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内分泌科既往住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后, 再转换为司美格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序贯治疗的诊治过程。患者为48岁男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 血糖控制不佳2个月"入院, 患者体型肥胖、血糖明显升高、依从性较差, 合并高血压病史, 既往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超6个月, 入院时测糖化血红蛋白8.7%, 给予基础胰岛素联合司美格鲁肽控制血糖, 逐渐简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1g, 2次/d), 达格列净(10 mg, 1次/d), 罗格列酮(4 mg, 1次/d), 血糖控制平稳后出院。每4周门诊随访1次, 随访12周时, 发现其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血压和体重指数均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2.
报道1例在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重度肥胖2型糖尿病伴酮症患者, 在充分补液基础上, 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达格列净降糖, 后转换为司美格鲁肽序贯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34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1个月"入院, 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2型糖尿病伴酮症、重度肥胖、重度脂肪肝、肝功能不全诊断明确。针对诊断结果, 给予患者在充分补液基础上应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达格列净调节血糖, 并密切观察患者胃肠道反应, 住院期间利拉鲁肽由0.6 mg/d增量至1.8 mg/d, 复查尿酮体逐步转阴, 后简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1.0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经治疗, 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体重明显下降, 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血糖明显升高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更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经过。患者为26岁男性, 发现血糖升高1年, 此次就诊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9.1%, 空腹血糖 14.0 mmol/L。胰岛素释放试验示胰岛素分泌减少, 予以预混胰岛素治疗。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更换为司美格鲁肽, 患者血糖控制理想, 体重减轻。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就诊的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转换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33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入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 血糖42.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4.5%,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以胰岛素泵强化降糖后逐步简化为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餐时26 U、晚餐时18 U皮下注射)、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治疗, 之后逐步停用胰岛素, 改为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0.5 g、2次/d口服)降糖, 血糖控制良好, 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 由多种口服降糖药物转换为司美格鲁肽降糖治疗的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54岁中年男性, 糖尿病病程15年, 院外应用格列美脲、阿卡波糖、二甲双胍3种口服药物治疗, 血糖控制不佳, 糖化血红蛋白12.2%, 空腹血糖13.65 mmol/L, 入院后逐步调整治疗方案为卡格列净(100 mg, 1次/d)联合司美格鲁肽(0.5 mg, 1次/周)皮下注射治疗, 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体重由90 kg下降至62 kg, 未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报道1例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69岁女性, 主因"间断心前区疼痛3个多月, 加重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 同时存在高血压、肥胖、脂肪肝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患者降压、降脂、抗板以及冠脉介入治疗后, 启动司美格鲁肽0.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 随访1年过程中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体重减轻, 未再发心血管事件, 复查冠脉造影无进展。司美格鲁肽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兼顾治疗简便性、降糖、减重和心血管获益。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使用二联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 血糖控制不达标, 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的经过。患者为38岁男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3年"入院, 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 无自发酮症酸中毒倾向, 完善相关检查, 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FPG)8.43 mmol/L, 糖化血清白蛋白3.05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9 %, 抗胰岛细胞抗体、抗酪氨酸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均为阴性, 体重指数(BMI)32.3 kg/m2, 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予以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联合降糖治疗, 血糖控制欠佳, 加用司美格鲁肽治疗, 空腹和餐后血糖达标, 体重下降, 脂肪肝程度减轻, 血脂谱改善。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在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内分泌科就诊的高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合并感染, 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胰岛素降糖、通过换药及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 血糖控制平稳, 创面完全愈合的过程。患者为92岁男性, 因发现血糖高20余年, 左足趾缺如处创面感染1个月入院。结合病史, 完善相关检查, 患者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左足坏疽(Wagner 4级)伴感染。入院后给予司美格鲁肽0.25 mg、1次/周, 联合甘精胰岛素20 U、1次/d, 盐酸二甲双胍片0.5 g、3次/d控制血糖, 后根据血糖逐步调整至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 甘精胰岛素10 U、1次/d, 联合二甲双胍片0.5 g、3次/d, 同时加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及局部清洁消毒、换药外敷等治疗。治疗半年后, 患者左足足趾缺如处创面愈合。治疗过程中,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且无胃肠道不适症状, 足部创面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利拉鲁肽转换为司美格鲁肽长程治疗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 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为52岁男性, 超重。患2型糖尿病12年, 合并糖尿病肾脏病(G2A3), 高血压、高脂血症, 完善检查后出院时治疗方案为门冬胰岛素30早16 U晚6 U、二甲双胍(0.5 g, 3次/d)、利拉鲁肽(1.2 mg, 1次/d)。经过10年的观察随访, 其间逐渐停用胰岛素, 并将利拉鲁肽调整为司美格鲁肽, 患者血糖控制平稳, 依从性良好, 肾脏病变得以改善。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在强效降糖的同时具有显著的肾脏获益,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未来可为糖尿病肾脏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报道1例在济南市莱芜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过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经过。患者为40岁男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 尿蛋白1周入院。患者身高170 cm, 体重107 kg, 体重指数37.02 kg/m2, 入院时随机血糖17.4 mmol/L, 尿蛋白(2+), 伴肝功能轻度受损, 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同时合并糖尿病肾脏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症。住院期间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0.6~1.2 mg、1次/d)、达格列净片(10 mg、1次/d)、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 g、2次/d)联合胰岛素强化方案降糖, 血糖控制平稳后停用胰岛素, 院外调整为利拉鲁肽注射液(1.2 mg、1次/d)联合达格列净片(10 mg、1次/d)、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1 g、2次/d)治疗, 患者血糖控制好转。6周后门诊复查血糖控制良好, 体重下降、蛋白尿减少、肝功能改善, 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应用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43岁男性, 体型肥胖, 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2年, 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 长期未规范治疗, 1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 植入2枚支架, 住院期间发现肾功能不全, 血糖控制差, 经过评估胰岛功能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后, 出院时调整降糖方案为利拉鲁肽(1.2 mg/d、1次/d)联合甘精胰岛素(18 U/d)皮下注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500 mg/5 mg、2次/d)口服。随访期间将利拉鲁肽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5 mg/周)皮下注射联合恩格列净片(10 mg/d、1次/d)、二甲双胍(0.5 g、3次/d)口服, 同时停用胰岛素, 观察6个月, 患者血糖、血压、血尿酸控制平稳, 糖化血红蛋白逐渐达标, 肾功能改善, 体重下降, 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伴有冠心病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优化血糖控制的同时改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诊疗过程。患者为71岁女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30年, 血糖控制不佳4个月入院。4个月内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9~10 mmol/L, 餐后血糖波动于11~20 mmol/L。冠心病病史10年, 有胸闷症状。患者身高155 cm, 体重62 kg, 体重指数25.81 kg/m2, 血压150/85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前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 血糖、血压等控制不佳。入院后初始胰岛素泵控糖, 血糖改善后调整为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联合德谷胰岛素注射液(18 U、1次/d)降糖治疗。3个月后复查, 糖化血红蛋白7.4%, 血压125/80 mmHg, 体重指数23.89 kg/m2, 患者血糖、血压、体重等逐步平稳达标。  相似文献   

13.
报道1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康复科就诊的既往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鲁肽类药物长期治疗的诊疗过程。患者为45岁男性, 2型糖尿病病史26年, 同时合并脂肪肝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经过12年的诊治, 最终调整降糖方案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0.5 mg、1次/周皮下注射, 德谷胰岛素20 U、1次/d皮下注射, 阿卡波糖片50 mg、3次/d口服, 调整降糖方案后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高达98.04%, 低血糖时间也较前明显减少。该患者选用具有良好降糖效果, 又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以及有效降低患者内脏脂肪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联合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45例,另在此基础上给予司美格鲁肽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减轻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应用效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1例在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达标, 最终停药, 达到糖尿病缓解的诊治过程。患者为31岁男性, 因"口干、多饮半个月"入院, 完善相关检查, 结果显示其空腹血糖为11.76 mmol/L、餐后2 h血糖14.58 mmol/L;空腹C肽2.73 ng/ml, 餐后2 h C肽3.52 ng/m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0.20%;尿葡萄糖3+, 尿酮体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及谷氨酸脱酶抗体均为阴性, 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 患者2型糖尿病诊断明确, 采用"ABCD"评估方法确定该患者达到T2DM缓解基本条件, 予二甲双胍0.5 g每日3次+利拉鲁肽1.2 mg每日1次治疗9个月后血糖达标, 后停药6个月血糖仍达标, 实现糖尿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6.
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1例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 入院后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后, 转换为利拉鲁肽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经过。患者为63岁男性, 主因"口干、多饮、多尿2个多月"入院。入院后完善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糖化血红蛋白12.9%, 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 0、60、120、180 min血糖分别为14.98、25.86、27.21和24.92 mmol/L, C肽水平相对不足, 无酮症倾向, 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 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 24 h尿蛋白定量181 mg,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94 mg/mmol,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 患者T2DM诊断明确, 同时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肾脏损伤等。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加用盐酸二甲双胍(0.5 g, 3次/d)口服联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降糖, 停胰岛素泵后改用基础胰岛素, 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减量胰岛素直至停用。经治疗患者体重下降, 血脂改善, 蛋白尿减少, 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并已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安贞医院起始司美格鲁肽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并已行CABG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就诊未应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做为对照组,观察24周,比较治疗前后HbA1c、FBG、体质量、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基线时两组患者临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HbA1c(8.6±1.1)%,平均体质量(82.2±11.3)kg。24周时,观察组HbA1c下降0.9%,体质量减轻4.2kg,收缩压降低4.3mmHg (1mmHg=0.133kPa,P <0.05),舒张压、血脂也有改善趋势;对照组FGB、体质量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司美格鲁肽显著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并已行CABG术后患者的血糖、体重和收缩压。  相似文献   

18.
报道1例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门诊使用乳清蛋白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正常体重指数的糖尿病肾脏病合并肌少症患者的过程。患者为70岁男性, 因发现血糖升高5年, 乏力伴泡沫尿2个月就诊。患者身高170 cm, 体重68 kg, 体重指数23.53 kg/m2, 腰围101 cm, 臀围91 cm, 完善各项检查, 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合并肌少症。在二甲双胍(0.5 g、2次/d), 司美格鲁肽(0.5 mg、1次/周)降糖基础上联合乳清蛋白(1.2 g·kg-1·d-1), 同时给予抗氧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 并抗血小板调脂治疗。24周后血糖控制良好,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前改善, 脂肪量减少, 腹围缩小, 四肢骨骼肌肌量和肌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治疗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年攀升。血糖控制不达标会导致心脏、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出现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其中,糖尿病的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临床常用的降血糖药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被证实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司美格鲁肽是一种经过改进的新型长效GLP-1RA,不仅具有良好的控糖效应,在保护心血管方面的效果同样突出。现通过检索PubMed等多个数据库来查找司美格鲁肽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和综述,总结司美格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关注司美格鲁肽保护心血管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司美格鲁肽联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的诊疗过程。患者为22岁女性, 因月经紊乱7年, 发现血糖升高1个月就诊。患者身高165 cm, 体重87.5 kg, 体重指数32.1 kg/m2, 腰围92 cm, 臀围108 cm。门诊完善各项检查, 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长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未规范治疗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典型病例, 门诊予以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0.25~1.00 mg, 1次/周皮下注射联合吡格列酮15 mg、1次/d, 二甲双胍1.0 g、2次/d口服治疗1年, 最终达到糖尿病临床缓解, 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体重及各项代谢指标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