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报道了2例需要与单基因糖尿病进行鉴别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起病年龄较早, 有明确三代遗传家族史, 起病初期不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胰岛功能提示基础和刺激后C肽水平尚可, 胰岛素自身抗体阴性。高通量测序发现位于羧基酯脂肪酶(CEL)基因的造成蛋白质截短型的移码突变, 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属于疑似致病性突变, 拟诊断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8型(MODY8)。笔者对CEL基因的特点和MODY8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 发现目前证据表明只有位于CEL基因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近端的碱基缺失型突变可以导致MODY, 而报道的2例患者为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远端的碱基缺失型和近端的碱基插入型突变, 不是明确导致MODY8糖尿病的基因突变类型, 更为重要的是, 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也不符合MODY8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从而最终排除了MODY8的诊断。该文提示临床医师既需要在糖尿病人群中对MODY等单基因糖尿病进行鉴别, 又不能盲目依靠基因检测结果来进行诊断, 要通过对基因型和临床表现的仔细分析进行糖尿病的分型甄别。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中国汉族杂合调节因子X6(RFX6)基因突变的糖尿病家系。先证者以"口干、多尿、多饮13年, 血糖控制不佳1周"为主诉入院, 通过家系临床资料分析和遗传学检测, 发现该家系的3名成员(先证者及其母亲和舅舅)同时携带RFX6基因第17号外显子c.2176C>T, p.Arg726*杂合突变, 诊断该家系糖尿病主要致病原因为杂合RFX6基因突变, 分析先证者病因及血糖特点, 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杂合RFX6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糖尿病家系在国内外均较为罕见, 其与1型糖尿病有相似的临床特点, 易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 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家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诊断的1例GCK基因突变导致的MODY(GCK-MODY)患者及其家系进行临床特点分析,采用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对先证者及相关家系成员行GCK基因的检测,对先证者及其父亲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并对GCK-MODY治疗随访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复习。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均检测到GCK基因10号外显子突变c.1348G>T(p.Ala450Thr)。对先证者采用饮食及运动控制,2019年随访,空腹血糖(FPG,6.8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7.4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6.3%)均在目标范围之内,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基线(4.09)有所改下降(2.32),葡萄糖处置指数(DI)较基线(16.22)有所改善(20.05)。对先证者父亲治疗则从胰岛素+阿卡波糖调整为磺脲类单药治疗,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尚可,HbA1c较基线下降0.5%~0.7%,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稳定。结论 及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近2年诊断的5例MODY2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所有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 筛选出的变异位点在各家系中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5个先证者中除先证者4有多饮多尿表现外, 其余患儿的高血糖均为意外发现。所有先证者尿常规、尿蛋白五项及血脂均无异常, HbA1C 5.96%~8.15%。不同于以往MODY2患者, 本研究发现先证者5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基因检测证实5个家系均存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 共包含4种突变类型:c.146C>T(p.T49I)、c.1237T>G(p.Y413D)、c.683C>T(p.T228M)及c.952G>T(p.G318W)。c.1237T>G(p.Y413D)及c.952G>T(p.G318W)为尚未报道的新突变。给予所有先证者生活方式干预, 血糖控制相对平稳。结论 MODY2可能合并胰岛素抵抗;该病治疗可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 效果良好;本研究发现的GCK基因2个...  相似文献   

5.
17q12微缺失综合征是在17号染色体长臂12区1.06~2.46 Mbp跨度的DNA序列缺失导致的, 以糖尿病、胰腺发育不良、泌尿生殖道异常、神经精神发育异常为特征的罕见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以糖尿病就诊, 最后诊断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析, 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为非典型表型识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例因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突变所致的以肾囊肿为突出表现的新发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5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我国已发表MODY5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选取1例于2021年7月就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代谢科的MODY5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就诊及随访经过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详细描述, 并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之日起至2022年8月15日检索所有关于中国MODY5患者的病例报告, 综合分析检索所得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基因突变类型将患者分为杂合突变体和缺失突变2类, 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对2类患者间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分泌代谢科MODY5患者19岁糖尿病起病, 糖尿病自身免疫抗体均阴性, 合并肾囊肿、高尿酸、肾脏发育不良、胰腺萎缩, 携带HNF1β基因2号内含子c.544+3544+6del缺失突变, 该突变基因来自其母亲。文献检索共纳入32例MODY5患者, 包括上海市公共卫生临...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类型之一, 其中, MODY12和MODY13是由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基因[即ATP结合转运子亚家族成员8基因(ABCC8)和整流性钾离子通道J家族11因子基因(KCNJ11)]突变导致的。对于这类疾病, 磺脲类药物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 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将有助于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该文报道了3例起病年龄在30岁以下, 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 初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糖尿病, 而经过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ATP敏感性钾通道突变所致的成人单基因糖尿病的病例, 其中1例为ABCC8突变所致(已报道位点), 2例为KCNJ11突变所致(新发突变)。我们对3例患者尝试使用瑞格列奈治疗, 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提示瑞格列奈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并总结5个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家系临床表现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检查。采集先证者及一级家属外周血, 采用二代测序法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与数据库对比筛选可疑致病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 5位先证者均表现出轻度空腹高血糖, HbA1C<7.5%, 无口渴、多饮、多尿症状。5个家系中存在6个突变位点, 其中M1:c.555delT(p.Leu186Cysfs Ter19)和M3:c.263T>A(p.Met88Lys)未见文献报道。随访过程中, 5位先证者除2位妊娠女性建议根据胎儿基因型, 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外, 余均行生活方式干预。结论在符合MODY诊断标准的患者中, 对于轻度高血糖、家族史明确的儿童或妊娠期女性应进行MODY2筛查, GCK基因检测是诊断金标准, 精准诊断将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1岁,因"口干、多饮、多尿17年"于2019年2月1日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7 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在外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为"糖尿病",初步予以饮食及运动控制,监测其空腹血糖为8~10 mmol/L(3. 9~6. 1 mmol/L,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以下...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GCK-MODY)患者孕期管理具有其特殊性, 是否启用胰岛素治疗以及胰岛素剂量如何调整目前无统一标准。本文报道1例28岁女性患者, 孕前确诊为GCK-MODY, 孕期根据血糖及胎儿腹围变化缓慢滴定胰岛素用量, 孕期未出现低血糖, 足月剖宫产一男婴, 新生儿出生体重正常, 血糖正常, 无GCK-MODY表型。本文细致描述了GCK-MODY患者全孕期血糖特征及其对胰岛素治疗的反应, 并发现孕期血糖和胰岛素总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报道兴国县人民医院1例青少年2糖尿病患者因酮症酸中毒入院, 经治疗纠正酮体后予以胰岛素强化治疗, 因胰岛素用量较大, 且联用口服药物, 后经患者家属同意后,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 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 治疗效果良好的诊疗过程。患者为16岁青少年, 因在外院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就诊我院,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患者体重指数25.34 kg/m2, 糖化血红蛋白10.5%, 随机血糖17.6 mmol/L, 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及抗胰岛细胞抗体均阴性,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 给予胰岛素泵强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解除高血糖状态, 因胰岛素泵剂量大, 体型超重, 存在胰岛素抵抗, 家属同意后, 加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体重、胰岛素使用量、血糖控制情况, 同时系统性回顾国内外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结果显示, 利拉鲁肽治疗6个月后, 患儿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 胰岛素用量也减少。  相似文献   

12.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细胞介导以破坏胰腺β细胞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T1DM的治疗手段有限, 常规方法包括注射胰岛素和胰岛/胰腺移植, 但均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胰岛功能减退的问题。人们期望基于病因治疗——免疫治疗以阻止或延缓β细胞的损伤, 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以达到预防甚至逆转T1DM的目的, 并且多年来包括针对T细胞、B细胞、炎性细胞因子以及微生物起源的免疫治疗开始取得成效。该文对近年来T1DM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为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临床表现为以共济失调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1例66岁男性患者, 糖尿病病程10余年, 长期血糖控制欠佳, 糖化血红蛋白14.3%, 无酮体出现,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大血管病变严重, 周围神经病变广泛且不能用糖尿病神经病变解释, 既往基因检测结果考虑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2型, 治疗上结合原发病、认知状态等方面, 予口服二甲双胍维格列汀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 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 MODY)是一组由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缺陷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糖尿病。多数MODY患者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临床上易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 因此需要基因检测来确诊[1]。目前已发现的MODY相关基因共14个[2], 分别对应MODY 1~14型。在这14种MODY类型中, 最常见的是MODY2, 占所有MODY患者的10%~60%[3]。MODY12是一种罕见的MODY类型, 占所有MODY类型的比例<1%[4]。该病最早于2012年由Bowman等[5]报道, 目前我国关于MODY12的报道很少[6,7,8,9,10,11], 治疗经验有限。本研究报道了一例曾误诊为1型糖尿病的MODY12病例, 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5.
报道1例青少年酮症倾向起病, 误诊为1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激酶调节因子(GCKR)基因突变所致单基因糖尿病。患者病程3年, 胰岛素治疗3年, 仍有较好胰岛功能保留, 但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显示GCKR基因c.69delG杂合突变。分子诊断后逐步减量至停用外源胰岛素, 最终仅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控制血糖, 目前治疗效果良好。提示1型糖尿病的患者仍需考虑定期随访评估胰岛功能, 遗传基因检测对精准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报道1例以糖尿病合并佝偻病和白内障起病患儿的诊疗经过。患者为12岁10个月男孩, 主因"视物模糊10余天, 易饥多食6 d"入院, 入院后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结果显示患儿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 该基因的编码区4643位的碱基G突变为T(c.G4643T), 为错义突变。该基因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 在骨形成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该通路还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进而导致血糖异常。LRP5的隐性突变还可导致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其也与Wnt信号通路有关。该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表型发病机制的报道研究, 有望对儿童糖尿病合并佝偻病和白内障提出更合适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一类特殊类型糖尿病,迄今已报道有14种MODY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1%~5%。MODY发病常常较为隐匿,临床上时常被漏诊。随着对MODY临床特点认识的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MODY患者被早期发现和诊断。本共识旨在帮助MODY患者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精...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血色病是一种铁代谢障碍性疾病, 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转铁蛋白受体(TFR)2基因突变相关血色病患者, 临床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肝硬化, 血清铁蛋白(8 548.9 ng/ml)、转铁蛋白饱和度(116.77%)明显升高, 肝活检示肝硬化, 肝内铁沉积(重度Ⅳ级), 对其血液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捕获和高通量测序, 并经Sanger测序验证, 发现在TFR2基因10号和7号外显子上检测到2个杂合突变(c.1288G>A, p.G430R和c.960T>A, p.Y320X), 前者已有文献报道与血色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后者罕见报道, 是TFR2基因新变异点, 该突变可使肽链终止。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病率的上升,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不断增加。自2018年国际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学会(ISPAD)发布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这一主题的指南以来, 全球各地的大型队列研究也陆续报道了针对这类人群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儿童及青少年作为特殊的2型糖尿病人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22年11月, ISPAD发布了新版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管理指南。指南重点介绍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筛查和诊断, 药物治疗以及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处理等。新版指南的颁布为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规范性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20.
人工胰腺根据传感器感知的葡萄糖浓度、通过核心算法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速率,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治疗选择。研究结果显示, 人工胰腺的应用能够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文介绍了人工胰腺的组成与分类, 综述人工胰腺应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并对人工胰腺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