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产生融合基因的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法对109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分析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9例AL中7例发生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6.4 %,其中AML 4例(1例为M2,1例为M4,2例为M5), ALL 3例,均为B-ALL。多重巢式RT-PCR检测到的融合类型为MLL-AF4、MLL-AF6、MLL-AF9、MLL-AF10、MLL-ENL。MLL基因重排阳性患者外周血WBC高于MLL基因重排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多重巢式RT-PCR是检测MLL基因重排快速有效的方法。伴MLL基因重排的AL患者WBC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3.
应用PCR技术检测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Rγ基因(VγI,Jγ_(1-2))重排,其扩增产物的长度为400bp左右。初治和复发的13例患儿中有7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其中复发的3例患儿均有TcRγ基因重排,完全缓解的7例患儿中有4例检出TcRγ基因重排,此4例患儿目前继续维持治疗,尚无复发之临床表现。TcRγ基因重排几乎存在于全部的T-ALL和大部分B-ALL中,其稳定性强。对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可用于协助急淋患儿的诊断及长期监测。进一步研究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发病机理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20余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长期无病生存率(EFS)达70%-80%。长期ESF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以下三方面工作:(1)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更准确地判断预后,采用MIC或MICM分型,按型用化疗方案。(2)化疗方案合理组合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对ALL后期治疗降低强度,减少药物毒性,同时改进了庇护所预防措施-采用大剂蛳氨甲蝶呤(HD-MTX),大大减少了髓外复发,使相当一部分患儿放弃以往颅脑预防性放疗,即使需要放疗者也降低了剂量,从而减少放化疗远期毒副作用,提高了生存质量。(3)强有力的支持治疗如:空气净化层流病房的建立,有效抗菌素,抗病毒、抗霉菌药物高效价丙种球蛋白等的应用,预防治疗也骨髓抑制期的感染,造血因子、GM、CSF、G-CSF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输注缩短了强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期。加速了造血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γ基因重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对33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研究,以探讨该2种重排在小儿ALL的发生规律及与免疫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IgH阳性19例(57.6%),TCRγ阳性10例(30.3%)。有7例IgH及TCRγ均呈阳性,其中5例来自B系或T系分化早期的淋巴细胞白血病,提示在儿童初发淋巴细胞白血病中,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Rγ基因重排,且在免疫表型为分化早期的T或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并存上述2种基因重排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7.
涉及11q23/MLL重排的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5%~10%的人类白血病包括初发和治疗相关性白血病伴有11q23/MLL重排。白血病伴有11q23/MLL重排提示预后不良。位于11q23的MLL基因与各种不同的伙伴基因发生嵌合,产生独特的具有新的功能的融合蛋白。目前已发现的MLL伙伴基因达30余种。又有一些新的MLL融合伙伴基因被确定。某些携带11q23/MLL重排的细胞株已经被用来作为模型系统,探索MLL基因及它们的伙伴基因在致癌过程中的表达及功能的改变。白血病预后不良与11q23/MLL重排有关。Allo—SCT对伴有11q23/MLL重排的白血病的疗效有限。针对11q23/MLL重排的特异性治疗将给这类白血病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MLL双色FISH基因探针,应用间期FISH和多重巢式RT-PCR技术对189例AL患者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染色体R或G显带。结果 179例AL患者行FISH检测,其中9例(5.03 %)MLL基因重排阳性[无MLL-部分串联重复(PTD)],而经多重巢式RT-PCR检测的189例中16例(8.47 %)MLL基因重排阳性,包括MLL/AF9、MLL/AF10、MLL/AF6、MLL/AF17、MLL/ELL、MLL-PTD,189例患者同时进行染色体R或G显带,其中仅5例(2.65 %)涉及11q23的相互易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3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16例)中6种常见MLL基因重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重巢式RT-PCR技术是对初诊AL患者进行MLL基因重排筛检的有效方法,不仅能证实常规细胞遗传学易位,还能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均不能检出的 MLL-PTD,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基因重排与混合谱系白血病(MLL)基因丢失同时出现进行探讨。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和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63例ALL患者(8例成人,55例儿童)进行分析。结果:63例ALL患者中有4例(6.3%)出现MLL基因重排,其中3例出现MLL基因丢失,1例出现MLL基因的移位即t(4;11),3例出现了MLL基因丢失的患者同时合并有AML1基因重排,2例为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1例为AML1基因复制引起的环形21号染色体,即r(21)。55例儿童ALL中有15例(27.3%)出现AML1基因重排,即由t(12;21)易位而形成的TEL/AML1融合基因,TEL/AML1阳性患者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8例成人均无t(12;21)。结论:儿童ALL常合并有t(12;21),TEL/AML1融合基因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指标,而MLL基因重排的患者具有对常规化疗不敏感及预后不良的特点,两者同时出现说明白血病染色体重排、病理过程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LL-AF4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MLL-AF4+ 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MLL-AF4+ AL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文献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10例患者中女性6例,中位年龄34.5岁。起病时中位白细胞数114.89×109/L,5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合并髓外侵犯。8例免疫表型符合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其中6例pro-B-ALL,2例pre-B-ALL;2例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PAL),B/T淋系及B淋系/未分化型各1例。9例患者染色体具有t(4;11)(q21;q23)。7例B-ALL患者1疗程诱导化疗后6例获完全缓解(CR1),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2例患者死于移植后感染、脑出血及中枢复发,2例长期生存。2例未移植者于2疗程内复发。2例MPAL患者诱导化疗1例CR。复发的3例患者予Blinatumomab挽救治疗,1例CR2后出现髓外复发,另2例治疗无效。2例B-ALL治疗中发生系别转换。结论:成人MLL-AF4... 相似文献
11.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TCRδ基因重排的研究进展李扬秋综述汪明春校暨南大学血液病研究室(广州·510632)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识别与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MHC)产物相关的抗原的受体,它包括αβ、γδ两种异二聚体。TCRαβ在大部分外周血T细... 相似文献
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是儿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免疫表型 (免疫学 )在诊断该病中起着其它方法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如T ALL和兼备淋、髓同时表达及伴CD3 4阳性的ALL ,必须依靠免疫表型来诊断。作者在近 5年用免疫酶标法和 19种单克隆抗体 (单抗 )对 6 0例儿童ALL进行了免疫表型的测定与分析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 6 0例为 1994年 8月~ 1999年 11月就诊的初发未经治疗的儿童ALL ,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2 0 8~ 13 6 7岁 ,平均 7 99岁。骨髓按FAB分类L12 9例 ,L2 2 6例 ,L3 5例。同时 ,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改良VDCLP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VDLP方案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改良VDCLP方案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3.33%(χ2=4.670,P=0.031);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0.48%(χ2=4.053,P=0.044)。观察组患儿OS率、EFS率均高于对照组(t=-1.978、-1.914,P=0.025、0.030),但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LP与VDCLP对ALL近期预后均较满意,但改良VDCLP方案能降低过敏反应,更好地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allo-HSCT治疗的儿童复发难治性ALL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中位年龄9岁(1~ 14岁);B-ALL 14例,T-ALL 6例;移植时复发未缓解10例,复发后取得2次或者3次缓解10例;6例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14例仅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主要为白消安、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部分患儿加用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或司莫司汀及接受全身照射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1、+3、+6、+11天).移植后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并发症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 全部患儿均获重建造血,移植后1个月供者细胞嵌合率均为100%.移植后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为12.5d(9~23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15d(12~40d).随访至2014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2 ~ 50个月),8例发生急性GVHD,11例发生慢性GVHD,因GVHD死亡2例,感染死亡1例,复发死亡2例,共死亡5例,其余15例患儿生存,全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75%.结论 单倍型allo-HSCT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ALL安全可行,长期生存率提高,移植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5.
自70年代以来,随着对白血病细胞动力学认识的深化,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及治疗方法的改进,国外,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完全缓解率(CR)已达90~100%,5年以上无病生存率已达70%以上。国内我院及北京儿童医院最近几年总结的材料表明,无论在CR率及5年以上无病生存率方面,均已达到国外所报道的水平,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了急性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慨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pro-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o-B-AL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选择ALL患儿696例,统计pro-B-ALL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ALL患儿中pro-B-ALL发生率为6.18%(43/696),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1岁3例,1~9岁23例,≥10岁17例;初诊白细胞(WBC)计数≥50×109/L 15例,<50×109/L 28例;免疫表型中B系抗原CD20阳性5例、CD22阳性30例;T系抗原CD7阳性5例;干/祖细胞抗原CD34阳性31例,CD58阳性22例、CD15阳性5例;髓系抗原CD33阳性13例,CD13阳性10例;融合基因中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MLL-r)阳性15例,E2A-PBX1阳性1例,BCR-ABL1阳性1例,MLL-AF4阳性8例;MLL-r、MLL-AF4阳性者初诊WBC≥50×109/L比例均较阴性者高,CD13、CD22阳性率均较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缓解治疗1个月后完全缓解(C...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融合基因表达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1例初发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检出情况分为融合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特点、完全缓解率、复发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341例ALL患儿融合基因阳性检出率为48.1%(164/341),共检出15种融合基因,包括TEL-AML1、KMT2A重排、E2A-PBX1、BCR-ABL1、MEF2D重排、SIL-TAL1等。不同年龄组间融合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KMT2A重排多见于<1岁组,MEF2D重排多见于>10岁组。KMT2A重排+、BCR-ABL1+、MEF2D重排+和SIL-TAL1+患儿易发生高白细胞血症,且后3类患儿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受累。KMT2A重排(P<0.001)、BCR-ABL1(P=0.001)、MEF2D重排(P=0.001)多见于高危患者。融合基因阳性组基因突变检出率显著低于阴性组(27.9%... 相似文献
18.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涉及与其高危特点和预后不良相关的多种基因组改变,如IKZF1 、CRLF2、JAK1/2、EBF1-PDGFRB、ATF7IP、EPOR、SH2B3等.JAK/STAT途径和PI3K/mTOR途径已被证实很可能是某些Ph-like ALL的相关靶点,文章重点综述以上基因组改变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Ph染色体阳性的成人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h^ 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否具有一致的生物学特征并分析2组间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以年龄14岁为界,将所有ALL分为成人(aALL)和儿童(cALL)2组,除全部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外,15例患者接受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变异Ph易位均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证实。结果:Ph^ aALL和Ph^ cALL的发病率分别为14.4%(35/243)和5,4%(8/147),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6),2组间其他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Ph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占全部病例的16.5%,常见的异常包括-7,Ph^ ,del(9)(p11-12),del(20)(q11-12)。成人组及整体惠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组较之单纯Ph组具有更低的血小板计数(P=0.002;P=0.016)。成人组及整俅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缓解者生存期显著皆高于未缓解者(P=0.002;P=0.003)。成人组CD34^ 患者组缓解期及生存期显著短于阴性组(P=0.015;P=0.025),儿童组由于病例数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CD34表达在成人组与整体患者组预后影响的差异可间接反映出Ph^ aALL和cALL预后相关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