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 LISA)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1例25~32周诊断NRDS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LISA组(53例)与传统的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灌注-拔管(intubate-pulmonary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extubate, INSURE)组(48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NRDS的效果。结果 两组初始呼吸机参数要求、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72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呼吸支持时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25~27周的研究对象中,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NSURE组(P<0.05)。结论 LISA技术在NRDS的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并可改善部分患儿的临床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相较于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期间安徽省8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作为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组(LISA组),采用LISA技术完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另选取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36例患儿作为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及母亲的基本信息、给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值、给药时的副反应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用氧情况。   结果   LISA组给药后的pH值较给药前升高(P<0.001),给药后的PaCO2值较给药前降低(P=0.005),但给药前后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SURE组患儿在给药前后的pH值、PaCO2值及PaO2值均无明显改变。LISA组在给药24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较INSURE组多[38.89%(7/18)vs. 23.33%(7/30),P=0.009];在给药过程中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0%)vs. 3(15.00%),P=0.041];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无创失败率及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LISA技术可以在有自主呼吸的患儿中进行,可明显改善肺泡通气,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经改良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20年6月住院治疗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胃管LISA技术治疗.按照是否需要再插管通气,分为有效组68例,无效组12例.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  相似文献   

4.
5.
李岗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74-275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果:实验组31例患儿中,1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早产儿视网膜病,1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11.5天。对照组31例患儿中4例脑室内出血,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例早产儿视网膜病,7例死亡,住院平均天数21.3天。2组患儿脑室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死亡例数及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产后应给予密切监护,及早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成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7.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珊  周晓光 《中国医刊》2000,35(2):28-2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NRDS)是新生儿特发性疾病,死亡率甚高,为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缺乏所致。80年代自日本首次报道应用牛PS治疗NRDS获得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于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正珊  张喆  戈燕 《广东医学》2003,24(4):447-448
目的:探讨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护理。方法:对14例NRDS患儿,于机械通气的基础上应用PS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准确配置药液,正确摆放体位,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科学的吸痰方法,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处理。结果:在用药后2h,PaO2即得到显著提高,PaCO2明显下降,并能迅速有效调低FiO2,PIP及PEEP等呼吸机参数,其中1例在第3天死于重症肺炎,1例有第7天死于肺出血,余12例治愈出院,结论:NRDS患儿在机械通气基础上应用PS,能迅速改善肺通气功能,并能尽快,有效地降低呼吸机参数,从而尽可能避免肺损伤,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PS发挥其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以及呼吸机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9年1月收治的28例NRDS患儿使用固尔苏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药后1h,6h、12h、24h吸人氧浓度(Fi02)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患儿平均气道压(MAP)在用药24h时下降明显(P〈0.05),呼气末压力(PEEP)在用药后1h即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S对患儿无远期不良影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首次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基层医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新生儿肺部病变经气管内注入PS(150~200 mg·kg-1·次-1)为大剂量治疗组;另外21例注入PS (50~100 mg·kg-1·次-1)作为小剂量治疗组.两组均予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吸入氧浓度变化、血气变化、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吸入氧浓度和血气分析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首次大剂量组的用药次数、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首次小剂量组,两组治疗用药总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通h治疗后两组的PaO2,PaO2/FiO2均显著升高,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组的总住院费用要比小剂量组略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次使用大剂量PS能有效治疗RDSN,且给药次数、呼吸机支持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略有降低,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RespiratioryDistressSyndrome ,NRDS)多见于胎龄 3 2周以下的早产儿 ,病死率甚高 ,系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anarySurfactant ,PS)所致。NRDS的理想治疗方法是 :除正压通气外 ,同时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现将我院对 15例NRDS使用PS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6月 ,我院NICU共收治NRDS 2 8例。治疗中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 15例为用药组 ,其中男 9例 ,女 6例 ;胎龄 3 0 .7± 1.7周 ,出生体重1.56± 0 .2 8kg ;7例有围产期窒息史 ,羊水污染 3例次 ,产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14例NRDS患儿气管内给予PS,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分析其疗效并发症及转归。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MAP、PIP、PEEP、RR、FiO2明显降低;血气分析PaO2、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用药后胸片提示肺部病蛮明显改善。结论 治疗(NRDS)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上机时间、件院天数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新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RDS高危新生儿的诊治过程。将77例RDS高危儿根据PS不同应用情况分成4组:A组36例,生后未用PS;B组15例,生后不久预防性应用PS;C组16例,呼吸窘迫早期应用PS;D组10例,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FiO2)≥0.6时应用PS。结果 4组发生NRDS共27例,D组发生率显著高于A、B、C3组(〈0.05)。B组氧疗时间显著少于D组(〈0.05)。B、C两组医疗费用显著少于D组(〈0.01、〈0.05)。B组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0.05)。结论预防性和早期治疗性应用PS都能减轻病情,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上述作用前者比后者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6例患儿应用周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用药后30 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患儿用药前后PaO_2、PaCO_2,p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36例患儿全治愈。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高危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观察组30例出生后lh内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30例出生后1h内未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死亡的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早产儿产后早期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娄佰玲  贾兰  魏双梅  张晓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02-1102,113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36例患儿应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反应、血气分析的变化及疗效。结果:应用固尔苏后患儿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紫绀症状减轻或消失,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患儿用药后30min均下调呼吸机参数;患儿用药前后PaO2、PaCO2、pH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6例患儿全治愈。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26例,全部采用由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生产的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100mg/kg,2次/d.用药后0.5、6、12、24、48、72h,采动脉血样作血气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应用PS后0.5、6、12、48、72h,患儿动脉血压分压PaO2(t=48.6,t=38.2,t=34.5,t=27.3,t=26.4,t=28.1,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t=0.10,t=0.13,t=0.16,t=0.25,t=0.19,t=0.21,P<0.05)及pH值(t=0.10,t=0.13,t=0.14,t=0.15,t=0.16,t=0.18,t<0.05)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t=-4.9,t=-5.7,t=-6.3,t=-5.8,t=-6.3,t=-8.2,P<0.05)、PaCO2值(t=-7.2,t=-9.6,t=-13.8,t=-16.3,t=-18.1,t=-18.8,P<0.05)则明显下降.各时间点PaO2、PaCO2、a/APO2、OI、pH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S替代治疗NRDS能快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及PS对NRDS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NRDS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两组胎龄、体重、起病时龄相似,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治疗组PS经气管插入注入肺内,首次剂量200mg/kg,重复剂量100mg/kg,用l—2次。结果:治疗组在应用PS后皮肤迅速转红,6h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2)明显上升,换气功能改善,用药24h、3d的PaO2和a/APO2仍在较高水平,PaCOz在用药6h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气道压(MAP)在PS治疗24h、3d下降。胸部X线显示肺野透亮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S能快速、完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肺换气、通气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