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卵巢癌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卵巢癌腹腔化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0例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后1周行以DDP+5-FU为主的腹腔化疗, 剂量为DDP 60 mg/m2,5-FU 750 mg/m2.于腹腔注射完毕后0.5、1、2、6、24小时分别取血样,用HPLC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血清5-FU和总铂浓度.数据以药代动力学软件3P87处理.结果腹腔注射后,5-FU、DDP血清平均浓度的变化过程符合一级吸收的单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其参数分别为5-FUKe = 0.45±0.18 /h、Ka = 7.59±4.63 /h、T(peak) = 0.87±0.30 h、C(max) = 2.46±1.12 μg/ml、AUC = 8.38±4.71 蘥*h/ml、Vd=316±69.4 ml/kg;DDPKe = 0.014±0.01 /h、Ka = 1.31±1.03 /h、T(peak) = 4.72±2.81 h、C(max) = 0.85±0.28 μg/ml、AUC = 85.6±55.7 μg*h/ml 、Vd = 60.3±32.6 ml/kg.5-FU,AUC0~24h = 8.4 μg*h/ml;DDP,AUC0~24h = 14.4 μg*h/ml.结论从药代动力学方面看,腹腔化疗中5-FU的AUC不低于相同剂量静脉给药,DDP的AUC低于相同剂量静脉给药.Ζ  相似文献   

2.
6只新西兰兔耳静脉注射5-氟脱氧尿苷25mg/kg 后2 min,血清5-氟脱氧尿苷浓度达53.4±11.8μg/ml.5-氟脱氧尿苷的体内过程属二室开放模型,其 T_(1/2)α为1.6±0.4min,T_(1/2)β为20±4 min。给药后2min的血样中即检测到5-氟脱氧尿苷的代谢物5-氟尿嘧啶,血清5-氟尿嘧啶浓度达10.0±5.2μg/ml。5-氟尿嘧啶的体内过程亦属二室开放模型,T_(1/2)α为2.2±0.5min,T_(1/2)β为41±19 min。以上结果显示,5-氟脱氧尿苷在兔体内迅速代谢生成5-氟尿嘧啶。5-氟脱氧尿苷在兔体内的消除速度比其代谢物5-氟尿嘧啶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 Wistar大鼠作为实验模型 ,观察胃肠道术后早期腹腔大剂量大体积灌注放射性导向药物对吻合口愈合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2只 ,在距离盲肠 3cm处切断升结肠 ,然后作端端吻合。术后将大鼠分为四组 ,2 4小时腹腔分别注射如下 :A组 :1 31 I- 3H1110 m Ci/ NS4 0 m l/ kg;B组 :1 31 I- 3H115 m Ci/ NS4 0 ml/kg;C组 :1 31 I- 3H111m Ci/ NS4 0 m l/ kg;D组 :NS4 0 m l/ kg。结果  ( 1)各组动物食欲佳 ,生活状态良好 ,体重有所增加 ,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各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变化不明显 ;( 2 )术后第 14天处死大鼠剖腹观察 ,各组大鼠腹壁切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 ,未见腹水 ;( 3)各组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佳 ,无狭窄及渗漏 ,张力强度分别为( 2 96 .2 5± 19.82 ) g、( 2 93.38± 13.2 8) g、( 2 93.2 5± 2 4 .37) g和 ( 2 87.88± 13.6 1) g,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术后早期大剂量大体积腹腔灌注 1 31 I- 3H11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作用 ,不影响腹壁切口和结肠吻合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头孢三嗪预防结直肠手术后感染的药代动力学依据。方法 :选择 12例结直肠癌患者 ,在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 2 g,给药后在 0 .5 h和 3 h分别取动脉血、腹部脂肪和腹直肌适量 ,并取结肠和肿瘤组织标本 ,用微生物法测定药物浓度。结果 :不同时间各部位药物浓度 :动脉血分别为 (2 30 .6 7± 36 .6 9)μg/ m L和 (132 .72± 18.84)μg/ m L ;腹壁脂肪分别为 (13.80± 3.5 8)μg/ g和 (7.87± 4.77)μg/ g;腹直肌分别为 (10 .6 8± 5 .0 1)μg/ g和 (7.14± 3.86 )μg/ g;结肠和肿瘤分别为 (2 9.0 9± 6 .78)μg/ g和 (2 2 .6 3± 11.0 8)μg/ g。结论 :麻醉诱导期单剂量静脉滴注头孢三嗪 2 g,在手术期间可提供有效的血液和组织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Endostatin和TSGF水平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NPC)患者血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水平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4 0例NPC患者(治疗前组63例,完全缓解组41例,复发组3 6例)和40例健康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采用光电比色法同步测定血清TSGF含量,并比较这些指标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VEGF为(180 .9±14 7.7)ng/L ,Endostatin为(2 5 0 .9±2 5 4.4) μg/L ,TSGF为(5 3 .5±5 .2 )U /mL比较,NPC治疗前组、完全缓解组和复发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 96.5±183 .6)ng/L ,P <0 .0 1;(2 78.7±169.6)ng/L ,P <0 .0 5 ;(3 69.3±3 15 .6)ng/L ,P <0 .0 1] ;Endostatin水平分别为[(2 95 .6±5 0 .2 ) μg/L ,P <0 .0 1;(3 0 8.9±47.4) μg/L ,P <0 .0 1;(3 16.4±3 9.2 ) μg/L ,P <0 .0 1] ;TSGF水平分别为[(5 6.6±10 .3 )U /mL ,P >0 .0 5 ;(5 4.2±6.4)U /mL ,P >0 .0 5 ;(70 .6±15 .1)U /mL ,P <0 .0 1]。血清VEGF、Endostatin和TSGF水平均随着NPC临床病情进展而呈上升趋势,测定值间呈正相关关系(VEGF与Endostatin :γ=0 .0 5 4,P >0 .0 5 ;VEGF与TSGF :γ=0 .2 5 1,P <0 .0 1;Endostatin与TSGF :γ=0 .0 67,P >0 .0 5 )。结论NPC患  相似文献   

6.
顺氯氨铂血浓度可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检测限为0.05μg/ml,变异系数为3.1——7.5%,线性范围为0.1——2.5μg/ml,进行了家兔的顺氯氨铂药代动力学研究,4mg/kg,剂量快速静脉给药,不同时间取静脉血测定血药浓度,用Apple—II电子计算机进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及计算药动学参数,其在兔血浆中衰减呈二室开放模型,T1/2α为0.24小时,T1/2β为22.3小时。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光电比色法检测 2 0 0例乳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 6 6人的血清TSGF水平。结果 初治、治疗无效及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TSGF水平分别为 (6 7.5± 4 .9)U/ml、(6 7.5± 4 .7)U/ml及 (6 5 .5± 9.6 )U/ml,均明显高于治疗显效组的 (5 5 .9±5 .1)U/ml及对照组的 (5 5 .5± 5 .3)U/ml(P <0 .0 1) ;局部复发、转移者血清TSGF水平分别为 (6 5 .0±9.8)U/ml、(6 6 .2± 9.1)U/ml,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以 6 4U/ml为阳性阈值 ,TSGF检测乳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6 0 .3%、98.5 %。结论 检测血清TSGF水平对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5例儿童身上研究甲氨蝶呤(MTX)的药代动力学。5名接受MOP方案进行维持治疗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儿童,口服单剂(3.97—11.90mg/m~2)MTX后,采用微生物法测定MTX血浓度。 结果表明:消除半衰期(t 1/2)及达峰时间(Tp)分别为113.8±21.2min及103.6±5.9min,个体差异不大。而峰面积(Cmax)及浓度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0612—0.2960μg/ml及18.65—95.10μg.min/ml,个体差异较大,且不呈剂量依赖性。 在大鼠的实验表明长春新碱及强的松不会干扰MTX的测定,也不会影响MTX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O6 烷基鸟嘌呤 DNA烷基转移酶 (O6 alkylguanine DNAalkyltransferase ,O6 AGT)中单个氨基酸的改变对O6 苄基鸟嘌呤 (O6 benzylguanine ,O6 BG)抑制作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定点诱导突变的方法 ,将人AGT的第 15 6位点的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 ,第 140位点的脯氨酸突变为丙氨酸 ,并检测了重组蛋白的活性。结果 点突变G15 6A和P140A的重组蛋白的AGT活性分别为(2 44± 90 )fmol/mg和 (2 31± 48)fmol/mg蛋白 ,与野生型AGT活性 (2 2 3± 35 )fmol/mg蛋白相近 ,并且对O6 BG具有耐药性。O6 BG对突变后的G15 6A AGT和P140A AGT的IC50 分别为 7.2 0 μg/ml和 0 .92 μg/ml,而对野生型AGT的IC50 为 0 .0 6 8μg/ml,耐药性分别提高了 10 5 .8及 13.5倍。 结论 应用G15 6A和P140A基因转导 ,可克服BG与烷化剂联合化疗的骨髓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amoxifen(TAM )诱导ER(- )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TAM体外作用于MA782细胞 ,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 ,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CDK4、TGF β1蛋白表达 ,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TAM在体外能明显抑制MA782细胞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 ,下调cyclinD1、CDK4表达 ,上调TGF β1表达。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 6μmol/L作用 72小时后 ,cyclinD1、CDK4蛋白平均灰度值分别从 132 .5± 0 .0 2、10 7.2± 0 .0 1下降至 12 6 .18± 0 .0 3、76 .2 1± 0 .0 3,10 μmol/L作用 72小时后分别为 73.5 6± 0 .0 2、72 .0 3± 0 .0 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性 (P <0 0 1)。MA782细胞TGF β1平均灰度值为 5 9.72± 0 .0 2 ,2 μmol/L作用 4 8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72小时后上升到97 1± 0 .0 3,6、10 μmol/L作用 4 8小时后平均灰度值分别为 83.2± 0 .0 4、96 .83± 0 .0 2 ,72小时后分别上升到12 1 75± 0 .0 3、139.0 1±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 (P <0 .0 1)。结论 :TAM诱导MA782细胞凋亡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yclinD1、CDK4蛋白表达 ,上调TGF 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