HIV早期感染诊断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云 《传染病信息》2007,20(6):352-356
HIV 早期感染是指从 HIV 传播发生,感染建立,产生初始免疫反应到病毒载量定点(set point)建立的时期。HIV 早期感染阶段具有独特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特征。HIV 侵入人体后,一般4~11d在外周血检出 HIV RNA,3~4周可出现急性感染的临床症状,同时 HIV 快速高水平复制,病毒水平快速上升,出现高浓度的病毒血症,HIV RNA 可以高达10~7 copies/ml~[1],CD4~ T 淋巴细胞下降。至感染6个月左右,CD4~ T淋巴细胞回升,病毒浓度下降至在潜伏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定点水平,同时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早期感染阶段机体内病毒学和免疫学的改变对于以后病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有:①HIV RNA 的定点水平决定 HIV 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省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疗效与基因耐药性突变发生情况,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省25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外周静脉抗凝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离血浆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并提取血浆标本中HIVRNA,用RT-PCR方法扩增HIVpol区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部分逆转录酶序列。所得扩增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后,数据运用ContigExpress编辑校正后上传至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比对,同时运用Bio-Edit、Clustal和Mega等软件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7例(68%)患者的病毒载量在1000cp/ml以下,其中40%(10例)降至检测限之下。RT-PCR获得10例患者的扩增片段。对其序列亚型测试结果表明:7例属于HIV-1AE亚型,2例HIV-1B亚型,1例为HIV-1D亚型;耐药性分析表明:10份序列对PI(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为敏感,8份序列对NRT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NNRTI(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表现出至少对3种药物高度耐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G190A、K103N和M184V,造成对NVP、3TC的高度耐药。结论目前我省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取得预期效果。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免疫功能也逐渐恢复,但耐药性突变发生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出现对现有各类一线药物不同程度的耐药。为保证可持续性治疗策略的施行,需加强对抗病毒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教育,同时加强耐药性监测,及时评估治疗失败者耐药性情况,必要时提供二线药品,减少我省HIV病毒耐药株的产生与传播,保障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最近研究发现,全血经用滤纸过滤和变干后用于检测HIV感染者的CD4淋巴细胞数和病毒载量。鉴于目前发展中国家已能获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他们的患者还需要作药物毒性和抗药变异的试验,此发现具有特别意义。以前标准的检查CD4细胞数的方法用的是从新鲜血液分离出来的血浆和配备细胞计算器才能完成。为了建立一较实用的技术,本文作者用4 2名感染HIV的成人全血,经过滤和在室温晾干并储藏30天后,用ELISA方法完成CD+ 4 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试验,并将之与用血细胞计数器测定的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全血法的CD+ 4 细胞数量为5 …  相似文献   

17.
荷兰学者Stevens博士等人报道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具有高水平EB病毒 (EBV)的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的比例没有影响。因此 ,尽管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病率近来已经下降 ,但临床医生仍然应当对患者进行EBV检测。 1 999年 ,Stevens博士等人以 1 0 9名正在接受HAART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集了其全血和相应的血浆标本。所有患者均没有EBV感染的症状 ,且直到 2 0 0 1年 1 1月的随访期间 ,没有 1名患者出现AIDS相关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果显示 ,有 64份全血样本的EBVPCR检测为阳性 ,其中 2 2份样本的病毒载量大于或…  相似文献   

18.
虽然强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的疗法可以控制HIV-1的感染,但CD_4 T细胞变成了长期存活的有传染性病毒的贮源。作者通过测定对HIV—1复制与细胞有关的病毒DNA和遗传信使RNA(mRNA)的水平对HIV贮主进行了研究。从有长期HIV感染并用强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期间其血浆内HIV-1 RNA已达不到复检水平的共20个月或20个月以上的5名患者,每6个月取外周血单核细胞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前,血浆内HIV-1 RNA水平与在细胞内未整合的HIV-1 DNA以及非拼接的病毒mRNA的水平相关。治疗后,血浆内HIV-1 RNA的水平下降2.7log至不可检出的水平。与细胞有关的整合与未整合的HIV-1 DNA和mRNA的下降现象出现2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治疗的500天,其特征为DNA与mRNA水平有实质性下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艾滋病患的病情,延长了患的生命,大大地降低了HIV/AIDS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耐药性的出现却极大地限制了HIV抗病毒治疗效果。选择一个能最大抑制HIV-1复制的方案成为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对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病人,不但可能对使用的药物产生耐药,对其它药物亦会产生潜在的交叉耐药,因此耐药性的产生对救援治疗方案的效力亦具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耐药病毒的感染也会限制初期联合抗病毒方案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效力。研究证明根据耐药检测结果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可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升高CD4细胞,从而极大地改善HIV一1感染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因此许多专家组织,如IAS—USA、DHHS及EuroGroup已提供耐药检测的推荐和指南。目前HIV耐药性检测方法主要有3种:基因型耐药检测、表型耐药检测和虚拟表型耐药检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至2015年止,全球约有1 700万HIV/AIDS病例得到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HIV-1死亡率和发病率迅速下降。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向所有感染HIV者全面推进,HIV耐药突变问题对长期治疗也构成了威胁,并对全球2030年消除艾滋病这一重要公共卫生战略产生了负面影响。本综述试图从不同的经济和地理环境出发,从个体和群体水平上阐述了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遗传屏障、交互耐药程度、耐药突变的流行病学和耐药管理;同时本文汇总了高、中低两类国家的可传播性耐药(T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流行方式,分析了两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HIV耐药突变问题,即治疗前耐药和暴露前预防性服药的耐药。此外,鉴于有效地对不同类国家的HIV病例的治疗和管理,分别分析了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治疗实践方面的关联,这些内容对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