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世纪90年代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使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有了迅速的提高,手术治愈率达到90%~95%[1].鼻窦内窥镜手术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在彻底切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为目的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抵卸外界致病因子的侵袭,来防止病变的复发.即通过小范围的或局限性的手术解决相对广泛的鼻窦病变.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部分患者术后效果欠佳,甚至症状加重,据报道约2.5%~24%需再次手术[2].  相似文献   

2.
岑红 《右江医学》2010,38(2):243-244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ESS)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基本上代替了传统的柯-陆氏手术,疗效明显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鼻腔鼻窦黏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抵御外界致病菌的侵袭,以防止疾病复发[1].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通过对63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ESS术后加强护理,使其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内窦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息肉、鼻窦炎及鼻腔阻塞性疾病。将传统的根治性或破坏性手术改变为功能性手术。我院自1998年起对136例鼻息肉和鼻窦炎患者实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鼻窦炎手术的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现就2003~2005年完成并随访的85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病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鼻腔和鼻窦内窥镜手术是用内窥镜和特殊器械对鼻腔和鼻窦进行检查,明确诊断或彻底消除病变,并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的正常解剖结构,以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减少或防止病变复发。2006年2月~2007年3月,我科对15例鼻腔、鼻窦病变患者经鼻内窥镜下行鼻腔肿块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光友 《中原医刊》2011,(13):119-12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11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结果119例中治愈74例(62.2%),好转34例(28.6%),无效11例(9.2%),总有效率90.8%。术中并发症眶纸板损伤1例,保守治疗痊愈;术后鼻腔粘连17例,经内窥镜下分离后治愈。结论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较好地保留鼻腔生理功能,治愈率较高,术后随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在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临床表现、CT的表现及诊断价值;以及真菌性鼻窦炎与鼻腔、鼻窦解剖异常和局部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35例。结果鼻内窥镜术治愈为85.7%。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术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微创手术,CT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重要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矫正鼻腔的解剖异常及消除局部病变对术后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部疾病的手术是近年来逐渐推广的一种鼻部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由于鼻内窥镜使用冷光源(150—300W)照明,所以光亮增强,视野较为开阔,使以往不敢涉及或不宜涉及的解剖区也较为容易地涉及到。功能性内窥镜手术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此术式不需做面部切口,手术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的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原理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结构,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促进鼻腔、鼻窦粘膜生理功能的恢复.该术式具有微创、术中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效果较好等优点.手术后,患者鼻腔填塞纱条,引起张口呼吸、咽干、鼻部、头部疼痛,影响进食及睡眠,故术后护理很重要,应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疾病的一种新技术,手术最基本的要点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来改善和恢复患者的鼻窦功能。与传统的鼻窦根治术相比,具有入路深、损伤轻、痛苦小、操作精细、观察准确等优点。我科自2002年1月-2008年2月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6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对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0.5~1年。结果:治愈98例(81.7%),好转15例(12.5%),无效7例(5.8%),总有效率94.2%。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大部分鼻腔粘连与中鼻甲有关。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较好地保留鼻腔生理功能、组织损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手术是通过各种不同角度的窥镜,在直视下清除鼻腔及鼻窦病变组织,改善其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是目前治疗鼻炎、鼻窦及鼻颅底、鼻眼等相关疾病的先进手术方法。手术精细准确,它较传统的鼻部手术具有照明好、视野清、损伤小、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我院1998年以来,利用鼻内窥镜相继开展了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窦囊肿等手术,配合围手术期的良好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鼻内窥镜下手术为鼻科疾病,尤其是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院自1997年至2000年以来,行鼻窦内窥镜手术3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窥镜下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正确使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和认真地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消除致病因素的基础上,将重建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以治愈鼻窦炎、鼻息肉及鼻腔阻塞性疾病,此术式不需做面部切口,手术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微创外科手术。我院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中的一大革命,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及生理功能以治愈鼻腔鼻窦疾病[1].  相似文献   

16.
鼻腔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的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术后不易复发、反应轻、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2001年2月至2004年7月。  相似文献   

17.
冯娟  张华  杨佳 《新疆医学》2010,40(3):22-25
内镜鼻窦外科技术已成为诊断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技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以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作为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为目的来治愈鼻窦炎。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及糖精实验来研究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前后鼻黏膜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视监视下的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目前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对鼻腔深部结构也能够清晰的观察,使手术进行到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破坏性的手术,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1]。在纠正异常的解剖学结构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鼻内窥镜行鼻窦手术48例,术后窦腔引流通畅,创面愈合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恢复了正常鼻通气,80%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作者体会此项手术可较彻底清除筛、蝶窦病变,为防止息肉复发提供了保证,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鼻腔正常粘膜,开放病变的额窦和上颌窦,有利于正常鼻及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随着鼻腔、鼻窦黏膜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正常中鼻甲的存在对保持鼻腔、鼻窦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中对慢性鼻窦炎诊治的一大革命,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我院耳鼻喉科于1996年开始采用Stryker公司提供的电动微切吸器(microdebrider),并把它应用于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