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0%, 38/40)高于对照组(80.00%, 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0.043)。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对照组(20.00%, 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 P=0.034)。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宽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分别采取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及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PFNA内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髓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髓内固定术的2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第三代Gamma钉组(88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106例)和InterTan髓内钉组(9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InterTan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第三代Gamma钉组和PFNA组(均P<0.05)。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和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unctional recovery scale,F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HHS和FR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PFNA组患者术后3个月HHS和FRS评分均显著低于第三代Gamma钉组和InterTan髓内钉组(均P<0.05)。结论第三代Gamma钉、PFNA、InterTan髓内钉3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围术期效果接近,虽然InterTan髓内钉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入PFNA组和关节置换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关节置换组,P 0.05;但PFNA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关节置换组,且术后1年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与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适宜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半髋关节置换术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IFF)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PFNA内固定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IFF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PFNA内固定术,更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个月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Ⅰ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Ⅱ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Ⅱ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内固定物松动、断钉、患肢短缩、髋外翻、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PFNA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8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CCP组和PFNA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折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FNA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和骨折融合时间均显著短于PCCP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PCCP组(P<0.05)。与术前(T_1)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T_2)、术后2个月(T_3)及术后6个月(T_4)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PFNA组患者T_3、T_4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CCP组(P<0.05)。两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与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相当,PFNA恢复速度快,PCCP出血量少,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6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9%)较对照组(29.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卧床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比较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失血量、手术耗时、卧床和住院时长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状况、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疗效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评价PFNA微创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采用PFNA、LPFP和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并通过骨密度测定,统计骨质疏松检查率。结果:对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发生率为86.7%。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及负重时间上均较B、C组短(均P0.05);三组优良率分别为97.5%、90.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B组次之,C组最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分析,选用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具有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20年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 每组47例。A组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B组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 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后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12个月, B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5%(38/42)、87.8%(36/41)]高于A组[ 68.3%(28/41)、69.2%(27/39)], P<0.05。B组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关节畸形评分与总分均高于A组(P均<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5%, 4/47)低于A组(23.4%, 11/47), P<0.05。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效果较好, 可达到更好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减少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卧位与平卧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侧卧位组和平卧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子顶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侧卧位组患者手术时间、转子顶端切口长度短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平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较平卧位行PFNA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以及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LPFP固定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标准,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FP、PFNA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PFNA内定术切口更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手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我院骨科的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PFNA组(n=33)和DHS组(n=31),PFNA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DHS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性愈合时间情况。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HS组比较,PFN的骨性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与DHS比较,PFNA手术方式能够缩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体质指数>26 kg/m2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0例本院股骨转子间骨折且体质指数>26kg/m2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分别采用侧卧位与平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并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体质指数>26 kg/m2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虽然平卧位与侧卧位PFNA治疗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侧卧位可以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微创DHS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结论微创DHS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于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手术,前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措施将9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A组(PFNA)、B组(PF-LCP)、C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三组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优良率分别为90.6%、66.7%、93.1%,A组、C组优于B组(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均较B组、C组少(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管术治疗的效果与临床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观察组则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12、18个月经髋关节Harris评分显示,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