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7,(23)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孕前检查的8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血小板聚集与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两者异常升高率。结果对照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D-二聚体水平低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率低于观察组(6.25%比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异常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升高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4%~20%[1],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2]指出并非所有VTE病例均存在临床典型症状.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监测及反映肿瘤相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指标.血栓弹力图(TEG)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是一种能动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NSCLC合并VTE患者117例,并与同期NSCLC非VTE患者386例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肺癌抗原(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D-二聚体进行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和D-二聚体对VTE的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NSCLC合并VTE患者的CA125、CYFRA21-1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D-二聚体升高是VTE的危险因素,CA125、CYFRA21-1、D-二聚体对NSCLC合并VTE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07、0.561和0.728(P<0.05)。CA125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7.5%,特异性为63.7%,截断值为38.72;CYFRA21-1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34.2%,特异性为80.1%,截断值为12.54;D-二聚体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78.3%,截断值为1.56。CA125联合D-二聚体预测AUC为0.773,敏感度为64.1%,特异性为81.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联合D-二聚体可以提高NSCLC患者VTE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7,(27):126-130
目的:评价D-Dimer PLUS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联合临床可能性预测量表(Pretest Probability,PTP)评分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疑似诊断VTE的346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及PTP评分,并以影像学检查作为临床确诊手段。结果:应用ROC曲线分析单用血浆D-二聚体水平来诊断VTE时,最佳诊断点为95μg/L,相应敏感性、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6.25%及100%。以厂家推荐的130μg/L为诊断点时,相应的阴性预测值仅有81.48%。D-Dimer检测结合PTP评分来诊断VTE时,以130μg/L为诊断点时的阴性预测值达到了100%。与以95μg/L为诊断点比较,使更多的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单用D-Dimer PLUS检测有漏诊情况,而结合PTP评分则无漏诊。结论:D-Dimer PLUS结合PTP评分对VTE的初筛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快速诊断VTE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只在凝血、纤溶过程中产生,其水平反映着体内的凝血纤溶状态。笔者发现多种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DIC、恶性肿瘤、糖尿病、败血症等都可能导致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与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发展、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在预测和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在东莞市长安医院分娩的、 产前与产后均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产前与产后均未使用抗凝药物并产后随访6周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分娩后48~72小时,75.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24.5%的产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产妇60%存在发生VTE的高危因素,经积极预防,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病例发生.结论 比较分娩前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有临床意义的.对分娩后母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尤其是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检查,对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进行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于可疑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Wells量表进行评分,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肺栓塞(PE)分为低度可能性组(0分, < 2分),中度可能性组(1~2分,2~6分)以及高度可能性组(≥3分, > 6 分),同时对每位患者进行D-二聚体的测定,筛查出拟诊VTE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金标准,对VTE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单独Wells评分,低度可能性组的VTE诊断符合率为8%,假阳性率为92%,中度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30%,高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94.4%;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低度可能性组VTE符合率为50%,假阳性率为50%。结论 相对于单独Wells评分,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以显著降低低度可能性组的假阳性率(P < 0.05)。 相似文献
8.
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特有的代谢物,由于其高敏感性,血浆D-二聚体检测被广泛地应用于排除可疑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但由于其特异性不高,常需与临床概率评估、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T及静脉造影等联合用于VTE的诊断。该文就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用于排除VTE、诊断VTE、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以三个月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EG各参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200例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4.50%。(2)恶性肿瘤发生VTE时,TEG检测中的MA值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恶性肿瘤发生VTE时,MA值、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20mm和1.57mg/L,其敏感度分别是93.10%、89.70%,特异度分别为53.92%、71.53%,准确度分别为65.00%、74.00%,AUC分别为0.767,0.878。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1.46%,准确度为58.00%,AUC为0.891。结论:TEG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VTE发生的筛查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发生VT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1].其水平增高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为了研究其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和溶栓治疗中的价值,我们对366例有关患者进行了D-二聚体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27-30+19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97例,分别检测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并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9)和非DVT组(n=88),同时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内不同时间段及各组间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和非DVT组患者手术当天、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D-二聚体水平预测深静脉血栓形成较手术当天更准确,最佳临界值为4.23 mg/L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6.6%,曲线下面积为0.9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手术当天、术后1 d D-二聚体明显升高、Wells评分1分、基础疾病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是否腔镜手术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血管内血栓形成可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血栓栓塞形成、溶栓治疗监测、手术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3P试验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FM能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物质,在硫酸鱼精蛋白的作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素样物 相似文献
13.
五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用于排除可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5种D-二聚体(D-dimer,DD)检测方法在排除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传统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ELISA法(VIDAS DD)、光电散射免疫比浊法(DD Plus)、免疫比浊法(Liatest STAGO DD)、胶体金免疫渗透法(NycoCard DD),检测75例临床疑似VTE患者血浆DD含量,其结果与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种方法的特点、相关性及诊断效能.结果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传统ELISA DD检测都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AUC均大于0.7),其中Liatest STAGO DD 的敏感性(96.7%)和阴性预测值(95.5%)最高,AUC(0.814)最大,对排除VTE的诊断效能最大.传统ELISA法的特异性最高,为48.9%.各方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VIDAS DD与Liatest STAGO DD相关性最好(r=0.9106),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比较表明Liatest STAGO DD和VIDAS DD与传统ELISA方法相关性较好,r分别为0.8360和0.8764.结论 Liatest STAGO DD、DD Plus、VIDAS DD检测快速简便,适用于单个样本的检测,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取代传统ELISA法用于临床;临床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DD检测方法并确定其用于排除VTE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4.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测定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免疫比浊法)和血小板的水平。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进展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水平可作为判断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常见的易被低估的血管性疾病,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现有的检测方式以及风险评估效果有限。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能是深静脉血栓(DVT)重要的生物标志物之一。Padua评分和MPV均为基层医院廉价、易获得的指标,研究两项指标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研究Padua评分联合MPV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收治的临床高度疑似VTE且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完善CT肺动脉造影(CTPA)或双下(上)肢加压深静脉彩超或深静脉造影检查。按照研究标准将患者分为VTE组和非VTE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率(HR)、D-二聚体、Padua评分、血小板计数(PLT)、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将基线资料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其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预测价值。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基线资料中Padua评分、MP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dua评分〔OR=1.930,95%CI(1.326,2.809),P=0.001〕、MPV〔OR=2.566,95%CI(1.482,4.444),P=0.001〕是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影响因素。对于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Padua评分对其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3〔95%CI(0.607,0.839)〕,最佳截断值≥4.5分,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15,约登指数为0.41;MPV对其预测的AUC为0.771〔95%CI(0.661,0.881)〕,最佳截断值≥10.35 fl,灵敏度为0.655,特异度为0.852,约登指数为0.51;Padua评分≥4.5分并且MPV≥10.35 fl对其预测的灵敏度为0.350,特异度为1.000,约登指数为0.35;当Padua评分≥4.5分或MPV≥10.35 fl对其预测的灵敏度为0.910,特异度为0.700,约登指数为0.61。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了预测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Z=-22+Padua评分+2×MPV。结果显示,对于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情况,Z评分对其预测的AUC=0.851,95%CI(0.754,0.947),Z≥1.90时,约登指数为0.63。结论 Padua评分、MPV是D-二聚体>500 μg/L的非手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Padua评分、MPV单独指标对发生病症的临床预测价值有限。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的Z评分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对该类病症的预测价值。Padua评分≥4.5分且MPV≥10.35 fl联合诊断,特异度高,可能成为一种诊断非VTE患者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联合D-二聚体(D-D)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病例214例,记录收住24 h内PLT和D-D等数据,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PLT和D-D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组建PLT联合D-D的新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T联合D-D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LT降低(t=8.167,P<0.01),D-D升高(t=-8.92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为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PLT联合D-D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大于单独使用PLT、D-D的AUC(0.804、0.788),并且PLT联合D-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LT、D-D是评价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联合D-D判断脓毒症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是否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有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肿瘤科住院的58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VTE分为有VTE组与无VTE组,比较其D-二聚体水平。结果:有VTE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无VT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诊断VTE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最佳诊断界值为2.955 mg/L。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肺癌合并血栓性疾病中具有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测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浓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PAg)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OPD患者血浆D-Dimer水平较对照组高、PAg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浆D-Dimer水平渐升高,PAg渐下降;COPD患者D-Dimer水平与PAg呈负相关(P<0.01)。提示COPD患者出现出血倾向(包括消化道出血与呼吸道咯血)与体内继发纤溶活性亢进及PAg下降有关,血浆D-Dimer水平及PAg可望成为监测COPD患者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
目的:评价D-二聚体在肺血栓栓塞症(PT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D-二聚体诊断肺血栓栓塞症的中英文文章,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2月28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章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Disc 1.4和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QUADAS-2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9 5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较大异质性(I2=88.7%,P<0.01),合并诊断优势比为13.89(95%CI为6.77-28.49),合并敏感度为0.90(95%CI为0.88-0.91),合并特异度为0.54(95%CI为0.53-0.55),阳性似然比为1.95(95%CI为1.56-2.42),阴性似然比为0.16(95%CI为0.09-0.31),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其中9项研究采用EILSA法检测,EILSA法敏感度、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8、0.07;7项研究采用SimpliRED法检测,SimpliRED法敏感度、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71、0.36。结论:现有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D-二聚体对PT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排除价值,对于疑似肺栓塞患者的筛查,ELISA法优于SimpliRED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