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放疗发生放疗相关肺毒性(RIL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肺癌术后经放射治疗的患者86例,其中发生RILT患者25例,设置为观察组,未发生RILT患者61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RILT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60岁、伴有肺部慢性疾病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疗剂量>50 Gy、照射剂量5 Gy的肺组织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5)>45%、照射剂量20 Gy的肺组织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20)>23%、平均肺剂量(MLD)>10 Gy、同期化疗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年龄>60岁、合并肺部慢性疾病、放疗剂量>50Gy、V5>45%、V20>23%、MLD>10 Gy、同期化疗为肺癌术后放疗发生RIL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射性肺炎与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对46例NSCLC患者实施调强放疗。观察DVH参数中分别接受5、 10、 20及30 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百分比(V5、V10、V20及V30)和全肺平均照射剂量(MLD),并对肺受照体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CLC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7.0%(17/46),其中0级(无放射性肺炎组)29例(63.0%),1级12例(26.1%),2级5例(10.9%),无3、4和5级放射性肺炎发生, 肺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3.34%、43.12%、24.15%、15.36%和16.02 Gy。放射性肺炎组患者V5、 V10、V20、V30和MLD分别为57.81%、48.91%、31.34%、17.83%和21.71 Gy,无放射性肺炎组患者分别为49.81%、39.78%、21.82%、13.12%和13.71 Gy,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强放疗治疗NSCLC可以较好地保护肺组织,且DVH 中V5、V10、V20、V30和
MLD等参数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精确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行精确放疗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物理参数与≥2级RP之间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16.52%)发生RP。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因素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糖尿病、肿瘤位置、放疗方式和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OPD和PTV为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OPD和PTV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此类患者应谨慎优选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4.
赵继伟  李青山 《河北医学》2014,(8):1304-1307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胸部恶性肿瘤(包括肺癌、食管癌)患者192例,分别记录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KPS评分、放疗开始的时间及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时间,记录放疗总剂量及双肺的V5、V10、V20、V30及双肺的平均剂量,使用CTC AE4.0标准定义放射性肺炎及其分级。分别使用t检验及X2检验评价各因素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其中3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16例(51.6%),晚期放射性肺损伤15例(48.4%)。各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V5≥56%、V10≥41%、V20≥27%、V30≥19%是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肺平均受量≥11.4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放疗总剂量达到56Gy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患者的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史、KPS评分与R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放疗总剂量、双肺的V5、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均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晶  孙建国  孙洁  明华  崔天祥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12,41(11):1065-106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的相关因素。方法筛选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治疗接受初次肺部3DCRT的肺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放疗物理参数,随访期限至少6个月,RP根据影像学检查及RTOG标准明确,分析上述因素与大于或等于2级RP的关系。结果入组122例患者中21例发生RP,其中9例发生于放疗中,12例发生于放疗后5个月内。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为肿瘤部位(P=0.017)、合并慢性肺病(P=0.044)、放疗前阻塞性肺炎(P=0.000)、照射体积(P=0.000)、照射野的最大直径(P=0.002)、照射野数目(P=0.014)、病侧肺组织平均肺受量(MLD)(P=0.049)及全肺MLD(P=0.0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是RP发生的显著相关因素(P<0.05);放疗后有效率为87.7%,1年生存率为88.52%。结论 RP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放疗前阻塞性肺炎和照射体积较大的患者应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放射治疗的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dose: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30例中11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5例发生于放疗中,6例发生于放疗后3个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 dose:V5、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5、V10、V13、V15、V20、V14、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接受三维适形放疗食道癌患者的放疗计划中各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回顾接受放射治疗的103例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体力状况评分、吸烟情况、肺部合并症和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化疗情况、放疗方式等;收集所有患者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中各参数指标,包括不同剂量(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V dose:V5、V10、V13、V15、V20、、V25、V30、V35、V40、V45)、全肺平均剂量(LMD)、大体肿瘤靶区(GTV)、两肺容积等.分析临床和放疗参数指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 103例中25例发生放射性肺炎,其中6例发生于放射治疗中,19例发生于放疗后4月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有与无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患者之间,两肺V5、V10、V13、V15、V20、V14、V30及LMD、肺容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P>0.05).结论 评估三维适形食道癌放射治疗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肺V5、V10、V13、V15、V20、V25、V30及LMD、肺容积等指标.  相似文献   

9.
杨静  庄蕾  曾剑  张丹红 《浙江医学》2022,44(16):1705-1709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107例,放射性肺炎的评级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5.0版(CTCAE5.0)进行评价;通过ROC曲线计算双肺剂量学参数V5Gy、V20Gy、V30Gy和平均肺剂量(MLD)的最佳截断值。结果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发生了2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23例(21.5%),双肺V5Gy、V20Gy、V30Gy和MLD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5%(AUC=0.756,P<0.01)、17%(AUC=0.731,P<0.01)、8%(AUC=0.728,P<0.01)和9.5Gy(AUC=0.73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诱导治疗序贯根治性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根治性放疗的历史数据类似,诱导治疗周期数和双肺V5Gy能够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心脏前壁区域(anterior myocardial territory,AMT)作为独立的危及器官在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心脏保护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3例左乳癌接受保乳术后及术后辅助放疗的患者的计划CT图像。由同一个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OAR),OAR包括心脏(H)、AMT、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左右肺和右侧乳腺。每个患者由物理师设计两个调强治疗计划(IMRT),一个是以AMT作为目标函数,另一个是以H+LV作为目标函数。所有治疗计划的处方剂量均为50Gy,25次。比较计划靶区(PTV)、AMT、LV、心脏、左右肺和右侧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结果 IMRT(AMT)和IMRT(H+LV)2个计划的PTV剂量的均匀指数、适形指数、覆盖指数均无明显差别。与IMRT(AMT)计划相比,IMRT(H+LV)中AMT的最大剂量明显增加,平均剂量增加有统计学意义,AMT的V12Gy、V13Gy、V15Gy、V17Gy和V20Gy分别增加15.37%、18.87%、26.48%、27.11%(P〈0.05),LV的V5Gy、V7Gy、V8Gy和V10Gy分别增加4.21%、16.72%、20.91%和19.14%(P〈0.05)。心脏和左肺的各个剂量体积参数无统计学差别,多数右肺和右乳腺的剂量体积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在左乳腺癌术后放疗中,AMT可作为替代心脏的一个独立危及器官可明显降低心脏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早期子宫颈癌术后采用盆腔四野盒式照射(FFBT)及调强放疗(IMRT)的剂量学差异,并比较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将63例Ⅰb~Ⅱa期子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患者接受四野盒式放疗(FFBT),32例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盆腔放疗总剂量:48~50 Gy/24~25 F/5 W,同期接受顺铂每周40 mg/m2(4~6周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以及3年局控率、总生存率及毒性反应。结果 I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指数(HI)均优于FFBT( P<0.05),IMRT组患者小肠、膀胱及直肠V40(40 Gy剂量照射时危及器官的体积百分比)较FFBT组低( P<0.05)。3年总生存率IMRT和FFBT分别为92.5%和88.4%,3年局部控制率IMRT和FFBT分别为95.6%和9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MRT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晚期直肠反应和膀胱反应的发生率低于FFBT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采用IMRT的生存率和局控率与FFBT相当,但有保护危及器官、降低毒性反应发生率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推荐IMRT为此类患者术后放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癌分次放疗期间,重要危及器官(肺和脊髓)受照体积和剂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4例未手术并接受全程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放疗照射第10、20次后重新定位CT扫描,再次勾画靶区(GTV和PTV),并根据新靶区重做三维适形计划。随后将放疗前制订的放疗计划复制到新的CT图像上,比较重做计划和没有重做计划的肺和脊髓受照剂量和容积的变化。结果在食管癌分次放疗过程中,14例患者中有12例的右肺平均剂量(MLD)显著增加(P〈0.01);左肺接受≥5Gy的体积(V5)显著增加(P〈0.01)。右肺V5、V10均显著增加(均P〈0.01)。71.4%(10/14)的患者1ml体积脊髓受照剂量(D1ml)显著增加,增加范围为0.06~4.29Gy(P〈0.05)。第21次到放疗结束,杂交计划(CT3/plan1)和重新计划(CT3/plan3)相比,76.9%的患者脊髓最大剂量(Dmax)显著增加,增加的范围为0.68~5.29Gy(P〈0.01)。结论食管癌分次适形放疗期间,重要危及器官(肺和脊髓)的受照体积和剂量都出现明显的变化,致使放疗的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并探讨其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分期为ⅢA、ⅢB期的初诊患者20例,依据同一固定体位下的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分别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比较2种影像资料下勾画的肿瘤靶区(GTV)、计划靶区(PTV)体积.给予PTV处方剂量60 Gy/30次,比较2组图像的靶区受照剂量,双肺受照5 Gy的体积(V5)、20 Gy的体积(V20)、30 Gy的体积(V30)和平均剂量(MLD),心脏受照30 Gy的体积(V30)、40 Gy的体积(V40)和脊髓的最大受量(Dmax).结果:PET/CT组中勾画的GTV、PTV体积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处方剂量达到60 Gy/30次时,PET/CT组中患者的双肺V5、V20、V30、MLD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Dmax低于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85);心脏V30、V40低于CT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ET/CT融合图像相比单纯CT勾画的靶区提高了靶区的精确性,并改善了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值得临床研究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剂量学指标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关系。方法将接受逆向调强放疗治疗的11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为发生肺损伤组和未发生肺损伤组,对年龄、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临床因素及肺相关的剂量学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27.5个月,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5.9%(18/113)。单因素分析显示胸壁厚度、双肺接受5 Gy(V5)、10 Gy(V10)、13 Gy(V13)、15 Gy(V15)照射剂量的肺的体积百分比在发生肺损伤组明显高于未发生肺损伤组;多因素分析显示V10、V13是判断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以V10<33%和V13<23%为分界点,对放射性肺损伤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94.4%和94.4%,特异性分别为84.2%和80.0%。结论在逆向调强计划中,V10、V13是放射性肺损伤的较佳预测因子,逆向调强放疗中较小的剂量分散到较大的体积中也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大剂量常规分次(HF)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常规分割(CF) 3DCRT对心脏的影响,寻找预测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有效指标。方法 将60例Ⅰ~Ⅲ期NSCLC患者随机分组:HF组30例,4?Gy/次,72?Gy/18次,5次/周,24d完成3DCRT;CF组30例,2Gy/次,72?Gy/36次,5次/周,50d完成3DCRT。放疗前、放疗40Gy、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测定患者肌钙蛋白I(cTnI)血清浓度,患者放疗结束时行24h动态心电图(24h AECG)监测,1年后复查心脏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胸部CT评价放射性心包损伤的发生。结果60例均完成放疗计划,随访12个月。放疗40Gy及放疗结束时,HF组cTnI血清浓度高于CF组(P<0.05)。两组放射性心包损伤的发生、心电图、心脏SPECT及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疗40Gy时cTnI血清浓度、V30(接受照射剂量30Gy以上心脏体积占心脏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心脏1/3等效体积剂量(D1/3)是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相关因素。结论 短期内HF 3DCRT未加重放射性心脏损伤,其远期效应需继续观察。cTnI联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可提高预测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容积调强(VMAT)在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放疗中的运用,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全脊柱骨多发转移瘤姑息止痛放疗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全脊柱靶区设计适形放疗(CRT)和VMAT多中心计划,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及所对应的统计表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覆盖情况,放疗结束后通过1-8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近期疗效,每3个月复查全脊柱MRI观察放疗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VMAT技术放疗靶区剂量覆盖度、靶区适形指数和剂量均匀指数均优于CRT技术(P<0.01),照射野重叠区未见明显剂量热点和冷点。采用VMAT技术危及器官V5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除了胃、胰腺和小肠,危及器官V10 Gy受照体积高于CRT(P<0.01或P<0.05),危及器官V20 Gy受照体积则低于CRT(P<0.01),除了肾,危及器官V30 Gy受照体积也低于CRT(P<0.01)。采用VMAT技术时危及器官的最大受照量低于CRT(P<0.01或P<0.05),但除了心脏、胰腺和小肠,VMAT技术的危及器官平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疗致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放疗科接受胸部适行放疗的肺癌患者104例,分为发生RP组和未发生RP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放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RP的影响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共29例发生RP,RP发生率为27.9%。患者放疗后TNF-α、IL-6水平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RP组患者放疗前TNF-α水平高于未发生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前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RP组患者放疗后IL-6水平低于未发生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后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肺功能正常患者与放疗前肺功能异常患者的R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总剂量与放疗前TNF-α水平是RP的危险因素(OR=3.779、1.912,P=0.002、0.046)。结论 肺癌放疗患者的放疗总剂量≥60Gy与放疗前TNF-α水平是发生RP的危险因素,患者接受放疗时应测量患者放疗前TNF-α水平和控制放疗总剂量,以降低R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吴哲  庞亚  刘可  明智  王东  陈晓梅  王琳  晏军 《浙江医学》2021,43(4):409-413
目的探讨等效均匀剂量(EUD)优化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胸壁放疗的患者,对每例患者制定3组固定野调强计划。第1组计划直接采用常规剂量体积物理约束条件(physics-plan);第2组计划在physics-plan基础上对计划靶区(PTV)增加Target-gEUD目标函数;第3组计划在physics-plan基础上对危及器官(OAR)增加UppergEUD目标函数。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PTV与OAR的剂量学差异。结果Target-gEUD目标函数计划较physics-plan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更好(P<0.05),靶区D2降低(P<0.05),但是患侧肺V5、V20、V30,健侧肺V5受照体积均升高(均P<0.05),心脏V30、V40、Dmean,脊髓Dmax和健侧乳腺Dmea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pper-gEUD目标函数计划较physics-plan的患侧肺V5、V20、V30,健侧肺V5、V20受照体积都降低,心脏V30、V40、Dmean,脊髓Dmax均下降(均P<0.05),健侧乳腺D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也更差(P<0.05)。结论EUD优化应用到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胸壁放疗中能满足靶区照射剂量的同时,也能降低肺和心脏等OAR的受照体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靶区及同侧肺的受照剂量。方法 5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所有病例在同一CT定位片上进行常规二野切线照射计划的设计,处方剂量为靶区50 Gy,瘤床区加量10 Gy,总量60 Gy。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别对两种计划中靶区-计划肿瘤体积(PTV)、剂量均匀性系数(HI),同侧肺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三维适形放疗计划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的剂量体积百分比V95%分别为(99±0.00)%、(99±1.00)%(P=0.395);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V 105%、V 110%、V 115%与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比较分别降低(22.4±0.13)%、(48.1±0.15)%和(13.9±0.12)%(P<0.005);剂量均匀性系数(HI)减少0.09±0.07(P<0.005);同侧肺的V20、V30分别升高(5±0.05)%和(4±0.04)%,但总体均值(18.5±0.15)%和(15.3±0.04)%,均<评价标准20%(P<0.001)。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二野切线放疗均能很好覆盖肿瘤体积保证处方剂量的实施,但三维适形计划较常规二野切线计划明显降低正常组织的高剂量体积,剂量均匀性明显提高,尽管少量增加了同侧肺的受照,但均在限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胃癌术后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Tumor 3、Tumor 4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10例胃体癌患者,对每一例患者采用3D-CRT治疗。IMRT和sIMRT计划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是至少95%计划靶体积(plan target volume,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不同照射技术靶区和相关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3D-CRT相比,IMRT与s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略高,但三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就V15(V15表示接受15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V23(V23表示接受23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整体考虑而言,sIMRT对肾脏的保护最佳、IMRT稍逊、3D-CRT最差;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V23及V30来看,IMRT与sIMRT相似,均较3D-CRT稍有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三者相似。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和调强放疗均能使靶区受到足量精确的照射,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时间等的全面评价:胃癌术后放疗采用sIMRT与3D-CRT、IMRT相比,sIMRT在胃癌术后放疗中具有最优的时效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