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矢状窦旁脑膜瘤(PSM)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发生率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由于肿瘤易侵犯矢状窦及其重要的皮层回流静脉,手术根治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
肖艳林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6,(28):2973-297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遵医嘱积极处理。[结果]无感染、脑脊液漏及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暂时性偏瘫或双下肢瘫6例,出院时完全康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Ⅲ级)2例。其余病人术后头痛、精神异常、偏瘫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有癫痫发作8例,术后癫痫消失6例,经抗癫痫治疗得到控制2例。[结论]加强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42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术前、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地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是巨大脑膜瘤手术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仅次于大脑凸面脑膜瘤[1]。由于肿瘤的特殊位置,多隐藏在大脑皮质下方,而且侵及矢状窦壁、窦腔,使得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易引起难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6.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结果 36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8例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Simpson 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在显微手术操作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妥善处理上矢状窦,保护好中央沟静脉、避免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是保证手术成功、达到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结果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脑膜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好发于矢状窦,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附着于矢状窦且累及矢状窦壁及窦腔的大型脑膜瘤,该型肿瘤血供丰富,体积较大,易累及周围组织,且其位置特殊,常侵犯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脑组织,手术难度较大,手术操作要求较高。显微外科手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大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新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手术对比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回顾总结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分别从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两个方面介绍体会.认为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熟练地配合,正确操作、使用各项手术器械,严密的监测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4,12(1):45-45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肿瘤常侵入上矢状窦壁及窦腔,使其部分或完全闭塞,也可能侵犯中央静脉沟,手术难以彻底切除。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男11例,女17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42.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meningiomas)为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占颅内肿瘤的15.31%,仅次于胶质瘤。脑膜瘤原发于蛛网膜内皮细胞,好发于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多见,其中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常累及上矢状窦并可引起其闭塞。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特别是其中后部1/3处是脑膜瘤切除术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准确评价病变与邻近静脉结构之间的关系对于外科医生选择手术方法及范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矢状窦旁中1/3脑膜瘤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其中4例女性为复发后2次手术;年龄27-57岁,平均(41.3±7.8)岁;头痛17例,肢体力弱12例,肢体麻木14例,癫发作7例;肿瘤直径3-4 cm 5例,4-5 cm 7例,>5 cm 8例;肿瘤跨窦生长3例,位于一侧17例.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资料女 ,6 8岁。因头昏 ,头痛 2月余 ,加重 1周入院。无恶心、呕吐及全身或局限性抽搐 ,无视力、视野改变 ,无咳嗽、咳痰、咯血及胸痛 ,无吸烟史。查体 :生命体征正常 ,意识清楚 ,语言流利 ,枕部头皮及颅骨未触及包块 ,视盘轻度水肿 ,余脑神经未见异常。颈软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各种生理反射正常存在 ,病理征阴性。胸廓对称 ,双侧呼吸动度及节律均匀一致 ,语颤无增强及减弱 ,叩清音 ,双肺呼吸音清晰 ,未闻及干湿音。头颅CT检查示左枕顶矢状窦、大脑镰旁实性占位病变 ,密度略高 ,类圆形 ,周围水肿 ,左侧脑室略受压 ,中线右移 …  相似文献   

16.
魏乐  王彩虹 《全科护理》2014,(13):1214-1215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结果]9例痊愈出院;术后24 h 内,死亡2例,出现偏瘫5例;术后72 h 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其中出院时6例仍有偏瘫。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9例。术后随访3个月~48个月,其中4例复发,给予伽马刀治疗,至今未见肿瘤增大。[结论]加强对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术后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手术成功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6.8年,平均(3.4±1.7)年,脑膜瘤术后复发15例(16.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4 cm、病理分级越高、Simpson切除分级越高、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矢状窦中、后部窦镰旁脑膜瘤与中央区皮质、中央沟静脉、矢状窦的关系及受侵袭程度对47例窦镰旁脑膜腐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结果47例窦镰旁脑膜瘤,34例全切,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死亡。结论当脑膜瘤侵及矢状窦不同部位及与中央沟静脉位置关系不同时,采取不同的手术处理方法,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异隆低痈死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效果。方法: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6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2005年1月前收治的34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设为常规手术组,2005年1月后收治的32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设为显微外科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常规开颅手术组34例,肿瘤全切除率61.8%,平均输血量(1120±415)mL,恢复良好率79.4%。显微外科手术32例,肿瘤全切除率90.6%,平均输血量(356±220)mL,恢复良好率96.9%。与常规手术组比较,3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术后病残率。  相似文献   

20.
钱聪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14-316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良性肿瘤,尽管生长缓慢而且局限,但特殊部位的脑膜瘤手术切除却十分困难.由于该部位存在重要的静脉窦和桥静脉,手术很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作者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通过对侵袭上矢状窦的窦旁脑膜瘤38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回顾,给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