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治疗的理想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窦律。胺碘酮被认为是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房颤的药物。本文报告1998年6月~2001年1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非瓣膜病房颤患者42例 ,其中持续性房颤7例 ,阵发性房颤35例。阵发性房颤为每周发作1次以上 ,每次至少持续30min ;或每日发作数次 ,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年龄50~76岁 ,平均60岁 ;男24例 ,女18例。房颤病程2周~7年 ,平均1.3年 ;左房直径27.1~49.3mm ,平均34.1mm。1.2用药方法胺碘酮负荷量为0.2g,3次/d ,共7d ,然…  相似文献   

2.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志平  扈秀丽 《临床荟萃》2003,18(15):855-857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 (房颤 )的疗效。方法 选择 4 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胺碘酮组 (2 5例 ) :胺碘酮 15 0mg+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10分钟注射完毕 ;普罗帕酮组 (2 4例 ) :普罗帕酮 70mg +生理盐水 10ml,静脉注射 ,5~ 10分钟注射完毕。观察 10~ 2 0分钟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 ,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 4 5 0mg ,普罗帕酮为 2 10mg。 结果 转复率 :胺碘酮组 76 % (19/ 2 5 ) ,普罗帕酮组 75 % (18/2 4 ) ,两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0 .0 0 4 2 ,P >0 .0 5 )。转复时间 :胺碘酮组 (4 8.1± 15 .9)分钟 ,普罗帕酮组 (38.7± 14 .9)分钟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13,P <0 .0 5 )。结论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快速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 ,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 )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  4 6例房颤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采用随机方式分组 ,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毛花甙C。结果 胺碘酮、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1 0 %和 60 9% (P <0 0 5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3 5 %和 2 5 % (P <0 0 1) ;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 (2 3 1± 8 2 )min和 (5 0 7± 10 4 )min (P <0 0 1)。胺碘酮组有 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 ,1例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 ,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快速心室率  相似文献   

4.
胺碘酮是目前 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 (reverse use- dependence phenom enon)的药物。笔者从1993年 1月至今随机单盲对照观察 110例用胺碘酮、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发作的疗效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Holter)确定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并持续 2天以上共 110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48例 ;年龄 32~ 76 ,平均 (5 4± 11)岁。有心力衰竭、甲亢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肝、肾、肺疾病者均不入选。1.2 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 3组 ,安慰剂组 30例 ;胺碘酮组 4…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别接受静脉胺碘酮(A组)和美托洛尔(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42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7±7)次/min,B组40例,心室率平均下降(26±9)次/min,美托洛尔组有4例用药后心力衰竭加重,1例发生窦性停搏5.2S,不良反应发生率12.5%,而胺碘酮组所有患者未因药物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胺碘酮和美托洛尔静脉应用均能较好控制心房颤动时的快速心室率,胺碘酮较美托洛尔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静脉注射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心律平转复阵发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阵发心房颤动(此次病程≤48h)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30例,给予胺碘酮负荷量150mg静注后,继以0·6~1·0mg/min维持点滴,依心室率情况调整胺碘酮剂量。心律平组28例,静脉给予心律平1·4~2·0mg/kg,5min内注射,继以0·28mg/min维持静点,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结果胺碘酮组转复成功率为86·7%(26/30),心律平组转复成功率57·1%(16/28),且心律平组转复心律失败的部分病例使用胺碘酮仍有效;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101±95)min(6~508min),心律平组(172±148)min(11~608min)。结论胺碘酮在转复阵发心房颤动比心律平更加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熊焕宏 《临床荟萃》2003,18(19):1122-1123
心房颤动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对我院 1998年5月至 2 0 0 3年 2月诊治的 182例快速心房颤动患者 ,以随机对照方法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控制及转复心房颤动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82例均有突发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 ,发病 1~ 48小时 ,并有 12导联心电图证实心房颤动 (心室率 >12 0次 /min) ,年龄 2 5~ 79岁。 18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胺碘酮组 91例 ,其中男 5 1例 ,女 40例 ,年龄 2 6~ 79岁 ,平均(5 2 .0± 2 6 .5 )岁 ,房颤的原发疾病 :冠心病 47例 ,高血压 2 0例 ,原发性心肌病 12例 ,肺…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它本身通常不是一种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但在部分患者中可使病死率增高。房颤可根据持续时间、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3型;持续性心房颤动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们应用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心房颤动患者,男13例,女9例;年龄42~71岁,平均52岁。经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心房颤动,入选标准:阵发性房颤15例,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法。方法阵发性房颤,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9例),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300mg,随后以1mg/min的滴速予以静滴;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0.4—0.8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房颤29例,复律成功14例;胺碘酮组30例,复律成功2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胺碘酮组复律平均时间为5.1h,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为3.5h。结论阵发性房颤的复律疗效胺碘酮高于毛花甙C。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房颤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3例均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慢性房颤复律后患者 ,排除甲亢所致房颤病例。服用胺碘酮组 4 2例 ,普罗帕酮组 31例。胺碘酮组服用胺碘酮 0 6 g/d ,逐渐减量 ,维持量 0 1g/d至每周 1 0 g/周 ;普罗帕酮组口服普罗帕酮 4 5 0~ 6 0 0mg/d ,维持治疗量为 15 0~ 30 0mg/d。两组病例均长期随访 ,比较两种药物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 ,并观察药物副作用及服药顺从性。结果 疗效 :胺碘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37、35及 32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88 1%、83 3%及 76 2 %。普罗帕酮组患者在 6个月、12个月及 18个月能够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例数分别为 2 8、2 2及 17例 ,分别占该组例数的 90 3%、77 1%及 5 4 8%。副作用 :两组均见部分病例出现胃肠道反应 ,普罗帕酮组 2例因心衰而停药 ,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作为药物治疗手段 ,胺碘酮及普罗帕酮对于预防房颤复发均有良好的作用 ,但长期疗效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 ,并且副作用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方法。方法 :总结 2 2例房颤患者胺碘酮联用电复律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结果 :2 2例经治疗后早期有效率 10 0 % ,晚期有效率 81.8% ;仅 1例发生角膜微沉积物。结论 :胺碘酮联用电复律是治疗持续心房颤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 7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每日口服依那普利5 mg,胺碘酮0.2 g;对照组36例,每日口服胺碘酮0.2 g,共治疗2年.结果 治疗组2例、对照组7例发生持续性心房颤动(P<0.05).治疗组2例、对照组8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P<0.05).治疗组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可显著减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  相似文献   

13.
对 6 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静注、口服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 ,获得良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选择房颤发作 >48h的 6 5例患者 ,平均年龄 (6 3± 8)岁 ,男 32例 ,女 33例 ,均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脏传导功能及窦房结功能不全。1 2 方法 入选患者经过有关基础情况检查后 ,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 (32例 )和安慰剂组 (33例 ) ,治疗组患者首先 1h内静注胺碘酮 30 0mg ,以后 2 4h内静注2 0mg kg ,并同时给 2 0 0mg口服 ,每天 3次 ,1周后改用每天一次 40 0mg维持 3周 ,安慰剂组患者第一天静注生理盐水 ,…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胺碘酮是目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中唯一无逆频率依赖现象(reverse use—dependence phenomenon)的药物。笔者从1995年1月~2003年5月随机单盲对照观察110例用胺碘酮、普罗帕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作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建国  周蔚 《新医学》2001,32(5):300
选择18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或持续性心房颤动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3±10)岁。用单盲法将病人分为胺碘酮组65例、索他洛尔组61例和安慰剂组60例。胺碘酮初始剂量为15 mg/(kg·d),持续7日,再服10 mg/(kg·d)7日,之后7日至12日减量到200 mg/d维持;索他洛尔初始80 mg每日2次,之后每48小时至72小时递增40 mg至80 mg直至维持量480 mg/d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QT间期0.5秒及以上者则减量。结果3组分别完成随访(21.6±2.3)个月、(22±2)个月和(22.3±1.8)个月,胺碘酮组平均6个月后有31例心房颤动复发,与安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加口服治疗顽固性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用药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利多卡因反复应用无效或反复除颤利多卡因不能维持的16例病人,胺碘酮3~5mg/k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注入,随后0 5~1 5mg/min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in再注射75~15 0mg ,同时口服胺碘酮2 0 0mgtid ,静脉平均用药3~9(5. 9±3. 2 )d。结果 第1天平均静脉用量115 3±183(90 0~15 0 0 )mg ,心律失常控制率18 7% ,第2天31. 3% ,72h全部控制。7d后2 0 0~6 0 0mg/d维持。30d时1例停服胺碘酮17d的病人,室性心动过速再次发生,除颤无效死亡;余15例病人,病情稳定后改用胺碘酮10 0~2 0 0mg口服,随访3~12 (7 .7±3 .1)个月无复发。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加口服应用对顽固性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完全有效,用药要个体化。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和心律,预防复发需坚持长期口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 13例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心房颤动的治疗结果 ,旨在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8- 0 1~ 2 0 0 2 - 0 4因 AMI住院期间发生房颤 13例 ,其中男 8例 ,女 5例。年龄 6 5 .7岁± 11.2 (5 1~ 76 )岁 ,心动能分级 (Killip分级 ) : 级 9例 , 级 4例 , 级 2例 ,房颤时心室为 14 7.6次 / min± 2 1.3(118~ 170 )次 / min。1.2 方法 胺碘酮静脉及口服制剂均由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所有患者在房颤时给予胺碘酮首剂 15 0 mg加液体 10 ml缓慢静脉注入 ,后以 6 0 0μg/ min…  相似文献   

19.
董萌 《临床医学》2013,33(8):58-60
目的 对比分析胺碘酮、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在治疗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的时间及对左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就诊的患者8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为胺碘酮治疗组;B组42例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组.A、B组均服用胺碘酮,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第3周200 mg/d,持续至试验结束或房颤复发;A组如同时伴有高血压病(〉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加用钙离子拮抗剂;B组在此基础上常规加用厄贝沙坦,根据患者血压情况选择(40~80 mg/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1年后B组(73%)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A组(54%);B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为(35.1±1.2)mm,优于A组的(37.3±1.6)mm.结论胺碘酮联用厄贝沙坦在治疗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维持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方面,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20.
黄艳琴  谢朝阳  孙俊影 《临床荟萃》2001,16(21):986-986
1996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使用胺碘酮治疗 5 6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现对其临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选择使用 1~ 3种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平、慢心律、β受体阻滞剂 )治疗无效的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颤患者 5 6例 ,年龄 3 5~ 80岁 ,平均 ( 61± 9.4 )岁 ;男 4 6例 ,女 10例。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房颤发生时间 :3年 2例 ,2年 5例 ,半年至 1年的3 8例 ,5天至半年的 11例。 5 6例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 ,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18例 ,阵发房颤 2 6例 ,持续房颤 12例。其中冠心病房性心律失常 3 8例 ,心肌病 16例 ,心肌炎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