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2月分别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5-92岁。根据Evans分型,Ⅱ型18例,Ⅲ型22例,Ⅳ型15例,V型5例。骨质疏松Singh指数分级:Ⅱ级8例,Ⅲ级40例,Ⅳ级12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1例,跌伤30例,扭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 相似文献
3.
李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331-33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包括采用DHS治疗的患者38例,FHR治疗的患者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在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满意的作用,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0例年龄在60~92岁之间移位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8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0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下地时间有显著差别(P〈0.05)。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优良率高于动力髋螺钉(DHS)术组(P〈0.05),而并发症及再手术率低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于高龄,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其发生率愈来愈高。高龄患者的特点为骨质结构强度较差,伴随疾病多,健康状况以及耐受力较差。一般的内固定方法难以达到稳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对于高龄患者施行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有其特殊性,应综合考虑其各个方面的特点,我们自1999年2月-2004年2月使用DHS治疗7例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②方法应用人工双极股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18例。其中骨折按Evans分型,Ⅲ型6例,Ⅳ型11例,Ⅴ型1例。③结果对1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随访标准按与受伤前关节功能比较,有13例恢复至术前功能水平。X线片示假体位置佳,无下沉及松动。④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安全、效果好、能尽快恢复劝能的特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动力髋螺钉(DHS)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50例在我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6例,DHS组24例,随访6~12个月。结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观察指标均优于DHS组,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都可以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其带来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于不稳定的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但不能完全代替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 ,近年发病率有所增高[1] 。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方法较多 ,但发生内固定失败者亦较多见。我院 1996— 1999年收治 2 8例 ,均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治疗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年龄 64~ 80岁 ,平均 70岁。EvansⅡ型 7例、Ⅲa型 8例、Ⅲb型 5例 ,Ⅳ型 4例、逆粗隆间骨折 4例。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 ,硬脊膜外麻醉后 ,手术台上牵引复位 ,X线摄片满意。股外侧切口 ,显露大转子及股骨上段 ,自转子下 2~ 3cm处放上已测量好的颈干角度数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8年以来用DHS内固定治疗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析和术前、中、后的处理及疗效进行评价,平均随访1年半;结果:本组全部随访,疗效满意;结论:作者认为DHS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高龄老年人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骨折类型Evans分型:Ⅱ型4例,ⅢA型5例,ⅢB型7例,Ⅳ型8例。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24例随访时间6~24个月,无1例死亡,髋关节功能良好。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为观察指标,优良率为91.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显著降低骨折并发症,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对6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AO分类:A1型44例,A2型14例,A3型6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6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8~24)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51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91.9%,共有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4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坚强、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非透视下行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共手术治疗32例,均在非透视下行DHS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10-28mo,平均18mo,除有2例出现髋内翻畸形外,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非透视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及不用接触放射线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近期满意度.[结果]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1.93±0.50)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为86.6%.假体松动影像学表现:髋臼磨损程度轻28例,中度磨损2例.双极假体活动度良好26例.28例无明显髋部行走痛,无明显人工关节松动及下沉等,均对疗效满意,2例患者出现髋部轻微疼痛及跛行.[结论]加长柄双动头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短期内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3月~2000年10月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对其中的64例作了4~20个月随访.结果64例经随访证实优良率达100%.结论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是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 al Head,ANFH)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1月-2013年3月接收诊治的112例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治疗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用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可下地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术后可下地活动时间短于B组,B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即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经X线检查,坏死关节假体位置无位移、错位现象,未出现较严重感染,比较结果用统计学软进行处理。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治疗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好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从长远上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性分析最恰当治疗方式,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用髋滑动加压螺钉(DHS)早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均见骨折愈合良好。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用DHS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分别接受人工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评价关节功能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观察组,其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优良率达62.5%,观察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围手术期有很大优势,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2年5月分别采用DHS和ALP治疗并得到随访的6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0~23(平均16.0)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ALP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HS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2例,螺钉拔出2例,髋内翻3例,肢体短缩2例,优良率71.9%;ALP组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断裂1例,髋内翻1例,肢体短缩1例,优良率9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和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ALP的临床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