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侧活动翼矫治器内收上前牙过程中, 双弓丝体系联合腭中缝微种植钉支抗时, 上颌牙齿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取1例双颌前突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 分别建立单、双弓丝体系;有、无种植钉内收上前牙的4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上加力内收上前牙, 分析对比上牙列的初始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单、双弓丝体系对比组中, 第一磨牙牙冠的矢状向位移量分别为-3.62E-4 mm、-2.64E-4 mm, 上中切牙冠根位移差值分别为8.64E-3 mm、6.23E-3 mm。联合微种植钉, 第一磨牙牙冠水平向、矢状向、垂直向位移量为6.96E-10 mm、5.46E-10 mm、2.28E-10 mm, 上中切牙冠根位移差为1.20E-2 mm。结论双弓丝体系, 更有利于后牙支抗的保护和前牙转矩的控制。联合微种植钉后, 后牙支抗控制更好, "拱形效应"减弱, 前牙转矩控制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10)
双颌前突发病率高, 对面部美观破坏较大, 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其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前牙区牙槽骨垂直向及矢状向发育过度等。严重双颌前突的常用治疗方式为减数正畸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但治疗难度均较大。笔者通过系统化力学设计, 以骨皮质切开术配合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这一治疗体系, 实现前牙垂直向及转矩控制, 获得美学与健康兼顾的正畸疗效, 为严重双颌前突的治疗提供临床策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评估附加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llaryexpansion,RME)的双垫矫治器(Twin-Block, TB)双期矫治对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舌骨及下颌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通过附加上颌快速扩弓的双颌垫矫治器双期矫治的骨性Ⅱ类患者42例。拔牙组18例[男6例, 女12例, 年龄(11.67±1.14)岁], TB治疗时长为(11.38±1.10)个月, 总治疗时间为(40.45±9.17)个月。非拔牙组24例[男14例, 女10例, 年龄(11.38±1.10)岁], TB治疗时长为(11.67±1.14)个月, 总治疗时间为(39.02±13.42)个月。比较矫治前, TB矫治后, 固定矫治后, 双期矫治后上气道、舌骨及下颌骨的变化。结果①拔牙组与治疗前比较, 咽顶点对应的气道水平于TB治疗后扩宽(1.97±2.15) mm (P=0.038), 双期矫治后扩宽(4.02±3.32) mm (P<0.001)。软腭中心水平上气道于双期矫治后扩宽(3.08±3.14) mm (P=0.015)。舌骨于固定及双期矫治后至下颌骨距离增加且向下移动。双期矫治后下颌骨总长...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 其患病率高, 有潜在的致死性并发症。目前, 上颌横向缺陷被认为是OSAHS的重要致病因素, 对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依从性不佳的患者, 上颌快速扩弓可增加上呼吸道容积及通气量, 是一种替代治疗方法。本文就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牵张成骨辅助上颌扩弓治疗成人OSAH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通过对比3种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疗效及其长期稳定性,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舌侧固定矫治和唇侧固定矫治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影响。方法采用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并筛选。使用Stata/MP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唇舌侧矫治器治疗结果及不良影响进行Meta分析。结果 23篇文献纳入系统评价;10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舌侧与唇侧矫治的总体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AR评分P=0.050;ABO-OGS评分P=0.624)。舌侧矫治器对语音影响较大, 且矫治12周时牙龈指数较高(P=0.042)。两种矫治器造成的牙根吸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矫治器在整体治疗效果、牙根吸收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但舌侧矫治器对语音影响更大, 牙龈指数上升更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和鼻阻力测试对夜间呻吟症(catathrenia)患者颅颌面解剖特征进行研究, 探讨该病病因并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2年8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夜间呻吟症患者57例, 其中男性22例、女性35例, 年龄(31.1±10.9)岁, 体重指数(21.7±2.7)kg/m2。所有患者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睡眠医学科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确诊, 呻吟指数为4.8(1.8, 13.0)次/h。其中10例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夜间呻吟症合并OSAHS组), 其余47例为单纯夜间呻吟症组。对全部患者进行鼻阻力测试, 除1例孕早期患者外, 对其余46例患者拍摄锥形束CT, 对颅颌面、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进行头影测量, 测量颅底倾斜度、下颌平面角、上中切牙-上牙槽座角、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软腭后气道径(软腭后-软腭后咽壁距)、喉咽气道径(会厌谷底-下咽壁距)等项目, 并与课题组前期测量的正常参考值(来源于北京大学招募的1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青少年舌大小、位置与矢状向错畸形及正中联合形态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选取74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骨性Ⅰ类23例, 骨性Ⅱ类29例, 骨性Ⅲ类22例), 拍摄锥形束CT并重建三维影像, 测量颌骨及舌体大小及位置,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舌与正中联合形态的关系。结果骨性Ⅲ类组舌高度[(38.67±3.09) mm]大于骨性Ⅰ类组[(35.12±3.28) mm](P=0.002)和骨性Ⅱ类组[(35.03±3.41) mm](P=0.001);骨性Ⅱ类舌根面积[(514.11±118.19) mm2]显著小于骨性Ⅲ类患者[(636.55±144.37) mm2](P=0.010);骨性Ⅲ类组舌尖垂直位置[(70.54±4.94) mm]大于骨性Ⅱ类组[(66.89±5.30) mm](P=0.060);骨性Ⅱ类组口内舌前上距离[(24.74±3.97) mm]大于骨性Ⅲ类组[(22.31±3.27) mm](P=0.051);舌长度与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r=0.323, P=0.05), 与颏凹陷距离呈正相关(r... 相似文献
9.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上气道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问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机制主要是上气道形态的变化和神经肌因素等.口腔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口腔矫治器治疗OSAHS及上气道形态的变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12)
人工智能是在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已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口腔医学的未来。口腔医学专业人员需要认知、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紧跟医疗新时代的步伐并在医疗实践中开展应用。本文就人工智能在口腔医疗、科研、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作一介绍,并对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尖牙上垂直矩形附件的位置及尺寸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垂直向及水平向脱位力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 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测试尖牙脱位力模型, 将矫治器附件分成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及5 mm切端组, 测试不同附件的垂直向及水平向的最大脱位力值, 每组重复14次。结果垂直向脱位力测试显示: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和5 mm切端组的垂直向脱位力分别为(7.10±1.98) N、(7.39±0.41) N、(6.22±1.35) N和(6.38±0.70) N, 其中3 mm切端组与5 mm切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平向脱位力测试结果显示:3 mm龈端组、3 mm切端组、5 mm龈端组和5 mm切端组的水平向脱位力分别为(3.40±0.34) N、(2.40±0.23) N、(3.85±0.24) N和(2.11±0.21) N, 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1)。结论尖牙切端设计垂直矩形附件时, 3 mm附件的垂直向脱位力反而大于5 mm附件, 在尖牙的龈端设计附件其所获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口腔矫治器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笔者就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临床表现为夜间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其病因主要是上气道形态的变化和神经肌肉等因素。下颌前伸式矫治器(mandibular advacecment devices,MADs)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其主要机制改变上气道形态,进而引起上气道流体力学的改变。笔者对下颌前伸式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道气综合征的疗效、适应证、副作用、上气道形态变化、矫治器的下颌定位、上气道液体力学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下颌前移矫治器是临床中常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一类口腔矫治器,具有便捷、舒适及廉价等优势,其结构特点也多种多样。在临床的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疗效评价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使下颌前移矫治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下颌前移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表现为夜间频发的上气道阻塞和呼吸障碍,伴发日间嗜睡、疲倦等。病因主要包括肥胖、神经肌肉、上气道结构的变化等因素。对于患者上气道阻塞程度和位点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如X线头影测量、多层螺旋CT成像等。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建立上气道的三维结构,可以精确显示上气道的细微变化。下颌前伸矫治器是治疗轻、中度OSAHS的有效方法,通过前移下颌而使上气道特别是口咽部间隙增宽。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使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时上气道形状变化特点及其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22,(2)
目的探讨青少年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舌形态、位置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6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按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17例、均角22例、低角21例3组。拍摄锥形束CT, 使用Invivo 5软件重建并测量舌及下颌骨指标, 利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舌和下颌骨的特征, 并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舌与下颌骨形态的相关关系。结果高角组舌高度, 舌体面积、总面积及代表舌位置的指标D2-D5距离大于低角组[(37.06±3.35) mm比(33.26±3.27) mm, (2002.63±300.84) mm2比(1739.88±248.38) mm2, (2599.39±355.73) mm2比(2273.65±208.23) mm2, (24.99±3.17) mm比(21.94±3.82) mm, (22.77±3.82) mm比(18.87±4.19) mm, (21.42±4.25)mm比(16.92±3.71) mm, (20.69±3.97) mm比(16.42±3.41) mm;P<0.05];下颌骨长度小于均角组和低角组[(63.24±...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睡眠时反复发生呼吸暂停或低通气。轻者影响休息和工作,重者可导致多器官损害。常用口腔矫治器分别作用于下颌、舌、软腭。我科用自制的压舌式口腔矫治器治疗舌后坠所致的OSAS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2~75岁,患者均伴有舌体不同程度的肥大,放松平躺时舌体明显后坠,自觉呼吸不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正畸中软组织的改变成为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正畸矫治会导致唇部、颊部及颏部等部位的软组织变化, 且其变化受性别、年龄、矫治方式等因素影响。虽然许多研究均发现软硬组织形态有较强的相关性, 但其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其改变规律十分复杂。近年来许多研究都尝试通过对临床资料的观察测量总结正畸中软组织改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因此本综述尝试对近年相关研究做一总结归纳, 以确定目前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9)
乳牙牙髓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针对我国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治疗术式选择不一的问题, 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专家进行专题讨论, 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 制订此标准。本指南中乳牙牙髓治疗包括间接牙髓治疗术、牙髓切断术和根管治疗术(牙髓摘除术)。由于对乳牙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选择尚未达成共识, 故此项内容未纳入本指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