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代谢紊乱及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40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hs-CRP、ET-1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结果肥胖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MI(r=0.63,P〈0.01)、WHR(r=-0.55,P〈0.01)、TG(r=-0.72,P〈0.01)、胰岛素(r=0.52,P〈0.01)、HOMA-IR(r=0.39,P〈0.01)、肿瘤坏死因子-α(r=0.41,P〈0.01)、高敏C反应蛋白(r=0.38,P〈0.01)、内皮素-1(r=0.36,P〈0.01)正相关,与HDL(r=-0.48,P〈0.01)负相关。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清抵抗素增高与代谢紊乱;肥胖高血压及其代谢紊乱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肥胖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脂、血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测定40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抵抗素、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结果 肥胖高血压组血清抵抗素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BMI(r=0.628,P<0.01)、WHR(r=-0.545,P<0.01)、TG(r=-0.724,P<0.01)、LDL(r=-0.321,P<0.05)胰岛素(INS)(r=0.521,P<0.01)正相关,与ISI(r=0.569,JP<0.01)、HDL(r=0.483,P<0.01)负相关,与TC(r=-0.222,p>0.05)无相关性.结论 肥胖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清抵抗素增高与代谢紊乱;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肥胖高血压发病及代谢紊乱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4.2岁;另选取60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以及hs-CRP的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所具有的临床意义。结果试验组收缩压为(168±13)mmHg,舒张压为(109±6)mmHg,心率为(86±10)次/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依次为(25±3)pg/mL、(125±28)μg/mL、(19±4)g/L,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显著升高,可借助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李文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272-2273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PIH患者(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ET-1、TNF-α和VEGF水平,并以3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IH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与ET-1、TNF-α的相关分析显示呈负相关(r=-0.564,-0.478,均P<0.05).结论 PIH患者ET-1、TNF-α水平升高,VEGF表达水平下降,ET-1、TNF-α和VEGF在PIH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关系,通过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比较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与正常人群30例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将Ⅱ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西药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内皮素-1(ET-1)水平。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较正常人群升高,内皮素-1(ET-1)降低(P<0.05)。A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B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低、而内皮素-1(ET-1)升高,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呈正相关,与内皮素-1(ET-1)呈负相。川芎嗪注射液通过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拮抗因子,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缩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16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及血清中hs-CRP和TNF-α。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都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降低更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hs-CRP和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和TNF-α水平,起到抑制炎症反应和降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吕靖怡  李红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9-243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黏附分子-1( ICAM-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0例COPD患者(其中急性加重期47例、缓解期33例)作为观察对象,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ET-1、TNF-α和ICAM-1水平,并分组比较.结果 COPD患者血清ET-1、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896、4.621、4.231,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ET-1、TNF-α和ICAM-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t=3.346、3.525、3.269,均P<0.05).结论 ET-1、TNF-α和ICAM-1共同参与了COPD的发病机制,在气道炎性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通过观察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PAH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92例PAH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BNP、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 PAH患者的血浆BNP、ET-1、血清hs-CRP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H患者的PASP与血浆BNP(r=0.574)、hs-CRP(r=0.423)、ET-1(r=0.402)和TNF-α(r=0.366)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8)。结论 PAH的发生发展过程是BNP、内皮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抵抗素(resistin)与2型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胰岛素抵抗(IE)的相关性及其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患者组120例[其中单纯糖尿病60例(DM组),合并冠心病60例(DC组)]和正常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还原酶法、酶比色法测定3组血清空腹胰岛素、resistin、ET-1、NO、NOS水平.用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的数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DM血清resistin、ET-1、HOMA-IR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NO、NOS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且并发冠心病患者血清resistin、ET-1、HOMA-IR显著高于DM组(P<0.05),NO、NOS显著低于DM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升高的resistin与ET-1、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NO、NOS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resistin、ET-1、NO、NOS水平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存在相关性.对以上指标的测定有利于监测糖尿病病情发展,并对预防其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NID)的水平,探讨脂联素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B组,38例)、合并高血压组(C组,42例)以及正常对照(A组)35例,分别检测血清APN、TNF-α、hs-CRP、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超声检测FMD和NID.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血APN、HDL显著降低(P<0.01);FBG、TNF-α、hs-CRP、TC、BMI显著升高(P<0.01),FMD降低(P<0.01),NI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PN与TNF-α、hs-CRP、FBG、SBP、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1,-0.417,-0.258,-0.453,-0.21,均P<0.01),与FMD(%)、HDL呈显著正相关(r=0.602及0.308,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紊乱,脂联素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血糖、血压,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2月我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按照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值将上述患者分为非左室肥厚(n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NLVH)组40例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组72例,将LVH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开博通组35例和天麻钩藤饮37例,均给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压和LVMI变化,及各组患者外周血清中炎症指标IL-6、IL-1 β、TNF-α、hs-CRP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LVH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较NLVH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LVH组中两组患者血清IL-6、IL-1 β、TNF-α、hs-CRP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IL-1 β、hs-CRP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TNF-α、IL-6、IL-1 β、hs-CRP水平进而阻止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12):1644-1647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阿仑膦酸钠片、硝酸甘油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盐酸曲美他嗪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总有效率、骨质疏松症骨痛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MMP-9和sCD40L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胰岛素抵抗模型小鼠研究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 from Acaudina molpadioidea,Am-FUC)对慢性低度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高果糖饲料饲喂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灌胃Am-FUC(80mg.kg-1.d-1)90d。实验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瘦素(leptin,Lep)、抵抗素(resistin,Re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等促炎因子水平及脂联素(adiponectin,AD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等抗炎因子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中TNF-α、IL-6、Lep、ADP mRNA表达及NF-κB通路中关键基因IKKβ、IκB-α、NF-κB mRNA表达。结果 Am-FUC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小鼠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分泌及TNF-α、IL-6、Lep mRNA表达,提高抗炎因子分泌及ADP mRNA表达;显著下调NF-κB通路中关键基因NF-κB、IKKβ mRNA表达,上调IκB-α mRNA表达。结论 Am-FUC具有抑制慢性低度炎症反应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莉  孙殿静  荣义华  耿建林 《河北医药》2012,34(17):2602-2604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及α-硫辛酸的抗炎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均给予胰岛素强化降糖7~11 d,所有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糖、血脂、hs-CRP、ET-1、NO水平并进行比较.之后2组患者分别给予维生素C和α-硫辛酸静滴治疗共14 d,再次观察2组治疗后血糖、血脂、hs-CRP、ET-1、NO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ET-1、NO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hs-CRP水平较强化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经α硫辛酸治疗后ET-1水平下降(P<0.05),NO水平升高(P<0.01),hs-CRP进一步下降(P<0.01).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前后hs-CRP、ET-1、NO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的患者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不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α-硫辛酸同时具有抗炎及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德忠  范小东 《中国药师》2013,16(7):1022-102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po,qd,2周后如血压控制不佳可增加剂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 mg,po,qd,连用12周.观察两组血脂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HDL-C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协同降压和调脂作用,安全性较佳,其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保护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SBP145~160mm Hg或DBP 95-105mm Hg者67例、SBP161-180mm Hg或DBPl06-115mmHg者38例、SBP>180mmHg或DBP>115mmHg者21例高血压患者入院第2d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者越高其血清中IL-6、TNF-α含量越高(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血压越高IL-6、TNF-α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7.
宋庆芳  安旭娜  王战建 《河北医药》2013,35(12):1787-1789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TNF-α、IL-6与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DN)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根据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N组)40例,2型糖尿病非神经病变组(NDN组)5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NC组)40例。每组均检测血压、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蛋白/肌酐(尿A/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以空腹胰岛素及C肽、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DPN组与非DPN组比较血清FFA、TNF-α、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糖尿病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病程、尿A/C、HbA1c、HOMA-IR、TNF-α、FFA、IL-6进入回归方程。炎性因子TNF-α、IL-6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游离脂肪酸、TNF-α、IL-6是N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7,(9):1811-1813
目的:评价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持续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病毒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8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和宫颈高危型HPV转阴和症状消失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TNF-α、IL-1β、CRP、IL-10和IL-6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高危型HPV转阴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保妇康栓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用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加快了其HPV转阴和症状复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4年10月入住本院并行腹膜透析的3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对表征炎症状态因子(hs-CRP、IL-6及TNF-α)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否将研究组分为hs-CRP升高组与hs-CRP正常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Alb、PA、TF、BUN、Cr及SGA)水平及微炎症状态与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为(5.54±1.18) mg/L、(20.85±4.96) pg/ml及(31.83±9.20)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82) mg/L、(10.93±3.27) pg/ml及(15.02±5.66)pg/ml(P<0.01);hs-CRP升高组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hs-CRP正常组,且hs-CRP升高组Alb、PA、TF及SGA水平均显著低于hs-CRP正常组(P<0.05);行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相关因子与营养状况相关因子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均存在一定的微炎症反应,并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 3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 41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 4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cy、MMP-9、IL-6及TNF-α水平.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Hcy、MMP-9、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及DM组,DN2组血清中Hcy、MMP-9、IL-6及TNF-α水平高于DN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Hcy、MMP-9、IL-6及TNF-α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炎症介质,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Hcy、MMP-9、IL-6及TNF-α有助于DN患者病情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