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红宾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07-3508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诊治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抽取57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后第2天指导其活动,并通过超声检测下肢静脉回流情况,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相较于静息状态,一般屈伸角度持续时间是2 s/次、3 s/次和最大屈伸角度的五个持续时间时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较大,患者术后进行足踝运动时最大屈伸角度运动持续时间以2 s/次和3 s/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名对象左下肢股总静脉在使用4组不同治疗压力(40、60、80、100 mm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下,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结果 干预后4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4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压力为80 mmHg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最佳,作用效果可持续40 min,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临床康复治疗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参数选择的参考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8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前、干预7 d、14 d后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比较干预前、后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差异,进行胫骨结节下10 cm小腿周径测量。结果:对照组干预7d的DVT发生率为18.18%,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4 d的DVT发生率为25%,明显高于观察组2.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14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4 d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 d、14 d与干预前的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梗死偏瘫患者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且能改善患侧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轻患侧下肢肿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订早期活动方案,探讨其对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病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除给予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方案,即术后进行足踝被动或主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和双下肢空气驱动压力泵按摩;对照组给予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日测量两组病人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治疗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量化踝泵运动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及PT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量化踝泵运动联合双下肢气压治疗仪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3 d下肢股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 d下肢股静脉内血流平均速度和峰速度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TT)时间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PT、APTT较手术前延长,而空腹血糖(FBG)、D-D及TT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联合应用量化踝泵运动及气压治疗仪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立位耐力(OT)较好和较差的正常受试者的姿势晃动。背景:一些无症状的志愿者在接受立位递增负荷试验时会较早出现晕厥前症状。推测OT较差的正常受试者通常不会出现晕厥,原因是他们通过增加下肢运动而维持静脉回流。方法:纳入12例OT较好的无症状受试者和11例O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运动对普通大学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普通久坐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功率自行车为运动平台,分别进行持续式和间歇式2种急性中等强度的测试方案,保持测试速度为50 r/min,负荷为100 W(女)和200 W(男).结果:30 min持续运动测试(CE)中,男女受试者血压、心率、血管顺应度(AC)均显著增大,外周阻力显著降低,运动结束后30 min,血压、心率、血管顺应度、外周阻力恢复到接近静息状态;15 min间歇模式(IE)中,男女受试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与CE模式一致;比较2种运动模式,后者比前者对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大.结论:急性运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7,(4):468-470
目的探讨不同CO_2气腹压对腹腔镜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为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63例,根据不同气腹压将患者分为:低气腹压组(8 mm Hg CO_2)20例、中气腹压组(12 mm Hg CO_2)24例、高气腹压组(16 mm Hg CO_2)19例。比较各组气腹建立前(T1)、气腹设定压力14 mm Hg并维持20分钟时(T2)、气腹消除后20分钟时(T3)的股静脉直径、血管血流、血流量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T2时,中气腹压组、高气腹压组股静脉直径较低气腹压组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量较低气腹压组降低(P<0.05);高气腹压组股静脉直径较中气腹压组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量较中气腹压组降低(P<0.05)。T3时,高气腹压组股静脉直径较低气腹压组、中气腹压组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量较低气腹压组、中气腹压组降低(P<0.05)。结论在确保手术术野清晰,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CO_2气腹压,而维持气腹压在12 mm H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Buerger运动操对患者患病下肢侧支循环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92例卧床的糖尿病下肢血管发生病变的患者分成2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帮助患者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减少患肢的静脉回流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Buerger运动操。治疗7 d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病变改善情况以及对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χ2=4.039,P<0.05);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uerger运动操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患上下肢血管病变有明显效果,应用之后患者踝肱指数及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在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在我科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00名偏瘫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其开展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归纳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均较快,血栓发生的概率也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在偏瘫脑梗塞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修复,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塞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中,选取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状况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以及DVT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与神经功能评分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组内运动与神经功能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状况区别不具可比性(P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血流锋速度与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不具可比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D-D、aPTT、PT等纤溶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均上调,DVT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患者预防下肢DVT过程中,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改善股静脉血流速度,有效地降低了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小儿疗效及对下肢H反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屈膝位背屈角度、伸膝位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下肢H反射参数[波幅、潜伏期、最大H波与最大M波比值(H/M)]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踝关节屈膝位、伸膝位背屈角度及下肢H反射波幅、H/M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下肢H反射潜伏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且可减弱下肢H反射,对促进其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差异。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FMA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增高更为显著(P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 05)。观察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5. 88%(P0. 05)。结论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80例偏瘫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疼痛、肿胀及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及下肢血液状态及流速。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门脉及脾静脉流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美国ATL公司超9HDI彩色多普勒(CDS)对107例受试者(其中肝硬化40例,慢性肝炎(以下简称侵肝)34例,对照组33例),进行肝脾及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及肝静脉分支(左肝静脉、中肝静脉、右肝静脉)血流平均速度测定。结果显示肝硬化组门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慢肝组(P<0.001),馒肝组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脾静脉血流速度与门脉血流速度比(S/P)肝硬化组显著升高。肝硬化组门脉、脾静脉内径及左叶前后径非常显著大于慢肝组(P<0.001)。提示门脉血流速度变慢,S/P值升高,肝左叶前后径增大可作为临床观察肝硬化的一个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脉轻度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对20例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且下肢动脉无形态学改变的冠心病患者,行二级梯试验,并设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运动前两组受试者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基础条件一致.运动后,冠心病组踝/肱动脉压比明显小于运动前,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振幅指数比明显增大,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亦明显增加,而正常对照组虽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但踝/肱动脉压比,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和振幅指数比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冠心病患者,在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时,下肢动脉无形态学改变之前,就已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结论:上述指标结合简易的运动试验对早期判断下肢血管病变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胰腺血流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至今收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2例,记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2例,记为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的胰十二指肠下的动脉血流。结果对照组32例患者的胰腺血流均呈现不同程度血流速度的减慢,显示较为困难,其中8例患者未测出胰腺动脉血流;对照组32例健康患者均能正常测量出胰十二指肠下的动脉血流速度,最大速度达观察9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血流可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又一手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胰腺血流对诊断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应用早期运动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行脑出血手术的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划分为早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9例.早期组患者接受早期运动护理,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术后7 d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及峰速度与DVT产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常规组,DVT产生率(2.56%)显著低于常规组(1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主动和被动活动下肢及活动的不同时间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为前列腺术后卧床期病人选择有效活动方法,以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方法:32例前列腺肥大(BP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主动活动组16例和被动活动组16例,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监测手术前后、活动中与活动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结果:术后卧床较术前静卧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主动和被动活动后静卧状态下与术后5 h静卧状态下股静脉血流速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肢被动活动2 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较活动前均明显增加(P<0.05).主动活动5 min时较4 min时股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且在活动中心率加快,而被动活动自2 min至5 min各时点血流速度无变化,心率、血压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均能使BPH术后卧床期间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快,被动活动对心率、血压以及手术创面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