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品珍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0):796-797
新生儿院内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母婴同室有利于母婴健康,但基层医院条件有限,母婴同室仍然存在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隐患.  相似文献   

2.
王鸿娟  卢根 《贵州医药》1998,22(3):199-200
为了解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对新生儿发病情况有无影响,现将我院实行母婴同室前后新生儿发病情况作对比分析。1临床资料1.1对象取1993年7月-1994年6月我院创建爱婴医院实行纯母乳喂养的2738例为母婴同室组,与前年同期集中于婴儿室中以牛奶喂养为主的2547例母婴分室组对照。1.2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见表1及表2。表1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比较2结果2.1分娩方式:两组难产率分别为27.43%和28.66%,情况基本接近。2.2新生儿情况:两组重度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门防和1.49%(才一1.仍,P>o.%);早产的发生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禤健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417-417,420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出生且母婴同室的358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妇的文化程度、无菌观念、胎龄、分娩方式、羊水质量以及室内环境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与否存在着普遍关联(P<0.05)。19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中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为8例(42.11%),其次分别为脐部、眼部、口腔感染。产后3d感染者最多,为8例(42.11%),4d感染者4例(21.05%),5d感染者3例(15.79%),6d、7d、8d以及8d以后感染者各1例(5.26%)。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产妇及新生儿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医院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对某院新生儿区住院病人发生院内感染 (鹅口疮、尿布疹 )的比率以及感染出现的时间作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提倡使用一次性尿布 ,能促进新生儿健康 ,减少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合适的新生儿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05年3月住院分娩的79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05年4月住院分娩的76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除沐浴外)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新生儿护理模式优于传统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22-123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0年在本院实行母婴同室的6 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例数为57例,为0.91%。按照护理干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本院2007~2010年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情况分析显示,共有57例新生儿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1.50%~0.45%,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部位研究显示,主要的发病部位为上呼吸道,为32例,占56.14%,其次为皮肤14例,占24.56%。对研究人群进行不同护理,其早期护理组发生感染例数为9例,占0.40%,常规护理组发生感染的例数为48例,占1.23%,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预防新生儿感染的病因为细菌性感染,早期护理组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应注意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0,5(9):214-215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46例,医院感染率为2.14%。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34.78%),其次为眼部、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及口腔感染等(分别为17.39%、15.22%、15.22%和13.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新生儿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母婴同室及母婴分离时新生儿发病情况 ,对我院前 4年母婴分离及后 4年母婴同室共 864 2例新生儿常见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母婴分离组  1992年 10月至 1996年 10月 4年共出生正常新生儿 412 6例 (不包括出生后窒息、缺氧缺血脑病等 ) ,全部为母婴分离 ,每天定时喂母乳 4次 ,间以糖水、奶粉。男 2 0 96例 ,女 2 0 3 0例。出生体重平均 3 15 1 2± 10 2g ,胎龄平均 3 8 5 2± 1 5周。顺产 2 2 5 2例 ,占 5 3 69% ;难产 (剖宫产、产钳、胎吸等 ) 1874例 ,占 46 3 1%。1 2 母婴同室组  1996年 10月…  相似文献   

9.
我院创建爱婴医院以来,实行母婴同室,早吸吮、按需哺乳,取消了原有的婴儿室,不仅使新生儿获得了充足的母乳,而且大大减少了婴儿患病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1995~01-05间住院分娩的新生儿525例作为母婴同室组(观察组),包括自然分娩儿433例(82.4%),难产儿92例(17.5%),其中足月低体重儿(≤2500g)39例(7.4%),早产儿14例(2.7%);以1994年;和期非母婴向室时住院分娩儿510例为对照组,其中顺产儿421例(82.5%),难产儿89例(17.so/o,低体重儿38例问.5%),早产)L20例问.9O4)…  相似文献   

10.
徐桂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514-2514
目的 总结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护理,观察其疗效.结果 有效地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产妇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和观察,提高满意度.结论 通过对母婴同室新生儿的系统护理,保障新生儿安全及提高产科质量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母婴同室的病房新生儿住院期间存在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的评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采取积极措施,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新生儿家属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因素的发生。结论做好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安全管理,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几率,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刘爱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535-2536
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做好婴儿的临床观察极其重要,尤其是出生7天内新生儿,对外界适应能力差,不良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均可造成疾病发生,自2001~2002年对684例的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从封闭式的婴儿室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母婴同室,是产科的一项重要改革。由于产妇和家属对婴儿感情的特别投入,婴儿的细微变化成为她们关注的热点,因此也为我们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2002年2~8月在我院出生的正常分娩新生儿的护理进行了剖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4,(11):365-366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采集我科室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产后患者,将其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其两组的护理临床分析。结果干预组经母婴同室的合理的护理干预直至出院新生儿均为健康的有58例,占总病例的96.66%,干预组新生儿安然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1.66%。结论经合理的护理干预,其母婴同室新生儿安然健康的人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与产科密切相关.胎儿脱离母体转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巧珍  方景春  曾珍 《江西医药》2009,44(3):257-258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的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疾病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情变化时间均在生后72h以内;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肺炎是主要疾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的巡视和观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对新生儿健康发育的影响,方法:观察组285例,采用母婴同室,新生儿一出生后就和母亲皮肤相接触,24小时在一起,按需哺乳,对照组250例,实行母婴分室,定时喂奶,结果:母婴同室新生儿发病率明显低于母婴分室,结论:实行母婴同室有利于降低新生儿常见病发病率,有利于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这一特定环境中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的情况。方法:观察30例于1998年10月我院产科顺娩七天之内,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其中A组13例,生后即母婴同室;B组17例,寄养在寄养室。A、B两组分别于生后即刻常规取脐动脉血1ml,生后三、六天常规取股脉静脉血1ml送检血间接胆红质。结果对A、B两组生后三、六天血间胆均数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母婴同室之围产期新生儿非病理性黄疸重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9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共同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安全意外事故、家属投诉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