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患者女,56岁。臀部环形鳞屑性红斑2年。皮疹初起为黄豆大斑丘疹,向周围扩大,呈环形、半环形,偶痒。近半月向双肘、膝关节发展。既往健康。无家族史及药敏史。皮肤科情况:臀、肘、膝关节伸侧浅褐红色斑,呈环形、半环形,偶见红斑重叠,大小不等,界清,边缘微隆起...  相似文献   

2.
圆形糠疹     
圆形糠疹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鳞屑性斑片,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恶性疾病伴发,可能是获得性鱼鳞病的一种局限型。病例报告:患者为79岁的黑人妇女,四肢发生无症状的鳞屑斑5年。除有轻度高血压外全身情况良好。检查见上臂、前臂、股内侧有大片圆形、卵  相似文献   

3.
蕈样肉芽肿(MF)的早期表现可为红斑、鳞屑性斑疹或斑片,而色素减退并不常见。最近一些文献报告了一种早期MF的异型:无萎缩的色素减退性斑片。本文亦报告一例伴有明显面具样色素减退  相似文献   

4.
患者1,女,27岁,全身、头部泛发红斑、银白色鳞屑3年余,加重1个月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情况:全身散在指甲大小浸润性红斑,上覆厚的银白色鳞屑,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头部红斑、丘疹上厚积鳞屑,界限清楚,头发呈束状,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治疗:口服火把花根片每次5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出现闭经,停药后经人工月经周期调节,恢复正常。患者2,女,31岁,上肢、躯干部出现蚕豆大小红斑、银白色鳞屑1个月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情况:上肢伸侧、躯干部可见蚕豆大小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右下肢出现红斑和丘疹20余天。约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下肢胫前出现条状红色斑片,上覆少许鳞屑,伴轻度瘙痒,未予诊治。后皮损逐渐向右足踝内侧及右腹股沟蔓延,表现为带状的红色斑片及红色丘疹。否认有类似疾病及"银屑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皮肤呈点带状沿右侧腹股沟至右足内踝分布,表现为红斑片及红丘疹,其上有少许鳞屑(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相似文献   

6.
紫癜型玫瑰糠疹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糠疹(pityriasisrosea)是临床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经典表现为躯干及四肢近端的椭圆形与皮纹走向一致的黄红色或玫瑰红色鳞屑斑。除此之外,文献报告尚有水疱型、荨麻疹型、紫癜型等数种特殊表现的异型玫瑰糠疹,临床较为少见[1]。笔者门诊遇1例紫癜型玫瑰糠疹,现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江苏盐城人,大学生。全身紫癜、鳞屑性斑疹伴微痒1月。病初先于左上臂外侧出现鸭蛋大小鳞屑性紫红斑,稍痒。2周后颜色变淡,继于躯干出现散在瘀斑及类似鳞屑性紫红斑,并渐累及四肢。发疹前无服药史,否认化学品接触史,饮食无特殊;…  相似文献   

7.
毛发红糠疹是一种以皮肤潮红.鳞屑性斑片及毛囊角化丘疹为特征的皮肤病,儿童毛发红糠疹较为少见。本研究主要分析2008年~2011年我科住院确诊为毛发红糠疹儿童患者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病例摘要 患者男,10岁。头顶部不规则斑片、脱发、鳞屑6月余;6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指甲大小鳞屑斑片,伴患处毛发脱落、缺损。此后,皮损逐渐扩大,局部毛发显著稀疏,无明显自觉症状,患儿为河南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8岁。因双手掌大鱼际及虎口处红斑、鳞屑2年于2006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2年前,双手掌虎口处无明显诱因出现黄豆大红斑,上覆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未治疗,后皮损渐扩大至大鱼际处(图1),有瘙痒感,遂到医院求治。当地医生按手部湿疹给予曲安西龙片、抗组胺药及外用药物等治疗,曾有所好转,以后又逐渐加重,皮损渐扩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一周前,右足内侧缘发现豆大红斑、其上少许鳞屑,无明显症状。检查发现,其双足底部散在分布数个豆大至甲盖大红斑,其上有少许鳞屑,用棉签轻刮皮损可见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8岁,全身红斑、丘疹、鳞屑反复发作十余年,多发糜烂、溃疡10 d.平时间断服用甲氨蝶呤片2年.皮肤科情况:全身多发性暗红色斑片,上覆鳞屑,部分斑片上可见糜烂、溃疡,口腔黏膜和肛周可见散在破溃糜烂面.患者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缺失,浅表糜烂,真皮浅层水肿,小血管增生、扩张,较多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11.
报道1例皮肤血管肉瘤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66岁。因头皮结节1年,额部瘀斑8个月就诊。皮肤科查体:头皮散在肤色至淡红色结节,表面可见少量鳞屑及毛细血管扩张,伴脱发。右侧额颞部可见水肿性紫红色斑片,压之不褪色。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符合皮肤血管肉瘤的诊断。局部行放射治疗,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0岁。左上肢斑块、瘢痕30余年,伴肘关节功能阻碍3年。左上肢泛发暗红色斑块,疤痕、结痂,伴肘关节活动障碍。真菌镜检见成堆硬壳小体和棕色分枝分隔菌丝、经真菌培养鉴定为裴氏着色真菌,组织病理PAS染色见棕红色分隔的硬壳小体。诊断:裴氏着色真菌所致着色芽生菌病。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男,51岁,面部出现片状红色斑丘疹伴脱皮8个月,同时伴光敏感、血液系统异常、肾损害,血清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体均阳性,肾脏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均符合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改变。1  相似文献   

14.
患儿,女,10个月。右侧面部斑块8个月。皮肤科查体:右侧面部一横条状红色斑块,上可见黄白色鳞屑、少许褐色结痂。真菌培养阳性,形态学鉴定为孢子丝菌。诊断:固定型孢子丝菌病。治疗:给予盐酸特比萘芬片50 mg日1次口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日2次外用,治疗12周后其上痂屑脱落,但斑块缩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报告儿童表皮痣综合征1例。患儿女,6周岁,脚趾畸形6年,右侧下肢、腰部、肩部、项部及左侧脚背部散在红斑、丘疹5年余。患儿出生时右侧第2、3脚趾畸形,第3、4脚趾向内侧弯曲,右侧脚踝出现红色丘疹,丘疹逐渐增多并蔓延至整个右侧脚踝及脚背部;出生后2个月左右,右侧腰部、肩部、项部及左侧脚背开始出现红色丘疹,红色丘疹逐渐增多并融合,伴有明显的瘙痒感。皮肤科检查:右侧腰部、腹股沟、下肢及脚踝、脚背部红色疣状丘疹,伴有黄色鳞屑,部分融合成片状或线状;右侧肩部及项部肤色、棕色、红色丘疹;左侧脚背部线状红色斑块,皮疹沿Blaschko线分布。右侧第2、3脚趾畸形,第3、4脚趾向内侧弯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下延,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表皮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发疹型扁平苔藓。患者男,69岁。全身暗红斑、丘疹伴瘙痒5个月。血糖升高9年余。皮肤专科检查:头面部、躯干及四肢可见暗红斑,部分融合成片,部分苔藓样肥厚明显,伴扁平丘疹及斑块,上覆细薄鳞屑,头部皮肤脱屑明显,未见束状发。口腔颊黏膜可见Wickham纹,生殖器黏膜见白色斑疹。皮损组织病理:表皮缺损,真皮浅层见带状的淋巴组织浸润,见色素失禁。PAS染色阴性。诊断:发疹型扁平苔藓;2型糖尿病。予小剂量激素联合羟氯喹治疗1个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无新发皮疹。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6岁。全身丘疹3月,四肢结节伴疼痛10天。皮损为圆形丘疹,表面有鳞屑覆盖,周围绕以红晕,以四肢明显,部分丘疹中心萎缩凹陷;左前臂、双小腿伸侧散在红色皮下结节,有压痛感。组织病理示:①小腿丘疹:表皮内见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血管外红细胞。②小腿结节:皮下脂肪组织内见一大血管破坏,周围脂肪小叶弥漫性炎细胞浸润。诊断:急性痘疮样糠疹合并结节性血管炎。  相似文献   

18.
We analyzed the lipid content of the scales, red blood cells, and plasma from a recessive X-linked icthyosis patient. The patient's scales accumulated cholesterol sulfate, had decreased levels of free sterols, sterol esters and sphingolipids, and lacked phospholipids. Alth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cholesterol sulfate was found in the patient's red blood cells and plasma as well as in the scales, other lipid composition abnormalities were specific for scales. Such scale-specific abnormal lipid composition may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generalized hyperkeratosis and abnormal scaling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0岁,头皮及上身皮疹20余年。皮肤科情况:头部可见大片状融合性皮色肿块,躯干及上肢见散在密集暗红色丘疹。无瘙痒、疼痛,无糜烂、渗出、鳞屑及溃疡。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可见大量增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大,有的突入管腔,血管间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上皮样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2例患儿以皮疹伴瘙痒就诊,均有宠物接触史,自行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均无效。真菌直接镜检可以见到皮屑中有链状孢子或菌丝,皮屑培养为石膏样小孢子菌,2菌株对酮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特比萘芬、伏立康唑敏感。经口服特比萘芬和外用环吡酮胺进行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