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贝利尤单抗在诱导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缓解过程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SLE病人31例作为观察组,在病情活动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贝利尤单抗3~6个月;选取同期常规治疗的SLE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变化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统计学分析2组的病情变化与安全性观测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CRP、ESR、IgG、ANA定量、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定量、SLEDAI评分及泼尼松剂量均低于治疗前,C3、C4、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的观察组C4水平、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dsDNA定量水平、SLEDA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20例应用贝利尤单抗6个月,其CRP、ESR、IgG、C3、C4、dsDNA定量、抗核小体抗体定量、SLEDAI评分及泼尼松剂量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在治疗随访期间耐受性较好。结论:贝利尤单抗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SL...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贝利尤单抗在活动性或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7例使用贝利尤单抗半年以上的SLE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基线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用量、全血细胞计数、抗dsDNA抗体、C3和C4,同时收集肾受累患者的血清肌酐、尿常规和24 h蛋白尿,此后每3个月收集1次上述资料。同时记录随访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名患者(100%为女性)使用贝利尤单抗超过6个月。使用贝利尤单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血液系统受损(71.4%),其次为肾脏受损(42.9%)。随访过程中SLEDAI评分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期间抗dsDNA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22),补体C4水平明显升高(P=0.017)。泼尼松平均剂量随着时间增长逐渐减少,泼尼松剂量在基线时达到最大值[(40.7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将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分为对照组(激素+免疫抑制剂)30例和试验组[激素+免疫抑制剂+贝利尤单抗(8次)]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时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甲泼尼龙片用量、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补体、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及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试验组的SLE应答指数(SRI-4)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3.33%,P=0.038);两组患者多数临床症状和脏器受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白蛋白下降、肌肉骨骼受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蛋白下降、肾脏受累的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贝利尤单抗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30例。单一组采取标准治疗方式,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取贝利尤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免疫指标、激素剂量、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高于单一组的36.67%(χ2=5.164,P<0.05)。治疗后,联合组补体C3、补体C4水平高于单一组,IgG水平、激素剂量、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贝利尤单抗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指标,减少患者的激素剂量,降低疾病活动度指数,且这种联合治疗方式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6.
卢小平  周涛  曾惠琼 《吉林医学》2022,(9):2412-2415
目的:研究贝利尤单抗与糖皮质激素(GC)共同作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就诊的60例SLE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此外,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给予适当剂量的泼尼松治疗,试验组在该基础上给予贝利尤单抗联合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6,干扰素-γ(IFN-γ)]水平和试验前后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的变化以及其免疫学功能相关指标(IgA、IgG、补体C3以及C4)的含量变化及差异。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明显差异,给药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试验组患者的IL-4,IL-6,IFN-γ及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A、Ig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可以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慢性、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表明B细胞过度增殖、活化是SLE发病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造成全身多脏器损害的病理基础。因此B细胞成为SLE治疗的新型靶点,本综述主要围绕B细胞相关靶向治疗进展进行讨论,包括靶向B细胞表面抗原、靶向B细胞因子、共刺激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等方面,重点介绍其已经结束或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以及实际上市后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关系,作者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及 式细胞仪,观察了29例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现象,并应用免疫组化AB bcl-2蛋白和Fas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SLE患者PBL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及类风湿关节炎组(P〈0.001),经48小时培养后PBL凋亡率更高,可达33.44%;(2)PBL凋亡率与疾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其与病情和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②方法 应用形态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金斑法 ,检测 1 8例SLE病儿和 1 5名健康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T淋巴细胞亚群、CD+2 5细胞百分率和抗ds DNA抗体。③结果 培养前及培养 48h ,SLE病儿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t=2 .363 ,2 .954 ,P <0 .0 5 ,0 .0 1 ) ;培养 48h ,活动期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稳定期病儿 (t=2 .2 94,P <0 .0 5) ,抗ds DNA抗体阳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组 (t=2 .92 8,P <0 .0 1 )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与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细胞比值和CD+2 5细胞百分率皆呈负相关 (r=- 0 .49~ - 0 .59,P <0 .0 1 )。④结论 SLE病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减少 ,此与病儿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系用ANAE检测已确诊的SLE病人及相应年龄健康女性各50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采外周血作较厚血涂片,ANAE染色后油镜观察。结果健康人T淋巴细胞均值为69.60±11.94%,SLE病人T淋巴细胞均值为48.98±15.01%,不同机能状态的T淋巴细胞数均较相应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0.001),SLE病人的单核细胞数却较健康人明显增高(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传统治疗不能耐受和疗效不佳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7例抗对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患者,给予静脉滴注RTX100 mg,使用4次,同时依病情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细胞毒药物。采用英国狼疮评估小组(BILAG)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对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疗效和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27例使用RTX的SLE患者,至随访终点临床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分别占总例数的48.1%,33.3%和18.5%,BILAG和SLEDAI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共发生3例感染,其中只有1例为严重感染。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的SLE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但与细胞毒药物联用时需警惕继发严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亚群之间的变化,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了2009年7月-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详细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5例红斑狼疮病人与32例体检人员的外周血淋巴亚群进行检测.检测上述人员的外周血CD3+淋巴细胞,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处于活动期的红斑狼疮病人,其NK细胞、CD4+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降低.B淋巴细胞、CD8+百分率,相对于对照组,升高.CD4+/CD8+明显下降.活动期患者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CD8的细胞总数要高于稳定期的细胞数,CD4的细胞总数要低于稳定期的细胞数.结论 NK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变化,在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病人血淋巴细胞的检测可以全面的掌握病人的免疫状况,从而可以正确的进行病情判断以及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蔡小燕  许艳丽  林小军  关明媚  毛平 《广东医学》2003,24(11):1195-1196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外周血淋巴细胞上bcl-2抗原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 ,采用微量全血直接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对 60例活动期SLE、3 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及 3 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 +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上bcl-2抗原进行检测。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 + ,CD4+ ,CD8+ 淋巴细胞亚群上bcl-2抗原的表达较RA组和正常人降低 (P <0 0 0 1) ,bcl-2抗原的表达与SLE的活动性呈负相关 (r =-0 73 2 ,P <0 0 0 1) ;SLE患者中有 3 6例抗dsDNA抗体阳性 ,抗dsDNA抗体 ( +)患者组T淋巴细胞上bcl -2抗原的表达较抗dsDNA抗体 ( -)组更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bcl -2抗原表达降低 ,导致淋巴细胞凋亡异常 ,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 ,是SLE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机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多脏器受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的过度活跃、增殖促使病理性免疫应答,导致SLE的发生与进展。SLE患者体内的B细胞兼有"致病性"和"保护性"的功能。而具有"保护性"功能的是具有负向免疫抑制作用的新型细胞亚群--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s)。Bregs介导的免疫抑制对维持免疫耐受有重要作用。Bregs主要通过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如IL-10、IL-35和TGF-β等)或直接同T淋巴细胞接触来参与免疫调节,抑制有害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Bregs的发现、表型、功能以及在SLE中的作用机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贝利尤单抗治疗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贝利尤单抗治疗LN的研究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按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文献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并提取文献信息,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2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度评分显著降低(MD=9.07,95%CI:–12.52~–5.62,P<0.000 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MD=–10.54,95%CI:–20.08~–1.00,P=0.03)及SLEDAI 2000(SLEDAI-2K)评分(MD=–7.66,95%CI:–8.70~–6.61,P<0.000 01)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贝利尤单抗治疗后主要疗效肾脏应答发生率为67%(95%CI:0.60~0.74),完全肾反应发生率为44%(95%CI:0.37~0.52)。贝利尤单抗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MD=–1.02,95%CI:–1.94~–0.11,P=0.03)、补体C3含量(SMD=0.87,95%CI:0.34~1.39,P=0.001)、补体C4含量(SMD=0.62,95%CI:–0.34~0.91,P<0.0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肌酸酐(SMD=0.02,95%CI:–0.57~0.61,P=0.95)、血清白蛋白(MD=9.31,95%CI:–2.57~21.19,P=0.1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贝利尤单抗联合基础用药能减轻SLE疾病活动度,降低24h尿蛋白水平,增加补体C3、C4含量,一定程度上可缓解LN患者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了探讨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SLE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我们对20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20例SLE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均为活动期病人,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为治疗儿童SLE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儿童SLE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自然杀伤T(NKT)细胞水平。将SLE患者分为单纯激素治疗组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组,每组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治疗前后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儿组CD3+CD4+ Th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CD3+CD8+ Tc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CD3-(CD16CD56)+NK和CD3+(CD16CD56)+NKT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而CD3-CD19+ B细胞比率明显增高(P<0.01)。儿童SLE患者外周血CD3+CD8+ Tc细胞比率与SLE活动指数(SLE DAI)呈正相关关系(r=0.754 7,P<0.01);CD3-CD19+ B细胞比率与SLEDAI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158 6,P=0.029 3);Th、NK和NKT细胞比率与SLE DAI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单用激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NK、NKT和Th细胞比率均有所升高,Tc细胞比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联合激素组治疗后患者B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NK细胞、Th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儿童SLE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失调与SLE的发病有关,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儿童SLE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探讨Py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blot法,分别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yk2在35例SLE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结果 SLE活动期Pyk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非活动期Pyk2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患者PBMC中Pyk2的表达上调,活动期患者升高更为明显,提示Pyk2可能通过作用于淋巴细胞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除参与维持钙和磷酸盐稳态及肌肉骨骼系统的动态平衡外,还对免疫系统有影响。近年来,维生素D因其非骨骼活性(免疫调节)引起了新关注,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可引起免疫介导的症状。维生素D水平缺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非常普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SLE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及SLE的肌肉骨骼外并发症(疲劳、睡眠障碍、认知损害和心血管风险)相关。未来,维生素D有望用于判断SLE的活动性及治疗SLE,但其适宜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尚未确定,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