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以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较常规护理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肌梗死合并下肢DVT患者7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SAS与SD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评分均有所降低(P 0. 05);且护理后均比对照组的评分低(P 0. 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凝血指标均有所改善(P 0. 05);趋向低凝,观察组患者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 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合并下肢DVT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较常规护理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情况和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评价法(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FMA、FAC评分对比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FMA、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NIHSS、ADL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中可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8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及下肢血液状态及流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入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可减少偏瘫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杨兵  温莹莹  牛珊珊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53-1254
目的:观察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间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比较两组依从率、下肢DVT发生率、护理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依从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下肢DVT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8.18%(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亲情护理模式+家庭访视可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其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降低下肢DVT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选取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状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组内运动与神经功能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区别不具可比性(P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血流锋速度与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上调,DVT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预防下肢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上肢和Fugl-Meyer下肢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偏瘫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偏瘫脑梗死11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先后分两组,各5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股静脉血流情况对比(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的实施,能使偏瘫脑梗死患者的病症得到改善,提高其运动功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预防性优质护理对高龄淋巴化疗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4例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防性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化疗24 h,7 d,15 d天后下肢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并无差异(P 0. 05)。护理后,两组SAS和SDS评分均较之前下降,且观察组分数比对照组低(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 49%vs82. 46%,P 0. 05)。结论 预防性优质护理可降低高龄淋巴瘤化疗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使患者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在偏瘫脑梗塞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108例偏瘫脑梗塞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配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偏瘫脑梗塞患者的DVT发生率、NIHSS评分及股静脉血流情况。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1.85%)明显比对照组低(11.11%),P0.05。护理前,两组的NIHSS评分、血流平均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其血流平均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在偏瘫脑梗塞患者预防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DVT发生率,改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股静脉血流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在防治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凝血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 33%vs 20. 00%,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观察满意度为93. 33%,高于对照组(73. 33%)(P 0. 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可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前、干预7 d、14 d后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差异,进行胫骨结节下10 cm小腿周径测量。结果:对照组干预7d的DVT发生率为18.18%,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4 d的DVT发生率为25%,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14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4 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14 d与干预前的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且能改善患侧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轻患侧下肢肿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时间段内到我院就医的脑出血患者84例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早期运动护理的模式,以此观察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下肢DVT的形成情况,并记录患者血浆中凝血四项的实验室有效数据评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四项的实验室检查数据评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针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病情,开展早期运动干预能有效防止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在手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的发生情况、血栓标志物(D-D、v WF)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4 d的下肢DVT发生率为4. 87%(2/41)与对照组的术后14 d发生率17. 07%(7/41)相比明显降低(P0. 05),观察患者的血栓标志物(D-D、v WF)指标都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以及对凝血功能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股骨颈骨折术的1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FDP、D-D、AT以及a PTT的指标,比较两组DVT和肺栓塞PE的总发生率,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DP及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AT和a P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的DVT和PE的总发率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ADL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分值较对照组高(P0. 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给予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膝关节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踝关节综合痉挛量表(CSS)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功能评分(FMA-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MAS、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单纯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对预防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DVT的发病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凝血指标、a PTT、PT、TT,Fbg均优于手术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病率(3.92%)低于对照组(15.68%)(P0.05)。结论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预防其术后下肢DVT,且凝血指标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按患者疾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6. 25%,2/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 75%,6/32)(P 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93. 75%)显著高于对照组(81. 25%、),(P 0. 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积极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DVT,并有效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