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诊断学溯源、实验诊断学现状与展望、实验诊断学的作用、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等四个问题的论述,讨论了实验诊断学的定位问题。认为,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建立在基础医学之上,又以检验医学为基础耳匣务于临床,与各学科各专业多方关联,与临床医学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且不可相互替代的,有发展潜力和发展前途,至关重要的独立学科。提出,必须清楚地明确实验诊断学定位,教好、学好和用好实验诊断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和大量自动精密仪器在科研及临床实验室的使用,检验医学在疾病论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医学诊断学的重要方面,实验诊断学的教学已 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发展,存在教材老化、方法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以临床为基础,以学的发展为核心,更新旧观念和教学内容,增加新的知识,革新技术,改革实验诊断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等基础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相互渗透,检验医学的内容变得更丰富和全面,先进的检验科学技术和实验仪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实验诊断依据。无容置疑,检验医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诊断学作为诊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联系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引导医学生步入临床医学殿堂的阶梯。因此,实验诊断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搞好实验诊断学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验诊断学是将检验医学所提供的实验检查结果等资料用于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病情观察、制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等Ⅲ。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而实验诊断学则将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1 实验诊断学定位 早期人们利用感官对排泄物和分泌物进行望、闻,作为问诊和体格检查的补充。随着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开始对血和尿的理化性质以及利用显微镜直接对其有形成分进行检查,并将许多基础医学与有关临床诊断的学科组合为新的学科即医学检验(1aboratory of medicine)或临床检验学,最初分以方法为主的临床检验和应用于诊断两部分,后者又属大诊断学范畴,故称为实验诊断学,有的国家将其后者包括在临床病理学(clinical pathology)中。  相似文献   

6.
实验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滞后因素亟待改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应用范围及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在本科第6版《诊断学》中已有明确的阐述,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因课程设置、教师理解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并直接反映在教学效果一学生毕业后的执业医师考试和临床检验项目的选择、组合能力上。这固然有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等自身的问题,但也显现出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有待于改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检验医学教育》2005,12(4):45-47
第一条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医学检验专业校际联合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从事检验医学教育的全国院校、医院、血站、防疫等单位自愿组成的教学研究协作团体。本会包括:“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检验教育研究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教育学组”、“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以及从事实验诊断学教育的单位和组织。上述分会(研究会、学组)和组织在本会的统一协调下担负共同任务,工作有分有合,实行一套班子,受各分会和组织的上级领导。  相似文献   

8.
半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在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检验学已成为医学科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涵盖了临床医学、医学实验诊断学等综合性机强的边缘学科。培养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发现、分析扣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扩大学生知识面等是医学检验教育的客观要求。半开放(Half-Open)实验旨教学模式在我校医学检验系本科92、93、94年级临床学免疫学实验课上的初步应用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纵览有关医学检验杂志.关于怎样设计和组织实施医疗专业的实验诊断学.探讨和研究得很少,甚至忽视了这一点。长期以来,临床检验教学人员,都担负着医疗专业实验诊断学的教学任务,这门课学时又不步,这样一来,牵扯我们不少精力。那么,怎么样切切实实上好这门课,将关系到检验队伍的成长以及检验工作的地位、作用的提高及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诊断学是诊断学的一部分,它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课程之一,是将临床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通过医师的分析和思维,科学地应用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判断预后、预防疾病的一门学科。我系凭借医学检验教学的优势(获教育部一类学科特色专业),注重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主编了七年制和八学制“实验诊断学”中文、英文规划教材,参编五年制“实验诊断学”中文规划教材),并被评为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
检验医学主要是通过对人体血液和各种体液成分及排泄物的检验,及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检验医学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分析病情、观察疗效、推测判断预后,在遗传病的预防以及职业病的诊断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本人在检验科的实践,谈谈检验工作的特点及基本道德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陶义训教授是我国著名实验诊断学和临床免疫学专家。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陶教授1926年生,江苏籍;1951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曾任上海市医学化验所(现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副所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检验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秘书长、《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主编、《上海免疫学杂志》副主编。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实验教学实施的保证,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研究将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文从实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要求、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实验考核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的尝试,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分子诊断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学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这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主要的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医学检验系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系实施实验室体制改革,将原隶属各教研室管理的实验室组建成综合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室,实行校系二级管理。临床相依为命诊断学实验室的建立,避免低水平重复购置仪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检验系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将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淑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实验诊断学和医学教育家,曾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检验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诊断学》教材编写组副组长、卫生部医药科技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中级医刊》、《中国农村医学》、《医学检验进修杂志》、《实用医学检验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专业教学委员会顾问等职务。  相似文献   

17.
两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模式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学检验学包括了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及分子诊断学等众多亚学科,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应用高精尖技术最为集中的学科之一。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自我的终身教育能力的人才是当代对医学检验专业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输血医学”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检验医学专业教学中应加大“输血医学”的教学内容,同时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输血医学”是一门实验和临床紧密结合、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学科,“输血医学”教学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5):493-493
为促进我国检验医学(实验诊断学)学术交流与发展,更好地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展示和交流不同学术观点的平台,发现和培育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鼎立支持下,中华医学会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联合于2005年6月在广州举办了“首届中国检验医学中青年论坛暨中国检验医学阳普杯优秀论文奖评选活动”,论坛达到了预期目的,一批检验界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兴起,并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医学检验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专业英语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