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音指导下阶段性康复锻炼在脊柱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阶段性康复锻炼, 研究组采用影音指导下阶段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全愈合时间、肌力开始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骨质状况(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甲状旁腺激素)、生活质量、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研究组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肌力开始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研究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甲状旁腺激素高于对照组, 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 对照组生理机能、精神健康、身体疼痛评分低于研究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25%, 2/32)与对照组(15.63%, 5/32)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影音指导下阶段性康复锻炼后, 可以有效提高生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围术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00%, 38/40)高于对照组(80.00%, 3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0.043)。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 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对照组(20.00%, 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 P=0.034)。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tan)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6月兰陵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9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给予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患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直接前侧入路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76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 观察组采用直接前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74%, 36/38)高于对照组(78.95%, 30/38), 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观察组假体髋臼前倾角、假体髋臼外展角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 观察组FM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16%, 5/38)和对照组(7.89%, 3/3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接前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防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组和置换术组, 每组41例。PFNA组给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 置换术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髋关节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术组, 手术时间短于置换术组, 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置换术组(P均<0.05);PFNA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85.37%, 35/41)与置换术组(95.12%, 39/41)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9.51%, 8/41)高于置换术组(4.88%, 2/41), 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佳, PFNA内固定术为患者带来的创伤更小, 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恢复更佳, 且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 临床在实际应用时需要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结合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成人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 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予以MIPPO+ESIN治疗, 对照组38例予以交锁髓内钉(ILIN)内固定+ESIN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足踝关节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 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高于术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30 d, 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 且两组VA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VAS评分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结合ESIN治疗成人胫腓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促进骨折愈合及足踝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传统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3.96%;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促进稳定性高和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LSS患者10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双侧减压治疗, 研究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切口长度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0.05)。术后1、3个月, 研究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00%, 1/50)低于对照组(16.00%, 8/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 P=0.036)。结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LSS效果明显, 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轻术后疼痛, 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低于对照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刀片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5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期间佩戴下肢可调负重支具。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肌力、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变化,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周和术后4周患肢肌力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和同期研究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 <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联合下肢可调负重支具训练能够明显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肌力,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对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绵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2例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术,而研究组采用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软组织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内固定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软组织损伤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研究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和Rasmussen临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改良双侧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临时外固定能够减少SchazkerⅤ型、Ⅵ型胫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负重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负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健侧髋部平均骨密度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明显提高骨折愈合质量,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8例与B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适宜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180例, 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90例。参照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术后1、3 d, 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 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1年,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6.67%, 87/90)高于参照组(84.44%, 76/90), 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6.67%, 6/90)低于参照组(17.78%, 16/90), 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较好, 能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促进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下双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 均为Schatzker Ⅴ型、Ⅵ型, 依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前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 研究组予以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骨折复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愈合时间、患肢负重时间少于对照组(t=2.45、6.31, P均<0.05)。研究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χ2=6.28、9.80,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1/40)低于对照组(25.00%, 10/40),P<0.05。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可缩短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预后恢复时间, 提高负重能力, 确保术后骨折复位以及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8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中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Neer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36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中医手法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其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靖县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2 1,P=0.000 1)。结论:PFNA内固定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个月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泌尿感染、肺部感染、手术位置易位、压疮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置入股骨髓内钉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金昌市人民医院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口股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置入股骨髓内钉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术前与术后1、2、3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Fugl-Meyer平衡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置入股骨髓内钉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创伤与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21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TME治疗, 研究组采用经腹腔镜TME联合改良Bacon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肛门功能(Wexner评分量表)、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65.03±5.89)ml]少于对照组[(72.48±7.06)ml], P<0.05。术后12个月, 两组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后6个月(P均<0.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吻合口瘘发生率(0.00%, 0/25)低于对照组(24.00%, 6/25), P<0.05。结论经腹腔镜TME联合改良Bacon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改善患者肛门功能, 有利于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 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