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清除血液中多余代谢废物、水分,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为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相较于其他血管通路,该通路具有对生活影响小、并发症少、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利于维持透析过程中血流通畅,以确保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2月-2021年3月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85例AVF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2个月AVF通畅率,根据AVF是否通畅分为AVF通畅组50例和AVF不通畅组3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60岁、狭窄长度≥3cm、残留狭窄、糖尿病是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疗效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残留狭窄、狭窄长度、糖尿病是超声引导下PTA治疗AVF狭窄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通过术中减少残留狭窄来减少AVF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超声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018年1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AVF狭窄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超声下PTA治疗,收集纳入对象的基线资料以及围术期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前后透析血流量、狭窄处血管内径变化,统计临床成功率、技术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内瘘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7.61%(41/42);临床成功率达97.56%(40/41);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4.59%35/37)、78.38%29/37)、62.16%23/37)、51.35%(19/37);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00%(37/37)、97.30%(36/37)、91.89%(34/37)、86.49%(32/37);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51%(5/37);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为21.62%(8/37),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8.65%...  相似文献   

4.
陈李萨 《当代医学》2021,27(23):71-73
目的 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PTA进行治疗,比较患者围术期不同阶段指标并分析患者手术成功情况.结果 PTA治疗后,患者内瘘狭窄血管内径(D)、横断面积(S)、狭窄部位峰值流速(V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术后瘘口或静脉局限性狭窄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或汕头潮南民生医院行超声引导PTA治疗的33例血液...  相似文献   

6.
傅丽华  吴亿 《重庆医学》2022,51(3):442-444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31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并且在术前、术后对其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及肱动脉血流量进行测量;术后行超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特殊的进行血管造影(CT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非血栓性闭塞及狭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 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应用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 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治疗 59例病例,男27例,女32例,平均年龄63.4±12.3岁.病变部位自体血管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周围2cm处狭窄占68% ,瘘体及静脉流出道占22%,近端中心静脉狭窄 占10%.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95%,6个月通畅率为72.7%,12个月通畅率为49.3%.结论 PTA 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非血栓性闭塞及狭窄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 方法,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中心静脉置管、且保留足够静脉穿刺长度,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及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维护通路新方法的 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49-5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12 月在我院诊断为尿毒症并行血液透析患者128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分为狭窄组36 例与无狭窄组92 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年龄≥66 岁、糖尿病肾病、手术部位在前臂、端-端吻合、C 反应蛋白>8 mg/L、血钙<2.25 mmol/L、总胆固醇>6.45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 的患者动静脉吻合口瘘狭窄的发生率更高,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 岁、糖尿病肾病、手术部位在前臂、端-端吻合、C 反应蛋白>8 mg/L、血钙<2.25 mmol/L、总胆固醇>6.45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是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服抗凝剂是保护因素(P 均<0.05)。结论 高龄患者容易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注意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调脂治疗。前臂血管、端-端吻合容易发生狭窄,因此临床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选择上臂血管,并选择侧-侧吻合。另外,应注意患者是否有长期慢性炎症反应,对于合并低钙血症的患者应注意及时补钙。口服抗凝剂可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临床上对于无禁忌证、有适应证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抗凝剂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方法。方法 5例患者4例经患侧肱动脉穿刺、1例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前臂动脉DSA检查及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PTA)。结果 5例狭窄程度达到90%~98%,范围4cm~9cm,血管内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程度改善到10%以下,技术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狭窄血管内球囊成形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萍乡市人民医院1 001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内瘘是否成熟分为内瘘成熟组(n=735)和内瘘成熟不良组(n=266)。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肥胖(OR=2.542)、糖尿病(OR=4.923)、低蛋白血症(OR=3.408)、桡动脉内径(OR=0.416)、头静脉内径(OR=0.587)、C反应蛋白(OR=3.487)是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Y=1/(1+e-x),X=-2.958+0.933×肥胖+1.594×糖尿病+1.226×低蛋白血症-0.877×桡动脉内径-0.533×头静脉内径+1.249×C反应蛋白。ROC曲线下面积为0.820[95%CI(0.794,0.846),P<0.001],敏感度为81.55%,特异度为67.26%。结论: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桡动脉内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19,(15):169-172
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净化治疗的生命线,然而,AVF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血栓、狭窄及闭塞,AVF一旦丧失功能,将会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率及经济负担,影响其生存质量,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了解AVF早期成熟及晚期失功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现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血管条件、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管理、实验室指标、透析相关因素这几方面详细阐述影响AVF的功能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84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透,其中30例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作为甲组,另外54例为非糖尿病肾病作为乙组,分析两组内瘘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甲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16例(53.33%),乙组内瘘失功29例(53.70%),甲组透析时间、内瘘使用时间短于乙组(P<0.05);甲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乙组(P<0.05);随着内瘘时间的延长,各血管内膜厚度不断增加,甲组内膜厚度值高于乙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时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较短,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血管内膜均是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普通组、药物组,各56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选择性球囊扩张术,其中普通组采用普通球囊扩张,药物组采用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的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术后1个月评估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评估两组再狭窄总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两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高于术前,且药物组高于普通组(P<0.05)。药物组手术成功率高于普通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药物组再狭窄总发生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紫杉醇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能改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水平变化。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8年3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肾内科治疗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观察组(30例,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对照组(30例,行内瘘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疗效、内瘘狭窄部位血管指标、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血管内瘘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瘘狭窄部位血管内径、血管横断面积、血管峰值流速等血管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t/P=2.038/0.046、2.096/0.040、3.836/0.000);2组血清MCP-1、VEG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2.151/0.036、2.015/0.048);2组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P=3.286/0.002、3.438/0.001);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内瘘通畅情况改善明显,且其血清MCP-1、VEGF-A、炎性介质水平下降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张魁正 《广东医学》2004,25(6):619-619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充分透析的生命线。以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与桡动脉进行吻合的内瘘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本文总结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9月共18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现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1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进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比较血管成形术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变化.结果 血管成形术后造影显示狭窄血管扩张.术后透析血流量由扩张前(135.41±20.89)mL/min增至(265.37±12.28 )mL/min,在血流量为250 mL/min时,静脉压由扩张前的(189.58±12.32) mmHg降至扩张后(100.62±13.76)mmHg;术中未出现血管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监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血流量以及相关临床指标,探讨引起AVF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使用Transonic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超声稀释技术)检测AVF血流量和心输出量。收集血压、血脂、血红蛋白、钙磷、透析充分性(KT/v)等临床指标以及抗凝治疗情况进行相关分析。随访6个月,以发生内瘘血栓为终点事件,分析发生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19.6%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生AVF功能不良。患者分为AVF血栓组和非血栓组。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均匹配。分析2组的临床资料,发现其血压、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凝血时间、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VF流量在血栓组明显下降(P=0.001)。发生内瘘血栓患者的KT/v较非血栓患者减小(P=0.038)。按照内瘘流量500 mL/min作为阈值分为2组,发现当内瘘流量小于500 mL/min时,半年内内瘘的累计通畅率是65.2%,其发生血栓的风险是内瘘流量较大组的4.5倍。结论AVF透析患者内瘘血流量越低,AVF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AVF的血流量减于500 mL/min是发生近期血栓的强预测因素。及时纠正狭窄有利于提高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使用方便,已成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然而,有文献报道28%-53%的内瘘不能成熟[1],作者就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及早预防和处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