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测各型冠心病患者循环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冠心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l(SICAM~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3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SICAM-1含量.结果(1)脑梗死患者SICAM-1含量较2对照组显著升高.(2)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时SICAM-1含量与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负相关,而与血脂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3)脑梗死患者SICAM-1含量与高血压史关系不密切,且SICAM-1含量与病灶大小无关.结论ICAM~1通过炎症机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急性期SICAM-1含量可以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一个指标,脑梗死后应尽早使用抗ICAM-1抗体治疗.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机理、病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30例健康者血浆sICAM-1水平。结果 (1)AMI、UA、SA患者sICAM-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且三组间亦有显著差异。(2)AMI患者按心功能分组,各组间亦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肺癌肝转移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水平,评价检测肺癌肝转移患者(sI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S)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sICAM-1的水平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肺癌组s1CAM-1平均浓度为7.39±6.26,正常对照组s1CAM-1平均浓度为3.37±1.20。肺癌组s1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肺癌肝转移组s1CAM-1平均浓度为12.10±5.95,无转移癌组s1CAM-1平均浓度为6.36±5.47。肺癌肝转移组s1CAM-1显高于无转移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腺癌组略高于高分化腺癌组,二组间差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癌组与鳞癌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sICAM-1)水平的检测对评价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青少年血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差异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58名13~15岁青少年,男性 78人,女性80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及血压.空腹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及sICAM-1.[结果]①男性sICAM-1高于女性(P<0.05).②男性sICAM-1与体...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于翠香  陈豪  谭琦  王成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1):1006-1008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及32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sICAM-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于发病24 h内即升高,以后持续上升,7 d时达高峰,14 d后明显下降,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也有类似的规律,但与单纯脑梗死组患者相比,发病24 h、3 d、7 d时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于发病14 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增加且比单纯脑梗死患者增加更显著,糖尿病患者脑缺血后更易导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sICAM-1,并与对照组及其与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4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卵巢恶性肿瘤晚期(Ⅲ~Ⅳ)患者sICAM-1含量也高于早期(Ⅰ~Ⅱ)患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随着肿瘤恶化程度的增加而上升,sICAM-1有可能作为预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转归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皮损伤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0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35例心绞痛患者、2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sICAM-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最高。结论:内皮损伤促进老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因素及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接受IA显微外科夹闭术的147例患者,依照术后情况分为CVS组(n=45)和非CVS组(n=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VS发生的危险因素;依照脑血管直径将CVS患者分类,并对血清sVCAM-1、sICAM-1以及MDA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上述血清指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Ⅲ~Ⅳ级、高动脉瘤直径以及血清sVCAM-1、sICAM-1和MDA的高表达均是导致CV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上血清指标在严重CVS组中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以上血清指标均与CVS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sVCAM-1、sICAM-1及MDA水平是IA显微外科夹闭术后CVS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其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CVS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1.
陈昭华  徐红星  段艳  赵星 《检验医学》2007,22(4):442-44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9例SLE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等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sICAM-1水平与ANA滴度具一定的相关性(r=0.363,P〈0.05),而与抗dsDNA抗体、补体无明显的相关。结论sICAM-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血清sICAM-1的测定有助于SLE的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2.
胃癌病人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sICAM 1)与胃癌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5 3例胃癌病人 ,2 0例胃癌前期病变病人及 2 0例正常人血清中sICAM 1水平 ,并对行根治术前后血清sICAM 1水平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分析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35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CAM-1和VEGF,并与35名健康成年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血清sICAM-1和VEGF分别为(230.78±61.22)μg/L和(310.15±51.5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22±51.61)μg/L和(137.33±60.21)ng/L(P均〈0.01);且C期[(238.83±60.17)μg/L和(330.15±50.13)ng/L]高于A+B期[(216.78±53.11)μg/L和(301.11±49.06)ng/L],淋巴结转移组[(251.01±59.27)μg/L和(318.78±52.33)ng/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20.13±63.19)μg/L和(293.66±41.98)ng/L](P均〈0.05);手术后6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血清sICAM-1和VEGF分别为(220.16 4±54.46)μg/L和(307.11±47.88)ng/L对(173.06±60.13)μg/L和(146.28±51.26)ng/L(P均〈0.05);复发者血清sICAM-1和VEGF水平持续异常,未复发者血清sICAI-1和VEGF水平恢复正常.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sICAM-1和VEGF的水平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水平的变化反映术后有否复发,可作为判断肿瘤发展程度、转移状况以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赵建华  王山梅  索爱琴  张杰文  韩雄 《临床荟萃》2003,18(23):1337-133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闻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与32例脑动脉硬化和36例健康人对照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明显升高,高于脑动脉硬化及正常对照组。1天至3天呈上升趋势,3天至7天呈下降趋势,14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脑梗死患者组病情发作后1、3、7天sICAM-1水平与脑动脉硬化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结论 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参与了脑梗死缺血性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sICAM-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梗死灶的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作为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探讨CRP及sICAM-1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73例冠心病患者分成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25)、急性心肌梗塞(AMI)组(n=28),并将SAP组定义为非活动性冠心病组,UAP和AMI组定义为活动性冠心病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20);分别测定其血清CRP、sICAM-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1)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RP、sICAM-1水平均有增高(P<0.05),且活动性冠心病组CRP、sI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冠心病组(P<0.01)。(2)AMI组患者血清CK、CK-MB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患者的CRP、sICAM-1水平分别与CK-MB浓度呈正相关(r=0.678,P<0.01;r=0.643,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发病的整个过程,而CRP及sICAM-1在此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评价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白介素-4(IL-4)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JJ定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IL-4的水平并对其中38例恢复期血清sICAM-1、IL-4的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急性发作组血清sICAM-1、IL-4较缓解期及对照组明显升高;支气管哮喘急性重度发作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急性轻、中度发作组。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陆光润  柳广南  许辉  苏红 《临床荟萃》1999,14(15):675-676
通过检测正常人血清和结核性胸膜炎癌性胸液患者的血清和胸液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春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2例正常人血清、25例结核性胸膜炎和20例癌性胸液患血清和胸液的sICAM-1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523±77(ng/ml,胸液sICAM-1水平为(579±81)ng/ml,明显高于癌性胸液患者因清(348±53)n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合素和生物素标记的酶联免疫法,对多发性骨髓瘤(MM)、恶性淋巴瘤(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2例MM患者中9例(41%)、3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17例(53%)、19例ALL患者中12例(63%)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正常。血清sICAM1水平,MM患者中受C反应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为依据的Bataile分期的影响,与Durie分期无关;NHL患者中,与病理类型、AnnArbor分期、B症状有关,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无关;ALL患者中,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者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血清sICAM1升高者与血清sICAM1正常者比较,前者疗效较差。动态观察发现,随着病情缓解,血清sICAM1水平亦降至正常。结论血清sICAM1水平的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 ICAM- 1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及危险因素组血清中 ICAM- 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可溶性 ICAM- 1水平的升高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存在有关,反映血管内皮存在炎症性活化,脑梗死伴发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