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利荣 《吉林医学》2012,(1):178-179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7例围生期和生后CMV感染婴儿进行体格检查、智力测试、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试及左手正位X线平片了解其骨龄发育。结果:体格及智能发育落后,5例(21.7%)有感觉神经性耳聋,畸形发生率为14.8%(4/27),先天性感染组与围产期和生后感染组后遗症的比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89,P<0.05)。结论:围生期和出生后CMV感染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干扰素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洪泽 《右江医学》2008,36(6):690-69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住院的64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随机分成两组: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常规保肝退黄疸治疗33例为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31例为治疗组,疗程均为两周,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6%(P<0.05),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也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可保护肝细胞,提高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琳  苏瑞琼 《广西医学》1998,20(3):340-343
为研究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功能变化,将39例婴儿CMV肝炎病人分为先天感染组及围生期感染组,对二组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对39例患儿不同临床期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5.
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巨细胞病毒感染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内科林艳红[关键词]婴儿肝炎,巨细胞病毒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为起病于新生儿时期的一组临床表现,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但就诊时往往已过新生儿期。其病因多数是由病毒引起,可能在宫...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对414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进行了巨细胞病毒IgM(CMVIgM)检测,发现CMVIgM阳性36例,检出率为8.69%。其中急性肝炎(包括亚急重肝)3/206,阳性率为1.45%,其中成人3/130,阳性率为2.30%;慢迁肝乙型(14/98)为14.2%;慢活肝乙型(11/78)为14.4%;肝硬化为25.0%(8/32)。肝硬化组明显增高。提示CMV感染演变为肝硬化不能排除。在CMVIgM阳性乙肝患者中,病毒活跃复制者占77.77%,CMVIgM阴性乙肝中,病毒复制活跃者占62.76%。抗—HBcIgM、IgG同时阳性伴随CMVIgM阳性者31例,说明以乙肝病毒复制感染率为高。且与抗—HBcIgM、IgG呈伴随关系,更说明与慢肝及病毒活化感染CMV有关。CMVIgM阳性的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治愈好转率较CMVIgM阴性的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的治愈好转率为低,提示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2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均经血清检查CMV-IgM及PCR法检测尿CMVDNA阳性而确诊。经用中医药清热化湿,通便利胆,祛瘀消痞治疗,治愈22例,死亡1例。通过18例随访,未见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及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住院并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小婴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针5 mg/(kg·次),2次/d,2周,口服熊去氧胆酸5 mg/(kg·次),2次/d;治疗组再加双环醇片1 mg/(kg·次),2次/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2.000)、碱性磷酸酶(t=12.321)、血清总胆红素(t=2.321)、血清直接胆红素(t=5.543)及谷氨酰转肽酶(t=15.432)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1.913)、碱性磷酸酶(t=11.134)、血清总胆红素(t=1.6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77)及谷氨酰转肽酶(t=13.537)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谷丙转氨酶(t=1.655)、碱性磷酸酶(t=1.982)、血清总胆红素(t=1.7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88)及谷氨酰转肽酶(t=2.101)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抗CMV-IgM(χ2=8.076)及CMV-DNA(χ2=22.634)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降低胆汁酸水平,促进肝细胞恢复,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11.
围产期母婴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传播与优生优育的密切关联正日益受到重视。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出生后1岁内婴儿尿CMV分离的阳性率在20~70%之间。不少学者对出生后婴儿CMV获得性感染途径进行探讨,认为哺养含有CMV母乳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阐明婴儿CMV获  相似文献   

12.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1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疗效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霞静  黄月艳 《广西医学》2005,27(5):648-649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5例婴儿CMV肝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治疗组35例,均给予一般保肝利胆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肝功能恢复和CMVDNA转阴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为51.4%和85.7%,对照组分别为6.7%和3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CMV肝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抗感染,茵栀黄退黄,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保肝治疗,治疗组给予腺苷蛋氨酸保肝治疗,每组治疗10 d,每天一次。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小婴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人巨细胞病毒性肝炎48例患儿发病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 随访部分患儿生长发育,肝脾有无肿大及肝功能变化情况.治愈率95.83%,后遗症5.13%,表现为智力发育迟缓和聋哑.结论 积极治疗HCMV感染患儿治愈率高,小部分患儿可有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47例CMV感染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更昔洛韦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每日1次静脉点滴,连用5 d;对照组23例予常规治疗用更昔洛韦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MV-IgM(巨细胞病毒IgM)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CMV感染肝损害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94年7月一1996年11月我科诊为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33例。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对象以病毒性肝炎或婴儿肝炎综合征入我院的患儿进行有关“5”型肝炎病毒与CMV标志物检测;检出CMV感染,排除肝脏代谢疾病及其它肝炎病毒感染,不伴其它系统损害的诊为CMV肝炎。将3月龄内发病的作为1组,3月龄后发病的作为Ⅱ组。1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37天~6个月。Ⅱ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6~10个月。方法CMV标志物检测:血清抗一CMV-IgM检测采用EIA法,尿中CMV-DNA检测采用PCR法,试剂由北京病毒研究所提供。抗…  相似文献   

19.
艾萍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78-279
自1956年从组织培养中成功分离巨细胞病毒(CMV)以来,世界各地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研究。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DNA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细胞病毒(HCMV)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人巨细胞病毒在自然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大多为不显性和潜伏感染。在我国妇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极高,潜伏在孕妇体内的人巨细胞病毒在妊娠期被激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