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治疗1周有效率高于舍曲林组,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有效,更适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伴发抑郁症状的诊断为AD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6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价量表(MADRS),副反应量表(TESS)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70%,舍曲林组为6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快。两组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均不会加重AD患者的认知功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抑郁症状疗效确切,服药依从性好,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两者不会加重AD患者的认知功能。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有望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症状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3.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宪香  徐新民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05-2206,220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10~20 mg/d,舍曲林50~200 mg/d。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时间为期6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70.6%,治愈率47.1%,舍曲林有效率62.6%,治愈率42.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恶心、头晕、口干等,与舍曲林无差异。脱落率和失访率各为11.8%和14.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疗效与舍曲林相当,但起效快于舍曲林。  相似文献   

4.
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2例,舍曲林组32例,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映。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8.1%,舍曲林组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6%,舍曲林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8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和舍曲林组(28例)。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采用可变剂量治疗;舍曲林组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在进行治疗的第0、1、2、4、8周的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两组患者的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第8周末,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分别从(21.58±2.24)、(20.78±2.13)减到(6.79±3.67)、(6.94±4.30);有效率分别为86.67%(26/30)、82.14%(23/28)痊愈率为56.67%(17/30)、53.57%(15/28);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1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点两组患者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且无脱落病例。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抑郁症均安全有效,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相似文献   

7.
蒋萍  刘骅  刘沁  郑丽华 《当代医学》2011,17(17):13-1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癫痫性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维持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起效时间较舍曲林组快,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0.6%,舍曲林组的显效率为7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比较,除治疗后第l周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舍曲林外(P〈0.01),其余各次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ESS各时间点评分,西酞普兰组副反应明显低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舍曲林组有2例引起癫痫发作次数增加,而西酞普兰对癫痫发作无明显影响。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癫痫性抑郁障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临床上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将6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艾司西酞普兰)33例与对照组(舍曲林)33例,分别口服固定剂量的艾司西酞普兰片10mg/天或舍曲林50mg/天,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为评估临床疗效的工具.结果 两组HAMD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均显著减少(P<0.01),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有效率分别为68.8%与67.8%,临床痊愈率分别为53.1%与46.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9%和15.6%,但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较舍曲林组更快(P<0.05),艾司西肽普兰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或其他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和头痛.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和舍曲林一样有效,但起效更快,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作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内科住院的PSD患者128例,随机纳入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第4、8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巴氏指数(BI)情况.结果:干预组第4周、第8周的SDS评分、HAMD评分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疗效及对睡眠结构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n=175)与对照组(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n=9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得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监测两组治疗后睡眠结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得分、AHI指数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两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结构指标总睡眠时间(TSB)、实际睡眠时间(A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S2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S1、微觉醒指数(Al)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S3、S4、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时间(REM)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能有效提高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该药治疗各种抑郁性障碍43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CGI-S1)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总有效率为90.7%,临床痊愈率为76.7%,不良反应轻微,无一例因药物反应导致治疗中断.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做为一线抗抑郁药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舍曲林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精神状况[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心境状态[简式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等WCS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精力、与自我有关的情绪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提高WCST和MMSE评分,改善POMS评分,其效果优于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产后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n=30)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n=28).疗程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疗后两组HAMD和EPDS评分均下降,CBT组下降更明显,疗后第6周末,两组间HAMD和EPD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CBT组的药物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产后适应生活的能力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右江医学》2019,(4):302-304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51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25),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在治疗第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抗抑郁治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3%(5/2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9/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9,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障碍效果良好,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起效更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例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8周、16周HAMD、MADR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A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16周两组患者HAMD、MADRS评分均呈现下降趋势,并且观察组患者HAMD、MADRS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比起西酞普兰治疗癫痫合并抑郁障碍效果更优,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和马普替林治疗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和马普替林总体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轻。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73-8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研究患者为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青少年抑郁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两组均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干预,连续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C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I评分为(10.3±2.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同时联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联合围产期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 ~ 12月就诊的493名孕产妇,实施围产期心理干预,其中34例产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系统化心理治疗;对2012年1~6月未实施围产期心理干预的367名孕产妇中32例产后抑郁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剂量为10 mg/日,观察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进行评定,然后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产后抑郁发生率研究组为7.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x2 =3.96,P<0.05).治疗后第1、2、4、8周各时点,研究组的HAMD总分为(16.6±3.8)分、(12.4±3.2)分、(8.8±3.4)分、(6.7±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4 ±3.4)分、(14.7±3.0)分、(11.2±2.8)分、(8.2±2.7)分,t=2.43~3.15,P<0.05或P<0.01).治疗后各时点的CGI-SI评分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围产期实施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患病期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系统化心理治疗对预防产后抑郁和促进产后抑郁的康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培酮和西酞普兰联合用药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和自杀观念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各20例,分别服用西酞普兰和利培酮联合西酞普兰,分别于用药后2、4、6和8周观察疗效。结果:睡眠障碍消除的例数:单用组分别为8、6、3和3例,合用组为9、7、4和0例。自杀观念消除的例数:单用组分别为5、7、5和3例,合用组为8、7、5和0例。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抑郁症的睡眠障碍和自杀观念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和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PSQ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SDS和PSQI评分,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