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血采集中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降低其反应率。方法选择2014年全血采集中随机抽取700例初次献血者分组进行研究,对两组献血反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血采集中护理干预组献血反应明显低于未干预组。结论全血采集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保障无偿献血者身心健康,对无偿献血事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尽量减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热情和积极性。本文通过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有才 《江西医药》2022,57(2):210-211
目的 分析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和献血次数关系,总结无偿献血工作经验。方法 统计2018年至2020年抚州市献血不良反应人数,并就不良反应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统计分析。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逐年降低,首次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最频繁(62.73%), 200、300、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占献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57.07%、31.13%、11.79%,2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随献血量的递增而加大。结论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献血知识知晓率、心理及精神因素有关,故无偿献血过程中应积极与献血者沟通,让其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知识,减少负面心理因素和精神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健康适龄公民对血液生理知识及献血常识了解甚少,甚至认为献血会伤元气,损害身体等.因此,提及无偿献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及紧张的心理反应,这样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特别是首次献血时,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  相似文献   

5.
运用语言艺术做好心理护理减少献血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李红红  徐守成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713-2713
在献血过程中少数人会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冷汗、四肢无力、抽搐等不适症状。此属血管迷走神经综合征,俗称献血反应。导致献血反应的诱因是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空腹、疲劳过度、采血不顺利等。这种反应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有一定的危害,除给献血者带来痛苦外,还会直接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做好献血反应的预防工作.对保证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激励公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流动采血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t临床表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中山市2007年1-12月流动采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的影响因素作了调查并记录。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4%(248/26276),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精神紧张及受他人影响,其次为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空腹及环境因素等。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及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防学校献血活动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地降低其发生率,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法根据对学生献血者与普通街头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源进行差异化分析,建立并应用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体系。对应用前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预防体系未应用前,2009、2010年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77%、4.12%,应用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011年为0.89%。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011年显著低于2009、2010年(P〈0.05)。结论学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预防体系的建立是科学的,应用效果是明显的,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的献血反应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300例于2013年1月-7月在本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调查和分析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6例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占全部献血者的2%,3例献血者分别在献血前、中、后发生献血反应,各占16.7%,3例因心理原因造成献血反应,占33.3%。医务人员及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献血反应得到缓解并消失。结论初次献血者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引发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心理因素,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医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和明确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在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再次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因素。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参与无偿献血的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年观察献血者再次献血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相关因素。结果:200例献血者中有152例在随访时间内再次献血,再次献血率为76.0%。通过调查发现,年龄、文化水平低、献血知识了解程度低、献血环境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是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主要原因。结果:影响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加强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同时不断优化献血站的环境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程度不同的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一些无偿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体检筛选,不断改善献血环境,尽可能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采血过程中做好献血护理及应急处理工作,使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队伍,保证临床用血.  相似文献   

11.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无偿献血广泛宣传 ,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不断提高 ,无偿献血人数急骤增加 ,但献血时出现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对献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也有损献血者信心和积极性 ,因此 ,防治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将有利于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1献血不良反应1 1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刘战地  李莹洁 《河北医药》2005,27(3):220-220
无偿献血一次采集量为200-400ml,只占人体循环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备血液立即会补充,对人体不会有影响,但仍有少数的献血者会出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发生晕厥、抽搐等不良反应,大多是由于首次献血心理紧张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献血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对策,提高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2019年街头无偿献血者、团体献血者和团体献血组织者,2017年共发出300份调查表,2018年共发出400份调查表,2019年共发出400份调查表。分析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将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造成献血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因素;本血站2017~2019年献血者满意度较高,分别为95.6%、97.6%、97.3%,三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对献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无偿献血的安全性提供保障,还有助于提高献血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75-276
无偿献血的目的是使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献血法》实施以来,本市无偿献血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采血过程中发现,因精神因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及心理因素,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方法收集我站2008至2010年6550名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检测结果及反应记录,对其进行统计并进行分析性回顾。结果 6550名献血大学生发生不良反应62例,不良反应献血率为0.95%,有70.97%的献血不良反应是由于心理原因产生的献血反应,大学生出现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初次献血时的心理状况、献血次数及献血环境有关,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前准备不足等。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主要人群,血站应积极向在校大学生广泛宣传无偿献血知识,在校园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气氛,加强献血时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了解衡阳市近年无偿献血现状和衡阳市无偿献血者的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探讨衡阳市有效的血液招募策略。方法对近三年的无偿献血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在流动采血车上发放问卷调查900份,重点调查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程度、信息来源、献血动机和献血满意度等。结果衡阳市近三年无偿献血人数略有下降的趋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无偿献血人数锐减;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知识全面了解和正确的认识有270名(占30%);受访者获取信息的途经主要通过媒体广告、血站的直传和人际传播;多次献血者与首次和2次献血者相比较.有继续献血意愿的人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衡阳市无偿献血工作还有诸多方面要提高,献血源招募策略方面下步努力的方向应运用社会营销理念,通过教育、动员和人际传播,促使目标人群自愿接受和改变社会行为,建立一支稳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实现“要我献”向“我要献”的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作详细的原因调查并记录.结果本次调查显示: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60/35195),分析原因主要为精神紧张、恐惧及受他人影响,其次为睡眠不足、空腹、疲劳和环境因素等.结论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献血知识,做好心理护理及改善献血环境等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无偿献血者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予以追踪随访.结果 12600例献血者中发生不同程度献血不良反应146例,反应发生率为1.16%,其中轻度125人(85.6%),中度19人(13.0%),重度2人(1.4%);诱发原因中,精神因素占55.5%,身体因素占40.4%,环境因素占4.1%.结论 心理因素是发生献血反应的首要原因,其次是身体和环境原因.通过加大宣教工作、创造良好的采血环境以及提高采血者的技能,可有效地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偿献血的70298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献血前、采血过程中、献血后及献血反应者实施相应心理护理。结果70298献血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22例,发生率为0.17%(122/70298),随机选择100例献血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99.00%(99/100);92例表示愿意再次献血(95.00%,95/100)。结论无偿献血过程中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心理障碍,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安全、愉快的献血,降低因紧张诱发的献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增强了无偿献血意识,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加强无偿献血前的护理可保障献血者的身心健康。在无进行献血前护理的前提下,献血者怀着矛盾的心理容易导致晕厥等献血反应。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献血前多方位的护理,以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障无偿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