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在我中心接受不孕治疗共1 303周期,其中ICSI组307周期、常规体外受精(IVF)组996周期,比较两组的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抱婴率及畸形率.结果:两组间的正常卵裂率、优胚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抱婴率及畸形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技术是治疗男性不育的有效方法,其出生后代安全性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子DNA完整率(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对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我院生殖中心收治进行辅助生殖的162对夫妇的临床资料,其中IVF 108周期,ICSI 54周期,通过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检测其丈夫精子DNA完整率并观察精子DNA完整率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结果 通过相关系数比较,IVF组中DFI与受精率(r=-0.123,P<0.05)、优质胚胎数(r=-0.139,P<0.05)、临床怀孕率(r=-0.174,P<0.05)有着密切的关系;ICSI组中无明显的关联.结论 DFI对预测IVF妊娠结果起作用,而对ICSI结局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静姿  于月新 《当代医学》2022,28(6):161-163
目的 分析200例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期卵子采用IVF结合ICSI治疗原发性不孕症和继发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及ICSI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结合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149例,将同期卵子按各50%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VF和ICSI进行授精,比较原发性不孕症组与继发性不孕症组、IVF与ICSI组之间受精情况、临床结局及出生缺陷的差异.结果 原发性不孕症组的常规IVF完全未受精率10.2%,高于继发性不孕症组3.9%(P<0.05)有显著差异.ICSI组未出现受精失败;且正常受精率及优质胚胎率高于常规IVF,多原核受精率低于IVF组(P<0.05).ICSI组来源胚胎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高于常规IVF胚胎移植组及IVF与ICSI混合胚胎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不孕原发性不孕患者及可疑受精障碍患者宜选用IVF结合ICSI的授精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对这类患者ICSI可能并不增加其子代的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非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IVF/ICSI助孕的促排卵反应及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4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排除影响结局的因素,首次行IVF/ICSI长方案助孕的年龄<38岁不育女性225例,按BMI分为:体重过低组(BMI<18.5kg·m-2),体重正常组(18.5kg·m-2≤BMI<24.0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4.0kg·m-2)三组。比较不同BMI组IVF/ICSI促排卵结局。结果①三组间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成熟卵子率及受精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体重过低组bFSH和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均高于体重正常组,而体重过低组的成熟卵子率低于体重正常组和超重及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及肥胖组的成熟卵子率与正常体重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受精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年龄、不育年限、不育类型、不育原因、助孕方式、基础雌二醇(bE2)、基础睾酮(bT)、基础泌乳素(bPRL)、基础窦卵泡数(b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EM)、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天数、获卵数、胚胎着床率、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冷冻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方BMI高低不影响年龄小于38岁非PCOS患者IVF/ICSI助孕促排卵卵巢的反应性;女方BMI过低或过高可影响IVF/ICSI助孕的年龄小于38岁的非PCOS女性卵子质量,但BMI过高、过低不影响其胚胎质量及IVF/ICSI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D/G组染色体随体多态性变异(satellite heteromorphism of D/G group chromosome, DGs)患者与核型正常对照组之间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结局有无差异,以及变异携带者的性别效应。方法 选取DGs 54例作为病例组,核型正常10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IVF/ICSI治疗时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ICSI卵子成熟率;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有无差异。同时比较IVF治疗病例组中男/女性携带者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胚胎学结果中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DGs病例组异常受精率在IVF治疗时显著高于对照组(11.53% vs 7.78%,P=0.038),在ICSI治疗时未见明显差异。IVF治疗女性携带者受精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均显著高于男性携带者(85.71% vs 74.44%,P=0.001;75% vs 30.77%,P=0.024;72.73% vs 26.09%,P=0.002)。结论 IVF治疗中DGs病例异常受精率增高,女性携带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男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接受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治疗获得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生殖中心2008年6月~2009年12月间经IVF/ICSI治疗获得临床妊娠的331例患者,按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及继续妊娠组;分析受精方式、年龄、既往自然流产史、移植后12天血β-HCG值、孕囊数及不孕原因与早期流产率的关系。结果 IVF、ICSI两种受精方式的早期流产率无显著差异,早期流产组的年龄显著高于继续妊娠组,多胎妊娠率、移植后12天血β-HCG值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众多导致不孕的病因中,排卵障碍的流产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单胎妊娠、多囊卵巢为IVF/ICSI治疗后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移植后12天低β-HCG水平可高度预测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服避孕药(OC)预处理在有自发排卵的不孕患者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VF/IC-SI)长方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 668个新鲜周期,并根据降调前是否用OC预处理分为2组:A组为在长方案降调之前使用OC预处理组,B组为降调前未使用OC组。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及结局。结果两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刺激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流产率、反应不良取消周期率、功能性囊肿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降调后血清雌激素(E2)值及HCG注射日内膜值低于B组,HCG日E2值以及因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取消新鲜周期移植的概率高于B组;35岁以上患者降调后激素水平及HCG日内膜值均低于B组,Gn用量大于B组。结论使用OC预处理并不能降低功能性囊肿的发生率或者提高妊娠率,而且可能导致垂体抑制过度,在年龄偏大的患者中表现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受精失败后再次助孕治疗转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因女方输卵管因素行常规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再次助孕治疗转为ICSI(A组),并与同期57例因男方因素而用射出精液直接行ICSI(B组)进行临床结局的比较.结果 A组ICSI前、后的受精率分别为(32.3±30.3)%和(80.4±16.6)%(P<0.01);A组平均每周期正常受精率、优良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7.14±15.98)%、(28.68±23.86)%和48.1%,B组平均每周期正常受精率、优良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70.59±21.53)%、(27.18±23.97)%和54.4%,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胚胎分裂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96.66±6.55)%、(2.67±0.56)个,而B组胚胎分裂率、移植胚胎数分别为(92.33±19.41)%、2.12±0.57个,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常规IVF受精失败后再次助孕治疗转ICSI可显著提高受精率,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同源卵母细胞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行IVF和ICSI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同源卵母细胞分别实施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的夫妇的48个治疗周期,将同胞卵和同一份精液行常规IVF和ICSI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8例,ICSI均受精,完全受精失败率为16.7%;IVF、ICSI均受精组中ICSI受精率(78.6%)高于常规IVF(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常规IVF受精胚胎17例,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41.2%;移植ICSI受精胚胎15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40.0%;混合移植IVF+ICSI受精胚胎16例,临床妊娠6例,临床妊娠率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卵管性不孕且可疑或高危IVF受精障碍人群在首次IVF助孕治疗时,可选择将部分卵行ICSI,减少取消移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飞凤  王荣  费小阳  何健英 《浙江医学》2011,33(12):1781-1782
目的 通过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受孕出生的单胎试管婴儿的基本情况,以评价IVF-ET这一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年5月至2010年12月实施IVF-ET出生的312例单胎试管婴儿,其中常规IVF-ET的婴儿251例以及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婴儿 61例为调查对象,选取同期自然妊娠分娩出生的单胎婴儿35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出生后婴儿胎龄、体重、身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先天畸形和畸形发生率.结果 前两组平均胎龄低于自然受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组先天畸形和畸形发生率稍高于自然受孕婴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常规IVF-ET及ICSI治疗后出生的婴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率、先天畸形和畸形发生率与自然受孕的婴儿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IVF-E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给不孕夫妇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疑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在体外助孕治疗周期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受精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体外助孕的符合指征107对夫妇,采用常规超排卵方案,每周期获得的卵子随机分半,分别进行常规IVF与ICSI(half-ICSI)治疗。结果 half-ICSI中ICSI受精率(88.3%)明显高于IVF受精率(52.1%)(P<0.01),IVF完全受精失败率(24.3%)及受精低下率(6.5%)明显高于ICSI完全受精失败率(0%)及受精低下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Ⅰ级优胚率显著低于ICSI组(P<0.05);IVF和ICSI组的卵裂率、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可疑IVF受精失败的患者,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下,选择half-ICSI是必要的,可提高受精率,获得足够的优质胚胎,增加妊娠机会;对常规IVF与ICSI均受精的周期,可选择移植常规IVF胚胎,减少子代遗传和先天缺陷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短时体外受精(IVF)或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与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两种授精方式在首次助孕周期对预防IVF受精率低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初次助孕周期中因存在精卵结合障碍高危因素而接受短时IVF(或短时IVF联合联合早期补救ICSI)或half-ICSI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授精方式分为短时IVF助孕组(A组,n=192)和half-ICSI助孕组(B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受精情况、胚胎发育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为进一步分析受精情况,筛选A、B两组中IVF受精率低下周期(受精率≤30%)的患者,分别设为A1组(n=20)和B1组(n=9),比较A1、31两组的卵子受精情况.结果 与B组相比,A组不存在过度ICSI(0.0% vs89.8%,x2=479.888,P<0.01).A组正常受精率低于B组(73.3% vs 79.6%,x2=14.780,P<0.01),但两组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以及接受新鲜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F受精率低下周期中,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提高正常受精率(A1组77.9%,B1组49.4%,x2=28.833,P<0.01).结论 相比half-ICSI,短时IVF联合早期补救ICSI可避免过度ICSI、提高IVF受精率低下周期的正常受精率,预防IVF受精率低下更加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GHD伴促性腺激素缺乏的男性患儿,年龄15.6±3.2岁,身高年龄(HA)8.82±1.81岁,给予rhGH(健高宁)治疗,剂量为0.11U·k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治疗前接受减重干预对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第一周期IVF/ICSI鲜胚移植的超重或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助孕治疗前接受减重干预的184例患者和同期未接受减重干预的1 960例患者,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进行匹配得到对照组471例和减重组171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助孕过程的相关指标和辅助生殖结局,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正常受精率的因素。结果:减重组促排卵时BMI低于对照组,正常受精率高于对照组(P<0.05)。IVF/ICSI前行减重干预可以提高正常受精率(MD=0.041,95%CI为0.004~0.077,P=0.029)。结论:IVF/ICSI前接受减重干预可以提高超重或肥胖不孕女性的正常受精率,但对辅助生殖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获卵数少的患者采用不同受精方式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个周期获卵数少于6个的患者,采用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比较两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取消周期率以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获成熟卵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SI组较IVF组受精率、冷冻周期率明显高(P〈0.05);两组按精液情况分层,男方精液正常的患者ICSI组比IVF组受精率明显升高(P〈0.05),但在多精受精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冷冻周期率、取消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单个取卵周期累计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方临界精液质量组的患者ICSI组可移植胚胎、冷冻周期率、取卵周期累计妊娠率较IVF组显著增加(P〈0.05),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P〈0.05),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IVF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方临界精液质量组获卵少患者采用ICSI可提高卵子的利用率及累计妊娠率,男方精液正常获卵少患者行ICSI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冻融对PESA—ICSI结局以及附睾精子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之008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因梗阻性无精症或严重少弱精症首次接受PESA—ICSI或ICSI不孕夫妇的治疗结果。共行226周期助孕治疗,包括22个冻融成功的PESA—ICSI周期(研究组),164个新鲜PESA—ICSI周期(对照组)和40个射出精液ICSI周期(研究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对33例患者冻存的PESA精子冻融前后均进行形态学观察,自身对照比较正常精子百分率、头部异常百分率、颈及中段异常百分率、尾部异常百分率及TZI、SDI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别(P〉0.05),三组受精率、临床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别(P〉0.05)。PESA精子冻融后TZI较冻融前明显降低,1.43±0.12vs2.36±0.08(P〈0.01),其余各项指标相比无差异。结论冻融未影响附睾精子ICSI妊娠结局,冻融过程可以淘汰部份畸形精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失败患者后续性治疗时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ICSI)以及ICSI治疗的结局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l2月在我中心进行辅助生殖技术,选取前次IVF受精失败(包括完全受精失败和受精低下,即受精率为0和低于25%),在随后周期中行Half-ICSI治疗的8个周期作为研究组,简称后续性half-ICSI组,同时因前次IVF受精失败在随后治疗周期采取全部卵行ICSI方法受精的16个周期(后续性ICSI组)的治疗结局作为对照组。 结果: 后续性half-ICSI组总的受精率显著低于后续性ICSI组(51.79% vs 67.81%,P<0.01),后续性half-ICSI组卵裂率,优胚率,植入率,妊娠率,流产率与后续性ICSI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妊娠率两组分别为50%,25.0%,流产率分别为0,6.2%。后续Half-ICSI组中IVF受精率显著低于ICSI的受精率(29.82% vs 74.55%) (P<0.001)。结论: IVF受精失败将影响后续性IVF治疗的受精率,但是IVF受精失败并不是ICSI治疗的绝对指征,考虑到安全性,Half-ICSI治疗优于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受精效果、胚胎发育潜能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为明确ICSI指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20个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将其分为IVF组(151例)和ICSI组(6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呈增高趋势;完全受精失败率呈降低趋势。结论 ICSI即无法改善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患者的受精情况,对提高其胚胎发育潜能及改善最终妊娠结局也无益处,不建议对该部分患者常规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及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妊娠妇女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探讨ICSI是否影响妊娠早期HCG水平.方法 选择934个妊娠周期,其中536个常规IVF周期及398个ICSI周期,根据血清HCG水平、B超及生后随访结果将妊娠妇女分为7组,生化妊娠组(A),胚胎停育组(B),宫外孕组(C),单胎妊娠组(D),双胎妊娠组(E),三胎妊娠组(F),宫外孕合并宫内孕组(G),比较7组不同妊娠结局中常规IVF周期及ICSI周期新鲜胚胎移植14 d及21 d的血清HCG浓度变化.结果 ICSI周期与常规IVF周期比较,只有生化妊娠组移植14 d血清HCG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SI受精可能对移植14 d生化妊娠结局中的HCG水平有影响,接受常规IVF与ICSI体外受精后临床妊娠者(除外生化妊娠)血中HC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