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CT征象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5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肺炎性假瘤41例,周围型肺癌3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对患者所得CT图像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影像学征象主要有:病灶位置(右肺、左肺)、病灶大小、CT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征、空洞、钙化、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情况等。结果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在病灶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上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性假瘤患者平直征为80.48%,多于周围型肺癌患者;周围肺癌患者分叶征91.17%,毛刺征82.35%,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为79.41%,明显高于肺炎性假瘤患者。结论分叶征、毛刺征、平直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为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鉴别重要征象,CT检查对两者诊断鉴别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SPN的MSCT征象,分析观察其发生部位、边缘、内部特征及强化方式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SPN典型的胸膜凹陷征是诊断肺癌可靠征象,空泡征高度提示肺癌,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或棘突以及完全强化更倾向于恶性结节诊断。结论:MSCT对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耕 《中外医疗》2011,30(17):166+168-166,168
目的研究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早期周围型肺癌88例,均行CT平扫,分析CT图像上病变的形态、边缘及密度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边缘分叶征出现率74例(84.1%),细短毛刺征71例(80.7%),锯齿征28例(31.8%),病灶内部空泡征36例(40.9%),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57例(64.8%),胸膜凹陷征55例(62.5%)。结论边缘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出现率较高,对CT诊断鉴别肺内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2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SPN,其中良性23,恶性49例,分别行MSCT MPR及CPR,观察其常见征象。结果深分叶征、短毛刺征、典型胸膜凹陷征、Ⅲ型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肺癌,凹脐型胸膜凹陷仅见于肺癌,均是可靠的恶性征象;空泡征、Ⅰ型支气管气像,肺癌占比例较高;Ⅴ型支气管气像、浅分叶、长软毛刺多见于良性结节。Ⅰ型、Ⅱ型血管集束征,Ⅱ型、Ⅲ型、Ⅳ型支气管气象,空洞征,钙化,良恶性无差异。卫星灶是结核球较特征性改变。结论 MSCT MPR及CPR较好显示SPN常见征象,对其良恶性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MSCT)高危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5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5例患者进行MSCT扫描,将所得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并分析各种CT征象,分析CT高危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联性。结果 在55例早期周围型肺癌中,腺癌32例(58.18%),鳞癌21例(38.18%),小细胞癌1例(1.82%),大细胞癌1例(1.82%)。不同病理类型早期周围型肺癌CT高危征象中的分叶征、毛刺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叶征、毛刺征、磨玻璃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对判断周围型肺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有一定意义,可帮助临床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定性认识,为定性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单一征象及组合征象在区分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N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l6排螺旋CT机进行平扫,应用GEADW4.3工作站的后处理技术对SPN进行分析,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个征象及组合征象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判断单个征象和组合征象的诊断效能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60例SPN患者进行了CT平扫,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单个征象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边缘不光整及血管集束征,其中诊断效能前三位的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其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0.771、75.0%、79.2%、76.7%、84.4%、67.9%,毛刺征:0.694、72.2%、76.7%、70.0%、82.3%、64.9%,胸膜凹陷征:0.660、44.4%、87.5%、61.7%、84.2%、51.2%。组合征象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分叶征+毛刺征:0.743、61.1%、87.5%、71.7%、87.9%、60.0%,分叶征+胸膜凹陷征:0.674、38.9%、95.8%、61.7%、93.3%、51.1%,毛刺征+胸膜凹陷征:0.646、33.3%、95.8%、75.0%、92.2%、48.9%,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0.653、30.6%、100%、58.3%、100%、48.9%。单个征象及组合征象的诊断效能均无统计学差异,其各组间ROC曲线下面积Z检验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平扫能对多数SPN良恶性做出准确诊断。随着组合征象的增多,诊断恶性的阳性预测值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对比分析X线平片与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平片、CT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显示病灶边缘为分叶征31例,细短毛刺征23例,病灶内部为空泡征7例,空气支气管征8例,病灶周围为胸膜凹陷征19例,血管集束征13例。CT检查显示病灶边缘为分叶征37例,细短毛刺征33例,病灶内部为空泡征17例,空气支气管征21例,病灶周围为胸膜凹陷征25例,血管集束征24例。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35/45)78%,CT的诊断准确率为(42/45)93%。结论:分叶征、细短毛刺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是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X线平片与CT扫描是临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两种重要手段,CT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能够有效提高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CT征象及早期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三种类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CT征象,74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增强扫描及灌注成像扫描,比较良性、炎性、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之间的差异。结果恶性结节:37例恶性结节中31例边界清晰,占83.78%,分叶征27例,占72.97%,毛刺征22例,占59.46%,胸膜凹陷征17例,占45.95%,10例棘状突起,2例出现钙化,无卫星病灶表现;良性结节:16例良性结节患者均表现为边界清晰,15例有钙化灶,占93.75%,少见结节内亮影,棘状突起及分叶,且仅有1例有胸膜凹陷征及毛刺;炎性结节:炎性结节21例内卫星病灶12例,占57.14%,11例可见棘状突起,占52.38%,以上两者为主要征象,少见空洞、钙化及分叶征象。BV、PS、BF、MTT值四项指标中,恶性患者PS值较炎性患者显著较高(P0.05),其他灌注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良性结节患者比较BV、PS、BF、MT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不同病理类型的CT征象存在显著差异,且炎性、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比较CT灌注参数差异明显,而PS值可作为炎性与恶性鉴别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怀疑为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早期肺癌定性诊断和危险度评估,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早期肺癌48例,良性结节30例;48例早期肺癌患者淋巴转移9例。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肺结节显像对短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像效果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 与CT平扫相比,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为肺结节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桂东川  谢百超 《农垦医学》2006,28(4):256-260
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一直是肺部影像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该病周围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支气管集束征、胸膜侧阴影和棘状突起,肿瘤内部征象: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洞、钙化收集。笔者综合这些影像学征象,对66例周围型肺癌进行分析诊断,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在早期周围型肺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腺癌32例,鳞癌30例,小细胞癌6例)采用LDP免覆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VEGF和MV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影像学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和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91,p〈0.01),VEGF和MVD表达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腔积液等影像学征象均有关(P〈0.05),而与毛刺征无关(p〉0.05)。结论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征象与VEGF和MVD表达密切相关,当肿瘤直径大于3cm,出现分叶征、棘状哭起、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胸腔积液等征象,提示肿霜可能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cm以下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在MSCT常规扫描与HRCT上征象的检出及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了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2cm以下的73例周围型肺癌和32例炎性结节病例,分别采用7mm层厚和1mm HRCT重建,分析了病变密度、小泡征、支气管充气征、病灶边缘、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病灶周围模糊影及强化等征象表现。结果 7mm层厚像对肺癌与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1mm HRCT对肺癌与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1mm HRCT与7mm层厚像对肺癌征象检出比较P0.05,上述三者均有统计学意义,1mm HRCT与7mm层厚像对炎性结节征象检出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小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多见于肺癌。结论 1mm HRCT是周围型小肺癌与炎性结节鉴别的首选检查技术,尤其对小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OPN和VEGF-C表达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对42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检测其OPN和VEGF-C的表达,分析其与CT征象的关系。结果:OPN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胸膜外脂肪线消失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深分叶征、棘状突起、血管集束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有关(P<0.05)。OPN、VEGF-C与毛刺征和空洞均无关(P>0.05)。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中,肿瘤大于3.0cm、深分叶征、棘突征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提示该肿瘤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孤立肺结节(SPN)的CT征象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SPN(周转型肺癌40例,结核瘤21例,炎性假瘤10例)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列举18个征象进行统计,常规CT检查71例,高分辩CT(HRCT)检查44例。结果 18个CT征象中有鉴别意义的主要征象有深分叶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毛刺、棘状突起、血管支气管集束征、钙化、卫星灶和周围支扩征。HRCT显示这些征象较清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 GGO)良恶性病灶多层螺旋CT(MSCT)的特点及其与病理学基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5例f GG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良性病灶21例(炎症15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6例);恶性病灶5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37例,腺癌17例)。分析良恶性病灶MSCT特点(位置、大小、形态、边缘、病灶-肺界面、常见征象、磨玻璃密度结节量化分型)。结果恶性病灶患者年龄较大、病灶也较大,与良性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灶形态多呈圆形/类圆形,边缘多分叶征、毛刺征、棘状突起;病灶-肺界面多清晰;常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与良性病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病灶多以Ⅰ型为主,恶性病灶多以Ⅱ/Ⅲ型为主,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灶MSCT特点与其病理学基础有关,病灶大小、形态、边缘、病灶-肺界面、分型,以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常见征象,是鉴别诊断良恶性f GGO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任小芳  杨殿香 《吉林医学》2010,(25):4332-433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围型肺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图像以磨玻璃改变41例(51.25%)、毛刺征49例(61.25%)、分叶征40例(50%)、胸膜凹陷征47例(58.75%)、血管集束征32例(40%)占主要征象。MPR在磨玻璃改变、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SSD在分叶征、胸膜凹陷征,VR图像在血管集束征等方面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征象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层CT(multi-slice CT,MSCT)在薄壁空洞肺结核与薄壁囊腔类肺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46例薄壁空洞肺结核患者与38例薄壁囊腔类肺癌患者,分别纳入结核组与肺癌组,对2组临床资料与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2组CT动态随访情况。结果肺癌组平均年龄高于结核组(P0.05);肺结核组含气腔隙壁厚大于肺癌组(P0.05);形态学分型中,肺癌组Ⅳ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结核组(P0.05),结核组Ⅲ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磨玻璃征、蜂窝征、边缘分叶征与短毛刺征、瘤肺界面清晰毛糙、腔内壁不光整、内部结构分隔、壁结节、血管穿行、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所占比例高于结核组(P0.05),结核组含气腔隙单囊、卫星灶所占比例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随访发现囊壁不规则增厚及壁结节增大,结核组发现空洞缩小。结论薄壁空洞肺结核与薄壁囊腔类肺癌在MSCT上含气腔隙壁厚、形态学分型、磨玻璃征、蜂窝征、边缘分叶征与短毛刺征、瘤肺界面表现、含气腔隙数目、腔内壁光整程度、内部结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卫星灶等方面存在差异,分析以上征象有助于二者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CT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方法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的CT征象,并与5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CT征象对照。结果肺炎性假瘤多呈圆形,位于肺外围或胸膜下,主要表现有散在结节征(31.58%)、桃尖征(31.58%)和平直征(21.05%),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5.26%);周围型肺癌多呈结节状,主要表现分叶征(55.77%)、毛刺征(40.38%)、血管集束征(50%)和胸膜凹陷征(48.08%),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5385%)。结论多种CT征象综合有助于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和提高肺炎性假瘤术前CT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张立志 《吉林医学》2010,31(15):2288-228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X线、CT影像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周围性小肺癌46例,并对其影像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周围型小肺癌中,细支气管肺泡癌23例、小细胞癌7例、低分化腺癌12例、鳞癌4例。X线片表现为小结节状或斑片状;CT表现为小结节状、斑片状、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结论: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和边缘毛刺征是周围型小肺癌的最重要征象,是影像学诊断的特征性指标;空泡征和血管集束征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也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