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验方糖通饮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基础饲料喂养,注射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其余大鼠建立T2DM合并NAFLD模型(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连续处理8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早期肥胖、早期2型糖尿病(T2DM)及早期1型糖尿病(T1DM)大鼠空肠病变的差异.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早期肥胖组、早期T2DM组、早期T1DM组,每组10只.通过喂养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大鼠模型,高脂饲料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构建T2DM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异荭草素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和喂养60%的高脂饲料制备T2DM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异荭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异荭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10、20、40 mg/kg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紫檀芪(PT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E,40 mg/kg)诱导大鼠T2DM型,成模后,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低、中、高剂量PTE组(20、40和80 mg/kg)和罗格列酮组(5 mg/kg),1次/d,干预6周,每组10只.以普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 (T2DM) 大鼠AGE-RAGE轴及NF-κB通路的影响, 探讨T2DM运动康复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Wister大鼠高糖高脂饮食后, 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T2DM大鼠.将30只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成3组 (n=10) :T2DM组、T2DM加低强度运动组 (T2DML) 和T2DM加中强度运动组 (T2DMM) .运动组实施运动方案.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实验大鼠血浆、骨骼肌和心肌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及其受体 (RAGE) 和核因子κB (NF-κB) 水平.结果 与T2DM组相比, T2DML组血、骨骼肌和心肌的NF-κB水平显著下降 (P<0.05) ;T2DMM组血、骨骼肌和心肌的AGEs、RAGE和NF-κB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与T2DML组相比, T2DMM组血、骨骼肌和心肌的NF-κB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5) .结论 中强度有氧运动能抑制AGE-RAGE轴和NF-κB通路, 降低T2DM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减轻组织损伤, 对T2DM及其并发症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 法 雄性 C57BL/6J小鼠高脂饲料(HFD)喂养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 T2DM 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 和槲皮素干预组(DM+Qu),同时设正常对照组(Con)和槲皮素对照组(Qu)。小鼠分组喂养34周后处死,采血测定转 氨酶,结合肝脏病理、qRT-PCR、超声和免疫组化等检测结果评价肝脏代谢应激性损伤程度及槲皮素干预效果。结果 经槲皮素干预后,T2DM 小鼠血清转氨酶 ALT、AST水平下降(均P<0.05),脂质沉积及组织紊乱改善,p65蛋白及IL1β、IL-6、TNF-α和 TGF-βmRNA 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肝硬度显著下降(P<0.05),纤维化因子 CTGF、α-SMA 和collagenⅠ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槲皮素对 T2DM 小鼠肝脏损伤,尤其对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 槲皮素的抗炎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梅希  曾俊  唐明薇  邱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16(3):285-287,29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足溃疡小鼠氧化应激、细胞炎症因子和创面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SPF级雄性C57小鼠(BKS背景)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20只.高脂高糖喂养联合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 T Z)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组造模成功18只,姜黄素组造模成功17只,3组随机取15只小鼠进行相关研...  相似文献   

8.
白静  姜妍  韩婷  王建行  余红  储金秀  韩淑英 《广东医学》2012,33(13):1876-1879
目的 观察荞麦花叶黄酮(FBFL)对2型糖尿病(T2DM)C57小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模型.将C57小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卡波糖组和FBF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1只.各组小鼠灌胃1次/d,连续4周.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每周1次,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法检测游离脂肪酸(FFA);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胰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BFL各剂量组FBG、PBG不同程度降低,糖耐量改善,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TC、TG、LDL-C及FFA降低,HDL-C增高(P<0.05,P<0.01),同时胰腺组织病理改变不同程度减轻.FBFL高剂量组上述作用最为明显.结论 FBFL对T2DM C57小鼠具有降糖、降脂及改善IR作用,其IR改善作用可能通过调血脂作用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构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雄性小鼠模型探究2型糖尿病对睾丸组织形态学、睾酮分泌、精子生成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4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和T2DM组14只。对照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T2DM组给予高脂喂养。8周后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T2DM组小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持续5 d。饲养小鼠4周后断颈处死,分离出小鼠的血清、睾丸、附睾。通过精子计数、睾酮水平检测评估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生精功能;HE染色分析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检测雄性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雄性小鼠睾丸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Bcl-2相关X蛋白(B...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BBR)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小管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方法:将3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随机均分为3组,其中2组通过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制成T2DM模型,再分别给予BBR和阿司匹林灌胃;另一组为对照组(CON组),尾静脉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再给予等剂量的阿司匹林灌胃.定期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用免疫荧光染色和高碘酸-希夫反应分别检测BBR干预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transporter4,GLUT4)在肾组织的表达和肾小管的病理变化.结果:BBR干预的T2DM大鼠肾组织GLUT4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细胞内糖原颗粒积聚的程度较模型组明显轻.结论:BBR可延缓T2DM大鼠肾小管的病理变化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肾小管GLUT4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建立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大鼠模型。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经过适应性喂养1周后,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2)。模型组给予D12451高糖高脂饲料(碳水化合物的热量占比35%,脂肪的热量占比45%)喂养6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随后模型组按体质量给予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缓冲液腹腔注射诱导胰腺特异性损伤,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缓冲液,48 h后测定模型组大鼠的随机血糖,大于16.7 mmol/L即认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造模成功。评价T2DM大鼠的一般特征,包括体质量、空腹血糖、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定期监测其热痛阈的变化,判断早期DPN出现的时间,最后测定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结果 模型组大鼠经过高糖高脂饮食喂养6周联合STZ腹腔注射后,T2DM造模成功。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01),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均明显受损(分别为P<0.001,P=0.002)。模型建立成功后第17天,T2DM组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明显的热痛觉过敏(P=0.004),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结论 高糖高脂饮食喂养大鼠6周联合35 mg/kg的STZ腹腔注射可成功诱导T2DM模型,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缺乏,此模型在第17天左右出现早期DPN,其中小纤维的损害早于大纤维。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球 《四川医学》2011,32(4):463-465
目的建立SD2型糖尿病(T2DM)模型方法及特点分析,且具有胰岛素抵抗特征的T2DM动物模型。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90只雄性大鼠采用高脂高糖膳食喂养4周,诱发胰岛素抵抗,第1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mg/kg),再第4周后第2次注射STZ(40mg/kg),大鼠失去胰岛素代偿性分泌能力,诱发高血糖症。对照组30只用普通饲料喂养。统计实验组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比较分析随机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实验组T2DM动物成模率为81.9%,死亡率为18.1%,随机血糖为(17.19±6.07)mmol/L,空腹血清胰岛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加2次STZ注射能够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可以用于研究T2DM发病机制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外周Nesfatin-1能否通过调节糖脂代谢从而改善1型糖尿病(T1DM)小鼠的神经病变。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NS组)、Nesfatin-1对照组(C+Nesfatin-1组)、生理盐水模型组(DM+NS组)和Nesfatin-1模型组(DM+Nesfatin-1组),连续6d小鼠尾静脉给予20μg/kg Nesfatin-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T1DM小鼠摄食、体质量变化,血糖、血脂水平,胰岛和肝脏形态结构,腓肠肌AMPK mRNA和GLUT4mRNA表达及甩尾潜伏期变化。结果 Nesfatin-1可显著降低T1DM小鼠血糖(F=24.79,q=5.91,P<0.01),但不影响给药后24h累计摄食量和体质量;能够保护胰岛结构完整性,促进肝脏脂质分解;可促进腓肠肌AMPK mRNA表达(F=8.57,q=6.25,P<0.05);能够缩短T1DM小鼠甩尾潜伏期(F=19.92,q=4.82,P<0.01)。结论外周Nesfatin-1可通过调节T1DM小鼠糖脂代谢从而改善外周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饲料及药物进行3种不同的建模方式,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小鼠模型,比较3种模型的特点,为NAFLD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昆明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组(9只)、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9只).实验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活动情况、肝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等变化情况.结果 相比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增高最显著,高糖高脂饲料组次之,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体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种模型肝指数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糖、血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肝脏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组模型小鼠肝脏病理切片染色均出现肝脏脂肪变性,其中高糖高脂饲料加氢化可的松组肝脏脂肪变性最严重,为最优建模方法.结论 不同处理方式都可制备NAFLD模型,但肝脏损伤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FGF21)siRN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M)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16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FGF21siRNA对照组(n=10),16只T1DM模型小鼠分为T1DM组(n=6),T1DM+FGF21 siRNA组(n=10).T1DM模型由单次腹腔注射STZ(150 mg/kg)建立.8周后行FGF21siRNA给药.实验到达终点时采用小动物高分辨超声仪测量小鼠心脏功能;光学显微镜下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程度,利用实时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心厉钠尿肽(ANP)、Ⅰ型胶原(Col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及FGF 21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T1DM小鼠的心脏功能减低,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生,伴随小鼠心肌组织ANP、α-MHC、β-MHC、Col Ⅰ、Col Ⅲ mRNA表达增加,T1DM小鼠经FGF 21siRNA处理后上述表现进一步加重.结论 FGF21siRNA能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2型糖尿病(T2DM)恒河猴模型,使之成为研究人类T2DM的有效替身。方法以高糖高脂饮食为基础,在出现高脂血症和肥胖状态后注射35 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测定体重指数、血脂、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分析其部分临床特征。结果 T2DM模型组体重指数(BMI)大于35达到重度肥胖,有高脂血症的特点,空腹血糖、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尿糖检测呈阳性,葡萄糖耐量受损并且空腹血糖高于7 mmol/L、2 h的血糖水平高于11.1 mmol/L,胰岛有轻度损伤和病变。结论通过部分临床特征分析,T2DM模型组具有典型的T2DM临床特征,可成为T2DM研究的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7.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的特点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T2DM)的动物模型。方法: 制备T2DM动物模型,模型1: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雄性大鼠诱发胰岛素抵抗(IR), 然后用亚致病剂量链脲佐菌素(STZ)静脉注射,诱发高血糖症;模型2:STZ静脉注射,空腹血糖(FBG)≥10 mmol/L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1 个月;测定T2DM大鼠FBG、血清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分泌指数(I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与模型2 比较, 模型1 大鼠FINS升高明显(P<0.05),且模型1的造模过程更类似人类T2DM的发病过程,故确定模型1为本实验动物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1大鼠除第3周外,1~9周FBG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FINS、TG、TC、LDL明显升高(P<0.05),ISI、IS、HDL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用高糖高脂饮食喂饲结合小剂量STZ注射可成功制备T2DM大鼠模型,并可作为研究T2DM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表达,心肌胶原含量变化及吡格列酮干预作用.方法 8周龄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组20只,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继续高糖高脂喂养2周,测空腹血糖>7.8 mmol/L者随机分为2组,T2DM组(B组)和T2DM吡格列酮干预组(C组),继续高糖高脂饲料喂养,C组给予吡格列酮11 mg*kg-1*d-1灌胃8周.于8周末处死动物.观察大鼠心肌组织MMP-9、TIMP-1表达,心肌胶原含量变化.结果 B组心肌MMP-9、TIMP-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P<0.01),MMP-9/TIMP-1明显低于A组;C组心肌MMP-9、TIMP-1表达水平较B组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A组,MMP-9/TIMP-1较B组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A组.心肌细胞形态,B组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局灶性坏死,心脏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胶原增生,局部脂肪细胞浸润;C组大鼠心肌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MMP-9、TIMP-1的改变和比例失衡导致的胶原改变是T2DM心肌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吡格列酮可通过降低心肌MMP-9、TIMP-1表达水平,改善MMP-9/TIMP-1平衡,减少心肌间质异常重构,减轻T2DM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芪多糖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大鼠2型糖尿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和数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2DM模型组和APS治疗组,每组8只.T2DM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T2DM模型,APS治疗组给予APS治疗(每天700 mg/kg,APS含量70%).药物干预8周后处死大鼠,取血测量大鼠的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取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并计数胰岛β细胞.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FBG、TG和LDL-C升高,HDL-C、FINS和HOMA-β降低(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FBG、TG和LDL-C降低(P<0.05),FINS和HOMA-β升高(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的胰岛萎缩,伴有颗粒脱失及空泡变性现象,并且胰岛内β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与T2DM模型组比较,APS治疗组大鼠的胰岛体积增大,颗粒脱失和空泡变性现象有所改善,胰岛肉β细胞的数量增加(P<0.05).结论 APS能够改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高脂饮食合并不同剂量STZ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高糖饮食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效果。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A、B、C组,每组10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小鼠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小鼠饲喂高脂、高糖饮食4w,注射不同剂量的STZ(60、80、100mg/kg)后继续饲喂高脂、高糖饲料3w。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3组模型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模型C组小鼠造模后的血糖明显高于模型A组和B组(P<0.01)。各组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合并STZ可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该模型与人2型糖尿病有相似的表型特征和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