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病人心阴虚心气虚证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3例常见心脏病人按辨证分为心阴虚(31例),心气虚(22例)两组,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常用指标,并与正常人组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心阴虚,心气虚两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较正常人为高(P<0.05-0.01)。说明阴血不足与心气圮虚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而致液流变性发生变化。但心阴虚与心气虚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心肌虚,心气虚证植神经功能的变化,将55例辨证为心阴虚、心气虚证心脏病患者分别测定心捕间距、卧立血压差、24h尿儿茶酚胺等指标,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心气虚患者,心搏间距、平卧虽与健康人无有明显差异,但有78.9%的患者呼吸差<15次/min,78.9%的患者30/15比值<1.03,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同时还有47.4%的患者立卧差<15次/min,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1979—1988年国内杂志上关于心气虚、心阴虚客观化研究的进展。在心气虚方面,主要有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三方面的研究。其中以心功能的改变最有特色,不仅有定位、定量的意义,还可用于与其他脏气虚作鉴别诊断。在心阴虚方面,主要有植物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与甲皱微循环、内分泌功能、血浆环核苷酸、脂代谢几个方面;并提出今后可从:辨证分型使用统一标准,进一步扩大客观指标的研究范围,寻找有特异性的指标,积极开展动物实验等四个方面去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心阴虚心气虚证患者心功能及周围血管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其功能与周围血管阻力情况密切相关。近十年多来,许多学者已注意到心气虚与左心功能有关,从方法学上有些学者采用心机图、超声心动图、核听诊器等测试证实,心气虚患者有不同程度左室心功能减退,但心阴虚,心气虚两种证型与周围血管阻力之间关系未见报道。为了探索心阴虚及心气虚与心功能及周 相似文献
5.
心气虚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功能分析福州市中医院(350001)刘安如张清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350003)陈文发为探讨心气虚证患者血流循环功能及其动力学的特点,我们应用心血管功能仪无创伤性的检测方法对157例心气虚证患者进行观察,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能量代谢异常成为研究心力衰竭发生机制的一大热点。心衰初始阶段,心肌能量缺乏和底物利用障碍促进了心肌"代谢重构",加重心衰的发展。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现通过研究心肌能量代谢对心力衰竭的影响,以及心气虚与心力衰竭本身的相关性,推测"心气"与心衰状态下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现阶段,开展对心气虚与能量代谢的研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有利于为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心气虚证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40只NIH小白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心气虚模型组,用连续控食(每日50g/公斤)达到饥则损气,强迫负重游泳(10分钟/日)模拟惊劳病因,以及大剂量连续4天灌服心得安溶液0.5ml(含心得安1mg/ml)致心气耗损等综合方法造模。结果:24天后发现造模小鼠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减少、鼠尾淡白、缩肩拱背、行动迟缓、体重减轻、耐力下降,并出现气促表现,尤以强迫活动后为甚。心电图检测心率减慢,心功能检测PEP/LVET增大,EF、CO、SV、LJ值减小,心肌匀浆检测SOD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模型基本符合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对心气虚证本质的探讨和寻找心气虚证的有效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气虚证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仿照睡眠剥夺法制作心气虚证的大鼠模型,并进行血液流迹学和肠系膜微循环的检测。结果表明:模型组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全血经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沉方K值等明显增加,肠系膜循环血流速度缓慢、血汉量减少。提示心气虚证其血液处于一种高粘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9.
心气虚证客观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气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其客观化研究主要是以临床和实验为手段,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近年来,心气虚证的客观化研究内容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证”的辨证客观化、规范化、定量化研究方向,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冠心病心气虚证临床微观辨证初探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以中医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初步研究了冠心病心气虚证的微观辨证。结果提示:心功能检查对心气虛证的辨证具有一定的定位、定性、定量的意义;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血浆TXB_2、6-Keto-PGFla含量的改变,认为气虚可以导致血瘀;cAMP/cGMP比值对鉴别气虛与阴虛具有一定意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虚证的共同特点,淋转等可以作为虚证的共同指标;2,3-DPG增高可能是心气虚证指标之一;心气虚者24小时尿17-羟、17-酮类固醇排出量正常、交感神经功能偏亢,此与肾阳虚者尿17-羟、17-酮类固醇排量明显减低和脾气虚者以迷走神经功能偏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14.
心气虚证患者临床脉象与心输出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心气虚组75例、心阴虚组33例、心脉痹阻组58例和正常人组70例的临床脉象及心输出量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心气虚组弱脉的发生数分别与心阴虚组、心脉痹阻组和正常人组的弱脉发生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气虚组心输出量与心阴虚组、心脉痹阻组、正常人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提示心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脉象以弱脉为主,弱脉作为心气虚证的客观诊断依据具有一定意义,心输出量的减少是心气虚证产生的原因之一。同时,经观测48例心气虚弱脉组病人和27例心气虚非弱脉组成病人的心输出量,发现弱脉组的心输出量明显低于非弱脉组(P〈0.01)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心输出量的减少是弱脉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芪心复康对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筛选治疗心气虚证的有效方药。方法:16只NIH小白鼠采用连续控食,强迫负重游泳,大剂量灌服心得安和注射垂体后叶素等综合方法制造心气虚证动物模型。造模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物每日加服参芪心复康煎液0.5ml(含参芪心复康生药0.5g/ml);对照组动物每日加服生理盐水0.5ml。结果:心气虚证动物灌服参芪心复康后,负重游泳时间延长,心率加快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气虚证阻抗心动图的临床意义评价与心气虚证分度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阻抗心动图对冠心病之心气虚与心气未虚者的心功能不同特点以及兼有标实证对心功能的影响作了较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心气虚者的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力、心室顺应性和血管功能等均较心气未虚者明显下降。在心气虚的状态下,兼有血瘀证对左心功能下降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气滞证,痰浊证影响最小。为使心气虚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以五项主要心功能指标中的异常指标多少作为心气虚量化分级的评判标准,其符合率达78.08%,故对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颇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明确心气虚证证候,为中医心气虚证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全面搜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VIP)数据库中有关心气虚证论文,形成心气虚证文献库,提取其中心气虚证诊断标准。采用Excel 2016软件提取其中的症状与体征形成初步诊断条目池,制定《心气虚证诊断条目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向全国21名专家发送问卷,回收资料后采用Excel 2016及SPSS 21.0软件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及满分比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出心气虚证中重要的诊断条目。结果:在文献检索中提取出230篇有效论文,得到心气虚证诊断标准22种,提取其中的症状和体征共得到诊断条目34条。回收有效问卷21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筛选出心气虚证诊断条目12条,初步确定了心气虚证的重要诊断条目。心气虚证中重要的诊断条目为:胸闷、心悸或怔忡、心悸活动后加重、气短、动则少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脉细、脉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少。较为重要的诊断条目为:面色少华、脉结或代、心脏射血前期(PEP)延长、PEP/LVEF增高。结论:确定心气虚证诊断条目12项,较为重要的条目4项,可供第二轮专家调查,为心气虚证诊断标准修订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人参注射液治疗心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观察结果提示,心气虚患者不仅多有瘀血证症状及体征,且其血液凝固性及粘滞性均较正常组增高,左心泵力、心排出量较正常人降低,微循环也有明显异常。心气虚症状、体征积分与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参数变化呈正相关,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呈负相关。人参治疗后不仅症状、体征显著好转,同时低左心泵力、低心排出量、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从临床及实验方面多层次、多指标、多途径地论证了“气虚致瘀”“益气祛瘀”及气血相关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