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体质学说谈失眠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关注的焦点也由以"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我国传统医学历来侣导治病以人为本,治疗时要因人制宜,而体质学说便彰显出这种先进的医学理念.本文简要阐述体质学说的内涵,体质的分型,体质与失眠的关系,并结合临床揭示其在失眠的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李艳教授使用补土思想结合体质学说调治岭南人群失眠症的思路与经验,李艳教授认为岭南人群体质多为脾虚,病机特点以脾胃亏虚为主,导致岭南人群失眠常见证型有脾胃气虚、脾虚肝郁、脾虚痰湿、脾虚郁火、脾虚肾亏等。李艳教授倡导"调和脾胃"的失眠诊疗思路,结合补土思想和体质学说,进行具有地域特点的个性化治疗、预防与调护,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失眠的中医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性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临床发病等方面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渊源和内涵的阐述,提出不同的体质对高血压性失眠的临床发病类型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高血压性失眠难控制、易反复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对其可能发病的趋势进行早期干预,达到中医调体抗邪、调体防病和调体防复的目的,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性失眠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闫雪 《中医杂志》2011,52(10):832-833
认为中医体质决定了失眠的易罹性、表现和预后转归,阐述了中医体质是失眠发病及其证候产生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并据此提出,应把体质学说引入到本病的防治研究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失眠的辨体质论治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体质辨证理论将失眠分为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5种常见体质类型,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而合理地分析辨别机体体质状况并同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分别给予益气镇惊、温补心阳、养阴安神、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治法,并辅以相应的调和方法,获得了良好的疗效,体现了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IFMHN)主办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28%失眠,17.4%可疑失眠)[1]。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对失眠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不得眠"等。文章基于中医古籍,通过查阅、整理研究不寐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的相关文献,从失眠的概念和体质分类、失眠的病因病机与体质的关系、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重要的作用,疾病的性质和进展过程与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失眠的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从中医体质的方向来论治失眠,丰富了失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永华名中医诊治失眠病症数十年,对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诊治疗效颇佳,享誉国内外,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诊治失眠思路,创立了著名的"痰火气"学说论治失眠理论。在失眠病因方面,张师强调先天禀赋、体质个性在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中的重要性;认为失眠病机为气郁、痰湿、火热,三者常合之而导致阴阳不和、心神不宁,发为失眠;治疗以理气开郁、化痰除湿、清热降火为基本治则,强调诊治过程中应重情志、顾脾胃、调阴阳为诊治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失眠患者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辨体一辨病一辨证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失眠诊断标准的149例失眠患者采用王琦九种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的分布研究,按照证素辨证方法确定失眠患者的证型.进而研究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49例失眠患者中,中医体质具有差异性,以气郁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湿热质、阴虚质:中医证型以气虚、阴虚、痰湿、血虚为主;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结论失眠患者的体质与证型有差异,中医体质与证型具有相关性。因此“辨质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通过调理体质这个根本,将为失眠的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病临床中蒙医体质学说的应用。方法:通过阐述蒙医体质学说的内容和特征及与脂肪肝临床病症的关系,揭示蒙医体质学说在肝病临床与预防干预中的作用。结果:蒙医体质学说对于脂肪肝临床诊断、治疗及养生康复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蒙医体质学说在指导肝病的预防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徐静  王晓鸣 《河南中医》2011,31(12):1347-1350
小儿体质学说的中医观点有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少阳学说和五脏有余不足学说等。近代对小儿体质类型的划分有根据气血盛衰划分、根据脏腑禀赋划分、根据年龄阶段划分和综合分类等。不同体质小儿的发病倾向和疾病的证候、传变、转归不同,故治疗时当根据不同体质的先、后天因素差异,采取不同的调理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结合中韩两国的体质学说,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治疗.发现本病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体质学说中的腻滞质、韩国体质学说中的太阴体质密切相关.治疗上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为原则,用迎随补泻法,主要以五输穴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孙绪新  程红 《新中医》2024,56(4):168-172
根据《黄帝内经》中对五形人体质的分类,结合后世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总结五形人的形态特征,从五形人体质角度分析治疗失眠的差异,从而帮助临床工作者辨证论治与辨体论治失眠,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健康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对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8年盛增秀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1]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医关于"体质学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妮  逯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5):1094-1095
中医对于体质学说的研究由来已久,体质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分类、发病、病性,治疗等多个因素,通过研究中医体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探讨体质对于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近年来不断完善.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在临证时善于运用体质学说.通过对朱丹溪医案的分析,从特定体质发病具倾向性、诊断以体质为先、治则治法皆因体质而宜、治疗中注重保护体质、据体质判断疾病预后五个方面阐述了朱丹溪在临床诊疗时运用体质学说的特色,对帮助临证诊断,确定治疗法则,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任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3):111-113
体质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与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况、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趋深入,研究水平日趋提高,研究思路日趋拓宽,本文是对近年来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疾病发病、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疾病病种与体质关系的研究、临床经验的总结及突出“治未病”在体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学对结核病的认识,中医对体质的认识,体质因素对结核病的相关性,结核病治疗中体质学说的应用,存在问题等讨论中医体质学说在结核病诊疗中的应用。认为调理体质对结核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广飞 《河北中医》2021,43(6):1029-1032
黄煌教授长期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以经方的方证和药证为研究重点,致力于经方的普及与推广,其创立的黄煌经方体质学说近年来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围绕运用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治疗咳嗽这一研究方向,在对黄煌经方体质学说所包含的定义、药人、方人等内容剖析的基础上,着重以临床案例来探讨黄煌经方体质学说在咳嗽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