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及CT的表现.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诊断的7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的X线与CT特点与病理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因病理组织成分的差异,在X线片和CT上可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磨玻璃样及丝瓜络样改变.结论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通过X线片可整体观察其病变范围及形态改变, CT可多横断面来观察,显示病变内部的细微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可对病变部位CT值进行测量,X线与CT联合应用在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较少见,本文搜集我院2000年以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有完整X线资料的1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对颅面骨骨纤维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0年至今 13例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结果 :CT表现分三型 :硬化型、囊肿型、混合型。结论 :CT对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系Weil氏1922年首先发现的,亦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内纤维性变、骨纤维瘤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为骨纤维结构不良,属先天性骨内组织异常增殖的病变。该病病因不明,多见于年轻人,女性常见,男女比例为1:2—3,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探讨X线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X线表现较复杂,特征性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X线仍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良好方法,CT和MRI对判断周围组织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面面 骨骨纤维增生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今13例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三型:硬化型、囊肿型、混合型。结论:CT对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0例病例中,单骨型2例,多骨型8例;单纯骨质硬化表现2例,合并有其他影像变化特点8例。结论 X线及CT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骨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isa,FD)又称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组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瘤样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单发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多发型骨纤维结构不良和McCune-Albright综合征.其中Albright综合征十分少见,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皮肤边缘不规则咖啡色色素斑,骨质多发性纤维异常增殖,内分泌异常以性早熟最为常见.现有Albright综合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症(Fibrousdysplasia)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纤维性骨炎、青年畸形性骨纤维病等,自1933年起陆续有报告者。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内纤维组织异常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征并比较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X线、CT、MRI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X线表现较复杂,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由于在病理上组织成份的不同,MRI所呈现的信号特点依赖于骨小梁、细胞成份及胶原纤维的多少。结论:X线仍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良好方法,若位于颌面部或颅底时可采用CT检查,明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受累程度、范围和细节等。MRI对判断周围组织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黎昕  张磊 《海南医学》2005,16(11):83-8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在X线及CT上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印例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结合有关文献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形态呈多样性,病灶内部改变不同。发生在骨干骺端时跨越骺板;而骨囊肿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移位呈“碎片陷落征”。结论依其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大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54例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由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征象特点.结果 54例中单骨型33例,多骨型19例,Albright综合征2例.X线表现比较复杂,常见有囊状改变、毛玻璃样改变、丝瓜瓤样改变及虫蚀样改变4种骨改变.CT表现有囊状低密度影、毛玻璃样改变、斑块样硬化.结论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诊断以X线平片为首选,头颅等较复杂部位的病变则CT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7例均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表现为(1)囊状透亮区:囊性骨质密度减低区5例;(2)磨玻璃样结构:磨玻璃样骨密度影2例;(3)骨硬化:囊状骨密度减低影合并骨硬化1例;(4)畸形:长管状骨病变范围较大,骨皮质膨胀变薄者5例,长骨弯曲畸形4例,合并病理骨折2例;(5)单骨发病者5例,发生于单侧下肢者1例,全身多骨发生者1例.结论:X线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1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均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3例行MRI检查。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表现复杂,表现多种多样,其分为三型:变形性骨炎、硬化型、囊型。结论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单骨、单骨多发或多骨发病,其CT表现主要分为囊状膨胀型和硬化型。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本病的病变特征及范围,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可能与胚胎原始间充质发育异常有关。一般在幼年时期发病,至儿童或青少年时才出现症状。所以多在青少年时期来院就诊。本文搜集了自1970~1985年经临床、病理、X线资料完整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5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是一种以骨纤维变性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本病病因不明,多见于四肢长骨,发生于颅骨者较少见,现报告2例.  相似文献   

18.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系感兰德氏于 192 2年首先报告的 ,本病名称较多 ,既往亦称为骨纤维性病变、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瘤、纤维囊性骨炎、纤维性骨营养不良 ,骨纤维囊肿症、局限性纤维性骨炎等。 1942年由李捷二氏命名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本病是正常骨组逐渐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代替的一种疾病。按其受累的范围可分为单骨性及多骨性两大类 ,后者并发骨外系统症状 (皮肤色素沉着及早熟现象 )者称为阿布来氏综合征。其发病机理和病因至今不明 ,有人认为起于内分泌代谢机能失调。目前大多数学者公认本症是由于原始间叶组织发育异常 ,骨骼内纤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61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中单骨型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2例;多骨型25例,包括全身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3例。38例曾经随访。根据随访和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20.
金鑫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96-96,117
本文报道12例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均为单个肋骨发病,其中病理证实10例,随访2例,根据病理结果重点讨论了肋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发病部位特点、预后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