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Dig-HBV DNA探针点杂交检测96例HBsAg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 DNA,同时检测其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Pre S_2。结果表明,HBV DNA与HBeAg及Pre S_2有着极为密切的平行关系。Pre S_2与HBV DNA阳性强度基本符合,Pre S_2可作为HBV复制的敏感指标。HBVDNA与抗HBc无直接关系,说明抗HBc仅能作为HBV感染的一项指标。抗HBe阳性,患者传染性低,但不排除其具有传染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鲁美茹  周安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2):4429-4430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例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说明前S_1抗原检测阳性是HBV在体内存在和复制的标志。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0例HBV患者血清中的前S_1抗原,同时回顾了不同乙肝类型血清中前S_1抗原与HBV- DNA的相关程度。结果:在124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_1抗原阳性为100例,阳性率是80.6%;191例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的标本中前S_1抗原阳性为101例,阳性率是52.87%;在65例HBeAg和Anti-HBe均阴性的血清中前S_1抗原阳性仅13例,阳性率是20.0%。其中HBsAg(+)HBeAg(+)抗HBc(+)标本前S_1抗原阳性高达86.4%。活动性乙肝类型血清中前S_1抗原与HBV-DNA呈高度相关。结论:通过病例回顾,说明了前S_1抗原阳性是HBV在体内存在和复制的相关标志。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现症感染者众多,临床常见的HBV感染检测指标有血清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HBsAg和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抗HBc—IgM和HBVDNA的PCR检测。这三种检测方法各有其侧重点,本研究应用ELISA和FQ—PCR检测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Bc—IgM、HBV血清两对半抗原抗体系统和HBVDNA,旨在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各种标志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在综合分析乙肝病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2、抗前S_2与谷丙转氨酶(ALT)和其它HBV标志物间的关系。取608份门诊患者和体检者的静脉血清,前S_2、抗前S_2、HBV标志物采用酶免药盒检测,ALT用赖氏法检测。结果:前S_2、抗前S_2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同时阳性率只有1.8%;前S_2/HBsAg同时阳性率为13.8%,二者符合率达79.7%;前S_2/HBeAg同时阳性率为7.7%;前S_2/抗HBs同时阳性率为2.1%;前S_2阳性中ALT正常者达81.4%;抗前S_2/HBsAg同时阳性率为1.5%;抗前S_2/抗HBs同时阳性率为6.9%,二者符合率达72.4%;抗前S_2/HBeAg同时阳性率为2.3%;抗前S_2阳性中ALT正常者达79.2%。结论:①支持前S_2是HBV复制的标志,抗前S_2是HBV被清除的标志;②血中前S_2、抗前S_2可能均与肝损伤无关;③发现三种国内尚未报道的模式;抗前S_2/HBeAg、抗前S_2/HBsAg、前S_2/抗HBs同时阳性;④建议条件好的地区将前S_2、抗前S_2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IQ—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采用FO—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637例患者血清中的HBV—DNA拷贝数和乙肝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HBV—DNA在“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和HBsAg+HBeAg+)和“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LHBc+)可检出,在“单纯抗体阳性”组(抗HBs+抗HBe+抗HBc+、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s+、抗HBe+抗HBc+及抗HBc+)未捡出。“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2.13%。且82.68%的患者HBV—DNA拷贝数在105copies/ml以上;“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44.39%,HBV—DNA拷贝数分布范围广。结论HBeAg的存在可间接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而HBV—DNA的检测更客观地反映了HBV复制的程度和传染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消除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探讨增加HBV感染筛检项目。方法:将200例HBsAg阴性供血者进行抗一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DNA检测,其中抗—HBc分抗—HBc(流)和抗—HBc(临)两种检测方法、结果:6例(3%)为抗—HBc(临)阳性。其中1例为HBsAg出现前带现象,HBeAg和HBV—DNA均阳性。结论:抗—HBc(临)作为HBV感染的筛检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抗HBc—IgM是乙肝血清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室利用国产原料,建立了抗HBc—IgM的固相放免检测。实验是特异、敏感的,有一定稳定性,并有较高经济效益。 另外,在以前研究基础上,通过实验证明了用特异性免疫沉淀法从血清中制取的HBcAg可以代替由尸肝中纯化的HBcAg,以进行抗HBc—IgM的固相放免检测,无非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抗-前S_2单克隆抗体ELISA检测药盒,调查了188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的前S_2蛋白.结果显示急性,慢性迁延性、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中前S_2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54.54%、93.4%、93.75%和32.75%,且前S_2蛋白与HBV·DNA、HBeAg有密切的相关性,提示前S_2蛋白是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的复制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采用异羟基洋地黄毒苷配基标记HBV—DNA(Dig—HBVDNA)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沈阳地区306例(男161,女145)献血员血清中HBV—DNA,并用ELISA法检测了HBeAg和抗—HBc。结果表明,血清HBV—DNA阳性者2例,阳性率为0.65%,与标准膜片色列比较估计HBV—DNA含量为1pg。血清HBeAg全部阴性,抗—HBc阳性者4例(其中1例HBV—DNA亦呈阳性)。说明经目前所采用方法筛检的献血员仍存在HBV感染者,有传播乙型肝炎的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陈文笔  马勇 《安徽医学》1997,18(4):12-12
<正>本文用放免法对564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的HBV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对HBV的特殊血清类型从临床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564例慢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病人,肝炎病史及血清HBV标志物阳性均在一年以上,均抽血5mi,收集全部血清—20℃保存,最后一次性检测。二、血清HBV标志物(HBVM):HBsAg、HBsAg—IgM、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抗HBc—IgM、PHSAR、Pre—S2等10项,均用固相放免法,试剂购自山东3V公司,仪器采用中国科技大学GC—911放射免疫伽玛计数器。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对1996年在我院体检及门诊患者,乙肝两对半检测中115份抗HBc单项阳性血清进行了抗HBcIgM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有28.7%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抗-FIBcIgM阳性,如附表。 一般认为抗HBc单项阳性为既往感染或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高滴度抗HBcIgM阳性有利于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故抗HBc单项阳性若补充以抗HBcIgM项目检测,可判定是否有乙型肝炎近期感染,通过对115例抗HBc单项阳性血清患者抗HBcIgM的检测统计可见有28.7%的病人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因此主张抗HBc单项阳性血清需进一步做抗HBcIgM检测,以确诊是否为乙型肝炎近期感染,以便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测定法与定性PCR法测定结果的关系,对106例连续住院的患者通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3ml,分离血清,分别做ELISA法测定及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BeAg阳性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HBsAg/抗HBe/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18/18,16/16),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75%(12/16),抗HBs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33.33%(4/12),HBVM全部阴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18.18%(4/22)。提示了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比血清标志物ELISA法有更高的临床检出率,是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2抗原(Pre S_2)氨基酸顺序合成了P120-145多肽,制备抗血清,用于检测乙肝患者血清中Pre S_2,并研究了与HBV DNA及其他HBV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HBeAg阳性77例,Pre S_2阳性74例(96.1%)。抗HBe IgM及PHSA-r阳性23例,血清Pre S_2阳性19例(82.6%)。HBV DNA阳性26例,血清Pre S_2阳性25例(96.2%)。说明血清Pre S_2阳性可以反映HBV复制。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之一。由于单项抗—HBc阳性可以发现其它感染标志阴性的HBV感染,因此,抗—HBc的检测对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临床诊断、血源筛选、乙肝疫苗安全性的判断有其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南亚热带区农垦人员HBV感染情况,1981年底,我们对雷州半岛某国营农场2,337人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HBc检测,同时检测HBsAg与抗—HBs。以下重点报告抗—HBc检测结果并予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李勤  赵允祺 《医学争鸣》1990,11(5):375-377
作者用SPA—聚苯乙烯胶乳作为载体,研制抗HBc乳凝试剂,通过乳凝抑制试验(LAIT)检测抗HBc抗体。结果显示,LAIT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检出5mg/L抗HBc)和特异性(90.3%)。试剂稳定、方法简便、快速。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在HBsAg阳性的44份血清中,抗HBc的检出率:LAIT为50%,ELISA为54.5%两者相似,总符合率是86.4%。因此,作者认为LAIT是检测抗HB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检测抗HBc时加HBcAg和病人血清、酶标抗HBc分两步进行,需5小时之久。我们将中和(抑制)法、竞争法联合应用检测抗HBc(以下称联合法)一步进行,整个试验只要2个多小时。同时用联合法与原法对照检测门诊肝炎病人400例,抗HBc检出率分别为82%和80%。获得满意结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BV感染后外周血中HBVDNA的量与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用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血清组HBVDNA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血清组HBVDNA阳性率为38.4%。HBsAg(-)、抗HBs(+)、抗HBe(+)、抗HBc(+),血清组HBVDNA阳性率为7.4%,单一抗HBc(+),血清组HBVDNA阳性率为8.1%。结论:对于HBV感染者,无论其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是否阳性,都应进一步做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单克隆抗前S_2蛋白ELASA法及PAP法和ABC法,对21例慢性活动型乙型肝炎(CAH)患者的56份血清及24份肝活检标本,进行了血清前S_2蛋白相对含量(s/n值)及肝组织内HBAg表达方式、病理分型的动态检测,并作了ALT和AST的动态检测,现对它们的相互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制备 IgM-抗 HBc(ELISA)检测药盒的方法及其测试结果.该药盒内含兔抗人 IgM (μ链)血清、HBcAg 和抗 HBcIgGF(ab′)_2-HRP,并辅以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控制检测质量.经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各试剂均有较好的特异性,特别是排除了类风湿因子的干扰,保证了检测的可靠性。对111份肝炎血清标本重复检测 IgM-抗 HBc,一致率为94.6%(105/111)。对6份血清标本重复检测5次,变异系数小于10%.药盒置于室温(20~25℃)一周或低温(—20℃)4个月,质量仍稳定。与进口药盒相比较,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对312例HBV感染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同时以PCR法检测HBV—DNA,部分病人同期进行ALT检测.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 HBV—DNA的检出率达92.7%,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Bs阳性及抗HBc与抗HBe双阳性者,未检出 HBV—DNA,但单项抗HBc阳性者有20%(2/10)HBV—DNA阳性.分析HBeAg阴性,抗HBe阳性病例,HBV—DNA的检出与ALT改变无明显关系,但与临床分型有关.急性肝炎的检出率仅6.3%,而慢性活动型肝炎和肝硬化的检出率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