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初步研究依帕司他保护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高糖刺激8 h后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的含量,利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同浓度的甘露醇作为对照。给予依帕司他(0.1μmol/L)预处理30 min,随后再进行高糖培养,检测NO的含量以及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依帕司他的靶向基因醛糖还原酶(AR)以及NO的上游基因NADPH氧化酶4(NO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糖培养8 h之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下降,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甘露醇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先给予依帕司他处理后再进行高糖培养,细胞中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NO表达上调,与单独高糖培养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细胞中AR和NOX4的蛋白表达下降。结论高糖可以诱导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NO的分泌水平降低。依帕司他可能是通过抑制AR和NOX4的表达而发挥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任敏  陶冶 《四川医学》2001,22(7):622-623
目的: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测定其TGF-β的含量,探讨在高糖,高脂诱导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TGF-β1的分泌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消化法体外养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LDL50ug/ml,100ug/ml,200ug/ml和D-葡萄糖5mmol/L,25mmol/L,50mmol/L刺激内此细胞,24小时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内TGF-β1的含量,结果:ox-LDL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GF-β1(P<0.01),且有剂量效应,D-葡萄糖在5mmol/L的浓度下,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25mmol/L的浓度下内皮细胞的分泌明显增加(P<0.01),在50mmol/L时,TGF-β1含量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ox-LDL和高糖能明显诱导内皮细胞分泌TGF-β1,提示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糖高脂刺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至第6代的HUVEC设为对照组(CON组),以常用的间充质转化诱导剂TGF-β1为阳性对照(TGF-β1组),给予33mmol/L高糖加0.1mmol/L棕榈酸模拟高糖高脂环境对HUVEC进行刺激为HG+HP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blot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标记因子VE-Cadherin和CD31,以及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记因子α-SMA和N-Cadherin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发现,HUVEC经过TGFβ1培养处理72h后,细胞形态由饱满圆润的短梭形逐渐变成了长梭形,细胞间隙变大,与CON组相比有明显改变,而HG+HP组细胞形态与TGF-β1组相似。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HG+HP组内皮细胞标记物VE-Cadherin和CD3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平滑肌细胞标记物α-SMA和N-Cadherin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结论 高糖高脂刺激可以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间充质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425对高糖刺激下血管
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选取3~4代细胞进行实验。分为对照组(5.5mmol/L)、糖
刺激组(10、15、20、25.5、30mmol/L),采用测定异硫氰酸萤光素-右旋糖酐(FITC-DX)透过Transwell小室荧光强度的方法,研究
不同浓度高糖对EA.hy926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再选取25.5mmol/L为高糖组,此时可分为对照组(5.5mmol/L)+生理盐
水、高糖(25.5mmol/L)+生理盐水组、高糖(25.5mmol/L)+PKC抑制剂Ro-31-8425(10μmol/L)组,进而探讨高糖对PKC蛋白水
平的影响以及PKC抑制剂Ro-31-8425对通透性改变的作用。结果高于正常血糖的各浓度糖刺激组均可使EA.hy926血管内
皮细胞通透性明显增加(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25.5mmol/L高糖可导致PKCα以及PKCβⅡ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
PKC抑制剂Ro-31-8425预处理组可通过抑制高糖刺激下PKCα、PKCβⅡ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从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通
透性增加(P<0.01)。结论高糖可通过激活PKC导致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受损,PKC抑制剂Ro-31-8425可以降低通透性,起到
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糖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高糖状态对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正常浓度(5.05mmol/L)和高浓度(15mmol/L、30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24h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用MTT法评价内皮细胞活力,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定ET-1mRNA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细胞活力降低,ET-1分泌显著上调,并呈剂量依赖性损伤细胞,但ET-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高糖对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损伤作用,ET-1升高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可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及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 ,测定其分泌TGF-β1 的含量 ,探讨在高糖、高脂诱导下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 TGF-β1 的分泌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 ,分别用 L DL 5 0μg/ ml、10 0μg/ ml、2 0 0μg/ ml和 D-葡萄糖 5 mmol/ L、2 5 mmol/ L、5 0 mmol/ L刺激内皮细胞 ,2 4小时后收集培养上清 ,EL ISA法测定培养上清内 TGF- β1 的含量。结果  ox- L DL 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分泌 TGF- β1 (P<0 .0 1) ,且有剂量效应 ;D-葡萄糖在 5 mmol/ L 的浓度下 ,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在 2 5 mmol/ L 的浓度下内皮细胞的分泌明显增加 (P<0 .0 1) ,在 5 0 mmol/ L时 ,TGF-β1 含量无明显增加 (P>0 .0 5 )。结论  ox- L DL和高糖能明显诱导内皮细胞分泌 TGF-β1 ,提示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 numbilica 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HUVECs加入不同处理因素后分组,分别培养48h后,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Westernl印迹测定细胞P-Akt,p-eNOS水平;NO试剂盒检测NO浓度。结果:高糖(33mmol/L)培养48h后HUVECs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细胞p-Akt,p-eNOS,NO水平均下降(P〈0.05);高糖条件下加人GLP.1(3nmol/L)培养48h,与高糖组相比较,HUVECs细胞活力增加(P〈0.01),细胞凋亡率减少(p〈O.05),细胞p-Akt,p-eNOS,NO水平均增/JH(V〈0.05);P13K抑制剂wortmannine(100nmol/L)可以阻断GLP-1的抗凋亡作用及其对P—Akt蛋白、p-eNOS蛋白及NO水平的影响;eNOS抑制剂L—NAME(100umol/L)仅能阻断GLP-1的抗凋亡作用及对NO水平的影响,不影响p-Akt蛋白的表达。结论:GLP.1可改善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该抗凋亡作用可能与P13K/Akt/eNOS通路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5.5mmol/L葡萄糖(A组)、33.3mmol/L葡萄糖(B组)、33.3mmol/L葡萄糖 0.1μmol/L盐酸贝那普利(C组)、33.3mmol/L葡萄糖 1.0μmol/L盐酸贝那普利(D组)、33.3mmol/L葡萄糖 10.0μmol/L盐酸贝那普利(E组)的培养基中培养24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进行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NO分泌量的测定。结果B、C、D、E组的细胞活力、MDA含量、GSH-PX活力、NO分泌量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E组的细胞活力、MDA含量、GSH-PX活力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O分泌量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贝那普利对体外高糖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清除活性氧、降低脂质过氧化、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而实现对高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糖对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白藜芦醇的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bEnd.3,采用RT-PCR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5.5, 25 mmol/L)刺激及白藜芦醇(25 μmol/L)干预时UCP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25 mmol/L葡萄糖糖刺激24 h能上调UCP4、UCP5 mRNA表达(P<0.05),而对UCP1、UCP2基因表达无明显影响;白藜芦醇能上调基础状态及高糖状态下的UCP5基因表达(P<0.05),能抑制高糖引起的氧自由基增加(P<0.05)。结论 高糖刺激可特异性上调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UCP4、UCP5基因表达;白藜芦醇能降低高糖诱导的氧自由基生成,同时上调细胞UCP5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糖高脂对β细胞脂质含量及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IT-1细胞,分别以5mmol/L葡萄糖(对照组,NC)、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HG)、0.25mmol/L棕榈酸 5mmol/L葡萄糖(高脂组,HP)以及0.25mmol/L棕榈酸 25mmol/L葡萄糖(高糖高脂组,GP)培养24h后,酶法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RT-PCR检测FAT/CD36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各处理组细胞内TG含量增加,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下降,以GP组变化最明显(P<0.01),且GP组与HG组和HP组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在高糖的孵育下,HG组和GP组FAT/CD36mRNA表达显著高于NC组(P<0.01),但无论是5mmol/L还是25mmol/L葡萄糖添加棕榈酸后的各组与相应的单纯葡萄糖组比较FAT/CD36mRNA表达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在高脂的环境下,高糖可进一步促进β细胞脂质沉积、抑制GSIS;其中高糖上调FAT/CD36mRNA表达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田刚  任燕  卢群  鲁敏  王亚萍 《医学争鸣》2009,(19):1883-188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生长良好的HUVEC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mmol/L葡萄糖)和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首先用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钙(0.01~10μmol/L)分别作用lh,而后加入33.3mmol/L葡萄糖共同孵育24,48,72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UVEC内皮微粒释放以及细胞凋亡率.应用Griess还原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阿托伐他汀钙减轻高糖对HUVEC的损伤,阿托伐他汀组细胞形态基本完好.阿托伐他汀钙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和细胞凋亡率,且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阿托伐他汀钙升高高糖诱导的NO含量,使其趋于正常.此作用在0.1~1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浓度区间作用24~48h时效果最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内皮微粒释放及细胞凋亡,并通过调节内皮微粒和NO平衡起到保护HUVEC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对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n26肿瘤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olon26肿瘤细胞,根据培养液中加入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终浓度的不同,将实验所用细胞分成12组.每组设3个复孔,培养48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VEGF的浓度.结果:B,C,D组(培养液分别加5,10,25mmol/L的葡萄糖)的VEGF浓度与A组(培养液未加葡萄糖和胰岛素,为对照组)的VEGF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G组(培养液加125mU/L的胰岛素)的VEGF浓度明显高于A,E,F组(培养液分别加0,5,25mU/L的胰岛素)的VEGF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组、E组与F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K、L组(培养液分别加5,25mmol/L的葡萄糖和125,125mU/L胰岛素)的VEGF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的VEGF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K、L组组间无差异.H,M,N组(培养液分别加5,5,1.25mU/L的胰岛素和5,25,25mmol/L的葡萄糖)的VEGF浓度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的浓度对Colon26肿瘤细胞分泌VEGF无明显影响.高浓度的胰岛素可增加Colon26肿瘤细胞VEGF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岛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ility Thrombomodulin,sTM)分泌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葡萄糖组(5.5、20和40 mmol/L)、胰岛素组(10 IU/mL)、高糖(40mmol/L)环境下的胰岛素组(10 IU/mL)和对照组(不含葡萄糖和胰岛素),于0、6、24、48和72h等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ELISA法双抗体夹心法检测sTM水平,同时将各时间的细胞上清液与正常血浆等比例混合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在培养的48 h内,高糖环境下(葡萄糖浓度40 mmol/L)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培养72h后sTM的水平不再升高,反而下降(P<0.05),高糖环境下(葡萄糖浓度40 mmol/L),APTT值逐渐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组内皮细胞在不同培养时间,分泌sTM的水平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应用高糖(葡萄糖浓度40 mmol/L)相比较均降低(P<0.05),APTT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理浓度胰岛素可降低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分泌sTM的水平,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抵消高浓度葡萄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藜三醇对正常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白藜三醇对HUVE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分组:DMEM高糖(〈4.5mg/L)培养基培养组(正常组)、白藜三醇组(分为0.2、1、5、10、20μmol/L5个剂量亚组)、白藜三醇+LY294002组、LY294002组(阻断剂组)。其中LY294002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13-K)抑制剂。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蛋白激酶B(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P-eNOS蛋白的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浓度。结果①白藜三醇组1、5μmol/L2个剂量亚组与正常组相比细胞增殖增加(P〈0.01),5μmol/L亚组与0.2、10、20μmol/L亚组相比细胞增殖增加(P〈0.01);白藜三醇20μmol/L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白藜三醇组P-Akt(P〈0.01)、P-eNOS(P〈0.05)蛋白表达增加;与白藜三醇组比较,白藜三醇+LY294002组P-Akt、P-eNOS蛋白表达降低(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白藜三醇组NO表达增加(P〈0.05);与白藜三醇组比较,白藜三醇+LY294002组NO表达降低(P〈0.01)。结论白藜三醇可能通过P13-K/Akt/eNOS信号通路诱导正常状态下内皮细胞NO表达的增加,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模拟2型糖尿病病程中葡萄糖、胰岛素的浓度改变,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胰岛素对SW480肿瘤细胞分泌IGF-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W480肿瘤细胞。依据培养液中加入葡萄糖、胰岛素浓度的不同,将实验细胞分为六组:0组(对照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第1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5mmol/L葡萄糖和5uIU/ml胰岛素;第2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5mmol/L葡萄糖和125gIU/ml胰岛素;第3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25mmol/L葡萄糖和125uIU/ml胰岛素;第4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25mmol/L葡萄糖和5uIU/ml胰岛素;第5组:RPMI1640细胞培养液+25mmol/L葡萄糖和1.25uIU/ml胰岛素。每个组设3个复孔,于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48h,培养结束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IGF-1的浓度。结果在高浓度的胰岛素组(第2组、第3组,培养液中均含有125uIU/ml的胰岛素)IGF-1的浓度[(286.85±23.51)ug/L、(293.43±30.57)ug/L]高于对照组0组[(197.99±22.50)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6,P〈0.01);而第1、4、5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5uIU/ml、5uIU/ml、1.25uIU/ml的胰岛素)IGF-1的浓度[(203.22±28.89)ug/L、(209.47±25.77)ug/L、(195.33±20.88ug/L)]与对照组0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胰岛素能够上调SW480肿瘤细胞IG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胰岛原代分离培养,分为6组,培养1d:NC1组(5.6mmol/L葡萄糖)、FFA1组(0.25mmol/L)、FFA2组(0.5mmol/L);培养3d:NC2组(5.6mmol/L葡萄糖)、FFA3组(0.25mmol/L)、FFA4组(0.5mmol/L);每组6个样本,每个样本20个胰岛。采用RT—PCR扩增胰岛素、PDX-1、Bax、Caspase-3基因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结果:①FFA1、FFA2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1组明显下降,FFA1、FFA2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A3、FFA4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2组明显下降,FFA3、FFA4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2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可能机制是FFA抑制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的合成,刺激胰岛细胞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并导致胰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凋亡及小窝蛋白(caveolin,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为A组(对照组,葡萄糖浓度5.5 mmol/L)?B组(高糖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L)?C组(高糖+低浓度胰岛素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胰岛素浓度20 mU/L)?D组(高糖+高浓度胰岛素组,葡萄糖浓度33.3 mmol/L+胰岛素浓度1 000 mU/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免疫组化检测HUVEC的Cav-1表达?结果:在高糖条件下,HUVEC凋亡比例显著升高,停滞于G0/G1期细胞增加,Cav-1表达减少;低浓度胰岛素使细胞凋亡比例减少,Cav-1表达增加;加入高浓度胰岛素不能改变细胞凋亡比例及细胞周期,Cav-1表达亦无明显改变?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可抑制高糖导致的内皮细胞凋亡,而高浓度胰岛素无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v-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外高糖环境下Cajal样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like,ICCs)c-kit mRNA表达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豚鼠膀胱ICCs,加入含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mmol/L、15mmol/L、30mmol/L培养基培养24h、48h、72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高糖环境下c-kit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RT-PCR电泳经分析显示15mmol/L、30mmol/L组ICCs c-kit mRNA表达较5mmol/L组降低(P〈0.01),72h组较24h组、48h组表达降低。结论:高糖环境造成ICCs c-kit基因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导致ICCs的SCF/c-kit信号通路异常,ICCs功能及结构障碍,可能是糖尿病膀胱病变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试验模拟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患者体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对Colon 26肿瘤细胞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Colon 26肿瘤细胞。根据所用培养液外加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不同,将实验所用细胞共分12组:A组(对照组)RPMI 1640培养液;B组加5 mmol/L葡萄糖;C组加10 mmol/L葡萄糖;D组加25 mmol/L葡萄糖;E组加5μIU/ml胰岛素;F组加25μIU/ml胰岛素;G组加125μIU/ml胰岛素;H组加5 mmol/L葡萄糖+5μIU/ml胰岛素;K组加5 mmol/L葡萄糖+125μIU/ml胰岛素;L组加25 mmol/L葡萄糖+125μIU/ml胰岛素;M组加25 mmol/L葡萄糖+5μIU/ml胰岛素;N组加25 mmol/L葡萄糖+1.25μIU/ml胰岛素。每组设3个复孔,置37℃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培养48 h,收集细胞后抽提总RNA,RT-PCR同时扩增目的片段TGF-β1和内参照β-actin,琼脂糖凝胶电泳,扩增产物在凝胶成像系统上扫描分析,计算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整个实验过程均重复3次。结果D组TGF-β1 mRNA的表达(0.768±0.017)高于A组(0.540±0.012),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B、C组TGF-β1 mRNA的表达(0.545±0.033、0.558±0.035)与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E、F、G组对Colon 26肿瘤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分别为0.566±0.039、0.549±0.030、0.531±0.022)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L、M、N组的TGF-β1 mRNA表达(分别为0.889±0.028、0.764±0.027、0.752±0.035)均高于A组(0.540±0.012),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H、K组的TGF-β1 mRNA表达(0.550±0.037、0.537±0.025)与A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浓度的葡萄糖能够上调Colon 26肿瘤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的胰岛素不影响Colon 26肿瘤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作用能够上调Colon 26肿瘤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游离脂肪酸(FFA)对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盐酸吡格列酮作用的干预。方法:体外培养βTC6细胞,0.5mmol/LFFA分别干预1h、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0.1、1.0、10.0μmol/L)与FFA共同干预βTC6细胞48h,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浓度。结果:FFA干预1h后,βTC6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增加(P〈0.05),FFA干预48h后,βTC6细胞的GSIS较干预前下降(P〈0.05)。FFA与吡格列酮共同干预时,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升高,GSIS呈上升的趋势,1.0μmol/L和10.0μmol/吡格列酮与FFA共同干预组GSIS较FFA干预48h增加(P〈0.05)。结论:FFA对B细胞具有短期刺激作用及脂毒性作用,吡格列酮可以部分改善脂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