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例1,男,30岁.反复上腹痛2年,再发伴黄疸7 d于2000年9月23日入院,无畏寒、发热,大便陶土色.查体:T37.8℃,皮肤巩膜黄染;腹平软,轻度压痛,肝脾胆囊未及,肝区叩痛.彩超示胆总管下段一约黄豆大小结石,胆管炎并轻度扩张,血常规正常,肝功能受损.7 d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成形术,T管、十二指肠经胃窦部戳孔各置管引流,胆囊床置管腹腔引流,术中胰腺正常.术后第3天排大便,体温渐升(高达39℃)、腹胀、解白冻样粘液大便、左侧阴囊肿痛(穿刺为黄色清亮液),腹腔引流管无渗液后拔除,B超、CT、腹平片示肠梗阻、左腰椎旁多个不规则密影,美兰液注入十二指肠检查排除 肠瘘.  相似文献   

2.
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二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  刘绍彬 《腹部外科》2002,15(6):364-365
胆总管切开探查是胆道疾患常用的手术方法 ,探查后大多数放置T管引流。如T管放置不当 ,可引起并发症。我院因T管放置不当致胆道梗阻 2例 ,现报告并对其原因与预防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 1:女 ,4 0岁。患胆囊炎胆囊结石 ,曾因黄疸行胆道探查术。术中见胆囊肿大 ,内有结石 ,胆囊切除术后行胆总管探查 ,因肝十二指肠韧带有炎性粘连 ,解剖关系不清 ,经穿剌证实为胆汁后切开胆管进行探查 ,未见结石 ,放置T管引流。术后第 1d无胆汁自T管流出 ,经冲洗、抽吸也未见胆汁 ,患者巩膜出现轻度黄疸 ,黄疸指数由术前 6U升至 2 5U。考虑到术中胆道解…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胆囊缺如胆总管结石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例 1 女 ,6 2岁 ,农民 ,以“反复右上腹疼痛 5年 ,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 6d”于 1988年 5月 17日入院。体检 :体温 38 5℃ ,脉搏 96次 /min ,呼吸 2 1次 /min ,血压 14 6 /9 3kPa ,腹平坦 ,右上腹压痛。B超 :胆囊液性暗区未显示 ,胆总管扩张伴结石。于 1988年 5月 2 0日手术探查 ,在正常的胆囊位置内未见胆囊 ,肝左右叶亦无胆囊。胆总管扩张约2 3cm ,触及结石 ,切开取出两枚直径约 1 0cm大小的胆色素结石 ;胆总管及肝总管内未找到胆囊颈管开口。术后T管造影 ,胆总管肝总管内壁光滑 ,未见胆囊管显影 ,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 ,术…  相似文献   

4.
T管引流致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 ,3 0岁。因反复发作右上腹隐痛半年入院。诊断为左外叶肝内胆管结石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胆总管结石。于 2 0 0 0年 7月 3日行肝左外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中解剖出胆总管第 1段 ,置 2 4号T管 ,T管上臂长约 2 .0cm ,下臂约 2 .5cm。术程顺利 ,术后予补液、抗炎、止血、保肝、利胆治疗 ,术后第 10天出院 ,切口一期愈合。1个月后试夹T管 ,患者无任何特殊不适。行经T管胆管造影 ,造影中发现胆总管十二指肠内瘘存在 ,胆总管下端闭塞。拔除T管 ,随访 1年 ,患者无不适。讨论 T管引流能引流出胆管感染性胆汁 …  相似文献   

5.
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治愈肠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9岁。因胆总管结石收住我院 ,行十二指肠镜奥地氏括约肌切开术 (EST)治疗。术后出现皮下气肿、腹膜炎等并发症后转入我科。手术探查 :腹腔有胆汁并后腹膜积气 ,胆总管有一针孔状穿孔 ,切开取出 0 6cm× 1 0cm大小结石 1枚 ,远端可通过 8号探子 ,置T管引流及腹腔引流管 ,对皮下积气行减张处理。术后T形管引流出胆汁 40 0~ 15 0 0ml。禁食期间腹腔引流管有 30~ 15 0ml引流液 ,于第 5日拔除T形管。随后出现发热、腹痛、腹胀。在原引流口插入新引流管 ,流出混浊絮状液 ,15 0ml~ 6 0 0ml/d ,测淀粉酶 433~ 5 1…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漏诊胆道术后胆漏死亡一例教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历摘要患者 ,男 ,4 2岁 ,因右上腹反复疼痛 4月 ,加重 2d入院 ,体检 :生命征均正常 ,皮肤粘膜无黄染 ,心肺 (- ) ,腹平坦 ,右肋缘下压痛 ,墨菲氏征 (+) ,腹部B型超声及CT示 :胆囊、胆总管多发性结石。术前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均正常 ,血常规Hb130 g/L ,WBC12 .0× 10 9/L ,N 0 .82 ,L 0 .18。未查血糖。术前诊断 :胆道多发性结石并感染 ,控制感染后 ,择期手术切除胆囊 ,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支撑引流术 ,腹腔引流术 ,术中过程顺利 ,T管未用大网膜包绕 ,从右中腹戳孔穿出 ,术后 3周经T管夹管 2 4h ,并T管胆道造影无异…  相似文献   

7.
延迟拔T型引流管致胆汁性腹膜炎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2年 2月诊治 2例T管引流1月以上 ,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病例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6 2岁 ,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准备术后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术后 32天当地医院因不了解病史 ,拔T型引流管后 ,立即出现剧烈腹痛 ,呈持续性疼痛 ,渐发展至全腹 ,急诊来院行“T管窦道胆道镜检查” ,发现T管窦道未形成。在全麻下行胆总管T管引流和腹腔引流。术中见T管窦道未形成 ,周围无大网膜 ,T管出腹壁处位近膜白线 ,与胆总管垂直 ,为方便术后胆道镜取石 ,二次手术时将大网膜缝合…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胆囊管嵌顿结石的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总结腹腔胆囊切除术 (LC)时处理胆囊管结石嵌顿的经验。 方法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5 8例胆囊管结石嵌顿。先行胆囊管切开取石而后术中胆道造影 ,如发现胆总管结石则联合内镜切石或中转开腹。 结果  5 8例均取石成功。 5 1例行单纯LC。术中胆道造影示胆总管结石 7例 ,5例行LC术中联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 ,2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管引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几乎所有胆囊管结石嵌顿都可用胆囊管切开取石的方法完成LC ,并结合术中胆道造影 ,如发现胆总管结石可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  相似文献   

9.
拔“T”形管致胆汁性腹膜炎七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院自 1984~ 1995年共行胆管探查术 189例 ,其中“T”形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 7例 ,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 2岁。 7例均存在胆总管结石 ,均行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置“T”管引流 ,术后常规“T”管造影。“T”管长臂在腹腔内盘绕 1例 ,显示正常胆道 6例。本组 7例分别在术后 15~ 45d拔除“T”管 ,拔管后随即出现腹部疼痛 ,全腹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经腹壁瘘口插管观察 30min~ 2h后 ,腹痛不见好转。经插管造影 ,可见导管从壁层腹膜处的窦道破口间隙进入游离腹腔 3例 ,造影剂流过窦道于…  相似文献   

10.
胆道术后胆总管坏死胆汁性腹膜炎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2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伴右肩部放射3年余,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入院,术中见胆囊内多发性结石,胆总管增粗约1.0cm,切除胆囊,胆总管切开置F22T管引流。术后2天T管引流出胆汁150—300ml,腹腔引流管为淡红色血性液。术后第三天,发现腹腔引流管有胆汁溢出约100ml。第四天350ml,T管引流仅100ml左右。考虑有胆瘘的发生,即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有胆汁性液体800ml。胆总管前壁坏死约1.0cm。T管部分脱出,修剪坏死性胆管前壁,置F16T管横缝胆总管。20天后T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5月,对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完成胆道探查术。沿胆囊管切口纵行切开胆总管侧壁3 mm,完成胆道探查后一期缝合切开处或放置T管。结果 60例均完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胆道探查取石术,53例一期缝合汇入部,7例放置T管。60例全部取净胆总管结石。经胆囊管取石困难36例,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困难18例,合并肝总管结石6例。手术时间55~150 min,(92.2±31.8)min;术中出血量10~60 ml,(15.8±8.2)ml;术后住院2~7 d,(2.7±1.5)d。2例发生胆漏,保留腹腔引流5~7 d后痊愈。56例(93.3%)随访7~55个月(中位数22个月),未发生胆总管狭窄,2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和经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二者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2011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861例,9例术后发生胆漏。胆总管损伤1例,开腹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1例,钛夹脱落1例,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1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管结扎1例治愈;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6例,其中3例经开腹腹腔引流治愈,3例经B超穿刺置管引流治愈。9例随访1~2年,均无胆道狭窄及残留结石。肝外胆管损伤,迷走胆管、副肝管和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LC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5月对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下切除胆囊后,保留胆囊管长1.0~1.5 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胆囊管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 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然后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 cm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 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 cm,平均1.3 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 cm,平均0.5 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 d。术前术后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1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治愈。术后腹痛、腹胀2例,48 h后缓解。1例术后5 d出现间歇性腹痛,7 d出现黄疸,9 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d。55例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4.5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可行。  相似文献   

15.
我院 1 990~ 2 0 0 1年 5月收住胆系手术后胆瘘致腹壁大面积坏死 4例 ,现报道如下。例 1 :女性 ,47岁 ,哈萨克族 ,外院胆囊切除术后72h,因右中上腹疼痛加剧腹穿得胆汁样液体转入我院 ,急诊手术发现肝总管米粒大小裂口漏胆汁 ,膈下及肝肾隐窝黄绿色胆汁 ,胆总管切开置“T”管 ,腹腔冲洗引流。术后 1 2h发现右中下腹切口右缘 ,右腰背部皮肤张力较高 ,发亮、发红、局部理疗 3d不见好转 ,似搏动 ,穿刺得淡黄色分泌物。皮肤切开多口引流 ,但皮下脂肪组织液化坏死 ,皮肤发紫 ,发黑 ,经清创换药 ,理疗。住院 42d创面基本愈合出院。例 2 :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20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A组)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C组)20例,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C组比较,A组及B组所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除腹腔引流时间较短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结果无明显区别.结论 三种不同方式的微创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对适宜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疗效则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胆囊缺如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60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十年余。外院B超示胆总管结石入院。病史为间断性绞痛,有时伴黄疸。B超提示胆总管上段14mm,胆总管结石。胆囊造影未显影。腹部CT平扫:胆总管结石。血、尿、大便常规、血液生化检查无异常。手术时进入腹腔,在正常解剖位置未找到胆囊,只有一白色条索状韧带样组织。肝右叶前方亦无隆起。找到胆总管证实胆总管结石存在。逆行探查其它位置亦无胆囊。切除白色条索状韧带样组织送病检,切开胆总管,取出结石,置“T”管引流。术后病理报告纤维样组织。术后第14天,经“T”管胆道造影亦未发现其它异常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经胆囊管切开胆总管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后,保留胆囊管1.0~1.5cm,沿胆囊管纵轴剪开前壁至胆总管,再沿胆总管纵轴向下切开胆总管0.3~1.1cm,经此切口内镜取净胆道结石并判断Oddi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从胆总管切开处的下方开始,向胆囊管切开处的盲端方向先行黏膜层缝合,后行肌层缝合,距胆总管0.2cm处结扎胆囊管。腹腔放置引流管。结果 101例手术均获成功,胆囊管直径0.3~0.6cm,平均0.45cm;胆囊管切开长度1.0~1.5cm,平均1.3cm;胆总管切开长度0.3~1.1cm,平均0.5cm。腹腔引流管留置3~5d。术前术后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对比,胆总管直径无异常改变。2例术后出现胆漏,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术后5d出现间歇性腹痛,7d出现黄疸,9d后腹痛缓解,黄疸消退。术后住院时间3~14d,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1~11个月(平均8.5个月),无残余结石及结石复发。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运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 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残端扩张、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液电碎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等,有选择地对148例胆总管内径≤0.8 cm的细径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8例中,腹腔镜手术成功116例,中转为术中十二指肠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32例,无中转开腹.术中胆管镜下取净结石116例,十二指肠镜下取出结石29例,乳头切开术后排出结石3例.无残余结石.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轻症胰腺炎3例.术后经输尿管导管胆管造影有2例呈现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狭窄影像,未予处理.术后其他并发症均经非手术综合疗法治愈.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对于有较高腹腔镜和内镜技术者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方法对78例胃毕Ⅱ式术后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32例,其中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1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22例;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 左肝外叶切除6例。结果除4例中转开腹外,74例获成功。内镜及腹腔镜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90~240(平均135)min,住院天数4~12(平均9.3)d,术中出血50~400(平均95)ml。随访14~22个月,平均19.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胃毕Ⅱ式术后肝内外胆管结石者施行腹腔镜及胆道镜治疗成功率较高,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