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技术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方法观察测量4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3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延长,脑血流量(CBF)下降,而脑血容量(CBV)表现为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灌注结合醋甲唑胺负荷试验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ve rat,SHR)脑血管储备功能变化的可行性,并与病理实验结果对照,评价其对亚临床期脑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正常对照组、SHR组各10只行常规脑CT灌注扫描及醋甲唑胺灌胃后1.5~2.0 h脑CT灌注扫描,测量负荷前后感兴趣区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值,并作统计学分析;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石蜡HE染色切片小动脉管壁厚度、微循环毛细血管网情况,通过TTC染色明确各组大鼠脑组织有无脑梗死灶。结果:CT灌注扫描:两组大鼠负荷前后自身比较,正常组CBV、CBF、MTT、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且负荷状态下CBV、CBF值增加,MTT、TTP值缩短;SH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大鼠负荷前后CBV、CBF、MTT、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且SHR大鼠CBV、CBF值减低,MTT、TTP值延长。 HE染色示SHR组小动脉及微小动脉管壁重塑,管壁增厚、硬化,微循环毛细血管网数目相对减少。TTC染色示SHR大鼠脑组织无明确脑梗死灶。结论:SHR较正常大鼠脑血管储备减低,醋甲唑胺负荷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变,对亚临床期脑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及CT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均于入院3d内接受多模式CT(包括NCCT、CTP、CTA等)检查,记录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V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CTP参数,随访患者90d后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47例患者,多模式CT检查显示,18例无血管异常,29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29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中侧支循环良好者13例(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者16例(侧支循环不良组)。侧支循环良好组病灶侧较健侧CBF明显降低(P0.05),MTT、TTP明显延长(P0.05),两侧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患者预后良好。侧支循环不良组病灶侧较健侧CBV、CBF均明显减少(P0.05),MTT、TTP明显延长(P0.05),随访90d后的m RS评分显示,预后均较差。结论 NCCT、CTP、CTA联合检查对于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灌注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53例AIS患者,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分为病情进展组(n=19)与病情稳定组(n=34),均接受常规MRI、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病情进展组、病情稳定组的病灶中心与对侧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比较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 mean?transit time,rMTT)、相对达峰时间(relative time to peak,rTTP),分析两组患者的脑灌注状态MRI特征。结果 病情进展组、病情稳定组的病灶中心CBF、CBV均低于对侧,MTT、TTP均长于对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组的rCBF、rCBV低于病情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两组的病灶周围相对正常区域灌注情况将脑灌注状态分为4种:①灌注不足,主要表现为TTP、MTT显著延长,局部CBV、CBF显著降低;②侧支循环形成,主要表现为MTT延长,局部CBV增加或正常;③血流再灌注,主要表现为MTT缩短或正常,局部CBV显著升高,局部CBF稍微升高或正常;④过度灌注,主要表现为局部CBV、CBF明显升高,其中病情进展组的脑灌注状态以灌注不足为主。结论 MRI增强扫描可提供AIS患者缺血半暗带与脑灌注状态信息,有助于指导临床拟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促进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应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 CTP)和CT血管造影( CTA)检查,分析对比起表现,并统计对比缺血区脑血流参数CBV、CBF、MTT、TTP。结果:32例患者经平扫有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8例无异常;CTP显示全部患者有灌注异常区;CTP呈现CBF、CBV降低、MTT、TTP均推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CBV2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CTP可及早并准确显示缺血位置及病变程度,定位半暗带;CTA能够确定病变血管位置及程度;2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及早诊断急性脑缺血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患者疾病类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为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测,对两组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侧TTP、CBV、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侧TTP、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TTP、CBV、C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能够对脑梗死患者作出超早期诊断,且能够有效鉴别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积极作用于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正确选取治疗手段及评估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多排CT灌注成像在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分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57例门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增强扫描及动态CT扫描。获取r CBV、r CBF、MTT、TTP等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并将病侧与健侧各参数值进行比较以凸显脑梗塞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病侧与健侧的CBV值接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侧CBF明显低于健侧、MTT与TTP则高于健侧,提示脑梗死的发生导致CBF减低、MTT与TTP延长,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T灌注成像可明确提示脑梗塞前期血流动力学异常,并通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幅度对脑梗塞前期进行分期,掌握脑局部低灌注的病理生理学状态,对于疾病防治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CT灌注成像在正常人群中脑血流动力学定量研究中的价值,并测量其灌注参数的正常范围。方法收集无颅脑疾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行颅脑CT灌注扫描,利用灌注软件测得灰质(额颞顶叶)及白质(侧脑室前后角旁)、豆状核、尾状核、内囊及丘脑的CBV、CBF、MTT和TT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正常成人脑灰质CBF及CBV最高,MTT及TTP最长,白质CBF及CBV最低,豆状核及尾状核MTT及TTP最短;2、额叶、颞叶及顶叶CBV、CBF、TT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仅MTT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脑室前、后角旁CBV、CBF、MT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侧脑室前、后角旁TT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左右侧脑室后角旁CBF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余左右半球各参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正常人群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且测得了正常成人颅脑灌注参数正常值范围,为将来进一步开展CT灌注检查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启媛  金平  陈生  王支甫 《安徽医学》2018,39(7):841-84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诊治的42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MRI平扫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8例)和脑梗死(CI)组(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PI检查,对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等CTPI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CT血管造影检查(CTA)、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数据,对责任血管不同狭窄程度CTPI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TIA组中,与健侧相比,患侧MTT及TTP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CI组CBV和CBF水平患侧低于健侧(P<0.05),MTT和TTP水平患侧长于健侧(P<0.05);CI和TIA两组病例健侧CBV、CBF、MTT及TT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组患侧CBV、CBF水平低于TIA组,而MTT及TTP长于TIA组(P<0.05).CTPI阳性的患者中责任血管闭塞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及无狭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CTPI检查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部位、范围、病情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并能结合血管成像检查为临床工作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灌注(CTP)与MR灌注(PWI)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7例经DSA证实的单侧血管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术后接受CTP、PWI检查,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比较手术前、手术后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和同侧小脑对照区灌注参数(r CBF、r CBV、r MTT、r TTP),比较术前、术后CTP与PWI灌注参数相对值差异。结果术后CT灌注图可见右侧MCA分布区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PWI灌注图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术侧MCA分布区与对照区r CBF、r CBV值与术前比较显著较高(P0.05),r MTT、r TTP与术前比较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均为行血管重建术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变化的有效观察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erfusion,CTP)参数的关系,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5例发病6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平扫、CTP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记录CTP各参数,同时评价病灶侧大血管情况;分别在发病时、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mRS)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①75例患者CTA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29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颈内动脉狭窄6例,颈内动脉闭塞16例。②病灶侧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及血管正常组比较,患者缺血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异常面积、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异常面积、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异常面积、梗死区相对CBF(relative CBF,rCBF)及相对CBV(relative CBV,rC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参数异常改变均比血管正常组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狭窄组CTP的脑灌注参数仅CBF面积比血管正常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闭塞组CTP的脑灌注异常范围(CBF面积、TTP面积、CBV面积)均明显大于血管狭窄组(P<0.05)。③患者发病时仅NIHS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管正常组明显优于血管狭窄组和血管异常组;在发病第14天、发病第90天的NIHSS、BI、mRS评分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CTP显示的缺血范围相关,并且可以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伍兵  庄宇  张箐  杨燕 《西部医学》2018,30(11):1662-1665,1671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颅脑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临床拟诊脑血管意外,行脑卒中CT扫描并以疑似脑梗塞住院治疗的21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为标准,探讨低剂量颅脑CT灌注扫描的临床价值,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侧及对侧的CTP主要参数情况(CBF、CBV、MTT及TTP)以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半暗带及对侧的CTP主要参数情况(CBF、CBV、MTT及TTP)。结果 ①低剂量CT灌注的灵敏度为873%,特异性为75.6%(P>0.05),其中MTT最敏感。②对影像诊断为急性缺血梗塞灶的CTP参数(CBF、CBV、MTT及TTP)与对照区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影像诊断为急性缺血梗塞,同时伴有缺血半暗带的CTP参数CBF、CBV、MTT及TTP参数与对照区参数比较,CBF、MTT及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床为标准,低剂量CT颅脑灌注扫描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给临床医生带来有效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及与术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6例ACI患者,以数字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将其分有侧支循环组(46例)与无侧支循环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CTPI检查,对比两组受试者CTPI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I参数对ACI侧支循环的预测价值;比较CTPI参数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侧支循环与DSA检查的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CI患者的CTPI参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有侧支循环组CBV、CBF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MTT、TTP均低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V、CBF、MTT、TTP及联合检测对ACI侧支循环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AUC分别为0.793、0.705、0.841、0.6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在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151例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7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7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联合脑CT灌注成像,记录影像学特征[CT平扫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记录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急性卒中Org 10 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侧支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术中及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评价头颅CT平扫中HMCAS和CT灌注成像参数在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0~2级比例、术后TICI分级< 2b级比例、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收缩压、HMCAS比例、MTT、TTP低于预后不良组(P <0.05);CBV-ASPECTS评分、CBF、CBV高于预后不良组(P <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闭塞部位、TOAST卒中分型、桥接治疗、空腹血糖、舒张压、肌酐、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1.160(95% CI:1.019,1.321)]、CBV-ASPECTS评分[O^R=1.789(95% CI:1.276,2.500)]、MTT-ASPECTS评分[O^R=2.463(95% CI:1.431,4.239)]、侧支循环分级[O^R=5.712(95% CI:1.669,19.549)]、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007(95% CI:1.002,1.012)]、收缩压[O^R=1.032(95% CI:1.009,1.056)]、HMCAS[O^R=1.326(95% CI:1.055,1.667)]、CBF[O^R=0.975(95% CI:0.962,0.988)]、CBV[O^R=1.462(95% CI:1.094,1.954)]、MTT[O^R=1.314(95% CI:1.076,1.605)]和TTP[O^R=4.460(95% CI:1.120,17.760)]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除入院时NIHSS评分、CBV-ASPECTS评分、MTT-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外,CT平扫中HMCAS及CT灌注成像参数CBF、CBV、MTT、TTP也是急性前循环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CTA)检测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疑似为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全脑灌注及CTA检查,并观察检查的图像及相关参数。结果 76例患者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复查最终有59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I),剩余17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全脑灌注联合CTA诊断敏感度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异常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健侧对应区域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患侧MTT及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CBV、CBF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低,MTT、TTP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全脑灌注联合CTA检测,可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全脑CT灌注(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分析烟雾病(MM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CTP、CTA资料.以5名正常人灌注值作为参考值.将30例烟雾病患者分为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卒中组,分析各组临床症状,灌注参数值及侧枝循环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无症状者5例;头痛、TIA者8例;脑梗塞12例;脑出血5例;(2)侧枝血管:无症状组、症状轻微及TIA组侧枝循环良好.卒中组侧支循环代偿不良;(3)灌注参数值:无症状组:CBF、CBV、MTT、TTP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症状轻微及TIA组:CBF、CBV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MTT、TTP延长(P<0.05);卒中组:CBF、CBV明显下降,MTT、TTP明显延长(P<0.05).结论 CTP联合CTA能很好评估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侧支循环情况,其临床症状与侧枝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定量分析、诊断快速、无创的特点。本实验探讨64排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并分析CT灌注成像中参数CBF、CBV、TTP、MT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脑梗塞(发病时间8小时)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1.00±4.54(53~66)岁。CT灌注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就诊时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应患者灌注成像参数:CBF、CBV、TTP、及MTT,以其灌注异常区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8例脑梗塞患者CT灌注成像均显示异常,其中2例发现缺血性半暗带。对6例CT灌注四个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CBF、TTP及MT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B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显示缺血性半暗带患者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与健侧对照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1)64排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明确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判断脑梗塞患者有无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2)CBF、CBV、TTP、MTT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间接反映缺血部位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