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诊治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抽取5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后第2天指导其活动,并通过超声检测下肢静脉回流情况,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相较于静息状态,一般屈伸角度持续时间是2 s/次、3 s/次和最大屈伸角度的五个持续时间时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较大,患者术后进行足踝运动时最大屈伸角度运动持续时间以2 s/次和3 s/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体静脉回流和门静脉回流对自体胰腺移植术后移植物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1采用15只猪门静脉回流(PVD),组2为15只猪下腔静脉回流(SVD).移植物包括胰体和胰尾.猪的胰腺被全部切除.通过注射氯丁橡胶将胰管堵塞.在移植前1 wk及术后1 mo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监测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PP)的变化.结果:术后1 mo的空腹血糖水平皆正常.PVD组术后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术前变化不明显,SVD组胰岛素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PVD组C肽水平显著高于SVD组(P<0.05).两组动物术后PP水平保持稳定并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 mo显示SVD组胰高血糖素水平在IVGTT中显著高于PVD组(P<0.05).结论:胰腺的内分泌回流由门静脉改为体循环将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不利于发挥维持血糖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妇科疾病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方式,为患者的康复寻找有效的手段。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后的妇科疾病患者75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翻身处理,观察组给予伯格运动,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且经干预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手术后的患者施行伯格运动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该方式安全可靠、经济无创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下肢动脉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ABI、下肢动脉彩超检查,根据四格表法分析ABI及下肢动脉彩超诊断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分别计算ABI检测PAD及PAD狭窄或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下肢动脉彩超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检出率高于ABI(P0.05)。PAD早期ABI敏感性低,特异性高。PAD动脉狭窄或闭塞时,ABI敏感性明显升高,特异性仍较高。结论 ABI是一种简单、实用及无创的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但也有其局限性,超声检查仍是2型糖尿病患者PAD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截瘫患者有、无主动运动训练对血脂和腰围的影响。方法:对62例男性截瘫患者采用双盲法分别测出其入选初始、3个月末、6个月末的空腹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腰围。然后根据有(A组)、无(B组)主动运动训练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比较两组3个阶段TC、TG和腰围的差异性和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A组6个月后TC、TG、腰围较初始阶段均显著下降(P<0.01),而B组6个月后以上3项较初始明显增高(P<0.0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截瘫患者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可以降低血脂和腰围,缺乏运动则呈相反结果。血脂和腰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内科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04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主动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评分、Fugl-Meyer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手术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4月在该院外科接受腔内激光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LEV)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腔内激光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抽剥术治疗,腔内激光组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个月反流持续时间(VCT)和峰值流速(Vmax),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CT、Vmax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CT值均明显低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CT值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Vmax值均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前水平(P0.05);术后6个月时,腔内激光组患者Vmax值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腔内激光组患者反流消失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腔内激光治疗LEV,能较好的改善患者近期深静脉瓣膜功能,能有效降低LEV患者下肢血液反流,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0):823-824
目的探讨指尖再植血管吻合和静脉回流状况对指尖成活的影响。方法 53例指尖离断患者依据是否进行血管吻合分为血管吻合组32例与非血管吻合组21例,比较2组患者断指成活率和血液循环状况。结果血管吻合组和非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评分分别为8.9±1.3和6.8±1.4,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评分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血管吻合组患者术后断指血液循环状况优良率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血管吻合组和非血管吻合组患者断指存活率分别为97.4%和87.5%,血管吻合组患者断指存活率显著高于非血管吻合组(P<0.05)。结论血管吻合可以有效改善再植后指尖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提高断指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确诊收治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8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人群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总结声像图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而动脉内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斑块、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病情评估、疗效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静脉回流对膝关节骨内压影响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浅静脉阻断后膝关节静脉回流部分受阻,骨内静脉瘀阻,骨内静脉瘀滞,致使骨内压产生动态变化,分别测量不同时间内骨压奢力并记录其变化。结果显示:浅静脉阻断后对胫骨上端影响最大,胫骨下端次之,而对髌骨的影响最小。结合髓腔减压术的效果分析,作者认为:浅静脉阻断后骨内压变化幅度越大,预示骨内微循环功能状况越好,经钻孔减压治疗效果越好,维持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12.
产程中应用腹式深呼吸对分娩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应用腹式深呼吸对分娩的影响。方法120例产妇,在产程中指导应用腹式深呼吸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条件相同,但在产程中未指导应用腹式深呼吸的产妇45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手术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腹式深呼吸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可降低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手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应用足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异常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时期应用足踝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异常步态的影响。方法:12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除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治瘪组开展早期(即BrunnstromI、II期)佩戴足踝矫形器,对照组于BrunnstromlII期佩戴。结果:治疗组下肢功能恢复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步行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BrunnstromI、II期佩戴足踝矫形器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高下肢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7年9月接诊的1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悬吊训练。对比两组患儿下肢肌张力、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康复效果。下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测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分(FMA)进行测评,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71%vs. 85.71%,P 0.05)。治疗后两组MAS明显降低(P 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 0.05)。治疗后两组FMA、BBS明显升高(P 0.05),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结论悬吊训练较传统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深呼吸预吸氧预防麻醉药引起呼吸抑制导致的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腔镜科无痛胃镜受检者60例,随机分深呼吸组和对照组各30例。深呼吸组于麻醉给药前60s做深呼吸8~10次,对照组在麻醉给药前不做特殊处理,保持自然呼吸。两组麻醉方法相同。结果深呼吸组受检者有一过性SpO2下降,但是出现SPO2下降的时间点较对照组晚,时间后移且均能自行缓解,需要托下颌辅助2例;对照组SpO2下降(SpO2<95%)例数多于深呼吸组,SpO2下降幅度较大,需要托下颌辅助4例,SpO2﹤90%1例,平卧后面罩给O2缓解。结论在无痛内镜麻醉中,深呼吸预处理、吸氧去氮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改善麻醉药对呼吸抑制程度,提高受检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无痛人流术中,深呼吸预处理对全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所致缺氧的预防作用。方法100例无痛人流术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深呼吸组在麻醉前嘱患者做10次深呼吸,对照组任其自然呼吸,麻醉方法均为靶控输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SpO2变化趋势。结果两组发生呼吸抑制例数分别为22例和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吸组SpO2值有2例降至97%~98%,但无1例低于95%;对照组有21例SpO2降至99%以下,其中16例低于95%,给予人工辅助呼吸;两组SpO2变化相比,深呼吸组缺氧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实施无痛人流术,麻醉前深呼吸能增加机体氧储备,可避免呼吸抑制所致的缺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4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溶栓的促进脑静脉回流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sI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ICAM-1、sVCAM-1和hs-CRP炎性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促进脑静脉回流措施治疗后,治疗脑功能好转28例,无脑功能好转1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活性是临床转归的独立炎性标志物(P<0.05)。结论:促进脑静脉回流对急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治疗能改善脑功能,同时使相关炎症因子发生变化,其中hs-CRP活性从某种程度对脑梗死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近2年共80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组)和实验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达100%,与对照组(并发5例,满意度8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