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腹前壁途径腹腔神经丛阻滞术(NCPB)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4例接受了CT引导下经腹前壁穿刺无水酒精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癌性疼痛的中、晚期胰腺癌和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短期疗效(<2周)的有效率为91.7%,完全缓解率为45.8%,长期疗效(>3个月)的有效率为71.4%,完全缓解率为14.3%。无1例严重并发症。结论:T导腹前壁穿刺腹腔丛阻滞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上腹部及后背癌性疼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手术的疗效因素。方法分析20多年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影像学改变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本组病例症状完全控制950例(74.21%),症状控制伴有肢体麻木、发音、情感、智能障碍270例(21.09%)。无效50例(3.9%),恶化10例(0.78%)。结论CT及MRI靶点定位法与脑室造影定位法无显著差异,而靶点定位、毁损范围与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癌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空洞性肺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6例中,鳞癌30例(65.2%)、腺癌8例(17.4%)、大细胞癌4例(8.7%)、小细胞癌3例(6.5%)和混合性癌1例(2.2%)。CT表现:(1)肿块边缘具有恶性肿瘤的征象(毛刺征n=29,63.0%;分叶征n=26,56.5%;胸膜凹陷征n=25,54.3%;远侧阻塞性改变n=35,76.1%);(2)多为厚壁空洞(≥5mm38例,82.6%);(3)空洞壁厚薄不均(32例,69.6%);(4)空洞大(〉3cm23例,50.0%);(5)多有壁结节(36例,78.3%);(6)空洞多偏心(25例,54.3%)。结论:空洞性肺癌易发生于鳞癌,给合CT特征性表现对大多数患者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CT引导下能够快捷,正确针刺抵达椎间盘突出位置,用激光汽化微创技术的方法达到治疗目的。方法:在CT机的床上先对突出椎间盘进行定位。然后经皮穿剌,针尖正确定位于椎间隙中心,用激光髓核汽化对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达到减压消除症状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椎间盘突出共75例,经激光汽化微创技术治疗,症状完全缓解50例(占66.7%),部分缓解加例(占26.7%),无效5例(占6.7%)。结论:精确的凹导向定位,用激光汽化微创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具有安全,快速,正确,成功率高,疗效明显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术损毁丘脑VL后部和苍白球治疗扭转痉挛已有近50余年的历史,早期γ刀治疗脑功能性疾病,使用气脑造影控制定位,治疗有效率低。近年来采用CT、MRI靶点定位,γ刀损毁苍白球等脑功能性核团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但γ刀辐射半径较大,不利于分次治疗,使治疗受到一定限制。笔者首次应用X刀分次损毁苍白球治疗扭转痉挛病人12例。2~24个月随访,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CT引导下穿刺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穿刺病理结果,其中22例有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穿刺成功32例(84.2%),失败2例(5.3%),取出病理组织少4例(10.5%)。16例穿刺成功并进行手术者穿刺病理与术后病理完全相符。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准确、安全,在诊断骨肿瘤及瘤样病变中应用价值较大;正确选择靶点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多点穿刺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多靶点调控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11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应用多元定位、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难治性精神病110例,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国内外公认通用的精神病临床评定量表:精神分裂症选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哈密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家属观察疗效问卷,韦氏智力量表(WISC-RC)测定智力。评定时间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前,手术后1、3、6、12月定期随访。结果:治愈8例、显效62例,治愈、显效率为63.63%;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55%。结论:多元定位、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病,是一种定位准确、疗效明显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UR—XGD旋转式伽玛刀螺旋CT定位的方法和优越性。 方法:应用Leksell—G型立体定向框架和螺旋CT扫描机对35例颅内病变进行CT定位。 结果:本组35例均采用德国西门子PLUS-4A型螺旋CT.扫描机定位,保证了治疗靶点的准确性。 结论:螺旋CT定位是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病变精确有效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验,更好地提供临床科研诊断治疗依据。方法:配合颅内血肿微创市患者CT检查,定位诊断。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行头颅血肿微创术CT检查101例(207次),男性8l例(80.20%),女性20例(19.80%),年龄10-86岁,平均53.46岁。定位诊断101例中基底节出血26例(破入脑室8例)、外囊区出血17例、硬膜下血肿58例。结果:配合微创术CT检查101例(207次)中100例顺利通过检查(206次99.52%);1例(1次0.48%)在检查中病情突变(大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定位诊断101例中治愈好转94例(93.07%);出血量增大(再出血)7例(6.93%),其中死亡1例(0.99%)。结论:迅速及时安排并协助配合病人上机检查.定位诊断准确无误,才能尽早手术,及时有效地解除颅内压,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帕金森病丘脑腹外侧核及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对15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及苍白球腹后部同期毁损术,术中CT影像学定位,测出毁损靶点三维空间的X、Y、Z值。结果术中靶点CT定位与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的靶点吻合率达80%,其余20%误差均小于2mm。结论利用普通CT扫描,术中能准确地进行靶点的影像学定位。其费用较利用SPCT或MRI定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MRI和增强CT扫描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RI和增强CT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探讨两组方法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组10例肝细胞癌中9例(90.00%)呈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图1B ),11例肝脏转移瘤中9例(81.82%)呈边缘环形强化,10例肝血管瘤中9例(90.00%)病灶呈渐进性强化,18例肝囊肿动态增强病变均未见强化。M RI与临床病理确诊结果符合率(91.53%)明显高于增强C T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和甲状腺腺瘤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CT表现,并以同期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腺瘤作对照,全部病例CT扫描均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灶77.78%(14/18)为单侧,其余3例为双侧、1例位于峡部;甲状腺腺瘤的病灶91.30%(21/23)为单侧,其余2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不同于腺瘤:病变密度不均匀达77.78%(14/18),明显多于腺瘤的39.13%(9/23,P=0.031);微钙化50%(9/18),多于腺瘤的8.7%(2/23,P=0.009);形态不规则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13.04%(3/23,P=0.001),边缘不清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21.74%(5/23,P=0.004)。乳头状癌中1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但与腺瘤无统计学差异,另有6例有周围结构侵犯、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和甲状腺腺瘤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以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和微钙化为特征,周围组织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均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廊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心脏转移癌的CT表现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42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心脏转移癌的CT图像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包增厚、心包积液、心肌及心腔内有无肿块等。结果42例患者中累及心包者36例(85.7%)、累及心肌者7例(16.7%)、累及心腔者12例(28.6%)。结论心脏转移癌在CT表现上多为心包积液、心包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心肌及心腔内肿瘤等。CT对心脏转移癌的诊断有帮助,但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小儿腹膜后肿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行CT检查并具有完整资料的小儿腹膜后肿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3个月-14岁,小于5岁36例。3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12例具有典型的CT征象可资诊断。32例行B超检查。结果:42例患儿中,良性肿块20例(占47.62%).恶性肿块22例(占52.38%),实质性肿块25例,占59.52%,囊性肿块17占40.47%。先天性肾盂积水7例,先天性肾囊肿6例,囊性畸胎瘤2例,肠系膜囊肿1例,腹腔脓肿1例。实质性肿块中神经母细胞瘤6例,肾母细胞瘤11例,淋巴瘤5例,畸胎瘤3例。本组CT检查结果术前定位诊断正确率95.2%(40/42),定性诊断正确率61.9%(26/42)。同时对各种疾病进行了鉴别诊断。结论:CT检查是儿童腹膜后肿块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为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决定能否完整切除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是儿童腹部肿块病变的必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结肠CT三维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3DCT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5例已知直肠癌患者先后进行结肠CT仿真内镜(CTVE)和结肠镜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VE。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肠外CT所见主要依据临床、手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结果 35例直肠癌共36个病灶(1例有2个癌灶),早期癌1个,进展期癌35个。进展期直肠癌中以Borrmann 2型最多见,占71.4%(25/35);中分化癌20例,占57.1%;浸润全层者30例,占85.7%。3DCT对进展期直肠癌Borrmann分型判断的正确率达97.1%(34/35),而结肠镜的正确率为88.6%(31/3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直肠癌的定位均比较满意。在3DCT中,SSD像最为直观立体,便于外科术前定位分析;CITE像最利于病灶大小的测量,与结肠镜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手术结果相符。25.7%(9/35)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严重狭窄或患者情况而失败,而这些患者在CTVE检查效果比较满意,在结肠远端发现2枚息肉和1个溃疡型癌,阳性所见占33.3%(3/9)。19例患者结肠CT检查发现结肠以外病灶,占54.3%(19/35),其中肝可疑性病灶占22.9%(8/35)。结论 结肠CT检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评价是有价值的,并且在补充结肠镜的不足、以及发现肠外病灶等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131 I-HAbl8F(ab’)2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价值。方法8例合并门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行经肝动脉超选择灌注^131 I-HAbl8F(ab')2临床治疗性试验,剂量:0.75mCi/kg。分析症状、卡氏评分、肝功能、AFP及肿瘤CT等影像变化,随访近期疗效。结果7例疼痛患者中,3例症状缓解。3例卡氏评分增加、4例稳定。6例AFP异常患者治疗后3例下降。全组病例用药后肝功能损害均无明显加重。1例无明显症状的弥漫型肝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减少;余7例中,瘤体增大5例、缩小2例,其中,PR2例,临床有效率28.6%。本组1例1年随访时生存。结论经肝动脉灌注0.75mCi/kg ^131 I-HAbl8F(ab')2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肝功影响小,对门脉分支癌栓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微创组32例。术前定位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中心为靶点,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针(北京产)行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清洗,减压后接引流管持续引流治疗。开颅组30例常规开颅手术。结果微创组治愈好转25例(78.1%)死亡7例,开颅组治愈好转21例(70%)死亡11例,两组比较微创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应用微创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效果明显优于惯用的开颅手术,且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MRCP)在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患者及10例正常志愿者行MRCP检查,并与B超、CT进行比较,其中胆管结石13例,胆管癌12例,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1例,胆系感染性狭窄5例。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胆管的梗阻部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梗阻定性诊断率88.9%,优于B超和CT检查。结论:MRCP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是此类病变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用于晚期胰腺癌病人的止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晶晶  张涛 《西南军医》2005,7(6):23-2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晚期胰腺癌止痛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应用FEP-BYO1高能聚焦超声肿瘤热疗机对42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热疗,治疗时采用HIFU治疗病灶及腹腔神经丛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改变情况。结果42例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5例(11.9%),疼痛减轻21例(50.0%),疼痛无改变7例(16.6%),治疗前后均无疼痛9例(21%)。JAMES评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HIFU治疗能有效的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