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对症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替米沙坦,对照组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均1次/d,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 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心率、血压水平及房颤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LAD明显缩小、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LAD、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地降低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房颤复发率,缩小左心房内径、降低hs-CRP水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转律及窦性心律维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应用胺碘酮基础上加服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心房颤动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结果治疗组LAD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房颤转复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 hs-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抑制心房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律转复率,降低复发率,作用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并能有效降低血清 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达格列净联合胺碘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疗效及对左心房功能及左心耳容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1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收治的T2DM合并PAF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在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后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PAF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平均心率变化情况;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舒张末期面积(LAEDA)、心房容量(AV)、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LAAEDV)变化情况。结果 :经重复测量方差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PAF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平均心率、FPG、2hPG、HbA1c、LAD、LAEDA、AV、LAEF及LAAEDV组别与时间点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F发作次数减少,PAF持续时间缩短,平均心率、FPG、2hPG、HbA1c水平降低,LAD缩短,L...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PAF)及其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PAF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厄贝沙坦150ms/d,必要时联合利尿剂或13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对照组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和)13受体阻滞剂或与利尿剂联合控制血压。随访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心房内径(LAD)、血压及心房纤颤(AF)发作次数。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治疗组治疗后的LAD及AF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厄贝沙坦对PAF发作有预防作用,并且可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变化,以及丹红注射液对BNP的影响,以探讨中成药在维持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并以40例窦性心律的体检者为对照,观察两组间血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随后比较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然后将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丹红组,每组20例,其中丹红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1次/天,疗程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间血BNP、HsCRP浓度,LAD、LVEF的变化,以及房颤复发比例的差异。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组血BNP、HsCRP浓度和LAD值高于对照组(P<0.01,P<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后血BNP、HsCRP浓度明显降低(P<0.01),LVEF值升高(P<0.05),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血BNP、HsCRP浓度(P<0.01),缩小LAD、提升LVEF (P<0.05),同时减少心房颤动复发比例(30% vs 5%,P<0.05);结论:血BNP浓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升高,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降低,提示心房颤动可导致血BNP升高;丹红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BNP,提升左心室射血分数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复律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房利钠肽(AN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抗房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例高血压合并初发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降压治疗,治疗周期1年。观察2组阵发性房颤复律后的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房颤再次发作7例(15.6%),略低于对照组(14例,31.1%);治疗组转为持续性房颤2例(4.4%),略低于对照组(5例,11.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LAD及ANP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及ANP水平、减小LAD,有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水平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LA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心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6 min步行距离,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美托洛尔治疗。  相似文献   

8.
林国智 《大家健康》2016,(2):125-126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房颤者的心脏超声特征。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及高血压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的 LAD、IVST、LVPWT、LVEDd、LVEF。结果:对照组 LAD 为(36.23±4.83)mm,观察组 LAD 为(30.87±4.04)mm,两组有差异(P <0.05);对照组 IVST 为(9.14±1.28)mm,观察组 IVST 为(11.23±1.54)mm,两组有差异(P <0.05)。两组在 LVPWT、LVEDd、LVEF 方面无差异(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左心房扩大,室间隔增厚,需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徐小燕  汪朝春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64-136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方法比较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2例老年高血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PAF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房颤组中RDW、hs-CRP、尿酸(UA)、左心房内径(LAD)高于对照组(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DW(OR=1.733)、LAD(OR=3.243)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的高危因素。ROC曲线显示:RDW对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14~0.826,〈0.05),最佳的诊断Cut-off值为12.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50.7%。结论 RDW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干预作用。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40)。恢复窦性心律后2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胺碘酮、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变化及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s-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AD小于对照组(P〈0.01),房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原发性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职瑞红 《当代医学》2013,(25):94-95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49例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联合托伐他汀钙治疗,替米沙坦45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25mg/次,1次/d。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hs-CRP水平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694,P<0.01),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19.5563、9.391,P<0.01)。结论使用替米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较常规药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进而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比索洛尔,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率(HR)、P波离散度(Pd)、24 h房颤发作次数、24 h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LAD)、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指标变化的差异,共观察12周。结果: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Pd、24 h房颤发作次数、24 h房颤持续时间、proBN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HR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观察组降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LA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优于单用比索洛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复发情况及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2),治疗组给予坎地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两组均视血压情况酌情加用利尿剂,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对老年高血压控制情况、房颤的复发次数、复发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后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36±1.04)次vs(9.54±1.24)次,P<0.01)];治疗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15.3±4.9)hvs(23.3±5.9)h,P<0.01];治疗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坎地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房颤复发和房颤的持续时间,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  相似文献   

14.
王慧  毕艺 《当代医学》2022,(20):125-127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接收先后奇偶顺序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临床疗效、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常规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高安市中医院诊治的76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加以卡维地洛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脏结构、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总量指数(LVMI)、左室球径指数(LVGI)、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s-CRP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LVGI、LAD、SBP、DBP、hs-CRP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脏结构,降低血压与hs-CRP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其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选择揭阳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1年,每月随访1次,观察患者血压、房颤、左房内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0.121、0.091、0.074,均P〉0.05);治疗6个月研究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4.754.P〈0.05),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减少(t=5.526、7.459,均P〈0.05);治疗6个月时两组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治疗12个月时研究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t=4.629,P〈0.05)。结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长期用药(半年以上)可明显改善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效改善左房重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6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并与78例老年高血压病但无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观察组Pmax、P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LAD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Pmax和Pd是预测老年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可靠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沈婷  周明丽  郑绪莲 《中国民康医学》2023,(19):186-188+192
目的:观察多元化连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7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疾病认知程度等SAQ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元化连续性护理可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结构改变以及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以了解它们预测高血压患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方法:5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及50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全部同期完成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及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Pd)、最大P波时限(Pmax)及左心房内径(LAD)。结果: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波离散度、最大P波时限和左心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波离散度和最大P波时限可作为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比较12个月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心房大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房结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房功能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