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柴胡汤诱导单核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柴胡汤 (XCHT)对荷瘤小鼠S180 的抑瘤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荷瘤小鼠S180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的变化。结果 经小柴胡汤煎剂治疗后 ,S180 荷瘤小鼠血清TNF -α水平高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小柴胡汤对S180 荷瘤小鼠肿瘤的抑瘤机制可能与其诱导产生TNF -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变化关系。方法 测定4 5例UA患者(UA组)和3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血清TNF -α和IL - 6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组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UA组患者12周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MI)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者,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 。结论 UA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升高,12周后发生MI的患者血清TNF -α、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MI者,血清TNF -α、IL - 6可作为冠心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 -ET)过程中血清及卵泡液中的白细胞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与卵泡发育、卵巢内分泌、激素反应类型、年龄、胚胎质量及妊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了 98例患者 (共 10 2周期 )卵泡早期、卵泡中期和取卵日血清中的IL -6、TNF -α水平及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结果 :⑴在超促排卵周期中 ,血清中的IL -6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随着卵泡的逐渐发育成熟而逐渐升高 ,但血清TNF -α的水平则随着卵泡发育进程而逐渐降低 ,各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 ;⑵取卵日卵泡液中的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 (P <0 .0 0 1) ,⑶随着获卵数的增加 ,卵泡液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 ;而卵泡液IL -6/TNF -α比值则随着获卵数的增加显著升高 (P均<0 .0 5) ;⑷年龄≤ 3 0岁组卵泡液中的IL -6水平小于年龄 >3 1岁组 (P <0 .0 5) ,年龄 3 1~ 3 5岁组与年龄 >3 5岁组之间的卵泡液IL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年龄组间卵泡液TNF -α水平及IL -6/TNF -α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⑸高质量胚胎比≥ 0 .5组的卵泡液IL -6、TNF -α浓度较 <0 .5组显著降低 (P  相似文献   

4.
胃癌患者血清TNF-α、IL-6、IL-8和sIL-2R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 ,临床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TNF -α和sIL - 2R含量明显高于Ⅰ、Ⅱ期 (P均 <0 .0 5 ) ,肿瘤根治术后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检测血清TNF -α、IL - 6、IL - 8和sIL - 2R含量 ,对了解胃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小鼠有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 :U14瘤细胞荷瘤纯系BALB/C小鼠 30只建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灵芝发酵液治疗组、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 10只 ,观察灵芝发酵液对荷瘤鼠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TNF -α和NO等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 :显示灵芝发酵液能显著提高腹水型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 (P <0 0 1)及淋巴细胞增殖率 (P <0 0 1) ,以及血清TNF -α和NO含量 (均P <0 0 1)。结论 :灵芝发酵液能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不同类型患者血中促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和C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冠心病患者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和血脂水平。结果  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CRP、TNF -α、IL - 6和IL - 8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与 3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 )。单因素回归分析胆固醇与CRP、TNF -α、IL - 6和IL - 8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祛毒胶囊对LPS诱导的狼疮样模型小鼠几项免疫指标和病理改变的影响 ,探讨祛毒胶囊治疗SLE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干扰素 -γ(IFN -γ)、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 ,对肝肾组织常规HE染色。结果 :(1)血清中IL - 6、IFN -γ及TNF -α水平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病理结果显示模型鼠肝肾炎性改变 ,治疗组炎性改变减轻。结论 :祛毒胶囊对狼疮样小鼠血清中IL - 6、IFN -γ及TNF -α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能明显改善其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邹谦 《河北医学》2004,10(10):872-874
目的 :通过研究新生儿脓毒症血清TNFα、IL - 10的浓度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的变化 ,评价患儿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儿被诊为脓毒症后的d1、d3、d5、d7、d14、d2 1、d2 8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 - 10浓度并计算IL - 10 /TNFα比值及当天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 ,至脓毒症消失。结果 :4 8例脓毒症患儿中 ,18例死亡 ,30例存活。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与APACHEⅡ或SOFA评分无相关性 (P >0 0 5 ) ;死亡组血清IL-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d1、d3及最后1d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 10水平或IL - 10 /TNFα比值高的脓毒症患儿 ,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对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rlarejectionfraction ,LVEF)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e -alpha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 6 (Interleukin - 6 ,IL - 6 )的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和 5 2例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5 2例CHF患者被随机地分为多巴酚丁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利尿剂、洋地黄类和硝酸酯类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 ,剂量为 2 .5~ 5ug/kg/min ,共 10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血清TNF -α和IL - 6及其变化。结果 :CHF组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衰组 (P <0 .0 0 1)。治疗后两组LVEF均有所提高 ,但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 ,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对照组血清TNF -α和IL - 6有显著性意义的降低 ,而多巴酚丁胺治疗组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明显增高 ;多巴酚丁胺虽然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及提高LVEF ,但无改善血清TNF -α和IL - 6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IL-8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6 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病情越重其升高越明显。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1、TNF -α和IL - 8水平可反映其肝损害程度。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6 (IL - 6 )、IL - 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4 9例CHF患者及30例健康体查者血清IL - 6、IL - 10、TNF -α,用ELISA测定TGF - β1 ,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CHF组TNF -α、IL - 6、IL -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 .0 1) ,TGF - β1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 <0 .0 1)。心衰程度越重,变化越显著。(2 )TNF -α、IL- 6与LVEF呈负相关(r=- 0 .82 3、P <0 .0 0 0 1,r=- 0 .85 1、P <0 .0 0 0 1) ,而TGF - β1 与LVEF呈正相关(r=0 .814、P <0 .0 0 0 1)。结论 CHF时TNF -α、IL - 10和IL - 6水平升高,TGF - β1 降低,细胞因子网络处于失衡状态。TNF-α、IL - 10和TGF - β1 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痹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通痹片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机制。方法 制做大鼠佐剂关节炎动物模型 ,经通痹片治疗后 ,观察关节指数 ,检测大鼠关节液和血液中IL - 1、TNFα、IL - 6、IL - 8的含量、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IL - 1、TNFα、IL - 6、IL - 8)的能力、脾淋巴细胞分泌IL - 6、IL - 8的能力。结果 治疗组关节指数明显低于AA对照组 (P <0 0 1) ,能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给药组大鼠血清中IL - 1、TNFα、IL- 6和IL - 8水平较AA对照组明显降低 ;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IL - 1、TNFα、IL - 6、IL - 8)的能力 ,以及脾淋巴细胞分泌IL - 6、IL - 8的能力显著受到抑制 ;关节液内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通痹片对佐剂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其抗炎作用的发挥与其免疫抑制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 8(IL - 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 4 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第 1,3,7,14d的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1) ,第 3、7天升高明显 ,第 14天有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Hung -Hess分级Ⅲ~Ⅴ级患者血浆TNFα和IL - 8水平较Ⅰ~Ⅱ级者高(P <0 .0 1)。结论 TNFα和IL - 8作为免疫因素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提示TNFα和IL- 8拮抗剂将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预防其所致脑血管痉挛 (CVS)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1 1 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脑出血 5 6例 ,脑梗死 5 9例 )及 5 0例正常对照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 ,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TNF -α、IL - 6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清中TNF -α与IL - 6水平呈正相关 (r=0 .4 5 3,P <0 .0 5 ) ;大病灶和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小病灶患者 ,而且大病灶与中病灶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比较存在差异 ;急性脑血管疾病在急性期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经治疗无效和死亡的患者血清IL - 6含量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 ,而血清TNF -α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NF -α和IL - 6不仅参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时脑细胞损伤过程 ,而且IL - 6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IFN—a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α -干扰素 (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细胞免疫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 0例 ,分别在IFN -α治疗前 ,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和 9个月留取血标本 ,用放免法 (RI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 6(IL - 6)水平 ,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 4 )水平 ,并与 3 0例正常献血员的各值分别进行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IL - 6水平升高 (P <0 0 1) ,IL - 4水平降低 (P <0 0 1) ;经IFN -α治疗后 ,血清TNF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血清IL - 4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FN -α通过诱导体内细胞因子变化 ,参与细胞免疫调控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白细胞介素 1 8(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的疗效。方法 :用柯萨奇病毒B3 m(CVB3 m)感染Balb/c小鼠制备VMC小鼠模型 ,然后分别给予IL 1 8及黄芪注射液治疗 8d ,观察小鼠发病情况 ,并在不同时段检测心肌组织病毒滴定度、心肌病理积分 ,并进行比较。结果 :IL 1 8治疗组及黄芪治疗组较心肌炎对照组症状减轻 ,生存率提高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降低 ,病理改变减轻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IL 1 8组与黄芪组比较 ,前者生存率较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毒滴定度和病理积分均低于后者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IL 1 8与黄芪注射液对VMC均有治疗作用 ,前者疗效更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
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血清IL-6、IL-8和TNF-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肺气肿肺气虚证动物模型 ,观察肺气肿肺气虚证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 6(IL 6)、白细胞介素 -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变化 ,探讨其免疫和炎症机制。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清IL 6、IL 8和TNF α含量。结果 :模型组IL 6、IL 8和TNF α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IL 6、IL 8和TNF α作为重要炎症因子 ,促进肺气肿肺气虚证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测定血清IL—6和TNF—α在Graves眼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Graves眼病 (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GO患者、无眼病的Graves病 (GD)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结果 :GO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3 14 .7± 15 1.8)pg/ml和 (787.4± 110 3 .5 ) pg/ml明显高于GD患者的水平 (174.7± 5 0 .3 ) pg/ml和 (5 97.9± 40 0 .0 ) pg/ml(P <0 .0 1,P <0 .0 5 )。G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GO病人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呈正相关 (r =0 .45 ,P <0 .0 1)。结论 :IL-6和TNF -α在GO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 将 8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肝穿取得的肝组织 ,按纤维化程度分期 ,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结果 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在肝纤维化S2 、S3及S4 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 ,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血清HA、HPCⅢ、LN及IV -C水平呈低~中度的正相关 (P <0 0 1) ;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呈中~高度的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血清TNF -α和IL - 6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TNF -α和IL - 6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 6min步行试验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运动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 0 (IL - 1 0 )水平的变化。方法  34例CHF患者和 2 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 6min步行试验 (6 -MWT) ,于运动前后采取静脉血 ,使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量血清IL - 1 0和TNF -α的浓度。结果 CHF组基础状态的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IL- 1 0水平和 6min步行距离 (6 -MWTD)均低于对照组 ,但IL - 1 0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与运动前相比 ,对照组运动后即刻TNF -α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IL - 1 0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5) ;CHF组TNF -α水平运动后即刻呈明显升高(P <0 .0 1 ) ,而IL - 1 0水平运动后即刻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升高 (P >0 .0 5)。结论 CHF患者较正常人运动耐量下降 ,一次 6min步行运动使CHF患者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增加 ,抗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增加 ,从而加重了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