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ang Y  Wang H  Dong S  Wang H  Zhu L  Zhou B  Hou S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588-590
目的探讨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方法根据41例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患者发病机制、病程、症状及体征,肩关节X线片、气碘双重造影CT,以及基于关节囊、盂唇愈合机制,采用康复治疗和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治疗的经验,提出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结果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诊断标准为:(1)外伤史;(2)肩前侧痛、无力、关节活动受限和肩周肌肉萎缩;(3)前惧痛征和前抽屉试验阳性;(4)X线片HilSachs骨缺损和气碘双重造影CT异常。治疗原则:(1)病程3个月内行康复治疗;(2)病程3个月以上、关节囊撕裂、康复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治疗结果:41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的提出,对提高肩部损伤的治疗水平以及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肩关节后不稳定,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创伤性肩关节后不稳定患者采用气碘双重造影检查,明确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的病理因素,针对其骨和软组织结构异常,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结果气碘双重造影检查显示患肩有关节盂后缘骨性破坏、关节囊松弛和盂唇撕裂表现。采用骨阻滞联合关节囊紧缩成形术治疗后,在随访5—38个月(平均19个月)期间无一例患者诉肩关节不稳定症状。结论包括骨和软组织异常在内的多种病理因素可导致肩关节后不稳定。正确的手术治疗需纠正患者存在的病理变化,而不是对所有患者实施一种“标准”的术式。对于存在多种病理因素的肩关节后不稳定患者宜采用联合手术的方法,以纠正其各种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B  Wang HF  Li GP  Lu QY  Li G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4):1683-168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的治疗原则、操作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9月至2005年5月,本组患者18例,其中运动伤12例,工伤5例,交通伤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平均15周。临床表现为肩痛18例,肩活动受限15例。前惧痛征(apprehension)阳性18例;肱二头肌牵拉征(speed)阳性5例;X线出现Hill-Satchs征3例。气-碘双重对比造影CTⅠ度1例,Ⅱ度15例,Ⅲ度2例。手术情况镜下见前盂唇撕脱18例,前关节囊松弛4例,合并上方盂唇撕裂(SLAP损伤)4例,游离体3例,盂唇骨赘形成2例,肱骨头、肩胛盂软骨剥脱2例;分别给予关节镜下前盂唇缝合锚钉固定(18例),前关节囊松弛紧缩术(3例),肱二头肌腱刨削(2例),关节囊外重新附着固定(2例),上盂唇缝合(3例),刨削(1例)等处理。术前UCLA肩关节评分(14±3)分。结果1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10~32个月)。所有患者肩部疼痛消失。1例于剧烈活动后肩部酸困感。肩部活动受限3例,其中后伸受限10°1例,肩外旋受限2例(<20°),前惧痛征1例有轻度不适,余体征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恢复原工作、运动。术后UCLA肩关节评分(32±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81,P<0.01)。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可取得良好效果。熟练操作技术,准确判定前盂唇充分松解及复位、固定,并正确处理合并损伤十分重要。带线锚钉固定前盂唇可靠,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治疗效果.方法在1996年1月至2003年8月间应用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22例创伤性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病人.结果术前平均伸屈膝关节0°~49°,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平均伸屈膝关节可达0°~110°,未见继发血肿感染,髌前皮肤坏死及伸膝无力等并发症.结论改良股四头肌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僵硬手术安全,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关节造影 (MRA)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诊断为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 2 7例 (2 7肩 ) ,均在术前接受MRA检查 ,然后都在关节镜下进行检查和治疗。所有的MRA影像、关节镜下表现均记录在光盘内。结果 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MRA影像表现分为三型 :Ⅰ型为后侧关节囊轻度分离 ,没有移位 ,伴盂唇损伤 ;Ⅱ型为不完全撕裂 ,囊性变 ;Ⅲ型为完全撕裂 ,关节囊袋明显增大 ,轮廓丧失。将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的关节镜下表现分为四型 :Ⅰ型为关节盂缘不完全撕裂 ;Ⅱ型为边缘型裂纹 ;Ⅲ型为侵蚀状磨损 ;Ⅳ型为瓣状撕裂。MRA影像表现和关节镜下表现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MRI影像的Ⅰ型与关节镜下表现的Ⅰ型对应 ,MRA的Ⅱ型与关节镜的Ⅱ型对应 ,MRA的Ⅲ型与关节镜Ⅲ型和Ⅳ型对应。结论 通过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MRA影像的对比分析 ,有利于提高对创伤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影像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Guo L  Chen GX  Duan XJ  He R  Chen H  Huang HB  Zhang Y  Y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21-122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伸直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患者,病程中均有慢性肘关节过伸落空损伤史,有过伸受限合并疼痛症状,平均伸直滞缺18.2°(10°~25°).全部采用五通道入路法行关节镜探查手术,术中清理前关节腔,必要时松解前方关节囊,清除肱骨滑车骨赘,行肱骨鹰嘴窝和尺骨鹰嘴成形术.术后常规抗感染、康复训练及预防骨化性肌炎治疗.随访时对比手术前、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Mayo评分表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结术后并发症.术前Mayo评分良13例,中5例,差3例.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9.7个月).21例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过伸度均得到改善,疼痛症状消失.平均伸直滞缺2.4°(0°~5°).术后Mayo评分优17例,良4例,中0例,差0例.未见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伸直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7.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后期可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犤1犦。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多种,但多数效果不满意。近年来,我科用肩胛上神经阻滞辅助功能锻炼对这类病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48例,女80全,年龄35~72岁,病程3个月~1.5年。所有均符合临床疼痛治疗学犤2犦肩周炎治疗标准。患者均有肩周痛、肩关节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治疗前,所有病者肩关节活动:上举≤90°,外展≤45°,…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不稳定因素的影像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肩关节不稳定因素种类很多,首选X线检查可准确而快速显示骨性病变;X线造影多作为CT关节造影(C1A)或MR关节造影(MRA)检查时的辅助检查;常规CT检查常用于肩关节外伤后骨折诊断;常规MRI检查对急性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是肩袖完全性撕裂诊断的金标准;CTA检查对盂唇、关节囊损伤及肩袖完全性撕裂等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MRA检查对肩袖部分撕裂的诊断敏感性较常规MRI和CTA检查高,时盂唇、关节囊和韧带等细微软组织损伤的显示较CTA检查清晰,是肩关节不稳定因素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反复性肩关节后方不稳定在临床上极为少见.笔者2007年6月收治1例该病患者,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诊疗认识,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11岁,因既往3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右肩关节脱位入院.脱位时肩关节无疼痛,但患肢可正常持重.症状体征: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右肩关节前方、侧方压痛阴性,后侧压痛阳性,右肩关节周围扣击痛阴性.右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可自主后脱位.辅助检查:右肩关节穿胸位X线片及三维CT未见明显异常.MRI示:右肩关节囊周围局部软组织信号改变,关节囊松弛,考虑韧带或关节囊损伤.  相似文献   

10.
刘继军  郑国柱  赵炬才 《中国骨伤》2000,13(11):649-650
目的探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效果及机制.方法对90例(92肩)冻结肩进行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28肩在松解前进行肩关节造影,5肩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后,再次进行肩关节造影.结果随访8~43个月,手法松解92肩,优86肩,良6肩,差0肩.3例出现麻醉并发症.造影显示,松解前关节腔容积明显变小,平均7ml,关节囊粘连挛缩,以腋隐窝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最严重.康复后关节造影显示,关节囊边缘光滑,未见造影剂外渗.结论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疗效显著.麻醉后运用手法可充分松解关节囊内粘连,松解过程中撕裂的关节囊在患肩主动功能锻炼过程中,可获得重新修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