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ms)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探讨两者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体内的关系。方法选择IBS患者104人,健康对照120人,用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CRP水平,比较IBS患者和对照组Hp感染情况及CRP水平,比较IBS患者中Hp感染与否CRP水平,比较Hp感染中IBS与否CRP水平。结果①Hp阳性共155人,其中体检健康者63人,IBS患者中92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IBs患者血清CRP水平为(8.91±3.10)mg/L,高于健康对照组(2.28±0.9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IBS患者中,Hp阳性者CRP水平(9.43±3.24)mg/L与Hp阴性患者CRP水平(7.89±2.79)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Hp阳性人群中,IBS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4.00±1.32)mg/L。结论Hp感染与IBS存在关联;IBS患者体内CRP水平高于健康人;IBS患者体内的CRP并非单独由Hp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测60例IBS—D患者,根据是否有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采用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消化道检测仅检测IBS—D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及直肠感觉。以25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增加腹压时,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肛门括约肌净增压分别为(3.1±0.9)和(3.0±1.0)kPa,低于正常对照组(3.6±1.6)kPa(P〈0.05)。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顺应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最大缩窄压、模拟大便时括约肌净减压、增加腹压时,肛门括约肌净增压,Hp阴性组与Hp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竞义(P〉0.05)。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性Hp阳性组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IBS—D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高敏感、低耐受、低顺应性和肛门自控能力减弱。Hp感染对IBS—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无影响,但可能影响IBS—D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以及不同临床亚型的感染情况.方法 110例IBS患者与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采用免疫层析金标记技术,快速检测人血清抗Hp抗体,并对IBS患者按症状进行分类.结果 Hp感染率在IBS组为60.9%(67/110),对照组为45.5%(50/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1%(8/17),腹泻型73.3%(11/15),混合型73.3%(11/15),未定型58.7%(37/63).腹泻型和混合型的Hp感染率最高,便秘型的Hp感染率最低.结论 IBS与Hp感染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Hp感染与IBS亚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姚岚  刘玉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23-25,68
目前,就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本文从T2DM患者中的Hp感染率、T2DM对根治Hp的影响、Hp对T2DM治疗效果的影响及Hp感染与T2DM的可能致病机制做一综合阐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抗Hp治疗对Hp感染阳性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ITP组45例,正常对照组32例,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Hp感染情况,对Hp感染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的同时加用抗Hp治疗,与ITP组中Hp阴性病例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p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6.7%与43.8%,ITP组Hp阳性率明显较高(P〈0.05);25例Hp阳性的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转阴21例的血小板数明显高于ITP组中Hp阴性组(P〈0.05);Hp根除后的21例中,有12例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或恢复正常。结论 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抗Hp治疗可以提高Hp感染的部分ITP患者血小板数量;Hp感染可能与IT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希 《中国现代医生》2014,(14):138-14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活检胃窦组织快速尿素酶法及14C呼气试验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监测,对监测确诊为Hp阳性的90例GERSD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进行根除Hp治疗,对照组服用泮托拉唑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诊断问卷评分(RDQ)、NAB发生率以及夜间22 h至次日8 h内pH<4.0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为62.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D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RDQ评分为(12.43±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感染与NAB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 Hp感染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NAB的发生,且Hp感染对GER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较大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患者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ESD)及根治Hp前后胃蛋白酶原PGI、PGⅡ及两者的比值(PGI/PGⅡ)的变化。方法选择28例胃窦EGC患者,在手术前、ESD术后4周检测血清PGI、PGⅡ、CEA、CA 72-4水平,并用13 C或14 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检测术前是否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分为Hp感染组(18例)和非Hp感染组(10例),术后4周行抗Hp治疗,治疗后停药4周(术后10周)再次检测血清PGI、P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EGC患者术后4周的PGI、PGI/PGⅡ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手术前后的PGⅡ无显著差异。术前无Hp感染组的PGI/PGⅡ显著高于Hp感染组(P<0.05),术后4周(根除Hp治疗前),无Hp感染组的PGI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组(P<0.05)。术后10周,Hp感染组的PGI和PGI/PGⅡ较Hp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Hp感染组与无Hp感染组间PGI水平及PGI/PGⅡ无显著差异。术前有2例EGC患者CEA轻度升高,术后恢复正常。术前有6例患者CA 72-4升高,术后显著下降。结论 PGI及PGI/PGⅡ水平的检测是EGC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血清学指标之一,Hp感染是导致EGC患者PG水平改变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人群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较高,且对血糖及并发症均有影响[1,2]。本研究通过对合并Hp感染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Hp感染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方建红  董丽雅  徐俊峰  朱国光 《浙江医学》2013,35(19):1733-1735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Hp)对胃Hp感染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有腹部不适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不同程度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每例患者均取口腔唾液标本进行口腔Hp检测。对胃Hp感染患者根治后半年分别复查胃Hp的感染状况,胃Hp检测采用^14C呼气试验。结果胃Hp阳性慢性牙周炎患者1:3腔Hp检出率比胃Hp阴性患者高(P〈0.05),并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Hp检出率比轻度牙周炎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胃Hp阳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半年进行复查,胃Hp感染复发率13腔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的胃Hp感染复发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牙周炎患者(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口腔Hp与胃Hp感染密切相关.胃Hp的感染复发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感染复发率显著高于口腔Hp阴性者,并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文挺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54-55,57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在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方法 研究中包括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5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所有的患者均给予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口服,而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腹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Hp根除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及第2天的腹痛缓解率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治疗组患者的溃疡治愈率及HP根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能够较好的清除Hp、使溃疡愈合率显著提高,在Hp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中其具有高效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根除Hp在上述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文献,Hp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则尚不明确,对于FD伴Hp感染的处理尚不一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Hp阳性的FD患者进行根除Hp治疗。观察根除Hp对FD症状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及根除Hp在GER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56例GERD患者及1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进行Hp检测,并对Hp阳性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抗Hp治疗,6周后行治疗前后症状的比较。结果:156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Hp阳性的30例治疗组及2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相比较。治疗组症状级别改善不理想,而对照组症状改善程度较治疗组好(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关,且Hp可能在GERD发生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15.
~(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胃镜病理切片确诊为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但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为阴性,应用13C-UBT对Hp感染情况检测,并以非胃肠道疾病患者为对照,检测出的Hp阳性患者进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结果:13C-UBT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68/68)、88%(28/32)、96%(96/100),采用PPI三联治疗对Hp阳性的转阴率效果最好(P〈0.05)。结论:13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判断Hp根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成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进行Hp根治,评估其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对30例ITP患者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其中19例Hp阳性的患者接受1周三联药物根治,Hp阳性的患者在第0、第2、第4、第12、第24周复查血小板(Plt)计数。结果通过三联治疗HP阳性的患者有94.7%(18/19)根治;58.8%(10/17)Hp根治的患者显示ITP治疗有效。结论对于中国人群来说,轻中度的慢性ITP患者治疗应包括检测Hp及考虑根治Hp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与脂质代谢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55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浓度,并检测血清脂质,分析Hp感染与脂类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HpIg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房颤患者的血清TC、TG、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而HDL-C浓度明显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与房颤本身没有明显相关性,但Hp感染可能通过对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而促进房颤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周皮炎的关系,以及抗Hp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VI周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I周皮炎患者19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均行14C一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比较2组的Hp阳性率。再将Hp阳性的121周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使用5%硫磺霜适量涂患处,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予以抗Hp三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皮损症状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Hp清除率和口周皮炎复发率。结果口周皮炎患者Hp阳性率为85.7%,健康志愿者Hp阳性率为13.3%,2组Hp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x2=9.87,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皮损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t=8.70,5.67,P〈0.01),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4.1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1,P〈0.05);Hp清除率分别为90.5%、8.3%(x。=8.68,P〈0.01),口周皮炎复发率分别为3.6%、19.0%(x。=6.73,P〈0.叭)。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口周皮炎患者Hp检出率较高,抗Hp三联疗法有效地缓解了口周皮炎的皮损症状,清除了Hp感染,降低了口周皮炎的近期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口周皮炎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坷娜  孙艳  耿利利  张骏 《浙江医学》2024,46(1):15-19,32
目的构建并验证幽门螺杆菌(Hp)初次根除失败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p感染且行初次Hp根除治疗的9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Hp根除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构建Hp初次根除失败风险评分系统。另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初次确诊为Hp感染且需行Hp根除治疗的382例患者进行模型验证。结果967例患者经标准四联方案根除治疗后,Hp根除成功834例(86.3%),根除失败133例(13.7%)。常住地为农村(OR=23.359)、有饮酒(OR=2.187)、家庭成员有Hp感染史(OR=17.319)、服药减量或漏服(OR=8.382)是Hp根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其相应的赋分分别为3、1、3、2分。根据约登指数计算出临界值为2.5分,故<3分定义为Hp根除失败低风险,≥3分定义为Hp根除失败高风险。所构建的Hp根除失败风险评分系统预测Hp根除效果的AUC为0.894(95%CI:0.863~0.926,P<0.05)。以3分为分界值,将382例模型验证组患者分为Hp根除失败低风险(<3分)组270例和高风险(≥3分)组112例。经标准四联方案治疗后,Hp根除失败53例(13.9%),其中高分险组Hp根除失败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37.5%比4.1%,P<0.05);该风险评分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2、0.787、0.788、0.375、0.959。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Hp初次根除失败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常住地为农村、有饮酒、家庭成员有Hp感染史、服药减量或漏服等项目,且该风险评分系统的区分度和预测效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GERD患者为研究组,以Tytagar五级分类法对GERD的内镜诊断进行分级,并选取同期就诊的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GERD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各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Hp感染与GERD有关,且Hp感染为GERD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