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46-3048
目的:探究超声联合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采用超声联合LRFA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且术后两周治疗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浆IgG、IgA和IgM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显著上升(P<0.05),CD4+/CD8+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联合LRFA治疗肝癌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可作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冰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615-616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与开腹手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免疫功能(CD3~+、CD4~+、CD8~+)。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ALT、AST、ALP水平均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ALT、AST、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CD8~+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射频消融术更有助于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以及随访1年的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vs.62.22%,χ~2=7.067,P<0.01)。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TBil、DBil、ALT、AST、CD8~+、AF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t/P=6.031/0.000,7.436/0.000,6.855/0.000,5.238/<0.001,11.123/0.000,54.743/0.000);CD3~+、CD4~+、CD4~+/CD8~+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5.640/0.000,2.771/0.000,2.756/0.007,6.989/0.000,9.116/0.000,8.418/0.000)。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2.49±5.23)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4.52)月(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肝功能损伤,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以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7例肝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RFA组45例和手术组42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3+T、CD4+T、CD8+T和CD56+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变化;通过细胞C3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BC-TRR)和红细胞吸附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RBC-ICR)实验检测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含量。结果 RFA组治疗15天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NK细胞数目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30天上述指标继续升高(P均0.05);手术组治疗15天后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NK细胞数目与治疗前比较升高不显著(P0.05),治疗30天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30天后,两组CD8+T细胞数目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治疗15天RBC-ICR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RBC-C3b RR、RBC-TRR显著升高(P均0.05);手术组治疗30天后上述指标才开始显著改善(P均0.05),但与同期RF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FA组治疗15天IL-2、IFN-γ、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治疗30天后上述指标继续升高(P均0.05);手术组治疗30天后IL-2、IFN-γ、TNF-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均0.05),但显著低于同期RFA组(P均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较,RFA能更好地改善肝癌患者的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分泌,对肝癌治疗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LRFA)对原发性肝癌的远期生存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PRFA)组(35例)和LRFA组(35例)。PRFA组采用PRFA,LRFA组行LRFA。术后患者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甲胎蛋白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A组复发率显著高于LRFA组[40.0%(14/35)比17.1%(6/35),P<0.05];PRF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RFA组[11.4%(4/35)比0,P=0.039]。两组患者手术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RFA组:(71±7)%比(65±7)%,(35±6)%比(29±5)%,(1.4±0.6)比(1.1±0.3);LRFA组:(70±8)%比(64±8)%,(34±7)%比(29±6)%,(1.5±0.6)比(1.1±0.5)],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RFA组:(26±4)%比(33±5)%;LRFA组:(26±6)%比(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间各T淋巴细胞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FA组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LRFA组为25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A与LRFA对原发性肝癌疗效相当,然而LRFA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局部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迎春  吕洋 《吉林医学》2000,21(4):237-238
肝癌病人由于产生大量免疫抑制因子 ,常有多种免疫功能损害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最近报道一些微创性的方法能有效治疗肝脏肿瘤 ,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 ,其中射频 (RF)消融发展迅速 ,其临床治疗已收到满意效果 ,但 RF治疗原发性肝癌 (HCC)前后肝组织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患者 48例均为第三军医大学 1 998年 2月~ 1 999年 1 2月临床确诊为 HCC,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1 6例 ,平均年龄47.3岁。肿瘤最大直径 2 .1 cm~ 5 .3cm,平均 3.6± 1 .1 cm,共观察 6 2个结节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扶正汤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周口永善医院诊治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葡醛内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脾扶正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8~+、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脾扶正汤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增强其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治疗后1年、2年存活情况。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30%,与对照组65.22%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治疗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有上升,但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86.96%、78.26%,对照组治疗后1年、2年存活率分别为60.87%、47.8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射频消融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可获得确切疗效,患者远期存活率较高,且可减少肝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我科2010年1月~2011年5月HCC患者22例,共计瘤灶29个,直径为1.2~14 cm,先行TACE治疗,然后在CT引导下行RFA术。结果:22例患者中术前16例(72.7%)AFP升高,术后有12例(75%)降至正常;4例(25%)较前有所下降;肿瘤直径≤5 cm的17个病灶完全消融率为88.2%(15/17),〉5 cm的12个病灶完全消融率为33.3%(4/12)。结论:TACE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序贯性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HBV相关HCC患者RFA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RFA术后3 d、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87.1%(122/140)、25.7%(36/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功能 Child-Pugh C 级患者 RFA 术后1个月肝功能异常率为81.8%,明显高于 A、B 级患者(19.5%、23.1%,P均<0.05);消融范围≥3针者术后3 d肝功能异常率为96.2%(51/53),明显高于消融范围≤2针者(81.6%,P <0.05)。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 DNA、甲胎蛋白(AFP)阴性与阳性组,是否合并门脉癌栓的不同分组,RFA术后3 d、1个月的肝功能异常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虽是微创技术,但在短期仍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 RFA术前应积极评估患者肝功能、术后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加强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1.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74-477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A)联合不同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5例P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RFA基础上,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洛铂、顺铂介入栓塞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甲胎蛋白(AFP)及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1.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及IgA、IgG、IgM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AFP水平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升高及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联合洛铂介入栓塞化疗有助于改善PLC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1年生存率,且对胃肠道刺激较小。  相似文献   

12.
古曦  杨俭  杨小玲  覃莉  王叶 《西部医学》2020,32(7):1016-1019+1023
【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LH)与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3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月我院122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LH术治疗68例(LH组),行RFA术治疗54例(RFA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差异,并采用Kaplan Meier法绘制3年无瘤生存曲线,使用Log rank法比较两组3年无瘤率。结果L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高于RFA组(P<005)。两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CD8+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LH组高于RFA组(P<005);两组部分免疫功能指标(CD3+、CD4+)较术前降低(P<005),且LH组低于RFA组(P<005)。术后3年时,LH组无瘤生存42例(6176%),RFA组无瘤生存19例(3519%),且LH组3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RFA组(P<005)。结论 RFA术与LH术治疗HCC各有优劣,RFA术在微创方面更具优势,但无瘤生存情况不及LH术,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为HCC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拟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实施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必要实行综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5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2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脾破裂伤缝合修补术,观察组为射频消融术。对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PLT)、免疫功能及相关手术指标予以比较。结果两组不同时间段PL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两组在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2.58±0.68)g/L比(2.04±0.42)g/L、(16.74±3.88)g/L比(10.35±2.32)g/L、(16.88±3.21)g/L比(12.48±2.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腹腔引流量、非计划再次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215±17)m L比(325±21)m L、(87±15)min比(152±18)min、(73±8)h比(85±10)h、(13.2±2.4)d比(16.9±3.0)d、(185±16)m L比(342±18)m L、0.00%(0/60)比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1/60)比16.67%(10/60)](χ2=8.107,P<0.05)。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并不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庞志东 《中外医疗》2014,(23):91-92
目的 对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32例肝癌患者,均采取射频消融术加以治疗,对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1年、2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肝包膜下出血及皮肤轻度烧伤;经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直径不足3 cm者及病灶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肿瘤完全消除率显著高于肝转移癌患者、病灶直径为3 cm及以上患者、病灶与大血管或肝表面靠近患者,同时其肿瘤局部复发率较低。经随访,32例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0.6%、78.1%。结论 射频消融术在肝癌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特别是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直接不足3 cm者及病灶位置为非靠近大血管及肝表面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远期中期生存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二次射频消融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经临床确诊为肝癌,并进行二次肝癌射频消融患者30例(包含彩超或CT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二次射频消融术相隔时间为40~ 45 d.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记录首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以及其第2次肝癌射频术前1日,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时T淋巴细胞(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 T)频数的变化.结果 (1)30例肝癌患者均完成至少2次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5个月,平均随访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1例死亡.(2)首次肝癌射频消融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第2次射频术后1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周CD+3 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 T细胞频数较术前均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8+T淋巴细胞频数较术前均有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CD+8 T比值较术前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第2次射频术后1周、4周CD4+T细胞频数较首次术后1周、4周均有提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1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射频术后4周CD+4/CD+8 T比值较首次射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和抗肿瘤能力有所增强,二次射频术后在短期内患者免疫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比较开腹手术中射频消融与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开腹射频消融与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月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本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的41患者,术前AFP升高者36例,术后33例降至正常,2年内14例(34.2%)肿瘤复发,外科手术中经肝包膜进针射频消融治疗的38例患者,36例术前AFP升高,术后35例降至正常,2年内7例(18.4%)患者肿瘤复发(P0.05);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感染和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9%和2.4%,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感染和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和7.9%;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1%和65.9%,开腹射频消融治疗组则分别为92.1%和81.2%(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后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应注意保护。开腹经肝包膜射频消融术后肿瘤复发率低,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并经确诊时已属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切除,预后较差.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它具有安全可靠、痛苦少、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患者术后3~5年存活率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在B超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89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