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透明质酸辅助超声波洁治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4枚确诊的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种植体,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局部应用透明质酸+超声波洁治,对照组局部应用碘甘油+超声波洁治,经过一周、两周、四周观察用药前后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的变化.结果 透明质酸组在一周时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种植体周围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内牙种植体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随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日益完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而同时存在的种植失败的现实对其进一步推广提出了挑战。失败原因过去常认为是力学创伤所致,现在发现还存在着一种种植体周围炎,亦是种植失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种疾病颇类似  相似文献   

4.
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后的最常见并发症,也是种植修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其常见病因包括不良冠修复、吸烟、细菌感染、干扰,并受邻牙牙周状况、手术技术、骨的质量及全身状况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高种植体成活率,我们在临床上必须针对其预防、诊断和治疗加以跟进。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预防的方式有个人维护(包括保持口腔卫生、戒烟、减少一些药物的使用)和临床检查(包括适应证的选择、种植材料的选择、种植后维护)。治疗方案有局部清创、激光治疗、电化学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不良反应小,手术治疗能修复骨组织和牙龈组织等软硬组织的缺损。把握好各个方案的适应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周围疾病主要是由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伴放线放线杆菌等相关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目前导致种植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种植体植入后以及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时,补体系统被激活并随之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本文就发生种植体周围疾病时补体系统对致病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骨组织的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种植体周围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种植治疗患者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完成的167例种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炎症发生情况分为黏膜炎组、周围炎组、健康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后菌斑牙石指数(PLI)、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分别为71. 26%、10. 78%。周围炎组MMP-9、TIMP-1显著高于黏膜炎组及健康组(P<0. 05),黏膜炎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术前探查深度≥6 mm、PLI≥2、MMP-9、TIMP-1是周围黏膜炎及种植体周围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种植体周围病发病率较高,吸烟、术前探查深度≥6 mm、PLI≥2、术后MMP-9及TIMP-1是植体周围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骨内牙种植体成为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目前已有理想的长期组织整合修复的临床报告,应用前景十分乐观,但同时也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失败在临床上重要表现为种植体周围炎,本文就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骨内牙种植技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义齿修复方式,但临床上也存在少数种植体失败的情况;而种植体周围炎则是影响种植修复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目前有关种植体周围炎病因、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研究进展1.1致病菌感染致病菌感染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口腔黏膜炎(OM)是癌症患者化疗、放疗过程中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常因不同程度的口腔疼痛不得不减少治疗剂量,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存质量降低。虽然临床上可通过一些干预措施来预防、治疗OM以及缓解OM相关的口腔疼痛,但大多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有待考证。随着人工合剂、天然物、冷冻和光生物调节作用等干预措施的出现,安全、有效、副作用低的干预措施有望应用于临床,用以预防或治疗化疗及放疗相关的OM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口腔专业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产生的干预效果,评价口腔专业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 间我院收治的种植体治疗牙齿修复的糖尿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均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用口腔专 业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炎症发生率,以及PLI与SBI指标变化.结果 糖尿病患者采取3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炎症发生分别为4例、8例,发生率为 13.33%、26.67%;PLI与SBI指标变化,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对比,P均<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实施种植体治疗牙齿修复的糖尿病患者, 对其进行口腔专业护理对预防种植体周围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脱氧吡啶酚(UDPd)/肌酐(Scr)比值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给予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5 d检测患者UDPd/Scr比值。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术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情况并依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7 d、15 d时UDPd/Scr,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DPd/Scr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期间,因患者自身原因230例患者中途退出3例,完成随访工作共227例。227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42例,占比18.50%。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术后2 d、7 d、15 d时UDPd/Scr逐渐升高,但发生组术后2 d、7 d、15 d时UDPd/Scr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2 d、7 d、15 d时UDPd/Scr预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术后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曲线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周炎患者和牙周健康者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干预效果。方法对50例牙周炎患者、50例牙周健康者共100例种植义齿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临床随访1年,计算种植体周围粘膜炎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种植体周围粘膜炎发生率分别为15.00%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5,P>0.05)。结论系统口腔健康教育对于牙周炎患者预防种植体周围粘膜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2只Beagle犬下颌共植入12颗种植体,丝线缠绕诱导形成种植体周围炎实验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处理;Bio-0ss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处理,骨缺损区充填Bio-0ss,覆盖BME-10X;OAM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骨缺损区充填OAM,覆盖BME-10X。采用手术测量和制作带种植体骨组织磨片,测定新生骨接触率。结果5个月时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倍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未见明显新生骨;Bio-0ss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Bio-0ss颗粒完全为新生骨包绕和替代,并与种植体形成接触;OAM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OAM颗粒完全为新生骨替代,并与种植体形成接触。结论Bio-0ss及OAM能较好地促进骨再生,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所致的骨缺损。不论采用屏障膜结合Bio-0ss或OAM均可以重建种植体周围炎周围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李一桃 《中外医疗》2016,(36):58-60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方法 方便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种植后发生出血、肿痛、松动等现象的病例10例15颗种植体.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分别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10例病例中经治疗,9例效果良好,1例效果差,需拔除种植体.结论 种植体周围炎,不易逆转,种植术后的维护和及时的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兔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拔除兔下颌左侧前牙,在拔牙窝中即刻植入锥柱状纯钛种植体。待种植体植入8周后,随机选择3只实验兔处死,采用Micro-CT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剩余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加刺激,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溶液。加刺激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含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采用Micro-CT观测骨量;取种植体周围牙龈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即刻种植8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龈健康。加刺激2周后,空白组和对照组牙龈健康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顶部骨组织无明显吸收,牙龈组织中见散在炎症细胞;实验组牙龈红肿,质地软,种植体顶部牙槽骨明显吸收,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性浸润。结论: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细菌内毒素可快速构建兔种植体周围炎原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8、IL-17A及TNF-在口腔种植体周围龈沟液(GCF)中的表达及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种植体周围炎患者60例(观察组)、同期健康种植体患者60例(对照组)及口腔健康者60例(口腔健康组),统计3组GCF提取量、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及周围龈沟液中IL-1、IL-6、IL-8、IL-17A及TNF-的水平。结果观察组GCF提取量、PLI、PD、SBI、IL-1、IL-6、IL-8、IL-17A及T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口腔健康组(均P<0.05);牙周指数PLI、PD及SBI与GCF中IL-1、IL-6、IL-8、IL-17A及TNF-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IL-1、IL-6、IL-8、IL-17A及TNF-等炎症因子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辅助评价种植体周围炎进展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物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体周围炎的微生物病因及其防治侯玉东综述程祥荣审校(附属医院口腔科,256603,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病理过程统称为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原因一般归纳为手术操作与牙合负荷不当、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在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鼻咽癌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放射剂量达到3 000cGy、5 000cGy、7 000cGy口腔黏膜炎反应程度及放疗结束后3周内口腔黏膜愈合情况。结果:当放射剂量达到3 000cGy时,观察组发生Ⅱ级口腔黏膜炎(3例)少于对照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5 000cGy时,观察组发生Ⅱ、Ⅲ级口腔黏膜炎(6例)少于对照组(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7 000cGy时,观察组以Ⅰ、Ⅱ级为主(44例),而对照组以Ⅱ、Ⅲ级为主(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按时完成放疗,而对照组有2例因严重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未能完成放疗。出院后第1周、第2周观察组口腔炎愈合48例(96.0%),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愈合31例(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系统护理干预可减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放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种植修复逐渐成为牙缺失的重要修复方式之一,种植体周围炎作为导致种植体松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高于牙周健康患者,且种植体失败率也相应增高。种植义齿类似于天然牙,种植体周围炎也与牙周炎有一定的相似性。两种疾病均是由微生物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能导致植入物/牙齿周围组织破坏。与牙周炎比较进而深入了解种植体周围炎的特点,有利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